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二期修复

    作者:李君妮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二期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先天性单侧唇裂患者进行二期手术修复,采用医用硅胶假体植入及患侧塌陷鼻翼缝合法等畸形联合手术修复.结果 17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假体外露,随访6个月至1年,鼻部形态较好效果满意.结论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病因复杂,采用医用硅胶假体植入联合患侧鼻翼塌陷等畸形的手术修复可有效的改善畸形.

  • 64例先天性单侧唇裂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冉文;黄金丹;王艳霞;赵圆圆

    单侧唇裂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它不仅影响患儿的面容,而且给患儿及家庭造成极大精神负担和严重心理障碍[1].我院门诊整形外科自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共收治64例先天性唇裂患儿,在院期间经过手术治疗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先天性唇腭裂手术中的护理特点

    作者:卢红珊;刘芳印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在我国约为1‰左右,正常的胎儿在第五周后开始由一些胚胎突起逐渐互相融合成面部,如未能正常发育便可发生畸形,如唇腭裂.该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合适的手术年龄是:单侧唇裂3~6个月,双侧唇裂为6~12个月,腭裂修补在2岁左右[1],此时幼儿手术耐受能力增强,唇部解剖标志清晰,腭部骨瓣容易剥离,血管细,出血少,术野较清楚,过晚手术将影响颌骨发育.

  • 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治疗进展

    作者:韦玉洁

    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治疗进展,并分别对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发病机制、整复时间以及整复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整复治疗效果,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 软骨重建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谢娟;赵宇;曹东升

    目的:探索软骨重建在唇裂鼻畸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16岁以上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17例,取自体肋软骨分别制成不同形态的软骨支架,移植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中的鼻中隔、鼻翼、鼻小柱等软骨畸形。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术后效果良好,鼻翼塌陷、鼻尖低平、鼻孔不对称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自体肋软骨重建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董雷;王盛章;宋建星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鼻部进行全面的生物力学分析和研究,从生物力学角度阐述唇裂鼻畸形形成的原因,揭示单侧唇裂鼻畸形形成的力学规律,为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的整形外科治疗奠定生物力学理论基础。方法自2007年至2009年,共采集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10例,均在术前行CT和MRI扫描,MIM-ICS软件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建立畸形鼻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进行单侧唇裂鼻畸形的鼻部生物力学的测量和分析。结果成功获得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的鼻部三维重建模型。分析表明,静态下,畸形鼻部的应力分布值很小,关键应力点的应力分别为鼻中隔部0.00935±0.002 MPa,鼻小柱底部0.0059±0.0021 MPa,鼻翼外侧脚0.00681±0.0013 MPa;位移载荷状态下,形变后的畸形鼻部拥有较大的应力分布值,关键应力点的应力分别为鼻小柱患侧25.51±3.98 MPa,鼻中隔部7.882±1.35 MPa,患侧鼻翼8.184±1.58 MPa。结论鼻小柱患侧是畸形整复的力学关键部位,其次是患侧塌陷鼻翼;鼻中隔应力的集中,提示了鼻中隔部位整复的重要性,其整复和固定可能是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的重要内容。

  • 口轮匝肌瓦合法在修复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方俊强;罗旭松;杨军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患侧人中嵴的重建方法.方法 本组对36例单侧唇裂术后患侧人中嵴不显或凹陷的患者施行二期唇裂整复术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基础上,行瓦合法缝合修复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造成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增厚,形成隆起的人中嵴外观.结果 本组36例患者经过人中嵴重建修复后,随访3~6个月,重建人中嵴形态逼真,术后形态满意.结论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整复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前提下,行人中嵴处口轮匝肌瓦合法缝合,使人中凹显现,重建人中嵴,可使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Medpor联合鼻中隔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

    作者:吴旋;陈小平;林金德;周宇丹;高侠;许言午

    目的 利用Medpor联合鼻中隔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方法 利用Medpor假体垫于患侧梨状孔边缘,以抬高鼻基底;切取鼻中隔软骨,用以抬高鼻尖和修复塌陷的鼻翼.结果 15例患者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外形基本接近正常.结论 Medpor联合鼻中隔软骨移植能较大程度地改善单侧唇裂继发的鼻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整复

    作者:李大君;高学宏;张林;宁金龙;李小静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 充分游离口轮匝肌;行鼻小柱皮瓣切口,充分游离两侧鼻翼软骨,将患侧鼻翼软骨内脚切断上提与健侧等高后悬吊固定;菱形去除患侧鼻底部分皮肤表皮,沿创缘向下垂直切开达骨膜面,形成菱形组织瓣,衬垫于鼻底深部组织充分松解后腔隙,结合鼻翼脚处V-Y或Y-V成形矫正鼻底过宽和鼻翼脚外展.结果 术后外形改善明显,效果稳定.结论 口轮匝肌的完全复位与功能重建在畸形修复中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方法整复加自体或人工材料充填能有效改善畸形,效果满意.

