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抗表皮葡萄球菌生长的研究

    作者:李贞贞;徐金梅;顾顺利;张辉洁;胡兴斌;尹文

    目的:探讨血小板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E)的抗菌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建立105 CFU/ml表皮葡萄球菌接种浓度的BHI培养体系,分别加入终浓度为400×109/L血小板(PLT组)、血浆(阳性对照组)与BHI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共培养12 h以后,观察比较各组菌液的浑浊程度,并采用倍比稀释、涂布计数法检测血小板体外抗菌的效果,同时绘制血小板抗菌曲线。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菌亚显微结构的完整性,并初步探究血小板的抗菌机制。结果血小板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抑制效果虽较血浆组出现的晚,但持续时间更久;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血小板抗菌组表皮葡萄球菌染色质结构异常、发生凝集并有部分断裂,且处于分裂期的细菌比例明显降低。结论血小板可能通过破坏表皮葡萄球菌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细菌的分裂,发挥抗菌作用。

  • 生物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定量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许惠根;苏炳森;王军;黄婷;蔡旭清

    目的 定量检测生物被膜在生物材料表面的形成过程,评价生物被膜形成的定量技术.方法 将表皮葡萄球菌RP62A接种于不锈钢垫圈上分别培养0~8,24和48 h.采用生物被膜覆盖率实验(BCR),活细胞计数(VCC)以及ATP-生物发光(ATP)定量检测不同时期生物被膜的量,并提取总RNA检测ica基因的转录水平,对各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CR显示生物被膜的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多,在8h时达到(92.79±8.13)%,24 h或者48 h增长到近100%.VCC在24 h(12.33×106CFU)和48 h(16.30×106CFU)显著高于0~8 h(8 h:2.21×106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结果从5h时开始增加,在24 h后趋于稳定(~15 000 RLU),48 h时增加至(44 545.20±22323.79)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h后ica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与BCR结果相符.BCR与VCC和ATP结果在0~8 h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3,P=0.007 1;r=0.78,P=0.008 5).结论 各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定量分析显示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在细菌粘附于生物材料表面后6~8h内迅速完成,为感染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相关毒力因子概述

    作者:郑海青;汪晶波;刘丹;赵华锋;佟刚强

    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类定植于人体皮肤表面重要的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长期以来,表皮葡萄球菌都被定义为正常菌群,主要的原因是认为其不能分泌毒素,致病力低。但近的研究表明,表皮葡萄球菌可通过产生一系列分子来帮助其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伤害,包括多种蛋白和胞外聚合物。特别是具有溶细胞特性的肽家族-酚可溶性调节蛋白的发现,修正了其不能分泌毒素的观念。

  • 腋窝菌群敏感性与顶泌汗腺分布规律的研究

    作者:徐丽霞;杨海平;王玲;陈国富;余建华;刘英娜;冷冬妮

    目的:探讨腋窝常见菌群的敏感性和顶泌汗腺的分布,为优化腋臭手术治疗方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术前取腋窝代谢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在局部肿胀麻醉下,采用腋皱壁切口,切除腋浅筋膜浅面的顶泌汗腺治疗腋臭102例.取部分患者腋毛范围外0.5cm及腋毛中央切口皮肤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手术效果满意,总有效率97.5%.结论:根据顶泌汗腺的分布,采用合理的切开深度和分离范围修剪去除顶泌汗腺,使用敏感性的药物防感染治疗及妥善的术后护理,是保证腋臭手术成功,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 肿瘤患者表皮葡萄球菌医院感染45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亚军

    目的:分析肿瘤内科患者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845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中45例确诊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及导管相关感染较为常见;病原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导管及留置导尿管,既往广谱抗生素的暴露也是高危因素.结论:应重视表皮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注意高危因素的预防.

  • 朗格汉斯细胞通过CD207参与皮肤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免疫应答

    作者:张月强;陈婷;陈长城;朱振来;于金蕾;高继鑫;付萌;刘玉峰;李巍

    目的 探究朗格汉斯细胞是否通过CD207参与皮肤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免疫应答.方法 利用朗格汉斯细胞缺失的CD207 (Langerin)-DTA小鼠及野生型小鼠,分为对照组,胶带粘贴组及胶带粘贴后涂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组.取小鼠皮损制备苏木精-伊红(HE)切片,分析表皮厚度及炎症;制备皮损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析浸润细胞类型及朗格汉斯细胞特异性C型凝集素受体CD207对SE的结合.结果 胶带粘贴后,小鼠表皮轻度增厚,但在CD207-DTA小鼠与野生型小鼠之间没有差异.在胶带粘贴后涂抹SE组,CD207-DTA小鼠表皮增厚程度及皮损浸润CD4阳性T细胞低于野生型小鼠.朗格汉斯细胞特异性C型凝集素受体CD207可结合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朗格汉斯细胞可能通过CD207参与皮肤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免疫应答.

