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旋毛虫Ts87重组蛋白诱发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作者:丁利;诸欣平;杨静;王少华;周蕾

    为了进一步探讨旋毛虫Ts87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本试验用此纯化重组蛋白组分加福氏完全佐剂(FCA)皮下注射免疫NIH小鼠3次,继以旋毛虫感染性幼虫250条攻击,攻击后每周取血清测抗体IgG滴度,第35天计数小鼠肌肉幼虫数.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免疫鼠的肌肉幼虫减虫率为42.3%,血清抗Ts87重组蛋白体IgG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达到8 000以上,均显著高于佐剂组和对照组.Ts87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产生明显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roVAX/GMCSF-SjFer的构建及免疫保护性效果的观察

    作者:刘伟;易新元;曾宪芳;蔡春;曾庆仁;蔡力汀;曾铁兵;范久波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铁蛋白proVAX/GMCSF-SjFer DNA疫苗,观察其诱导小鼠产生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性效果. 方法 小量制备pGMC/SjFer重组质粒DNA,PCR扩增GMCSF-SjFer基因,将此目的 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oVAX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oVAX/ GMCSF-SjFer.雌性昆明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组和空质粒组.空质粒组小鼠股四头肌注射proVAX,免疫组同法注射重组质粒proVAX/GMCSF-SjFer,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按0、2、6周设计接种3次.末次接种后第2周,感染血吸虫尾蚴(40±2)条/鼠.感染后第42 d剖杀小鼠,灌注法冲虫,计数虫荷和克肝卵数.免疫前和免疫后2周留取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血吸虫成虫抗体水平. 结果 经PCR和双酶切鉴定,获得1条约为960 bp的目的 片段和2条酶切片段.免疫组小鼠的减虫率及减卵率分别为22.46%和29.40%,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为3.11%和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增高. 结论 构建的DNA疫苗proVAX/GMCSF-SjFer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保护性免疫.

  • 旋毛虫成虫抗原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作者:王琼;安桂珍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对小鼠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检查免疫鼠和对照鼠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结果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4.48%、89.98%和85.16%;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9.82%、78.80%和73.94%.3种抗原免疫组小鼠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数明显增多,血清中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IgG抗体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分别是未免疫组的6.96、7.99和6.06倍.结论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均能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抗攻击感染保护力,且可激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成虫的排泄分泌抗原显示出更强的免疫原性.

  •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TPI 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研究

    作者:司进;朱荫昌;Harn DA;殷旭仁;余传信;何伟;任建功;华万全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SjCTPI)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将39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肌注pcDNA3.1质粒DNA 100μg/鼠;B组(实验组),每鼠肌注pcDNA3.1-SjCTPI 100μg;C组(加强组),每鼠肌注pcDNA3.1-SjCTPI 100μg及pcDNA3.1-P35和pcDNA3.1-P40的混合物100μg.每两周免疫1次,共计3次.末次免疫4周后,每鼠用45条尾蚴进行攻击,45 d后剖杀小鼠,计数成虫以及每鼠肝组织内虫卵数;于攻击前每组各取两只小鼠采用51Cr释放法测定SjCTPI介导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ELISA检测攻击前后的抗TPI的抗体水平.结果用ELISA检测抗TPI抗体的结果表明,攻击前A组的10份血清均为阴性,B组5/10份血清出现弱阳性,C组也有6/10份血清出现弱阳性反应.51Cr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A、B、C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9.1%、27.6%和54.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30.2%、52.9%;加强组的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32.7%、47.0%.结论进一步证实了SjCTPI DNA疫苗作为抗血吸虫病核酸疫苗的潜力.

  • 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保护性免疫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雪;申丽洁

    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有明显的抗旋毛虫保护性免疫作用.本文介绍了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保护性免疫研究的新进展.

  •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作者:冯振卿;李玉华;薛婉芬;仇镇宁;李芸茜;朱昌亮;管晓虹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主动免疫小鼠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方法 选择L16(4×212)正交设计,8周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16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对照组腹腔接种SP2/0腹水.所有小鼠在腹部皮肤感染100±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尾蚴攻击后第30天处死小鼠,行左心室-门静脉灌注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结果 根据不同的免疫方案,NP30主动免疫可产生22.36%-50.46%的减虫率,并确定了优免疫方案.结论 提示NP30主动免疫对尾蚴攻击可产生一定的保护力,具有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

  • 重组弓形虫SAG1蛋白免疫小鼠抗弓形虫攻击保护作用

    作者:葛玉芳;张建伟;殷国荣;刘晋平;孟晓丽;刘美娜;曹蕾

    著高于PBS组;各组肠液IgA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 rTgSAG1蛋白皮下免疫小鼠能诱导产生抗弓形虫感染保护性免疫,40 μg为免疫的适剂量.

