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

    作者:王莹;陈文彰;于楠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作为肿瘤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具有操作方便、快捷、患者痛苦小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仍无一种理想筛选早期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 )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达70%,对结直肠癌疗效评价、复发及转移预测有重要意义,但单一CEA的检测在早期诊断中仍存在局限性,多项研究表明采用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方法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复发和监测疗效有一定意义[1,2]。本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 经内镜切除或手术治疗后早期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析和疗效评价

    作者:张春磊

    目的:研究分析经内镜切除或手术治疗后早期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析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90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分为经内镜切除组(n=45)和手术治疗组(n=45),对这9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期直肠癌的病理特征,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90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其中41例患者黏膜高级别瘤变,49例患者黏膜下层癌;90例患者中大部分肿瘤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肿瘤的直径在0.2-8.8cm之间,平均直径为(2.56±1.04)cm.90例患者中82例(91.11%)患者为隆起型病灶,6例(6.67%)患者为平坦凹陷型病灶,2例(2.22%)患者病灶出现淋巴转移,2例(8.89%)患者低分化癌浸润黏膜下层;经内镜切除组45例患者中41例(91.11%)患者病灶完全切除,2例病灶分块切除,2例病灶切缘;治愈性切除术41例(91.11%);术后三个月内回复无复发现象、无肿瘤残留.手术治疗组45例患者术后异位复发2例,原位复发1,肿瘤残留1例,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低,术前判断病灶性质有利于临床治疗,经内镜切除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治愈性切除率高,复发率低.

  • 早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与根治性术后生存比较

    作者:曹益晟;葛海燕

    目的:研究早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术与根治性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SEER数据库中符合筛选条件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局部切除组和根治性手术组,并根据肿瘤部位分为结肠癌亚组和直肠癌亚组,通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差异及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3795例患者,根治性切除的共13647例,其中结肠癌10389例,直肠癌3258例;局部切除的共148例,其中结肠癌62例,直肠癌86例.T1期更倾向于接受局部切除,而T2期则更倾向于接受根治性切除(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1期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组与局切手术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69);T2期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278).T1和T2期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组与局切手术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253,0.975).多生存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但结直肠癌有各自的特点.结论:对于T1、T2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可以达到根治性手术的效果,获得同等的生存率;T1期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比局部切除能获得更好的生存率;T2期结肠癌有待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对比分析.

  • 重视早期结直肠癌诊治方法的合理选择

    作者:汪建平

    近二十年来,结直肠癌的诊治水平有了长足进展,在长期疗效和生活质量上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水平的滞后仍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临床上,早期结直肠癌症状隐匿,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早期结直肠癌根治后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癌5年存活率不足10%,且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因此早发现和早治疗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努力提高早期诊断是目前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可能取得进步的突破口,有必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 早期结直肠癌诊治中的陷阱与对策

    作者:郁宝铭

    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长期以来临床所见的病例约有3/4属中后期病变,这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现有资料,当前结直肠癌总的5年生存率已达62.3%,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为90.1%,Ⅱ期的5年生存率为65.5%,Ⅳ期的5年生存率为9.2%.无疑病期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这已是共识.然而随着肿瘤病理学的发展,当前已认识到除有无淋巴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性因素外,即使在没有淋巴转移的病例中,肿瘤局部浸润的深浅同样是一个决定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癌肿,首先应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当我们面对早期癌肿患者,还存在一个对病变浸润深度的正确判断和选择适当的外科手术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做一探讨.

  • 淋巴结转移评估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凌旭坤;陈创奇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高的趋势[1]。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亦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淋巴结转移状况评估是确定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制订辅助治疗以及评价预后的重要依据。当前,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以TNM 分期系统为代表的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方法普遍以转移淋巴结绝对数目作为评价淋巴结转移状况的依据。第7版AJCC癌症分期手册中明确提出病理切除标本应常规检查淋巴结12枚以上才能准确判断早期结直肠癌,但目前对于少的淋巴结检查数目仍存在争议。多项大型研究显示淋巴结转移度(lymph nodes metastatic ratio,LNR)与预后相关[2-4]。已有学者提出应在此基础之上补充淋巴结转移度作为评价淋巴结转移状况的依据,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结直肠癌预后。目前,淋巴结转移状况的评估主要包括淋巴结检查数目、淋巴结转移度、转移部位、前哨淋巴结以及微转移。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结直肠癌的分期及治疗将更加细化,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状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与患者预后关系进行系统的综述。

