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侵袭性霉菌上颌窦炎2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合新;刘晓晖;张发岐

      我院自1984年10月~1999年1月期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且资料保存完整的霉菌性上颌窦炎22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霉菌性上颌窦炎22例,占同期上颌窦根治术(Caldwell-Luc术式)的3%。其中男女比例为1∶2.67,年龄32~78岁,平均58.6岁。病程0.5~11年,平均为2.3年。发生一侧者20例,双侧者2例。1.2 临床特点 以回吸性鼻涕带血、脓涕、头痛以及面麻木为主,大部分病例只有其中1~2个症状,有3例上述4个症状全部存在。1.3 治疗方法及预后 采用常规的上颌窦根治术(Caldwell-Luc术式),术中发现上颌窦腔内有干酪样物质,颜色发黑,无明显的异味。术中进行下鼻道的上颌窦对孔应较常规的大,在清除上颌窦内容物后,用酮康唑液冲洗,并适当用酮康唑软膏涂抹术腔,术后减少应用激素,并结合抗生素应用抗真菌药物。本组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经0.5~4年的随访,有2例复发。2 讨论2.1 霉菌性上颌窦炎的发生特点 霉菌性上颌窦炎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本组病例也体现这一特点。该情况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霉菌性上颌窦炎较化脓性上颌窦炎临床症状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过去不太严重的症状现在也引起重视,就诊率提高;(2)目前抗生素和激素应用普遍,使得鼻窦内菌丛失调,从而诱发霉菌感染[1];(3)医务人员对霉菌性感染疾病的认识的加强和检查手段的提高,减少了误诊。特别是过去认为干酪性上颌窦炎,若经病理检查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为霉菌性感染[2,3];(4)我国南方气候潮湿,适宜霉菌生长,霉菌性上颌窦炎的发生率较北方地区高。

  • 氟康唑与达克宁栓联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观察

    作者:公维红;黄萍

    氟康唑和达克宁栓均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分别单独应用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都取得良好疗效,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效果更佳.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三种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诊治进展

    作者:刘自力;黄礼年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ABPA)是一种由烟曲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非感染性肺部疾病。 ABPA在国外主要见于哮喘和囊性纤维性变[1],在我国主要见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国外有文献报道,ABPA的患病率在2.5%~22.3%[2]。本病可引起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血清总IgE升高,肺部浸润和中心型支气管扩张,治疗不恰当将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和肺间质纤维化。 ABPA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炎等疾病[3],所以对ABPA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目前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药物是治疗ABPA的有效方法,其他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如抗lgE单克隆抗体、雾化吸入抗真菌药物等。本文就ABPA近年来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ATB FUNGUS试剂盒在新生隐球菌药敏测定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附24例报告

    作者:陈雪娟;彭晓谋;黄仰甦;谢奇峰

    目的:探讨ATB FUNGUS试剂盒在新生隐球菌药敏测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分离于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的24株新生隐球菌,采用ATB FUNGUS试剂盒测定其对两性毒素B、氟胞嘧啶、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的敏感度.结果:24株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制霉菌素和咪康唑均为敏感或中度敏感,而对益康唑和酮康唑部分表现为耐药.18例使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联合治疗的患者中,治疗后50%(9/18)治愈,50%(9/18)好转,总有效率达100%.另4例采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氟康唑治疗,2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后采用氟康唑口服,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3例(无进展2例,死亡1例).结论:ATB FUNGUS药物敏感试剂盒可用于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增加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新的高效的高效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也许能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 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进展(续前)

    作者:郑方算

    1引言上一期已经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及进展.接下来,笔者将继续论述有关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其进展.