  • 日本血吸虫31/32kDa重组抗原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研究

    作者:沈定文;罗金萍;陈喜珪;覃金红;彭胜国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31/32kDa重组抗原(rSj31/32)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效果.方法日本血吸虫31/32kDa单克隆抗体免疫筛选的阳性克隆312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rSj31/32加福氏佐剂免疫小鼠后进行攻击感染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rSj31/32可诱导小鼠产生30.1%的减虫率,63.2%的减卵率(P<0.01),虫卵肉芽肿平均面积和周长均明显降低,rSj31/32免疫能诱导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抗体.结论结果表明,rSj31/32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免疫力,有可能作为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分子.

  • 日本血吸虫31/32kDa重组抗原细胞免疫机制

    作者:陈喜珪;沈定文;罗金萍;覃金红;彭胜国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重组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原(rSj31/32)保护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Sj31/32抗原免疫BALB/c小鼠,ELISA分别检测免疫前后小鼠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含量,攻击感染后以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刀豆蛋白(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rSj31/32抗原免疫后血清IFN-γ的水平明显增加(P<0.001),而IL-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经SEA刺激,免疫组脾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而产生的IL-4水平较其他组低(P<0.01).结论细胞免疫在rSj31/32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 重组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原保护性免疫机制的研究

    作者:沈定文;罗金萍;陈喜珪;覃金红;彭胜国

    目的探讨抗体在重组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原(rSj31/32)保护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rSj31/32多次免疫兔血清(rSj31/32-VRS)在不同时间被动转移至小鼠体内,并动态观察兔血清中IgG抗体水平.结果 rSj31/32-VRS攻击感染前被动转移可诱导小鼠32.6%的减虫率,65.0%的减卵率,明显高于攻击感染后被动转移诱导的保护力(18.5%).rSj31/32-VRS血清IgG抗体于第3周开始升高,第4周达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结论抗体在rSj31/32多次免疫诱导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联合免疫抗血吸虫感染作用

    作者:沈定文;罗金萍;李雍龙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Sj26和Sj23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联合免疫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利用Sj26-Sj23基因转染、Sj26基因转染、Sj23基因转染、空质粒pcDNA3转染和未处理DC分别免疫BALB/c小鼠3次,攻击感染后计数成虫和虫卵.结果 Sj26-Sj23基因转染DC联合免疫小鼠诱导40.5%的减虫率和58.9%和减卵率,高于单独Sj26基因转染DC免疫组(34.5%和48.5%)和Sj23基因转染DC免疫组(32.6%和40.6%),亦明显高于空质粒pcDNA3转染DC组(16.8%和15.8%)和未处理DC组(14.6%和14.4%),Sj26基因转染DC免疫组和Sj23基因转染DC免染组的减卵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j26-Sj23基因转染DC联合免疫可增强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 Sj 26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抗血吸虫感染作用

    作者:沈定文;罗金萍;李雍龙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j 26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利用Sj26基因转染、空质粒pcDNA 3转染和未处理DC分别免疫BALB/c小鼠3次,攻击感染后计数成虫和虫卵.结果Sj26基因转染DC免疫小鼠诱导34.5%的减虫率和48.5%的减卵率,明显高于空质粒pcDNA 3转染DC组(16.8%和15.8%)和未处理DC组(14.6%和14.4%),空质粒pcDNA3转染DC和未处理D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j26基因转染DC可诱导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 重组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联合弗氏佐剂免疫小鼠的抗弓形虫感染作用

