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低血糖症20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2.8 mmol/L ),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1]。20%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症首先出现自主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持续严重的低血糖导致昏迷。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昏迷中的常见原因,可造成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如不及时发现、纠正,必将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因糖尿病低血糖症收治入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
口服降血糖药物概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1].
-
当心降压药与降糖药"犯冲"
邻居老张患糖尿病已有两年多了,平时他根据医生的嘱咐,通过饮食调理和口服降血糖药物控制病情.前不久,老张因经常头昏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又患上了高血压.医生随即给他开了双氢克尿噻和常用降压药.服药一段时间后,血压虽然得到了控制,可是糖尿病的症状却加重了.于是,他专门去看了专家门诊.原来他的糖尿病症状加重是因为服用了双氢克尿噻的缘故.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为什么会使糖尿病症状加重呢?
-
胰腺移植的适应症和展望
糖尿病可导致肾脏、心脏、血管、眼、肢体、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等多脏器和多系统功能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胰岛素及各种口服降血糖药物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但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药物治疗并不能延缓或阻止糖尿病所致的上述系统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胰岛素或降血糖药不能控制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更高,这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自1966年Kelly和Lillehei首次成功实施临床胰腺移植以来,胰腺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各种新型免疫制剂的开发和应用,胰腺移植的疗效不断提高[1,2].
-
日本口服降血糖药物临床评价方法指导原则简介
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10年7月9日发布本指导原则,拟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了针对2型糖尿病开发口服降血糖新药时,为评价其安全有效性而开展的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评价方法等的一般原则.
-
我院2001年~2003年口服降血糖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并分析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我院药库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1年~2003年药品出库记录,以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消耗量和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用药金额逐年增加,金额排序前4位的分别是参芪降糖颗粒、格列齐特、消渴丸和瑞格列奈,用药频度居前4位的分别是二甲双胍、参芪降糖颗粒、格列齐特和消渴丸.结论: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还需加强管理.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格列齐特浓度
格列齐特(gliclazide)为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主要用于非胰岛素型糖尿病,治疗应用个体差异大,同时制剂的工艺差异对其疗效也有显著影响.人血中格列齐特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也有较多的报道.其血浆处理方法大多是用乙酸乙酯、乙醚、苯、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进行液-液萃取.本研究改进传统提取方法,采用固相萃取(sdid-phaseextraction,SPE)技术,步骤简单、无干扰,国内暂未见报道.
-
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口服降糖药的分类、降糖机理、选用原则介绍如下.
-
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血糖药物概况
治疗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按其作用机制大致分为延缓肠道葡萄糖吸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双胍类药物、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噻唑烷二酮类等.
-
口服降血糖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已成为发达国家中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3大非传染病,且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肾病等,而口服降血糖药物是控制糖尿病人血糖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种类较多,为了解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对我院近4年口服降血糖药物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典型临床症状为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尚有许多病人并无上述症状,仅在体检时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糖尿病的病因是错综复杂的,至今尚无定论,通常认为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二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在注意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的同时,均按医嘱正确采用药物治疗或注射胰岛素,使患者血糖控制在一个理想水平,现报告如下.
-
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以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它们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人有其各自相应的适应症.对于大多数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人,口服降血糖药物则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此类药物的大优点是免去了每天注射胰岛素的痛苦和不便,而广泛被很多家庭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尽管目前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多种多样,但是,这些药物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目前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有: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双胍类降糖药物、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餐时血糖调节剂.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作用机理,而引起的副作用也均不相同.
-
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及禁忌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生率正逐年上升,本文参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对口服降血糖药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及禁忌进行较全面的综述,为合理选用口服降血糖提供相关信息.
-
2型糖尿病与口服降血糖药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1994年亚洲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和2型)为5150万.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有显著增高趋势,1994年,全国19个省市对25~64岁2135515人的横向调查,糖尿病患病率为2.51%,是80年代的3倍.目前,全世界约1亿人患2型糖尿病,预计2010年将增加1倍达到2.15亿.在发达国家中,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病例的85%,而在发展中国家其比例更高.一般认为,2型糖尿病发生心血管的并发症较高,可达25%,这一逐步升高的数字和较高的并发症表示需要有效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人3项基本治疗措施(饮食、运动和药物)中,口服降糖药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合理使用.
-
糖尿病人谨防降糖药物引起贫血
口服降血糖药物总体来说引起贫血的发生率不高,但由于糖尿病发病率高,服用降糖药物的人数众多,而且多数要求终身服药,因此,糖尿病患者对降血糖药物的每一种不良反应都不能掉以轻心,即使是少见药物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磺脲类药物]个别患者在服用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氯磺苯脲、格列苯脲(优降糖)时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重症患者较易发现;轻症患者网织红细胞可以正常,不易早期发现.停药后症状即可缓解.极个别患者可产生骨髓抑制,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
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口服降糖药的分类、降糖机制、选用原则介绍如下.
-
加强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服务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和多种并发症并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常见病、多发病.据我国新糖尿病调查,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占3.21%,并呈递增趋势,且大城市的患病率已经达到5%~6%[1].口服药物在治疗糖尿病和并发症的控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患者用药进行正确和有效的药学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医师与药师应根据药物的适应证、作用特点、安全性、价格因素等为患者合理选用药物.现就笔者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浅谈一下药师如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
-
我院住院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情况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目前,糖尿病发病率每年都以一定的幅度在递增.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在急剧上升.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一些高效、安全的降糖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而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糖尿病处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腹部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针对63例腹部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结果:急诊手术18例,择期手术45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切口延期愈合2例,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并发低血糖昏迷1例,并发症发生率15.9%,无酮症酸中毒及高渗非酮症性昏迷,无手术死亡.结论:腹部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病较无合并症风险性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手术后宜积极控制血糖.术后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
认识新型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是10年前公认有效的口服降血糖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经合理饮食及适当体力活动后空腹及餐后血糖仍不能满意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