  • 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进展(待续)

    作者:郑方算

    1 引言人类的真菌感染可累及表皮、皮下和全身.部分表皮真菌感染可以用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和预防,有些则需要进行全身治疗.皮下、全身真菌感染采取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1].本文仅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及其进展作一介绍。

  • 信箱

    作者:

    性博士:阴道口有豆腐渣状的东西且有时痒,可能是霉菌感染的表现,但需要经过化验确诊。霉菌性阴道炎是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生阴道菌群紊乱,生存在阴道中的念珠菌成为致病菌。本病的突出症状为白带增多及外阴、阴道瘙痒;典型的白带为凝乳状或屑粒状,外阴、阴道黏膜可发生糜烂,溃疡,患者常诉剧痒难耐。取阴道分泌物涂片显微镜镜检可找到霉菌菌丝及芽胞。治疗时外阴及阴道须同时进行,并应去除诱因,如治疗糖尿病等。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碱性液冲洗外阴、阴道,配合应用斯皮仁诺等抗真菌药物,以及达克宁栓剂及外用软膏,治愈后3个月期间每次月经后应巩固治疗3日,防止复发。内裤、毛巾等应加以消毒和暴晒。至于大阴唇内侧的小疙瘩,必须经过临床检查后才能判断和回答。

  • 5种抗真菌药物对常见感染酵母菌的抗菌活性分析

    作者:尹琦;陆贞妮;刘和艳;郑玲

    由于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使得酵母菌感染已成为呼吸道感染、白血病、淋巴瘤、中心静脉插管、器官移植患者的重要病源菌.过去对酵母菌感染多凭经验用药,但近年来,酵母菌感染菌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从白色念珠菌向其他非白念珠菌转移的趋势,这就使得感染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特性变得难以预料.加上抗真菌药物的不断普及,使得许多原来敏感的菌株,也对一些抗真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本研究主要是通过监测酮康唑、氟抗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对临床常见的感染酵母菌的敏感率,分析其耐药性的变迁,更好的指导临床使用抗酵母菌药物.

  • 两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体外药敏的研究

    作者:李强国;李昕;曹存巍

    目的:探讨两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对20株马尔尼菲青霉(PM)酵母相体外药敏的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M27-A3方案并做适当修改,采用棋盘格微量稀释法对20株PM酵母相进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506)与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联合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CsA与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联合时,各药的低抑菌浓度(MIC)值均比单用时明显降低(均P<0.05).CsA与AmB、ITC、FLC联合,分别有17株(85%)、13株(65%)、6株(30%)的菌株显示协同作用;而CsA与米卡芬净(MCFG)、卡泊芬净(CPFG)联合所有菌株均表现为无关联作用.FK506与以上5种抗真菌药联合时,各药物的MIC值较单用时无明显变化,联合时呈无关联作用.在所有受试PM酵母相中,CsA及FK506与以上5种抗真菌药物联合均未出现拮抗作用.结论:体外药敏研究显示,CsA与FK506在体外联合药敏中作用不同,CsA可增强AmB、ITC、FLC对PM酵母相的抗真菌活性;但FK506则无此作用.

  • 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

    作者:王晓燕;胡丹丹;王彦;姜远英

    近30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进步,造血干细胞/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癌症病人的放疗或化疗、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各种置管技术的发展以及HIV在全球的蔓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呈显著上升趋势[1].白念珠菌、烟曲霉菌和新型隐球菌是临床常见也是危害严重的侵袭性致病真菌.临床上用于治疗白念珠菌、烟曲霉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药物有限,包括唑类(如氟康唑、伏立康唑等)、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这些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尚存在各种不足,如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大,包括肾毒性、肝毒性等;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好,但对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基本无活性,对酵母菌以外的真菌也无抗菌活性;卡泊芬净生产成本高,其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2].研发高效、广谱、低毒的抗真菌新药迫在眉睫.

  • 药物或药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1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运新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高的感染性疾病,近20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抗真菌药物,所以临床治疗仍有一定困难.我院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应用药物或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1例21眼,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病灶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6例效果观察

    作者:雷海云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和诊断不及时的原因,造成角膜毁灭性破坏,甚至眼球丧失.自2000年1月~2002年1月,我院采用病灶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清创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熊敏

    真菌性角膜溃疡多是植物性如:稻谷、麦穗、植物枝叶等伤及角膜后所致.因缺乏有效的眼局部用广谱的抗真菌药物,疾病多呈迁延性,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或丧失眼球[1].