    作者:曹蕾;刘关娜;殷国荣;孟晓丽;刘转转;刘阳

    目的 评价重组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rTgHSPT0)联合弗氏佐剂皮下免疫小鼠的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方法 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PBS组、A组(佐剂+PBS)、20PA组(20μg rTgHSP70+佐剂)、40P组(40μg rTgH-SP70)、40PA组(40μg rTgHSP70+佐剂)、60PA组(60 μg rTgHSP70+佐剂)及80PA组(80μg rTgHSPT0+佐剂),皮下免疫,间隔2周,加强免疫2次,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14 d,用2×10~4个RH株弓形虫速殖子/只灌胃攻击各组小鼠,攻击后30 d处死,ELISA检测血清IgG和肠液sIgA;分离脑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并计数.结果 在添加佐剂组中,血清IgG水平随rTgHSP70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与PBS组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液sIgA水平60PA组高,与20PA和40P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BS组相比,A、20PA、40P、40PA、60PA和80PA组的脑组织内速殖子数分别减少了56.87%、56.46%、61.90%、48.74%、62.87%和70.44%.结论 rTgHSP70联合弗氏佐剂皮下免疫小鼠可诱导一定的抗弓形虫感染作用,80μg rTgHSP70为较佳剂量.

  •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双歧杆菌-Eg95疫苗诱导小鼠抗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作者:周必英;李文桂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疫苗免疫小鼠后对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雌性BALB/c小鼠56只,12 ~ 14周龄,体质量20 ~ 25 g.将重组Bb-Eg95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接种和口服灌胃4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有空载体、Bb和液体培养基(MRS)对照组,每组8只.免疫后8周,用Eg原头节攻击感染,感染后25周剖杀小鼠,分离细粒棘球蚴包囊并称重,计算减蚴率;取血,分离血清,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取脾,分离脾细胞,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在脾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Eg粗抗原(EgAg)和刀豆素A(ConA),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62,P< 0.05).其中皮下注射组、肌肉注射组、鼻腔接种组和口服灌胃组细粒棘球蚴质量[(0.050±0.013)、(0.050±0.019)、(0.028±0.016)、(0.031±0.018)g]明显低于MRS对照组[(0.075±0.019)g,P均<0.01],鼻腔接种组和口服灌胃组细粒棘球蚴质量明显低于皮下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P均< 0.05);减蚴率的高低与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质量变化成反比.小鼠血清IgG、IgG2a、IgG2b、IgG1、IgG3、IgE水平(吸光度,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74、36.977、27.071、14.746、10.131、9.444,P< 0.05或P<0.01).其中血清IgG、IgG2a和IgG2b水平皮下注射组(0.022±0.004、0.007±0.002、0.008±0.002)、肌肉注射组(0.023±0.003、0.008±0.002、0,007±0.002)、鼻腔接种组(0.032±0.007、0.012±0.002、0.013±0.004)和口服灌胃组(0.028±0.006、0.010±0.003、0.010±0.002)均显著高于MRS对照组(0.015±0.002、0.002±0.001、0.003±0.001,P均<0.01),鼻腔接种组和口服灌胃组高于皮下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P< 0.05或P<0.01);小鼠血清IgGl、IgG3和IgE水平,皮下注射组(0.004±0.001、0.003±0.002、0.004±0.002)、肌肉注射组(0.004±0.001、0.004±0.001、0.004±0.002)、鼻腔接种组(0.005±0.002、0.005±0.003、0.005±0.002)和口服灌胃组(0.005±0.001、0.004±0.002、0.004±0.003)均显著低于MRS对照组(0.009±0.001、0.009±0.002、0.009±0.001,P均<0.01).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在脾细胞悬液、脾细胞悬液+ EgAg、脾细胞悬液+ConA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75、359.833、167.399,P均<0.01),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41.955、4953.667、869.320、201.235、175.413、139.653、169.994,P均<0.01),其中在加入EgAg或ConA时,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脾细胞悬液,而且加入ConA高于EgAg(P均<0.01).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疫苗免疫小鼠,能有效的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的免疫作用.

  • SIEA免疫后的感染血清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鉴定抗卵胚胎发育候选分子

    作者:杨明义;董惠芬;余祖江;蒋明森;李瑛;钟沁萍

    目的筛选SIEA抗卵胚胎发育的候选分子.方法小鼠再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用SIEA免疫后49天,实验组收集该免疫血清培养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对照组用未免疫小鼠相同天数感染的血清培养,2天后,收集虫卵,作免疫沉淀和SDS-PAGE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仅出现54KD.结论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中54KD分子可能位于未成熟卵膜或基质中,由未成熟卵所释放,为SIEA诱导保护性免疫中主要的效应分子.

