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与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也被称作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这是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之一,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原因不明,因素比较多的非特异性炎症。发生病变的地方主要在整个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腹泻、粘液脓血便与里急后重等,有的患者其肠外表现有关节,眼睛,皮肤的损伤;古代的《内经》里早已经有近似UC的记载,被称作“肠辟”。后代行医者也多是从“痢疾”“泻泄”“肠风”“便血”或“赃毒”来进行医治。致使发病与饮食不节、脾胃湿热、情志所伤等有关。目前血瘀在UC发病中的重要性倍受关注。在其发病过程中,一旦某一凝血环节被激活,既可以快速的方式参与肠黏膜炎症及其并发症的形成,也构成UC的发病机制之一。发病的年龄段主要在20~50岁之间,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外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治疗措施探讨
目的 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肠外临床症状,总结其诊断、治疗措施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抽选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救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0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诊断及治疗措施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症状的肠外表现.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达48.14%,发生率高的分别为肠出血150例(18.61%)、肠梗阻92例(11.41%)及瘘管49例(6.08%);表现出肠外临床症状的患者共592例(73.45%),发生率高的分别为关节炎230例(28.54%)、皮肤病128例(15.88%)及肝胆疾病112例(13.90%).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以肠出血、肠梗阻、瘘管较为常见,患者肠外症状则以关节炎、皮肤病及肝胆疾病较为常见,临床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等器械检查结果判定患者病情发展,并给予对症治疗.
-
消化专科门诊肠易激综合征肠外表现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专科门诊肠易激综合征的肠外表现。方法:收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对其肠外症状进行记录和测评。结果:肠外表现有强迫、嗜睡、人际关系敏感、食欲减退、头昏、头痛、对异性的兴趣减退、肌肉酸痛和腰痛。共发现精神因素异常33例(55.0%),男性患者在忧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恐怖、躯体化、偏执、强迫、睡眠饮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痛、肌肉酸痛、对异性的兴趣减退是消化专科门诊肠易激综合征肠外主要表现,在精神卫生方面,女性患者在忧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外表现 精神心理卫生自评量表 -
运用风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肠外皮肤表现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47岁,主因间断腹痛腹泻脓血便6年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每日排便7~8次,多可达20余次,伴有腹胀、里急后重、肛门及下腹部坠胀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此后不规律以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药物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就诊前曾以甲强龙40mg灌肠治疗,症状有所缓解.
-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差异
目的:通过比较炎症性肠病( IBD)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健康人群肺功能指标及肺部表现的差异,总结IBD患者肺支气管病损的发病规律,寻找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BD患者219例( IBD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 UC )183例,克罗恩病( CD)36例。腹泻型IBS患者30例( IBS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和肺部症状,检测血清肝肾功能,并行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结果 IBD组患者中,肺功能异常占71.2%,胸片异常占19.6%,咳嗽、气短等肺部症状占18.7%,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其他除肺以外的肠外表现占30.1%;IBS组患者中,肺功能异常占33.3%,肺部症状占3.3%;对照组肺功能异常占20%,无肺部伴随症状。CD患者肺活量( VC)、一秒率( FEV 1.0%)、大中期呼气流速( MMEF)、75%肺活量时的大呼气流速( FEF 75%)、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及肺总量( TLC)指数较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明显下降;UC患者FEV 1.0%、FEF 75%、MMEF及DLCO指数较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明显下降。结论与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相比,IBD患者更容易出现肺功能异常。CD患者肺功能损害以阻塞型通气障碍和限制型通气障碍为主。UC患者的肺功能损害表现为阻塞型或混合型通气障碍。IBD患者的肺部损害远远高于其他肠外表现,从而证明了肺与大肠间病损的特异性。
-
自拟柴芍乌贼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3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疾病,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系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若失治误治,常常迁延难愈.用西医常规手段治疗棘手,疗效不明显,用药时间较长,毒副作用较大,且易复发.笔者数年来采用自拟柴芍乌贼汤治疗8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疗效满意,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外表现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外临床表现.方法:诊断符合1998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入院当日查大便常规、细菌培养及RV-Ag检测,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腹部B超等.结果:单个系统损害46例(43.8%),2个系统损害50例(47.6%),3个系统损害8例(7.6%),多个系统损害1例(0.9%).结论: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异常检查在入院1~2周均恢复正常,疗效良好,确切.
-
炎症性肠病并发症与肠外表现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并发症与肠外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总结炎症性肠病并发症与肠外表现特点.结果:炎症性肠病并发症与肠外表现特点为发生率高,种类多样,其中炎症性肠病并发症种类从多到少依次为肠出血、肠梗阻、炎性包块或脓肿、瘘管、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肛管炎、肛裂、癌变;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的种类为关节炎,皮肤病,肝胆疾病,口腔溃疡,眼部疾病.结论:炎症性肠病并发症与肠外表现具有发生率高,种类多样特点.
