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氢丹参酮 Ⅰ 协同氨苄西林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作者:雍江堰;祖瑞铃;易玉玲;李燕

    目的 探讨丹参酮单体与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早期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半定量黏附实验检测SE生物膜基质含量 、XTT实验检测膜内菌代谢活性,以及qRT-PCR检测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来验证丹参酮单体与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的药效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2μg/ml的二氢丹参酮 Ⅰ 和2μg/ml的氨苄西林联用对SE生物膜具有协同抑制作用(FI-CI<0.5);两药联用可明显抑制SE黏附(6 h)、聚集阶段(24 h)基质形成,影响生物膜内细菌代谢活性并杀死细菌,且联用组优于2μg/ml二氢丹参酮 Ⅰ 、2μg/ml氨苄西林单药组;联用组降低了黏附阶段SE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icaA、atlE、aap和stk的表达量,但并不能抑制聚集阶段上述基因的表达.结论 二氢丹参酮 Ⅰ 和氨苄西林联用对SE生物膜形成早期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基质形成 、细胞代谢活性以及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有关.

  • 骨科创面感染葡萄球菌属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朝云;闫飞;熊永发;代端明;杨忠玲;胡阳

    目的 观察骨科创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6月-2014年4月骨科临床创面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126株,微生物病原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判断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标准,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26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9株占46.83%,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出67株占53.17%;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林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耐药率分别为59.32%、35.82%;11.86%、0;44.07%、16.42%;72.88%、34.33%;67.80%、28.36%;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创面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与耐药率不断上升,耐药率明显高于骨科创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严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各种侵入性治疗的规范管理,控制耐药上升趋势.

  • 表皮葡萄球菌诱导乳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变的机制研究

    作者:汤琦;周绍强;王建逵;杨庄青;黄云超

    目的:检测成纤维细胞在表皮葡萄球菌(SEP)刺激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 )表达水平及细胞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成纤维细胞在表皮葡萄球菌刺激下发生表型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的机制。方法将细胞培养液分为表皮葡萄球菌SEP RP62A组(A组)、SEP ATCC 12228组(B组)及普通培养液组(C组),RT-PCR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的成纤维细胞α-SM A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的成纤维细胞上清中TGF-β1的含量。结果 A组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普通培养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于培养第5天升高,与第3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及B组细胞第7天仍能维持相比第5天较为稳定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则于培养第7天时明显下降(P<0.05);A组细胞上清中TGF-β1的含量均高于B组及普通培养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细菌裂解液浓度呈正相关;低浓度的B组细胞上清中TGF-β1含量与 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细菌裂解液浓度增加,与 C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阳性菌株可诱导乳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且能力明显强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阴性菌株,细菌刺激后细胞上清中TGF-β1含量增加,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变的机制之一。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状况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李徽;王春彤;赵占秋;郭晓红;高春明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状况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为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抗菌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13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培养分离感染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及低抑菌浓度(M IC )测定,检测表皮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采用PCR扩增gyrA基因及测序,分析结果。结果132例患者有36例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率为27.27%;表皮葡萄球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为100.00%;表皮葡萄球菌 PCR扩增gyrA基因产物长度275 p ,部分菌株同时存在多点位突变。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感染病原菌,对大部分喹诺酮类药物普遍存在耐药,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株存在gyrA基因变异,这可能是其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的机制之一。

  • 表皮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耐药性研究

    作者:林纯婵;陈舒影;丁宇;李丹;张雪青;王良兴;余方友

    目的:研究表皮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2014年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498株,采用VIT 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K-B法测定其对夫西地酸的耐药性。结果498株表皮葡萄球菌中,检出耐夫西地酸表皮葡萄球菌24株,检出率4.8%;24株耐夫西地酸表皮葡萄球菌标本来源以痰液、导管、血液为主,占62.4%;科室分布主要为IC U、新生儿和烧伤/创伤科,占37.5%;24株耐夫西地酸表皮葡萄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均表现为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均>60.0%。结论夫西地酸仍对表皮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出现的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

