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伤性环枕脱位3例并文献复习
1995年5月至2002年9月,我科共治疗外伤性环枕脱位(OAD)患者3例,占同期收治颈髓损伤患者的2.1%.本文对这3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作一介绍,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1 病历摘要例1:男,62岁.交通事故中受伤1.5 h送至我院急诊.体格检查:深昏迷,格拉斯哥昏迷测量表(GCS)评分3分.双侧瞳孔散大,直径5 mm,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浅慢,氧饱和度(SO2):0.60.颈部肿胀,气管插管困难,立即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头颅CT示广泛性脑挫裂伤,颈椎侧位片提示纵向型环枕脱位.环椎距枕骨大孔下缘约1.5 cm.给予颈部固定,脱水、激素、抗炎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于入院第6天死于循环衰竭.
-
颈椎侧位数字影像的多频后处理
目的 探讨颈椎侧位数字影像中多频后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颈短且颈部脂肪较多患者的颈椎侧位片采用多频后处理与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比较不同的后处理图像与标准图像的清晰度及细节的显示.结果 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颈椎侧位片图像清晰度优于标准图像(P<0.05),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图像清晰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图像对细节的显示优于标准图像(P<0.05),多频后处理图像优于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图像(P<0.017).结论 应用多频后处理对数字颈椎侧位片进行图像后处理,可改善颈短且颈部脂肪较多患者颈椎侧位片的图像质量,使颈椎侧位片的各种结构获得较清楚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自发性环枢椎脱位内固定术后Halo架外固定三例
例1 男性,18岁.双上肢麻木无力1月余,以右侧为主,无颈部外伤史,入院后行颅骨牵引1周,颈椎侧位片显示环枢脱位基本复位.行后路植骨融合钛缆固定术,术后在手术台上将Halo架安装.1周后复查颈椎侧位片,环枢椎脱位复位理想,未对Halo架进行大的调整.
-
帕金森氏病合并进行性脊肌萎缩症1例报道
患者男,46岁,因四肢震颤4年,颈肩部肌萎缩2年,加重2月入院。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震颤,左侧为主,伴颈部及四肢发紧、运动迟缓,逐渐加量服用美多巴、安坦,症状可控制,曾诊断为帕金森氏病。2年前开始逐渐出现左颈肩部肌肉萎缩,左肩背部,左上肢肌肉跳动,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入院前2月症状加重,体重下降而就诊。无二便障碍、阳萎、感觉异常。查:记忆、计算、理解、定向力正常。双眼活动正常。伸舌居中,面纹对称,咽反射减弱,咽腭弓上提对称,构音正常。左胸锁乳突肌萎缩消失,头呈左侧强直位,左颈部,三角肌,左岗上下肌萎缩,肩部及左上肢见肌纤颤。四肢肌力Ⅴ度,头右转无力,耸肩正常。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左侧明显,双上肢有静止性震颤,左侧明显,四肢腱反射对称,病理征阴性,深浅感觉正常。共济运动正常。行走时协调运动差。辅助检查资料:肌电图:双上肢神经元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腰穿,头颅、颈部MRI,颈椎侧位片,颅底片,胸片,肝、胆、胰、脾、肾、前列腺、膀胱B超,肌酶谱,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AFP,CEA,心电图正常。
-
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附一例报告)
1病例男,6岁,颈痛1年,并颈部少许偏歪.拍颈椎侧位片及CT片示C2,3椎间盘团块状,碎裂状钙化,以髓核为主,并向右前方脱出(图1,2).
-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及对策探讨
定期进行系统健康体检,对疾病的发病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及时控制危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为教职工建立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周密性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以保障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中.2007年10月,柳州市柳南区教育系统教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了健康体检,此次体检包括了内外五官科检查、肝功能9项、乙肝一对、AFP、EB病毒、血糖、血脂2项、尿分析、血常规、胸透、颈椎侧位片、肝胆脾胰双肾彩色B超、女性增加子宫、附件、双乳彩色B超及妇检项目检查.检查结果由我院体检中心收集整理,提出合理的防病、治病建议及措施.现就本次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颈椎反向的脑电图改变
颈椎反向是临床常见的征象.为了解其是否对脑功能产生影响,我们于1995~2000年6月对47例颈椎反向患者的脑电图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病例组:男11例,女36例,年龄10~68岁,平均36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30例,头痛、头晕伴项肩部酸痛17例.X线正侧位片均示颈椎反向.颈椎曲度变化采用Borden测量法判断.在颈椎侧位片上,于颈2齿状突上缘至颈7椎体的后下缘所划弧线的大垂直深度.正常颈椎弧的顶点在颈5椎体后上缘,弧的高度为12±5 mm,>17 mm为屈度变大,<7 mm为曲度变直,负值为屈度反向.对照组:47例正常人,男10名,女37名,年龄10~66岁,平均37岁.X线正侧位片46名正常,仅1名为颈椎曲度变直.
