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作者:李玉华;王聪;彭韬;仇镇宁;冯振卿;管晓虹

    目的研究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腹腔注射NP30 10 μg/次,连续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第39、49、64、108、112天处死,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Fas、FasL和c-Fos的表达,原位分子杂交检测Bax与Fas mRNA.结果虫卵肉芽肿细胞均表达Bax、Fas、FasL和c-Fos蛋白,其中实验组Bax和FasL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Fas和c-Fos蛋白表达在第64天和第112天低于对照组,其余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表达.实验组Bax和fas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死亡受体Fas和FasL途径启动了NP30诱导肉芽肿细胞凋亡的信号,NP30通过凋亡相关基因Bax和c-Fos表达增强来诱导肉芽肿的细胞凋亡.

  • 死胎胎盘组织中HBVDNA表达

    作者:赵爱珍;赵伟;刘伟;罗婵;刘兰侠;王兰

    目的:观察死胎胎盘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表达情况,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胎盘组织中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胎盘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DNA,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检测结果.结果:死胎胎盘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为73%(29/40).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无复制状态时,胎盘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50.0%(2/4)、65.0%(13/20)和87.5%(14/16);高、低、无复制者之间互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BVDNA颗粒分布在死胎胎盘的蜕膜细胞、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质及血管腔中,少数分布在这些细胞核上.结论:死胎胎盘组织中有HBV复制:死胎胎盘组织中HBV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无关.

  • 胎盘细胞凋亡与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关系的研究

    作者:冷静;姚玉宇;彭韬;李红霞;李风山;仓为民;钱宁;王欣;张翔

    目的:从胎盘细胞凋亡的表达差异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29例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胎盘和5例正常胎盘,分别进行光镜检查、原位细胞凋亡标记实验和p53基因mRNA原位细胞杂交实验.结果:正常胎盘的细胞凋亡率为9.11%,ICP的细胞凋亡率为28.47%,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基因在ICP胎盘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结论: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胎盘组织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胎盘组织,ICP围产儿死亡率高的原因可能与其胎盘组织的细胞凋亡水平增加有关;ICP胎盘组织的细胞凋亡可能是非p53基因依赖的.

  • 结肠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p53、nm23表达及其相关关系

    作者:王永忠;曹友清;孙瑞清;吴维秀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与Dukes分期之间的相关关系,iNOS表达与p53、nm23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9例结肠癌、30例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结肠粘膜中iNOS蛋白表达,同时检测49例结肠癌中p53、nm23蛋白表达.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49例结肠癌中iNOS mRNA表达.结果 49例结肠癌组织中iNOS表达阳性率为75.5%(37/49),30例癌旁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20%(6/30),30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iNOS呈阴性表达.结肠癌组织中iNOS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DukesA、B期iNOS蛋白及iNOS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Dukes C、D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iNOS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性(r=0.7432,P<0.001),iNOS表达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性(r=-0.6597,P<0.001).结论 (1)iNOS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提示iNOS表达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2)结肠癌组织中iNOS表达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两者可能在结肠癌的形成过程中起互相促进作用.(3)结肠癌组织中iNOS表达伴有nm23基因表达的缺失,表明iNOS表达可能在结肠癌转移中有促进作用.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红霞;冷静;姚玉宇;李风山;彭韬;仓为民;钱宁

    目的从细胞凋亡水平和p53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发病机理.方法 38例EM标本行HE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标记实验(TUNEL),p53mRNA的原位分子杂交实验.以正常子宫内膜作正常对照,经Dnase处理的子宫内膜为阳性对照,设空白阴性对照.结果 TUNEL实验结果,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细胞凋亡率为24.29%,EM的细胞凋亡率为3.64%.p53在EM的表达为7.43%,而正常对照组为28.5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M的细胞凋亡水平和p5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EM的发病可能与子宫内膜的细胞凋亡水平降低有关.