-
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128例
目的:总结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病理改变.方法:收集1994-01-01/2001-12-31期间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128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变部位,内镜下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1)本组患者性别比例为男:女=1.2:1.(2)发病平均年龄47岁.(3)病程l0d-15a,平均病程5.6a.(4)发病诱因主要为过度疲劳和饮食失调,但一半以上的患者无明显诱因.(5)病变类型及病情程度:初发型39.1%,慢性持续型26.6%,慢性复发型34.3%,急性爆发型0;轻度18.7%,中度57.5%,重度23.8%.(6)临床特征:主要以腹泻(82.8%)和黏液脓血便(90.6%)为主,常常伴有腹痛(71.9%)、里急后重(12.5%)、发热(20.3%)、乏力(17.2%)、上腹饱胀长不适(12.5%)、恶心(15.6%)呕吐(6.3%)等症状,19.5%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1.7%的患者有肠外表现.(7)病变部位:直肠炎25%,直乙结肠炎49.7%,左半结肠炎20.3%,右半结肠炎4.7%,全结肠炎7.8%.(8)内镜下表现: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84.4%)、糜烂(78.1%)、溃疡(59.4%)、出血(57.8%)、脓性生分泌物(31.4%)、黏膜粗糙(7.8%)、息肉形成(7.8%)、肠腔狭窄(9.4%)、结肠袋消失(6.3%);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炎症改变.结论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当,病程较短,发病诱因主要为过度疲劳和饮食失调,一半以的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临床特征除腹泻、黏液脓血便外,还伴有腹痛、发热、乏力等症状,一部分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外表现少见,病变部位以直乙结肠炎为主,内镜下表现以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炎症.
-
炎症性肠病肠外临床表现及对应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引起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病因未完全明确,且多发的肠外表现加重了IBD治疗的复杂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IBD中常见的肠外表现,因其也是一种炎性疾病,所以我们设想,在关节炎关节形成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是否可引起IBD的发生,或加剧IBD的进展.作者在哈佛大学电子数据库中的PubMed使用关键词“Crohn's disease、ulcerative colitis、arthritis、treatment”搜索近5年来此领域的文献,并筛选出与本篇综述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在此对IBD的肠外表现及治疗进行全面综述,并对骨关节炎与IBD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与设想.
-
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及治疗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不仅累及肠道,亦可出现多种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s).EIMs涉及多个系统.本文总结IBD的肠外表现及其治疗,提高对IBD的认识,并更全面指导临床诊疗.
-
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伴随的肠外表现,探讨其与病变部位和疾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χ2检验方法对392例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2例UC患者中,82例(20.9%)有肠外表现,其中34例(8.7%)有1种以上肠外表现;全结肠型与左半结肠型UC患者肠外表现的发生率均较单纯直肠型者增高(P<0.05),其中全结肠型的发生率高,左半结肠型次之,单纯直肠型低,呈递减趋势,但前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种常见肠外表现的发生率在重度UC患者较轻度明显升高(P<0.05),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呈递增趋势;除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外,多数肠外表现的发生与UC活动性密切相关,经氨基水杨酸类和(或)皮质类固醇治疗后消失.结论 UC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较高,累及的部位依次为关节、肝胆、皮肤、口腔和眼睛.UC肠外表现的发生与病变部位和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多数肠外表现与UC活动性相关,但与UC预后无明显关系.
-
克罗恩病肠外表现114例回顾性分析
近年克罗恩病(CD)在我国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其病变主要累及肠道,但亦常合并各种肠外表现.目前国外有越来越多流行病学资料报道,而国内相关的报道较少.我们对本院诊治的¨4例CD患者的肠外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其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诊治策略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Crohn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临床表现多样,不仅累及肠道,亦可出现多种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s),易造成误诊误治,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本文就IBD常见EIMs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
溃疡性结肠炎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肠外表现可涉及多器官多系统.近年UC血栓并发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其中UC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ntra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少见[1-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于2000-2008年收治的3例UC并发CVST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情况,探讨UC并发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UC并发CVST患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准确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有肠外表现的轮状病毒肠炎1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感染肠道外脏器受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将2007年10月~2009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325例,按其肠外脏器受损的有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的一般情况、肠道症状、肠外表现、实验室资料及预后. 结果:55.3 %的RV肠炎合并肠外脏器受损,心肌、呼吸道、肝脏、中枢神经、血液系统受累,有1个、2个、3个脏器同时受累.≤6个月小儿易有肠外表现,发热、脱水、酸中毒、C-反应蛋白升高亦与肠外表现相关,但肠外脏器受累预后较好,心肌酶、肝酶、CRP 1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仅少数2周左右恢复.结论:RV是一种能引起全身脏器损害的疾病,在诊治RV肠炎患儿时,应重视肠外脏器受损情况,予以及时有效处理.
-
克罗恩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及肛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本文就近年来克罗恩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Crohn's病的肠外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rohn's病( CD)患者肠外表现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有肠外并发症表现的51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肠外并发症的特征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比复习这些肠外并发症在Crohn's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51例患者肠外表现依次为骨关节病变、口腔溃疡、肝胆病变、皮肤病变、眼部、代谢性骨病、血管闭塞等.出现一种肠外病变的29例,两种肠外病变的为13例,三种或以上病变的为9例.原发CD病灶的受累范围越广,其肠外表现的种类越多.结论 肠外表现与Crohn's病的累及部位与严重度有一定关系,肠外并发症对其原发Crohn's病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的影响.
-
35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下特征,探讨FA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FA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检查等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28例(80.O%)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以腹泻为多见,占74.3%(26/35);直肠及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分布密集,直肠腺瘤癌变率高.结论 FA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大肠内发现成百上千枚腺瘤性息肉进行诊断,肠外表现有助于诊断,结肠镜检查是安全可靠的早期诊断手段.
-
溃疡性结肠炎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患者发生炎性反应时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组织损伤,肠系膜血管可出现多灶性的微梗死,发生血小板栓塞性疾病的概率比正常人要高,这可能与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密切相关,表明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作为溃疡性结肠炎肠外表现之一,临床易于忽视.现报道溃疡性结肠炎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