  • 两种葡萄球菌所致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

    作者:王力红;张京利;刘春玲;石海鸥;邓应梅

    目的 为调查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以便更好地采取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我院1998~1999年两种葡萄球菌所致的医院感染病例。结果 由两种葡萄球菌所致的医院感染共114例次,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医院感染占绝大多数(71.05%),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近两年来由MRSA所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21%,而由MRSA所致的医院感染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的构成比由1998年的87.5%升至1999年的91.84%;MRSA所致的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占33.33%;MRSE引起的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及血液,均为6.14%。结论 葡萄球菌所致的医院感染有增多的趋势,其感染多发生于ICU,它所引起的感染可造成住院日的显著延长;药敏试验表明引起医院感染的两种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避免盲目使用。

  • 2006-2007年表皮葡萄球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景华;王宗欣

    笔者对临床各种标本分离的255株表皮葡萄球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及住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血液、痰液、脓液、胆汁、尿液、手术切口、引流液、腹腔冲洗液等标本.

  • 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耐药性分析

    作者:贾宁;徐志凯;沈玉杰;白立彦

    目的 了解引发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MLSB)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收集了引发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 126株,检测红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头孢西丁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小抑菌浓度(MIC);并用D试验检测细菌诱导型和MS耐药表型. 结果 126株表皮葡萄球菌中,90株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36株为甲氧西林敏感菌株(MSSE);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8%、73.8%、89.7%和 91.3%;MRSE中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7%和 85.6%;MSSE中分别为83.3%和80.6%;结构型 (cMLSB)、诱导型(iMLSB)和泵出型MLSB (MS)耐药菌株分别为93株 (73.8%), 13株(10.3%), 11株(8.7%);在cMLS中,MRSE占的比例较高78.5%,而在iMLS中MSSE较多(P<0.05);所有菌株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均敏感(MIC≤1mg/L). 结论 在所收集的菌株中MLSB的耐药率较高,以结构型耐药为主,需谨慎使用MLSB类抗菌药物.

  • 医院感染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万建华;褚云卓;陈佰义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葡萄球菌耐药状况. 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判定标准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 结果 1999~2003年我院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423株,对甲氧西林耐药菌株MRSA及敏感菌株MSSA分别为79株和334株,表皮葡萄球菌898株,对甲氧西林耐药菌株MRSE及敏感菌株MSSE分别为647株和251株;MSSA、MSSE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70%;MRSA、MRSE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只有万古霉素100%敏感. 结论了解医院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对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十分重要,万古霉素可作为葡萄球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

  • 新生儿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云凤;刘奕

    目的 了解医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患病新生儿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方法 用ESPCulture System Ⅱ全自动血培养仪,对570份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送检的570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58株,阳性率为27.7%;81.6%的病原菌均在24 h内检出;其中早期新生儿(日龄<7 d)分离出病原菌84株占53.2%,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晚期新生儿(日龄8~28 d)分离出病原菌74株,占46.8%,以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溶血葡萄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葡萄球菌.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抗菌药物影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相关hld基因转录调控研究

    作者:韩乾国;雷学忠;张磊;吕晓菊;俞汝佳

    目的 检测表皮葡萄球菌hld基因在抗菌药物MIC浓度作用下在生物膜形成、细菌脱离过程中的转录水平变化,探索抗菌药物是否通过影响hld基因转录,介导了牛物膜相关的耐药和持续感染.方法 以MIC浓度4种抗菌药物作用于表皮葡萄球菌,采用SYB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解离不同时段hld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并与无药对照组相应时段的转录水平相对照,了解抗菌药物对hld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 各组细菌hld基因转录水平从黏附时开始下降,随后数小时持续下降,对照组在24 h后缓慢上升,72 h与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抗菌药物组无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菌药物通过对hld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使表皮葡萄球菌黏附作用增强,后期可防止输水通道基质解离和细菌脱离,降低药物渗入,从而导致抗菌药物耐药.