  • 单侧唇裂临床定量分类

    作者:张国辉;罗琛;刘开东;罗国钦

    目的 通过对单侧唇裂关键性畸形要素:唇高不足、人中嵴变短的调查分析患侧上唇提出单侧唇裂新的临床分类,即定量分类.方法 对单侧唇裂病例的健侧唇长及患侧裂隙内、外两侧唇长进行测量,将裂隙内、外侧唇长分别与健侧唇长进行比较.其相差值在2 mm以内为患侧裂隙内侧或外侧唇长正常(与健侧唇长相等时)或接近正常;相差在3 mm以上为患侧裂隙内侧或外侧唇长不足.结果 100例单侧唇裂定量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型,裂隙内、外侧唇长正常或接近正常;第二型,裂隙内侧唇长正常或接近正常,裂隙外侧唇长不足型;第三型,裂隙内侧唇长不足,裂隙外侧唇长正常或近接近正常;第四型,裂隙内、外两侧唇长不足型.结论 单侧唇裂临床定量分类与既往教科书按唇裂的部位与程度不同进行分类[1]或以患侧裂隙内、外两侧唇面积不同进行分类[2]及其他有关文献唇裂分类方法[3,4]完全不同.这种分类法,理顺了单侧唇裂分类与修复原则、选择和改进修复方法及疗效评价之间的关系,对正确与合理指导单侧唇裂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孔过小的整复术

    作者:徐海艇;朱昌;王健;余力;张波;徐晓斐

    目的 探讨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孔过小畸形的更有效方法.方法 将患侧上唇较之对侧不对称的"多余"组织形成局部皮瓣,用于扩大鼻孔,同时调整鼻翼位置.结果 8例患者用此种方法修复术后,在两侧鼻翼、鼻孔、鼻槛等方面基本对称,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患侧上唇皮瓣加鼻翼复位是一种有效矫正唇裂术后鼻孔过小畸形的方法.

  • 唇缘红唇瓣在单侧唇裂红唇整复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占;孔金聪;杨晓丹

    目的:探求一种实用的修复单侧唇裂唇峰及唇珠的手术方法.方法:25例单侧唇裂患者应用旋转健侧唇缘红唇瓣重建唇峰唇珠.在术后第7天,由3名专科医师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健、患侧唇峰对称,唇红饱满,唇珠明显,干湿线(红线)恢复整齐.对称性的客观评价数值大多数在0.91~1.10之间,接近正常人群.结论:旋转健侧唇缘红唇瓣,能够较好地恢复单侧唇裂的红唇解剖结构.术式设计简单,定点明确具体,手术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单侧唇裂红唇修复术式.

  • 侧向Ⅴ型瓣在单侧唇裂红唇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卫;郑家伟

    目的:探讨侧向Ⅴ型瓣在单侧唇裂红唇修复中的应用.方法:用Tennison、Millard术式,先行肌功能修整,再根据健、患侧红唇组织瓣的厚度,采用侧向Ⅴ型瓣法修复红唇,并强调两侧红唇的干、湿交界缘必须准确对位缝合.结果:本组118例患者均采用侧向Ⅴ型瓣修复红唇,术后红唇外形连续性、凸度满意.结论:侧向Ⅴ型瓣修复红唇,效果确切.术前判断健、患两侧红唇组织瓣的厚度和干、湿红唇缘的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单侧唇裂 红唇 修复
  • 一种单侧唇裂修复术的新方法

    作者:王国民;杨育生;吴忆来;黄芳;王科;张勇;陈阳;万腾;王悦

    目的:以Millard术式为代表的旋转推进瓣唇裂基本手术方法,术后远期效果受到术者、术式、畸形程度等多因素的影响,手术效果难以恒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个体化唇裂手术方法,以期解决以上问题.方法:唇裂患者27例,平均手术年龄4.6个月,类型包括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和单侧完全性唇裂.患侧鼻小柱点依据健侧鼻孔大小而定,避免患侧鼻底下的切口,患侧裂隙唇部切口线重建后形成双侧对称结构,唇部各解剖标志自然状态下复位.结果:整个上唇解剖标志自然,上下唇比例协调,组织充足;人中凹存在,皮肤瘢痕明显减少;唇沟部分自然并与邻区相连,同时为二期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利于再次手术;另外,本组患者中无上唇过紧现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研究提示依据新的定点和设计提出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是一种修复单侧唇裂的新方法,对于单侧唇裂不同畸形程度的患者,均可适用.

  • 单侧唇裂术后疗效评价方法

    作者:韩慧娟(综述);申铁兵(审校)

    唇裂在我国属于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为0.182%,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唇裂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总结国内外不断发展完善的多种术后疗效评价方法,从初简单的面部软组织主观评价法到现在不断发展更新的三维表面成像系统(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imaging systems),指出了各种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前景,列举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便于临床上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及设备条件选择各自适合的方法,为唇裂术式选择及二期整复提供依据。

    关键词: 单侧唇裂 效果 评价
  • 单侧唇裂鼻畸形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乔丽平;杨连平

    单侧唇裂患者常常合并或轻或重的鼻畸形,但鼻畸形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现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单侧唇裂 畸形
  • 830例唇裂唇红整复的个性化设计原则

    作者:杨丽;邵敏;吴海涛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830例唇裂中,单侧唇裂689例;双侧唇裂162例,年龄3月~51岁.

  • Mohler 法修复单侧唇裂的设计探讨

    作者:李延;文抑西

    单侧唇裂的修复方法很多.1a来,我们采用Mohler法(毛氏法)修复各型唇裂2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 "三V形切口法"矫治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

    作者:黄健;刘志敏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手术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鼻畸形显得尤为突出,严重程度各有不同,但主要表现为鼻孔过大,鼻尖歪斜,鼻翼塌陷,鼻小柱歪斜或过短,鼻翼基底过低等.其原因多为鼻翼软骨移位,牙槽突裂等引起患侧鼻翼基部向下、外移位和内陷所致,需在术后一定时间行II期整复.现介绍一种术式方法矫正鼻畸形,经1997~2002a的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 改良Black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

    作者:李宇;许宏权;王传家

    尽管双侧唇裂修复的术式很多,但一般只能达到关闭裂隙,取得静止状态下的协调与对称.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唇裂的功能性整复手术,但主要用于单侧唇裂.本文作者利用改良的Black法修复双侧唇裂18例,获得了功能较好的口轮匝肌环及满意的外形.

230 条记录 5/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