  • 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现状

    作者:颜松龄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400000人死于结直肠癌[1].早期结直肠癌是指无论有否淋巴结转移,其局部病变仅侵及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结直肠癌[2].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应春晓;应秀华;郑秋霞;黎红光;汪良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的要点及其重要性.方法 对2011年3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行ESD术的早期结直肠癌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及术前准备,术中静脉麻醉护理以及积极配合手术者术中操作和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加强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与采用术后心理护理,降低患者的焦虑、烦躁等心理障碍.结果 通过对ESD术患者的精心围术期护理,56患者中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血便,2例出现术后穿孔,其余46例患者并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患者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护理宣教,全程的术中监护,精心的术后护理,对取得ESD治疗术的成功起到积极作用.

  • 提高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率所面临的选择及问题

    作者:朱元民;刘玉兰

    近30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逐渐西化,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结直肠癌病死率2005年比1991年增长了70.7%,年均增长4.71%.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口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前3位.结直肠癌的长期生存率与诊断时肿瘤分期有密切关系,根据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AJCC)第6版癌症分期标准,美国Ⅰ、Ⅱa、Ⅱb、Ⅲa、Ⅲb、Ⅲc、Ⅳ期结肠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2%、84.7%、72.2%、83.4%、64.1%、44.3%、8.1%[1].我国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7.2万和9.9万[2],已超过美国,近几年仍在增加,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早期结直肠癌临床检出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由于结肠癌尚缺乏较好的预防方法,所以降低结直肠癌危害好的方法就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现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提高我国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率所面临的选择及问题.

  •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卫;李佳丽;张利红;牛静秀;尹晓东;杨雪晶;李敬;庞雁

    目的:探讨结直肠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联合DC-CIK治疗的病人242例作为联合治疗组,将同期术后只进行化疗的病人463例作为单纯化疗组,分析联合治疗组的免疫功能激活状况以及生存质量,比较两组病人生存率差异.结果:在细胞治疗结束后一周对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迟发性变态反应皮肤试验,结果显示57.85%患者免疫反应被激活,单纯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体力、食欲、睡眠和体重的变化情况,至少有2项生存质量指标改善的患者有185例(76.45%).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病人进行为期18个月的生存率对比,联合治疗组生存率为95.04%,单纯化疗组生存率为89.63%,差异显著(P=0.016).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联合DC-CIK治疗可以激活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 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作者:蔡宏;莫善兢;王亚农;朱蕙燕;师英强;董锐增;施达仁;陆红芬

    目的探索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因素,探讨其治疗方法以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一新概念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月至2000年12月手术治疗的61例黏膜肌层浸润和黏膜下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48例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例选用细胞角蛋白(CK)的单抗、经免疫组化法进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 结果黏膜肌层癌变时25%(4/16)的病例可出现区域淋巴结微转移,黏膜下层癌变时则有31.3%(10/32)的病例可出现淋巴结微转移和转移.在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中,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和肿瘤大小相关,当肿瘤大径≥3cm时微转移多见(P=0.031).黏膜下层浸润时,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还和癌变的腺瘤类型(绒毛状腺瘤)、浸润深度(sm3)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39和0.018).随访发现11.5%(3/26)的黏膜肌层癌变病例,有局部复发、血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表现.结论黏膜肌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病例中已可以出现区域淋巴结的微转移,当癌变浸润至黏膜下层时淋巴结微转移和转移的发生率更高.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选择局部切除手术需要慎重.当肿瘤大径≥3cm、癌变腺瘤为绒毛状腺瘤或有证据提示黏膜下层浸润已达sm3时,建议选择根治性手术治疗.对黏膜肌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使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新诊断名称,建议仍需持慎重态度并进一步研究总结.

  •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治疗和评价

    作者:姚礼庆;时强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指征也逐渐扩大.其中初应用于早期胃癌治疗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作为一种可以实现一次性大块完整切除病变的内镜治疗技术,现在已经应用于包括结直肠在内的消化道其他部位肿瘤的治疗.尽管ESD技术在早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还没有像其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那样被写入指南,但随着内镜器械的创新和内镜技术的进步,肠道ESD也在逐渐的发展.许多单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文献已经证实了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微创性.对于肠道ESD并发症的处理也逐渐的成熟.相信随着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在不久的将来ESD也会成为早期结直肠癌的首先治疗方法.