  • 基于HRP-DAB信号放大系统的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微阵列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的研究

    作者:夏涵;黄君富;姚春艳;王丰;陈鸣;黄庆;府伟灵

    目的 在已构建的压电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检测系统中引入HRP-DAB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并基于该系统建立一种表皮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方法 .方法 采用自组装技术在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上固定针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寡核苷酸探针,将掺入生物素(biotin)-dUTP的表皮葡萄球菌靶DNA与之进行杂交反应,加入HRP-链亲和素(streptavidin)、DAB工作液,观察反应频率变化;对35份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与传统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该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微阵列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的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84.6%,正确诊断指数为0.801,检出限为2×102CFU/ml,与血培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HRP-DAB信号放大系统的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微阵列,有效的提高了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可用于临床病原菌感染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引发泌尿系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致病性研究

    作者:林茂虎;吴迪;苗芮;贾宁

    目的 了解引发泌尿系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方法 收集2003~2004年临床出现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35株,检测其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的小抑菌浓度(MIC);对ermA、ermB、ermC、msrA、mecA、icaA基因进行PCR扩增;定量检测生物被膜的产生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所分离的菌株中MRSE占71.4%(25株),MSSE占28.6%(10株),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22.8%、6.34%、34.9%、26.9%、44.4%和62.2%;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9.2%和100.0%;所有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菌株均检测出mecA基因;在27株红霉素耐药的菌株中以ermC为主,占81.5%;有14株检测出icaA基因,其中生物被膜定量检测中有10株产生物被膜,4株定量试验阴性;PFGE分为18型,显示细菌基因多态性.结论 引发泌尿系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较高,且呈多重耐药,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检出ica对判断其致病性有提示作用.

  • 表皮葡萄球菌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表型转变的影响研究

    作者:汤琦;刘馨;黄云超;叶丽娟;王小燕

    目的 检测成纤维细胞在表皮葡萄球菌刺激下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乳房假体植入术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相关包膜挛缩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普通培养液、不同浓度表皮葡萄球菌SE RP62A及SE AT12228裂解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培养液培养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结果 SE RP62A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SEAT12228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SE RP62A能激活成纤维细胞转化为α-SMA表达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E ATCC12228组及普通培养液组(P<0.01),SE ATCC12228组有部分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两组细菌刺激后的细胞第5天及第7天均能维持较为稳定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空白组的细胞α-SMA阴性,虽然于培养第5天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所上升,但第7天时逆转(P<0.05).结论 SERP62A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相比SE ATCC12228更有利于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内细菌对红霉素敏感性的检测

    作者:贾宁;林茂虎;徐志凯;袁云娥;索继江;邢玉斌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膜内重悬浮菌和膜内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进行探讨.方法 检测表皮葡萄球菌1457和野生株S 68浮游菌在100倍MIC红霉素(分别为25 μg/ml和320 μg/ml)作用下,浮游菌、生物被膜内菌和膜内重悬浮菌的细菌对数减少值,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膜内细菌的变化.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1457在100倍MIC红霉素作用4 h后,浮游菌和重悬浮菌细菌数对数减少值分别为5.56±0.11和5.28±0.08,明显高于膜内菌1.21±0.13(P<0.05),当作用时间延长到60 h,膜内菌细菌数对数减少值为1.51±0.1;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重新悬浮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浮游菌相似(P>0.05);S68的细菌数对数减少趋势与1457类似;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红霉素作用前被膜内细菌呈圆形,分布较均匀;红霉素作用12 h后,被膜内细菌含有膨胀、液化的细胞和细胞碎片,细菌排列较对照组疏松.结论 膜内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生物被膜能保护细菌逃逸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

  • 血培养中表皮葡萄球菌与ica、mecA基因研究

    作者:刘瑾;罗少锋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索如何区分血培养中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SEP)是污染菌或致病菌,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73株来源于阳性血培养,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以及从临床健康医护人员手部、鼻黏膜分别检出的12、70、55株SEP,运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PCR法检测icaA、icaB和mecA基因,比较ica基因和mecA基因在不同标本来源中的检出率.结果 血培养中同时携带ica和mecA基因占52.0%,同时,94.6%的菌株被检测出mecA基因;CRBSI的12株SEP中,有75.0%同时存在mecA和ica基因;从健康人手部皮肤分离的菌则很少同时具有ica和mecA基因,仅有15.8%的菌株携带mecA;健康人鼻黏膜定植的菌同时具有ica和mecA基因的占2l.80%,高于手部皮肤分离率,而ica及mecA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60.0%、30.9%,明显高于皮肤定植的SEP.结论 血培养中分离到SEP时,通过检测ica和mecA的存在与否对于区分污染菌和致病菌有重要作用.