  • 寻常痤疮与正常人皮肤微生物的对比

    作者:何丽莎;路永红;高诗燕;周培媚;卞彩云;蒋存火;吴波;陈前明;王珊珊;保勇;吕艳;尹亚非;陆玲

    目的 探讨寻常痤疮与正常人皮肤表面微生物的差异及细菌耐药性问题,为痤疮的病原学研究及痤疮的抗生素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寻常痤疮面部皮损内容物及正常人面部皮肤表面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鉴定.对培养出细菌分别进行体外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37例寻常痤疮面部皮损中细菌总检出率高于89例正常人面部皮肤.144例寻常痤疮中有137例面部皮损中分离出细菌306株(阳性率95.14%).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102株(33.33%)、表皮葡萄球菌95株(31.05%).96例正常人中有89例面部皮肤表面分离出223株细菌(阳性率92.71%).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67株(30.04%)、表皮葡萄球菌44株(19.73%).寻常痤疮及正常人皮肤表面均未分离出念珠菌;痤疮丙酸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寻常痤疮患者高于正常人,耐药率前2位为:甲硝唑,克林霉素;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寻常痤疮患者高于正常人.耐药率前5位依次为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结论 寻常痤疮皮损中主要细菌是以痤疮丙酸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常见.治疗寻常痤疮时应避免使用甲硝唑、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可选择米诺环素、喹奴普汀、万古霉素、呋喃妥因.

  • 重楼总皂苷及不同皂苷成分对痤疮相关病原菌抑菌效果的评价

    作者:王奇飒;孙东杰;何黎;徐丹;吴文娟;李谦;刘海洋;杜艳

    目的 研究重楼总皂苷及不同重楼皂苷成分Ⅰ,Ⅱ,Ⅲ,Ⅴ,Ⅵ,Ⅶ,H对痤疮相关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通过液体微量稀释法检测重楼总皂苷及不同皂苷成分对痤疮相关病原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重楼总皂苷对痤疮丙酸杆菌NCTC737,ATCC6919,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金葡菌ATCC6538的MIC分别为2.5,5.0,5.0,1.25mg/mL;重楼皂苷Ⅰ,Ⅱ,Ⅲ,Ⅴ,Ⅵ,Ⅶ,H对痤疮丙酸杆菌NCTC737的MIC分别为0.6,1.2,2.5,5.0,2.5,2.5,10.0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的MIC分别为1.2,1.2,5.0,5.0,2.5,2.5,10.0mg/mL;对金葡菌ATCC6538的MIC分别为0.6,0.6,2.5,5.0,2.5,2.5,10.0mg/mL.结论 重楼总皂苷具有较好抑制痤疮相关病原菌的作用;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在体外对痤疮发病相关菌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其中重楼皂苷Ⅰ的抑菌作用强.

  • C型凝集素受体CD207对表皮葡萄球菌的结合

    作者:俞先水;张小宁;陈婷;刘玉峰;姚煦;李巍

    目的 分析C型凝集素受体CD207对表皮葡萄球菌的结合,为深入研究Langerhans细胞对皮肤菌群的识别和应答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含有人CD207基因的表达质粒pEGFP-C1-CD207,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后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CD207的表达;将转染细胞与CTC荧光染色的表皮葡萄球菌共孵育,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检测表皮葡萄球菌与转染细胞的结合.另外将表皮葡萄球菌与纯化的人CD207分子共孵育,抗CD207抗体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表皮葡萄球菌与CD207的结合情况.结果 酶切鉴定显示pEGFP-C1-CD207质粒含有目的基因条带;转染HEK293T细胞后,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均检测到CD207分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转染表达CD207的HEK293T细胞能够结合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能够结合纯化的CD207分子.结论 人CD207分子能够有效结合表皮葡萄球菌,提示Langerhans细胞能够通过CD207分子识别表皮葡萄球菌,可能介导了对皮肤菌群的免疫应答.

  • 眼睑挫裂伤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

    作者:吴启红

    很长时间以来,表皮葡萄球菌一直被认为是定居于皮肤和黏膜的正常菌群,由于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期插管、人工假体使用的增多、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引发菌血症、术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骨髓炎、透析性腹膜炎等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1].我们近期收治眼睑挫裂伤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报告如下.

  • 眼科诊断用接触镜的消毒现状及消毒效果比较

    作者:王晓蕾;吴燕;陈丽峰;李世迎;卞薇;张彦琦

    目的:调查国内医院对眼科诊断用接触镜的消毒现状,评估其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10所医院进行调查,发现氯霉素滴眼液冲洗、75%乙醇搽拭和0.05%的二氯异氰尿酸钠( NaDCC)浸泡是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眼科诊断用接触镜消毒方法。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眼科检查用接触镜,用上述三种消毒剂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消毒:1)擦拭;2)浸泡消毒5min;3)浸泡消毒10min,n=9.然后镜面采样,对细菌群落培养并计数以评估细菌量,观察消毒效果。同时评估消毒后镜头的清晰度。结果:细菌负荷量为1×108/mL×50μL/镜头等于5×106/镜头。 NaDCC或乙醇消毒显著降低了细菌量;擦拭消毒时,75%的乙醇和NaDCC的消毒效果与氯霉素滴眼液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不能达到临床消毒要求,仍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浸泡消毒效果与时间正相关,75%的乙醇和NaDCC浸泡10 min有效,能完全达到临床消毒要求,氯霉素滴眼液浸泡10 min仍然不能达到临床要求。但乙醇会影响镜头的清晰度。结论:NaDCC浸泡消毒10 min 或更长时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眼科诊断用接触镜消毒方法。