  • 165例不同类型淋巴瘤的临床分析及EB病毒表达状况

    作者:孙文文;金怡

    目的 探究165例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构成分析及EB病毒的表达状况.方法 选择本院存档的165例已确诊淋巴瘤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鼻腔及鼻咽部淋巴瘤14例,胃肠淋巴瘤60例,表浅淋巴结内淋巴瘤91例.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诊断出,165例淋巴瘤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HL)3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32例.将1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分为B细胞淋巴瘤、T和NK细胞来源淋巴瘤两种免疫表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165例淋巴瘤组织中的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结果 鼻腔/鼻咽部淋巴瘤的EB病毒阳性表达率为64.29%,其中T和NK细胞来源的淋巴瘤和B细胞来源淋巴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25.00%.胃肠淋巴瘤60例,EB病毒阳性表达率为31.67%,T、NK细胞来源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的EB病毒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和25.00%.表浅淋巴结内淋巴瘤共计91例,表浅淋巴结内淋巴瘤中58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阳性表达率为31.03%,T和NK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分别为26例、32例,EB病毒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5%、12.50%.表浅淋巴结其余33例为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阳性表达率为78.79%.非霍奇金淋巴瘤的EB病毒阳性率为34.85%,明显低于霍奇金淋巴瘤(78.7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EB病毒在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存在差异.

  • 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恶性淋巴瘤患者EBV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应香岚;杨幼萍;瞿海江;应亚君;文小凤;应敏建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恶性淋巴瘤患者EBV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恶性淋巴瘤标本90例,其中鼻腔/鼻咽淋巴瘤30例,肠道淋巴瘤30例,浅表淋巴结淋巴瘤30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8例,霍奇金淋巴瘤(HL)22例.应用多种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CD3、CD45RO、CD56)和B淋巴细胞(CD20、CD79α)、免疫组化染色(Supervision二步法).采用EBV寡核苷酸探针(EBER)确定EBV在恶性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结果 NHL EBV感染阳性率(42.6%)略高于霍奇金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27.3%),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鼻腔及鼻咽部NHL的EBV感染阳性率(66.7%)高于肠道NHL(23.3%)和浅表淋巴结NHL(25%)(P<0.05).肠道T细胞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50%)高于肠道B细胞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16.7%,P<0.05).结论 不同类型和部位淋巴瘤患者的EBV感染率存在不同.

  • 前列腺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聪;曹立宇;尹玉;陈顺华;李玉洁

    目的 探讨miR-2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90例前列腺癌组织及6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riR-21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iR-21在90例前列腺癌及6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1%、24.6%.miR-2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miR-21表达与Gleason评分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学因素无关.结论 miR-2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miR-21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miR-200 a、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晶璐;李昊;尹玉;李懿君;王弦;黄山;江燕;詹鹤琴;杨枫

    目的:探讨miR-200a与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手术标本87例以及距癌灶边缘5 cm以上切缘的正常结直肠黏膜作为对照,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iR-200a与PTEN的表达,分析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00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P<0.01),miR-200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rs =0.503,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P<0.01),PTE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rs =-0.493,P<0.01)。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结直肠癌中miR-200a与PTE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高表达的miR-200a通过靶向抑制PTEN的表达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miR-200a与PTEN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 乳腺癌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胡仲翔;李德群;岳喜成;胡闻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感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NOS)、23例癌旁组织、40例乳腺腺病组织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34表达;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相应样本组织中HPV16/18 DNA分子.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44.18±11.96)明显高于乳腺癌旁组织(24.70±10.33)、乳腺腺病组(21.35±8.47)及正常乳腺组(12.63±7.12) (P <0.05);HPV16/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5.6% (32/90),乳腺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及正常乳腺组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17.4% (4/23)、12.5% (5/40)和10%(2/20),明显低于乳腺癌组(P<0.05);HPV16/18DNA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PV16/18阳性组MVD明显高于HPV16/18阴性组(P<0.05).结论 HPV16/18 DNA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HPV16/18 DNA表达与肿瘤内MVD有相关性.