  • 肺结核的保护性免疫和免疫病理机制进展

    作者:岳华山;谢松梅;于毅;雷军

    结核菌是常见的细胞内病原菌,是肺结核的主要致病因素,其抗结核保护性免疫主要为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介导。近年来发现,体液免疫及B细胞免疫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探析肺结核的免疫病理机制及保护性免疫是临床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条件。

  • 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的免疫保护性研究进展

    作者:吴静;殷国荣

    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是虫体在黏附、侵入宿主细胞及在纳虫泡中寄生过程中分泌、排泄的抗原物质.近期的研究主要通过体外培养法获取ESA,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研究.ESA中的多种成分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并产生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研究ESA的免疫保护作用对揭示弓形虫带虫免疫及免疫逃避机制有重要意义,对弓形虫病的诊断及免疫预防、疫苗候选抗原的制备具有重要价值.

  • 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

    作者:沈定文;罗金萍;李雍龙;刘文琪;龙小纯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48只随机均分4组,于小鼠耳廓分别注射细胞悬液(浓度1×106/ml)0.2 ml,A组注射Sj26基因转染的DC、B组注射质粒pcDNA3转染的DC、C组注射未处理的DC,D组注射RPMI-1640.共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每鼠经皮肤感染40±2条尾蚴.分别于免疫前、末次免疫后第2周以及攻击感染后第6周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清特异性抗Si26 IgG抗体,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A(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含量.噻唑蓝法(MTT)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A组血清IgG抗体水平(吸光度A491值),免疫后(A491=0.117)显著高于免疫前(A491=0.049)(t=2.73,P<0.05),也显著高于B组(A491=0.061)和C组(A491=0.058)(t值为2.48和2.56,P<0.05).A组血清能特异识别血吸虫成虫抗原Mr 26 000蛋白.血清IL-4水平,各组免疫前、后均无明显变化.IFN-γ水平,A组血清免疫后为(101.4±4.9)pg/ml,明显高于免疫前的(15.0±1.9)pg/ml(t=5.80,P<0.01),亦高于免疫后的B组(40.1±3.1)pg/ml和C组(35.6±1.2)pg/ml (t值为3.98和4.13,P<0.01).脾淋巴细胞经ConA刺激诱生的IFN-γ,A组(171.2 pg/ml)显著高于D组(91.0pg/ml)(t=4.25,P<0.01).经SEA刺激诱生的IFN-γ,A组(70.8 pg/ml)显著高于D组(49.7 pg/ml)(t=2.83,P<0.01).经ConA刺激诱生的IL-4水平,A组(79.7 pg/ml)明显低于D组(125.2 pg/ml)(t=4.40,P<0.01).经SEA刺激诱生的IL-4,A组(50.7 pg/ml)明显低于D组(70.5 pg/ml)(t=2.62,P<0.05).A组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的刺激指数分别为4.1和2.82,均高于其他各组(与D组比较,t=3.20,P<0.01和t=2.15,P<0.05).结论 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主要诱导Th1型免疫应答.

  • 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诱导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免疫作用比较

    作者:沈定文;李雍龙;刘文琪;龙小纯;刘娟;Andreas Ruppel

    目的比较树突状细胞(DCs)和巨噬细胞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体外分别负载DCs和巨噬细胞,将负载和未负载的DCs和巨噬细胞分别免疫BALB/c小鼠3次,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42 d后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计数肝脏中的虫卵,比较各组小鼠血吸虫成虫负荷和雌虫生殖能力,以评估DCs和巨噬细胞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SEA负载的DCs免疫组小鼠减虫率为26.3%,减卵率为37.9%,明显高于SEA负载的巨噬细胞组(22.0%和30.7%)和未负载的DCs及巨噬细胞对照组(16.3%,17.3%和11.7%,12.0%),攻击感染后42 d各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均升高,以负载的DCs免疫组小鼠为明显.结论体外抗原负载后,DCs诱导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高于巨噬细胞.

  •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的免疫应答

    作者:申丽洁;罗志勇;朱声华

    目的探讨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AWSAg)接种小鼠后诱发的免疫应答.方法制备旋毛虫AWSAg免疫小鼠,分别于攻击感染后7、14、21、28和35 d,动态观察免疫小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IL-2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非免疫鼠相比,免疫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OD值在攻击感染后7 d明显升高,在观察期内一直高于非免疫鼠.感染后7d IL-2水平明显增高,达观察期内高值,21 d后才逐渐减少,在感染后28~35 d仍高于正常组.免疫鼠CD4+T细胞在攻击感染7d明显增加并保持不变,非免疫鼠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较正常鼠减低.结论旋毛虫AWSAg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出现细胞、体液免疫应答.

6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