  • 表皮葡萄球菌全面调节子的表达在生物被膜耐药性中的作用

    作者:贾宁;徐志凯;袁云娥;索继江;邢玉斌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全面调节子的表达在生物被膜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表皮葡葡球菌1457生物被膜内细菌红霉素作用前后全面调节子(agr,sarA,sig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表皮葡萄球菌1457中,agrD和RNAⅢ在膜内菌中的表达均高于浮游菌,且红霉素作用24 h后的表达高于作用前(P<0.05);sarA膜内菌的表达高于浮游菌(P<0.05),但红霉素作用前后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膜内菌sigB和反应sigB 调控的活性基因asp23的表达红霉素作用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于agrD和RNAⅢ参与群体效应系统的调节,提示群体效应调节在红霉素耐药性增加中起着重要作用.

  • 外排泵msrA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对红霉素耐药性中的作用

    作者:贾宁;徐志凯;索继江;袁云娥;邢玉斌

    目的:探讨外排泵msrA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对红霉素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从野生菌株中克隆msrA基因全长,并通过穿梭载体pBT2电转化至限制缺陷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提取质粒后再转化S.epidermidis 1457(ica+,产膜阳性菌),得到S.epidermidis 1457-msrA.实时荧光RT-PCR检测S.epidermidis 1457-msrA和野生株S68浮游菌、生物被膜内细菌红霉素作用24 h前后msrA mRNA的表达.结果:表葡膜内菌msrA的表达在红霉素(10倍MIC)作用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提示膜内菌对红霉素耐药性的增加可能与外排泵基因的上调无关.

  • 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对相关蛋白调控的研究

    作者:娄强;王艳歌;瞿涤

    目的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表皮葡萄球菌菌体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的调控网络.方法 对表皮葡萄球菌1457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删除株与野生株菌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差异比较;电泳图谱采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免疫印迹法验证saeRS调控的差异蛋白.结果 在表皮葡萄球菌1457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删除株与野生株蛋白质图谱中共发现2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10个下调,13个上调).结论 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可以成功应用于分析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的调控网络;此图谱为进一步研究saeRS在表皮葡萄球菌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万古霉素的药理学作用综述

    作者:祝晨麟

    无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是其它细菌,耐药性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细菌与抗菌药物之间如同一场“猫逮老鼠的游戏”,一方面新的抗菌药物不断地研发出来,另一方面,新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不断出现,而新药产生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耐药性问题作为一个棘手的、紧迫的问题,已引起全球高度的重视.万古霉素类作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等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株感染的首选药物.故而使得万古霉素的应用增多.但是,万古霉素却有1%到5%的几率会造成肾功能损伤.

  • 60例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王远益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菌血症的诊断及抗生素治疗方案.方法采用BACTEC-NR730型细菌自动测仪鉴定细菌,SCEPTOR系统微量平板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8.3%,阿米卡星为30%,环丙沙星为31.7%,头孢唑啉为46.7%,苯唑西林和头孢曲松等其它药物均高于50%,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93.3%有基础性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和皮肤感染占绝大多数.治疗上以头孢唑啉、苯唑西林、头孢曲松、阿米卡星、舒氨西林等联合用药,疗效尚好.结论如有基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系统或皮肤感染性发热者,应注意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及时做血培养,有助诊断;虽然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高,但联合用药可取得满意疗效.

  • 240例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作者:冯海娥

    我科自1997年-1999年对NICU病房收住新生儿做血培养2 620份,分离鉴定出细菌240株,阳性检出率9.1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0.83%,表皮葡萄球菌占19.16%,大肠埃希氏菌占16.66%,其他菌占13.35%,现将结果及主要菌型药敏试验报告如下.

  • 肺结核合并表皮葡萄球菌肺炎1例

    作者:王登龙

    1 患者,男,20岁.因不规则发热,伴消瘦、乏力3周于2001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3周前开始发热,热型不规则,高体温达39℃,发热前无明显畏寒和寒战.

  • 头孢拉定导致肉眼血尿2例

    作者:李光晋;吴莉雯

    头孢拉定(先锋Ⅵ号)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具有物美价廉、广谱抗菌的优点.常用于治疗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大肠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疗效满意.我们自2000年以来,遇到由于应用静脉注射头孢拉定引起的肉眼血尿24例,现将其中2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 葡萄球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

    作者:吴静;张伟

    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中的常见病原菌,引起人类疾病的葡萄球菌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等[1].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重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医院感染中尤其引起广泛的重视:近年来,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也日趋增多,尤其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产生和扩散,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医院感染更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问题[2].

479 条记录 23/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