  • 早期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浩;柏愚;李兆申

    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是其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此文对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管侵犯等多种因素有关,为进一步完善早期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帮助。

  • 粪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杨海芸;戈之铮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位居发病率第四、死因第二位的恶性肿瘤[1].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结直肠癌在人一生中的发病率约为6%,死亡率高达60%[2].我国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递增趋势,并成为中国癌症死亡的常见病因[3].目前粪便隐血试验(FOBT)仍是应用于大系列人群筛查结直肠癌唯一简单可行的方法.本文简要阐述近年来FOBT在大系列人群中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愈创木脂法和免疫化学法作一简要介绍和比较.

  • 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十年回顾:1994~2005

    作者:王继恒;李世荣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位居第四的常见恶性肿瘤,而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大规模人群普查资料表明,35岁以上的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为24~32/10万(不含香港和台湾地区)[1~3].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癌5年存活率不足10%[2,4].目前各国结直肠癌的术后5年总体存活率均不高,具体为北美61%,撒哈拉37%,日本57%,中东、北非37%,澳大利亚/新西兰54%,南亚36%,西北欧46%,中亚33%,南欧45%,东欧30%,拉丁美洲45%,中国32%(国内报道为50%)[5].各地区存活率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早期癌诊断率有关.

  • 江西省65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国华;吕农华;喻德宣;刘志军;孙明昌;徐萍;朱萱;王崇文

    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第三大恶性肿瘤,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1].但江西省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临床及病理特点鲜见报道,尤其是住院手术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情况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回顾性调查了江西省6家地级以上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52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以了解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的特点以及早期结直肠癌的发现情况.

  • 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方式的探讨

    作者:刘冠伊;戎龙;年卫东;蔡云龙;梁进雨

    目的 评价内镜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探讨不同类型病变内镜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113例早期结直肠癌行内镜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内镜治疗方式分为高频电圈套切除、EMR及ESD组,分析比较各组之间标本大小、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结果 有蒂型病变11例应用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及EMR治疗,均为整块切除、完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亚蒂型病变19例应用EMR及ESD治疗,EMR标本大径显著小于ESD(P=0.026),整块切除率低于ESD[77.8%(14/18)比1/1,P=1.000],完全切除率、复发率与ESD无明显差异(P>0.05).无蒂型病变83例,3种内镜治疗方式均有应用,ESD较EMR标本更大(P=0.000)、完全切除率更高[95.5%(42/44)比77.8%(28/36),P=0.041]、操作时间更长(P=0.0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9.1%(4/44)比0]、整块切除率、复发率方面与 EMR无明显差异(P>0.05).10例使用ESD联合圈套器(ESD-S)法,标本大径介于EMR及标准ESD之间,均为整块切除、完全切除,操作时间明显低于标准ESD[(36.9±24.7)min比(120.4±152.3)min,P=0.004].结论 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对于不同大体类型的病变可以选择不同的内镜治疗方式以尽可能达到整块切除、完全切除.ESD-S可作为从EMR向ESD过渡的方法选用.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静;于红刚

    目的:评价 ESD 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行 ESD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病灶分布于左半结肠者多,占80.9%(17/21);内镜下隆起型(Ⅰ型)所占比例高(61.9%,13/21),平坦型所占比例少(14.3%,3/21);操作时间为35~120 min,中位时间为79 min;整块切除率为100.0%(21/21),治愈性切除率为85.7%(18/21);迟发性出血率为4.7%(1/21),术后感染率为4.7%(1/21),无穿孔病例。术后病理分型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所占比例高(33.3%,7/21),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所占比例低(4.7%,1/21)。随访3~2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ESD 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微创,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内镜切除指征的探讨

    作者:德吉;秦金玉;王瑾;朱林林;杨锦林;王一平;吴俊超

    目的 探讨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可行内镜治疗的指征.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69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寻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归纳可行内镜治疗的指征.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29)、浸润深度(P=0.006)、分化程度(P=0.000)、淋巴管浸润(P=0.035)与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5.385,95%CI:1.156 ~ 25.075,P=0.032)和分化程度(OR=5.145,95% CI:1.553~ 17.053,P=0.007)是影响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内时未见淋巴结转移,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仅见于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的患者中,且表现为肿瘤越大、分化程度越低的黏膜下层早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结论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内时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行内镜切除术;当浸润至黏膜下层时,肿瘤越大、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概率越高,建议术前行超声内镜及活检以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 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切除及其随访

    作者:余娜;蔡国豪;吴克利

    1995年2月至1998年4月我院经内镜诊断和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17例,随访多年,分析如下.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