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扩张阴道法与托肛法相结合保护会阴150例分析
单纯托肛法保护会阴虽可使会阴裂伤率下降,但终会阴裂伤及会阴侧切仍占一定比率,给产妇带来较大痛苦。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徒手扩张阴道与托肛法相结合的方法保护会阴,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996年1月至2000年1月在我院住院初产妇阴道正常分娩者中随机选取300例,均为孕37~42周,头位初产妇,骨盆正常,会阴条件良好,无产科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胎心良好,估计胎儿体重小于4 000 g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两组资料具可比性。
-
胎盘早剥41例临床分析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0.46%~2.1%[1],如果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危及母婴生命,故重视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和处理胎盘早剥对母婴的预后非常重要。现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1例胎盘早剥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孕前筛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意义
孕前检查是国家取消强制性婚检后保障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人口素质,阻断出生缺陷的首道屏障[1],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明育龄妇女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患有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即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亚临床甲减)能导致育龄妇女不孕,并影响妊娠结局,引起流产、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与胎盘早剥等产科并发症以及胎儿脑发育障碍和后代智力水平低下等。故及早发现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症状体征不典型的亚临床甲减是相当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对育龄妇女、准备怀孕的妇女大力宣传甲状腺疾病相关知识,争取人人做到孕前甲状腺功能筛查。及早发现亚临床甲减,给予适当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保护后代智力发育。目前我院已开展孕前甲状腺功能筛查。本文针对参与检查的计划妊娠妇女孕前甲状腺功能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
23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常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现将23例确诊为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孕前及孕期体质量增加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孕前及孕期体质量增加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10例初产妇资料,按孕前BMI将其分为A组314例(BMI<23 kg/m2)和B组96例(BMI≥23 kg/m2);再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加分为<15 kg组(129例)、15~20 kg组(179例)和>20 kg组(102例),分别比较各组孕妇体质量与产科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及产程阻滞)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孕期体质量增加>20 kg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15~20 kg组和<15 kg组(P<0.05),且15~20 kg组显著高于<15 kg组(P<0.05).结论 控制孕前及孕期体质量可降低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
性生活致胎盘早剥1例及文献复习
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是较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其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国内报道发生率0.46%~2.1%,围产儿死亡率为200‰~350%o,15倍于无胎盘早剥者[1]Pallack[2]报道发生率为1.1%,围产儿死亡率为157‰,为无早剥者的27倍.其诊断、处理是否及时与母儿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就1例胎盘早剥分析如下.
-
羊水过少71例临床讨论
羊水过少是产科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影响围产儿预后,因此,及时发现处理羊水过少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儿质量有很大意义.现将本院1998年2月~2000年11月羊水过少的71例讨论报告如下.
-
孕激素辅助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母婴结局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孕激素辅助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一2017年1月本院保胎治疗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资料92例,根据临床是否给予孕激素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比较两组孕酮水平、肌瘤变化情况、红色变性发生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及子宫肌瘤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孕早期两组孕酮水平无差异(P>0.05),剖宫产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时两组子宫肌瘤大小均较孕早期增大(P<0.05),但同期大小比较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组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发生率(60.9%)与对照组(56.5%)无差异(P>0.05);两组产科并发症总发生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胎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等比较无差异(P>0.05);子宫肌瘤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治疗组(87.0%)与对照组(80.7%)无差异(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进行保胎治疗时应用孕激素,未见对子宫肌瘤、胎儿及产科并发症有明显影响,且肌瘤红色变性发生率也未出现增高.
-
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资料和方法2008年1~12月选择无前列醇类药物应用禁忌证、无严重内、外科及产科并发症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次、孕周、新生儿体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
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产科出血目前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临床与保健医师面临有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产科出血对孕产妇危害严重,处理不及时,将发生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这有会进一步加重产科出血还会导致产妇死亡;即使产妇经抢救存活,如休克严重、持续时间长,也有可能继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等.剖宫产是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与产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剖宫产中除了分娩、胎盘剥离的出血外,还存在手术切口的出血,故其出血量多于阴道出血量,选择一种快速、简便、有效、适当的处理产后出血的方法,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十分关键.术中出血多为宫缩乏力,以往均用纱布填塞为主要手法.近年来,采用子宫背带式缝术治疗及预防产后出血患者45例,取得良好疗效,明显提高产科质量,现报告如下.