  • 浅谈原位杂交的体会

    作者:蒋海鹰;颜亚晖;郑晖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原理十分简单,但在操作过程中,实验条件的控制对结果的影响甚大,作者在大量的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并经多次验证,结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人肝细胞癌中miR-23a和XIAP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伟;吴文涌;吴正升;汪树静;余昌俊

    目的 探讨miR-23a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建立组织微阵列,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50例人HCC和136例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miR-23a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XIAP蛋白和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3a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8.7%(73/150)和77.2%(105/1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XIAP蛋白在HCC和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25.3%(38/150)和22.1%(30/1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3a高表达率在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P=0.037)、HBsAg阳性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22)、大肝癌高于小肝癌(P=0.021)、Ⅰ~Ⅱ期高于Ⅲ~Ⅳ期(P=0.002);而XIAP蛋白高表达在患者中小肝癌高于大肝癌(P=0.001)、Ⅰ~Ⅱ期高于Ⅲ~Ⅳ期(P=0.009).此外两者均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肝硬化、组织学分级无关.经Pearson相关检验,miR-23a和XIAP蛋白在HCC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rs=-0.308,P<0.01).结论 miR-23a和XIAP可能参与HCC的发生与发展.

  • miR-200a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晶璐;李昊;尹玉;李懿君;王弦;江燕;詹鹤琴;杨枫

    目的:探讨 miR-200a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70例,距癌灶边缘5 cm 以上切缘的正常黏膜作为对照。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miR-200a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 miR-200a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 <0.01)。miR-200a 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 =0.320,P <0.01),在低分化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低于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的表达( P <0.01)。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 TNM 分期等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miR-200a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提示 miR-200a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护肝片对纤维化肝组织TGFβ1I型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义春;吴强;杨雁;杨枫;陈敏珠;刘琛

    目的:观察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I型受体(Tβ1RⅠ)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5 g/L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β1RⅠ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检测Tβ1RⅠmRNA的表达.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Tβ1RⅠ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②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Tβ1RⅠ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其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互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除13周 Tβ1RⅠ蛋白外,护肝片均显著抑制模型复制8周和13周后纤维化肝组织Tβ1RⅠ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P<0.01).结论: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它可能在蛋白及mRNA双重水平上抑制Tβ1RⅠ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护肝片对纤维化肝组织TGF-β1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义春;吴强;杨雁;杨枫;陈敏珠;刘琛

    目的: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5 g/L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模型复制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 mg/kg)或溶媒,每日1次,直至8,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②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TGF-β1及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且其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1).结论: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它可能在蛋白及mRNA双重水平上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应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弓形虫SAG1抗原基因在免疫小鼠体内的表达

    作者:陈海峰;陈观今;王又红;郑焕钦;郭虹

    PCR扩增RH株弓形虫抗原基因SAG1编码序列,构建pcDNA3-SAG1重组表达质粒。DNA免疫接种小鼠,3周后处死动物,取注射部位肌肉作冰冻切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弓形虫pcDNA3-SAG1重组质粒在免疫小鼠肌肉内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出SAG1编码区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1 020bp。测序、酶切分析表明构建的pcDNA3-SAG1重组表达质粒含有扩增的基因。利用原位分子杂交在免疫接种pcDNA3-SAG1的小鼠骨骼肌中检测到紫蓝色的阳性杂交信号,提示局部肌肉有目的基因mRNA转录的发生。

  • 恙螨体内HFRSV基因检测及定位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云;朱进;唐家琪;吴光华

    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小盾纤恙螨的媒介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RT-PCR和Nested RT-PCR从恙螨体内检测到HFRSr-RNA;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在恙螨的卵巢细胞、支肠细胞等组织中检测到HFRSU-RNA.以上结果为恙螨的媒介意义提供了具有分子水平的直接证据,对 HFRS 的流行病学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利用荧光素原位分子杂交检验水样中嗜肺军团菌的研究