  • 肺部感染中抗真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调查分析

    作者:雷宇;万瑞融;朱子辉;曾尙勇

    目的 调查分析肺部真菌感染中抗真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患者69例,对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品种选择、给药剂量和剂型、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69例患者中抗真菌药物使用不合理20例占29.0%,其中,使用指征不合理为5例占7.2%,品种的选择不合理为7例占10.1%,给药剂量和剂型不合理4例占5.8%,用药时间不合理3例占4.4%,联合用药不合理1例占1.5%.结论 肺部感染中抗真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较多,需加强学习和管理.

  • 女性阴道真菌感染及药敏分析

    作者:廖彬;马凤玲;林伟雄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酵母样真菌感染情况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妇科门诊送检465例女性阴道拭子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65份标本培养分离出105株酵母样真菌,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9.5%(73/105).检出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5-氟胞嘧啶、益康唑、氟康唑敏感率依次为100%、98.1%、94.2%、94.2%、86.7%、86.7%.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是女性阴道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制霉素、两性霉素B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 498株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政;高玲;王玉春;蒋冬香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检出的498株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98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多,为298株,占59.84%.其次,近平滑念珠菌91株,占18.27%.念珠菌来源以下呼吸道(63.86%)为主,其次为泌尿道(12.85%)、白带(8.84%)、血液(4.82%)和肠道(4.42%)等.念珠菌菌属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2.8%和56.8%,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9%和7.3%.结论:白色念珠菌是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治疗念珠菌感染时应结合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 抗真菌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贾杰

    近10年来,浅部和深部真菌染的发病率持续性增加,其原因为(1)具有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人增加,这些病人多为化疗、器官移植或接受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尤为易感,可发生轻至咽喉部念珠菌病到重至暴发性全身真菌病;(2)由于检查和治疗技术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如插管技术,药物抑制了宿主的防御系统等.

  •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又称深部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随着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IFI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引起IFI的病原菌谱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常见的白念珠菌感染呈下降趋势,而非白念珠菌、曲霉以及其他的少见真菌呈上升趋势,且耐药率逐年增加[1].

  • 双岐三联活菌制剂治疗霉菌性肠炎68例

    作者:黄培宁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霉菌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霉菌性肠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组68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使用双岐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每次210毫克,每天3次,温开水冲服,疗程10天;对照组使用酮康唑,每次200毫克,每天2次,饭后服,疗程10天.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两组霉菌性肠炎病人疗程结束后总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7.1%和100.0%,使用卡方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霉菌性肠炎病人总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和23.4%,使用卡方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对霉菌性肠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 医院内外科临床患者口腔真菌的携带特征及其药敏检测

    作者:吴金燕;易国辉;何小稳;王丽丽;张海英;张云霞;周利民

    目的 了解医院内外科临床住院患者口腔真菌的携带状况、种类分布情况及其对临床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为预防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棉拭子法采集2016年1月文昌市人民医院114例内外科住院患者口腔黏膜标本,进行真菌分离培养、科玛嘉显色及ITS鉴定,分析不同病科、年龄段患者真菌的检出情况,并进行体外5种抗真菌药敏片包括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及伊曲康唑药敏测定.结果 114例住院患者口腔中共有81(71.05%)例口腔携带真菌,其中5例携带2种以上菌株,颅脑、颈部外科和肿瘤外科的分离率分别为94.10%和90.0%,明显高于消化内科(54.5%)、神经内科(68.4%)及骨外科(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到8种酵母菌共87株,包括光滑假丝酵母菌38株,白假丝酵母菌31株,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海洋酵母菌5株,其他酵母菌6株.体外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除两性霉素B外,其他抗真菌药均存在耐药性:氟康唑耐药率为35.8%、伊曲康唑为30.86%、酮康唑为14.81%、氟胞嘧啶为8.64%.结论 该医院临床内外科住院患者口腔真菌分离率高,且菌群以光滑假丝酵母和白假丝酵母为主,对唑类药物存在较高的耐药率.

761 条记录 31/39 页 « 12...28293031323334...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