-
23年产科子宫切除临床诊断分析
产科子宫切除术是因产科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安全时的重要抢救手段之一.随着人们文化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妇幼及产科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降低母婴死亡率,而且要提高妇女儿童的生存质量,也就是降低妇女儿童病残率的发生.生育期的女性,因分娩切除子宫,降低妇女的生存质量,作为医务工作进行,有义务和责任提高技术水平,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提高女性生存质量.本文就本院23年为抢救产妇生命所做的产科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
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在剖宫产大出血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在中国仍是孕产妇死亡原因排序的第1位[1].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与产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剖宫产时术中除分娩胎盘剥离的出血外还存在手术切口的出血,故其出血量多于阴道出血量.
-
B超预测胎儿体重方法探讨
准确地估计胎儿体重,是正确处理产程,减少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的前提.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广泛应用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DP)、股骨长(femur length,FL)、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AC)等,预测胎儿体重,对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脐动脉S/D比值预测特发性羊水过少围生儿预后
羊水过少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提示其围生儿预后不良[1],临床处理意见目前尚不统一.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本院羊水过少孕妇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做好产科疾病ICD-10编码的几点体会
产科疾病的编码比起其他病种的编码相对比较难,其原因就在产科并发症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并发症,有母亲的情况,还有婴儿的情况.加之临床医师对ICD-10不够了解,主要诊断选择不准确,编码员又缺乏产科知识,因此就容易造成编码错误.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产科情况正确编码首先要确定主要诊断,根据个案内容不同,加以分析,选择出主要诊断,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自拟催乳汤治疗产后37例缺乳
产后缺乳属于妇产科常见疾病,其通常多见于产后第2天-2周内.产后缺乳给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妇的心理负担.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对37例产后缺乳产妇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应用了自拟催乳汤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74例患者均为我院分娩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产后缺乳诊断标准进行明确诊断,并排除有产科并发症、严重心脑、肝肾疾病等患者.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7例.
-
穴位注射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200例
产后出血是常见且较严重的产科并发症,目前仍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宫缩乏力性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笔者自1989年以来,除严密观察处理好第3产程外,产后常规合谷穴位注射催产素预防出血,现将200例总结如下.
-
29例脐带脱垂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脐带脱垂是一种发生率较低但严重危及胎儿生命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国内报道不一,国外有报道为0.23%[1]。脐带脱垂一旦发生,其手术产率和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升高[2]。我院自1993年至1998年共收治脐带脱垂29例。对此2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认识胎膜破裂并发脐带脱垂的相关因素,从护理环节指出积极措施,预防和早期发现脐带脱垂,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9例脐带脱垂中,年龄:22岁~40岁,平均年龄25.5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5例,单胎27例,双胎2例;孕龄:<37周14例,37~40周15例;胎位:头位12例,横位1例,臀位16例;职业:农民14例,无业2例,工人5例,干部3例,其他5例;脐带:平均长度56.67cm,其中>70cm 2例。
-
羊水栓塞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
自1926年第1次正式报道羊水栓塞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FE)以来,AFE已成为妊娠和分娩中发生的凶险的并发症之一[1].虽然急救技术发展迅速,但AFE产妇病死率仍为61%[2],而大部分幸存者又都存在因缺氧导致的永久性神经损害.胎儿死亡率约为21%,50%的幸存新生儿也存在永久性神经损害.2002年监测资料显示,我国孕产妇死于羊水栓塞者占9.5%,占孕产妇死亡的第三位[3].可见AFE是一种发病率低、但又不可预料且极其凶险的产科并发症.近年来的研究对AFE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有了更新的认识,并对早期诊断及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
-
剖宫术后早撤尿管配合低频脉冲电疗对产妇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8-11月住院足月初产妇120例,年龄22-35岁,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及全身疾病,术前留置尿管,所有产妇均用一次性导尿包(尿管为气囊的医用硅胶尿管),遵循导尿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中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给予流食免奶,常规给予补液及抗生素静点,给产妇做康复指导,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并按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