-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30~70岁,病程3天至2年,多无明显外伤史,均有反复落枕史.以颈肩及颈背疼痛不适、颈项部活动受限,疼痛向一侧上肢放射至2个或3个手指为主征.神经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阳性.X线片侧位片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小、变直或反弓,椎间隙改变,椎体前缘有骨刺形成;正位片示椎间隙改变,钩椎关节不同程度增生,部分病侧过伸过屈,动力位颈椎侧位片有不稳倾向.
-
颅骨骨牵引治疗颈椎脱位一例与文献回顾
1 病历资料及治疗经过:1.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68岁.颈椎后突畸形,压痛,左三角肌、左肱二头肌肌力Ⅰ级,颈椎JOA评分14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得分24分.外院2012-11-4颈椎侧位片显示颈4椎体前脱位,双侧小关节脱位,颈椎存在后凸畸形.
-
颈椎侧位X线片评估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的价值
目的 探讨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评估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的价值.方法 收集近5年经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男性100例,女性100例.按研究对象的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92例及中老年组108例.计算所有患者颈椎C3、C4、C5、C6、C7的椎管矢状径、椎体中矢径、颈椎管率及有效颈椎管率.结果 颈椎C3、C4、C5、C6、C7的椎管矢状径及椎体中矢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椎C4、C5、C6、C7两组的颈椎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C3、C5、C6有效颈椎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X线中有效颈椎管率用于诊断退行性颈椎管狭窄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新型拐弯喉镜的临床试应用及其声门显露分类
目的 探讨新型拐弯喉镜声门显露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气道分类新标准.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深圳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47例,年龄32~76岁.术前均行颈椎侧位X线检查,测量影像学参数,包括颈椎曲率指数、C2~C7矢状垂直轴、会厌与椎体前缘夹角.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后,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3种不同角度的新型拐弯喉镜声门显露,A组为拐弯喉镜I型,小角度;B组为拐弯喉镜Ⅱ型,中角度;C组为拐弯喉镜Ⅲ型,大角度.比较三组间影像学资料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的颈椎曲率指数为(9.8±0.8),C2~C7矢状垂直轴为(62.3±16.7)mm,会厌与椎体前缘夹角为(43.3±4.6)°,与A组的(9.8±0.8)、(79.0±19.3)mm、(60.7±7.9)°及C组的(6.1±0.7)、(44.2±18.9)mm、(40.6±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颈椎影像学特点,选择使用合适角度的新型拐弯喉镜片,可达到充分声门显露目的,并可以据此将气道分为不同类型,作为新的气道分类标准.
-
急诊照片颈椎水平侧位的投照方法
在日常的工作中,许多颈椎病患者需要照常规X线片.另有部分患者,如固定牵引,手术后等,因为不宜转身、搬动.就要进行床边照片,以观察其治疗,手术后的效果.由于患者是仰卧体位,颈椎侧位片需要水平侧位投照,第6~7椎体通常较难显示.经过不断探索总结,摸索出一种斜射线的投照方法.能在照片上较清晰地显示出来.
-
第2颈椎肥大征
所谓C2"肥大"征是指在创伤背景下,在传统颈椎侧位片上,C2椎体的前后缘间距与C3前后缘间距相比明显增加.C2肥大征由累及C2椎体的斜向骨折所致,它造成前缘或后缘的移位,或两缘均移位,使两缘间的前后距离加大.就冠状面而言,骨折面的倾斜度将决定实际骨折是否在侧位片上可见.
-
颈椎钩突的侧位X线表现(标本X线研究及与颈椎平片、CT对照)
颈椎钩突的侧位X线表现,长期以来鲜有文献描述,也无人在侧位X线片上明确指出其所在[1,2].为提高认识,笔者对第3~7颈椎椎骨标本进行X线摄影,并与实体颈椎侧位片及CT作对照,对钩突的侧位X线表现作了初步研究,报告如下.
-
3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分析
临床上,我们将以眩晕、头痛或偏头痛以及耳鸣、视物不清、夜间失眠多梦、后枕疼痛及皮肤感觉麻厚等为主要症状和寰枢椎开口位X线平片显示有寰枢轴线分离、寰齿间距左右宽窄不等,或颈椎侧位片示齿状突与寰椎前弓间距大于3ml,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