  •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相关基因的检测及评价

    作者:李燕;李冬冬;陶传敏;宋瑱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的状况,分析参与细菌黏附或聚集的icaA、aap、fbe和atlE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成都地区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45株,采用半定量黏附实验和扫描电镜检测其生物膜形成,PCR检测icaA、aap、fbe和atlE基因,采用列联表χ~2检验分析这些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45株表皮葡萄球菌中生物膜形成株18株,占40.00%;PCR检测icaA、aap、fbe和atlE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8.89%、77.78%、93.33%、80.00%;其中icaA、asp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A~+/aap~+及icaA~-/aap~+的表皮葡萄球菌均能形成生物膜,而icaA~-/aap~-表皮葡萄球菌不能形成生物膜;fbe、atlE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aA、aap基因参与了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且aap基因可能是生物膜形成的必需基因.

  • 表皮葡萄球菌黏附机制的研究

    作者:黄长武;邱君凤;许颂霄;李兴禄

    目的 了解我院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表达产物PIA的阳性率及其与黏附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对ica操纵子中icaA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琼脂糖电泳检测;采用刚果红琼脂检测基因产物PIA;采用输液器管壁黏附表皮葡萄球菌量评价其对输液器管壁的黏附能力.结果 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中icaA基因检出率为51.5%,PIA检出率为50.0%;PIA阳性、阴性两组菌落计数均值分别为4.94×105CFU/ml、1.40×105 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检测表皮葡萄球菌icaA方法简便易行,能可靠地反映其PIA的表达情况;PIA阳性、阴性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盐酸小檗碱影响表皮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被膜差异蛋白的筛选

    作者:廖璞;马永鹏;吴清

    目的 寻找盐酸小檗碱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分子,并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类.方法 首先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阳性模型,采用快速银染法鉴定盐酸小檗碱作用前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然后应用CRA平板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表皮葡萄球菌产生多糖-胞间多糖黏附素(PIA)的能力;分别提取药物作用前后细菌总蛋白,采用改良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并对差异蛋白点进行HPILC-CHIP/MS鉴定.结果 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阳性;药物处理后,生物被膜减少或消失,且PIA生成能力减弱,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模型构建成功.通过电泳分离,在药物处理组共分离蛋白点(764±12.40)个,在非药物处理对照组共分离蛋白点数(836±9.23)个,经比对共得到2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分子,其中13个仅在药物处理组表达升高,有10个仅在非药物处理对照组表达升高;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功能鉴定发现,这些蛋白参与了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多个环节,细菌代谢17.04%、信号通路16.09%、氧化磷酸13.79%、细菌骨架17.82%、蛋白合成13.22%、蛋白降解4.60%、转录调节12.64%、其他4.60%.结论 盐酸小檗碱可以有效减弱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分离得到的差异表达蛋白分子为后续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 表皮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耐药性的基因型研究

    作者:朱学源;刘诗强;陈旭;王微;许浩东;倪语星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SEP)耐药的分子机制,以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分离的18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耐药分析,抽提细菌染色体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ecA、gyrA和grlA基因,用酶切、测序检测这些基因的存在及变异,分析与耐药的关系.结果 18株表皮葡萄球菌中对甲氧西林耐药15株,耐药率83.3%,耐药菌株全部检测到mecA基因;18株中对喹诺酮类(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克拉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者11株,其中10株存在gyrA和(或)grlA突变;gyrA突变点为gyrA 84位TCA→TTA,grlA突变点为grlA80位TCC→TTC.结论 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必须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以减少耐药性的增加.

479 条记录 4/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