    作者:吴守芝;汪宗江;李恒新;黄河清;张锋

    目的:利用针对嗜肺军团菌种特异性16S rRNA和军团菌致病基因-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序列探针原位分子杂交建立嗜肺军团菌的快速、特异性检验方法.方法:设计特异性针对嗜肺军团菌种特异性16S rRNA和mip探针,采用荧光素标记探针对采自西安市8家宾馆中央空调冷凝水、贮水池水各8份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并且结合细菌分离、生化鉴定技术检验水样中嗜肺军团菌.结果:细菌分离鉴定表明2份冷凝水、5份贮水池水分离到可疑菌落,抗体凝集实验证实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3份、Ⅴ、Ⅵ型各1份,2份阴性.实验周期约10~12 d;原位分子杂交显示16S rRNA、mip的探针杂交信号成堆分布于原虫细胞内,形如杆菌状,16S rRNA与mip的杂交信号存在完全双标记,但有少数mip的杂交信号不与16S rRNA共存,5株鉴定为嗜肺军团菌Ⅰ、Ⅴ、Ⅵ型的水样原虫中,经16S rRNA、mip探针杂交均为阳性,对2株非嗜肺军团菌水样原虫进行16S rRNA、mip的杂交结果均为阴性.实验周期约20 h.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对存在于原虫内致病性嗜肺军团菌进行检验,是种快速、特异性的致病性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

  • 结肠癌COX-2mRNA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临床意义

    作者:白玲;陈乃玲;陈昊;张昶;赵文海

    目的 通过观察结肠癌组织COX-2mRNA及CD34的表达,结合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所见,探讨COX-2与肿瘤血管形成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结肠癌生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62例结肠癌、22例结肠腺瘤和22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COX-2mRNA并用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表达,光镜下记数MVD.结果 结肠癌、结肠腺瘤组织COX-2mR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且有统计学意义(74.19%:36.36%,P=0.001;72.73%:36.36%,P=0.015);结肠癌组平均MVD值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19.628,P=0.000).在62例结肠癌组织中,高分化组COX-2mRNA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X2=4.215、P=0.040);进展期癌组的MVD高于早期癌组(t=3.079,P=0.003);淋巴结有转移组MVD高于无转移组(t=3.180,P=0.002);有血管侵犯组高于无血管侵犯组(t=2.093,P=0.041);COX-2mRNA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COX-2mRNA高表达组MVD高于低表达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记数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有效评价指标,COX-2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与肿瘤血管生成无直接相关性.

  • 结肠肿瘤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及其在结肠癌靶向治疗中的可能性

    作者:陈乃玲;陈昊;白玲;张昶;赵文海

    目的 观察两种结肠肿瘤细胞的凋亡途径哪种更为重要,并探讨其今后用于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TM快捷法检测外源性途径促凋亡蛋白Fas配体(FasL)、Bid及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内源性途径促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mRNA(Cyt c)在结肠癌(肠癌组)、结肠腺瘤(腺瘤组)的表达及FasL、Bid在正常结肠黏膜(正常组)的表达.表达程度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并对其中4例结肠癌、6例结肠腺瘤及7例正常肠黏膜细胞线粒体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外源性途径凋亡检测显示当正常组和腺瘤组Fas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62.5%时,肠癌组仅达到16.07%,提示结肠癌时外源性凋亡途径不是主要途径.外源性途径促凋亡蛋白Bid参与凋亡活动时,其表达率在肠癌组为66.07%,也低于正常组的72.22%及腺瘤组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内源性途径凋亡的促凋亡蛋白Cyt c检测发现,随分化程度升高表达率亦上升.低、中、高分化肠癌的表达率分别为87.5%(14/16)、93.9%(31/33)及100%(11/11).肠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Cyt c呈高表达者,肠癌组及正常组均为50%(2/4),腺瘤组则为66.7%(4/6).肠癌组细胞线粒体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基质不均,嵴发育不良且分布不均,少数线粒体膜破裂.腺瘤组大部分细胞线粒体丰富、规则,呈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嵴发育良好,但基质不均,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正常组细胞线粒体嵴发育良好,基质均匀,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结论 结肠癌时内、外源性凋亡途径均存在,但以内源性途径凋亡为主;对于内源性途径凋亡在结肠癌时发生的病理、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此之前,采用内源性途径的靶向治疗,可能时机尚不够成熟.

98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