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分析及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一临床常见手术,但是胆囊切除术中合并胆总管损伤者并不少见,国外报道为0.07%~0.5%[1],国内报告为0.78%[2].我院1995~2005年共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2 369例,出现术中胆总管损伤18例,发生率0.76%,与国内报道一致,现报告如下.
-
基层医院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几点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腹胆囊切除术适应证、指征、人群等变化.方法:对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不同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急诊手术率明显增高、择期及急诊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人群等均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基层医院要适应变化,积极主动地开展此项工作.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1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0%(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手术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患者负重更轻,有利于早日康复.
-
基层医院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术式在基层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LC和32例OC患者的手术和恢复情况以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OC组相比,LC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术后早期切口疼痛、呕吐的发生率和费用均较高.结论 LC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外观好等优点,但OC术后切口疼痛轻,费用少,在基层医院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80例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LC组)及对照组(OC组),两组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对照组行OC,观察组行LC,于术前1d和术后第1天、第7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对血清IgA、IgG、IgM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较术前1d降低,术后第7天其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术前1d水平(P<0.05),但手术前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1天外周血CD3+、CD4+、CD4+/CD8+较明显低于术前1d,CD8+明显高于术前1 d(P<0.05),术后第7天CD3+、CD4+、CD4+/CD8+上升,CD8+下降,均趋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变化情况及恢复情况优于较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11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LC,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OC);于术前1d和术后第1d、第7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比观察两组免疫球蛋白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d两组IgA、IgG、IgM水平较术前1d降低,术后第7d各指标水平恢复趋于术前1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TBIL、ALT、AST、GGT明显较术前1d升高,术后第7d各指标水平恢复趋于术前1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明显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2种术式的优越性.方法:105例胆囊疾病患者分为两组,53例行LC,52例行OC,比较2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OC组患者减少或降低.结论:L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野清楚、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将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术式.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胆囊切除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 LC 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 OC 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组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5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IgA、IgG、IgM 水平及 CD3+、CD4+、CD8+水平,并计算 CD4+/CD8+比值。结果:术前1 d 两组 TBIL、ALT、AST、GG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各指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第5天各指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1 d 两组 IgA、IgG、IgM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各指标水平均较术前1 d 降低,OC 组降低大于 L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5天各指标均有所恢复,LC 组恢复趋于术前1 d 水平,优于 O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1 d 两组 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两组 CD3+、CD4+、CD4+/CD8+较术前1 d 降低,CD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C 组术后第5天各指标与术前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OC 组与术前1 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LC 行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对机体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体现了微创术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改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应用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因创伤大、恢复慢而受到挑战,微创手术已成为当代外科学术的一种发展趋势.改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odified Minicholecyste ctomy,MMC)是一种减少创伤,利于恢复的可行手术方法,我科于2001年1月-2001年4月采用M MC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和分析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4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及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泵使用率、结石复发率分别为(67.2±12.3)min、(46.4±10.4)mL、(16.4±1.3)h、(6.5±2.3)d、40.7%及4.9%;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泵使用率、结石复发率分别为(96.4±14.3)min、(75.9±13.2)mL、(26.4±2.3)h、(9.8±3.1)d、60.0%、26.2%。腹腔镜组各指标均少于或低于开腹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且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结石复发率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胆囊结石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比较
目的 对比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症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与开腹胆囊切除(O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722例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患者,其中433例行LC,289例行OC.结果 在血糖变化、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心律失常、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LC组明显少于OC组(P<0.05),而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胆管损伤,胆漏,水、电解质失衡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OC相比,LC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症,其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血糖变化不大,且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明显的优点.但如果患者Calot 三角粘连严重,应及早开腹,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损伤原因总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早被推广和目前应用广泛的微创手术之一,因其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青睐.然而,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LC难度较大,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在基层医院开展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也较大.胆总管损伤就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根据美国4 292所医院对77 604例LC的统计,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59%,其中胆总管损伤占59.04%[1];国内222家医院142 946例LC统计结果,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19%,其中胆总管损伤占89%[2].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尽管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腹部瘢痕小等优点,但据大宗病例文献报道,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仍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1].
-
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目前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效果显著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对患者打击轻、痛苦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腹部留下疤痕小的优点,取代了大部分开腹胆囊切除术.现将本院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共行210例LC手术体会总结如下.
-
医源性胆道损伤分析(附9例报告)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具有不易识别、处理困难、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随着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的增高,开腹胆囊切除术(OC)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本症有增多趋势.现将作者收治的9例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 800例护理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目前多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因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微创手术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青睐.本院于1998年3月~2006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 80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中心2013年1~9月收治的48例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从1~48号进行随机排序,并根据单、双号将患者随机、等份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5.00±2.45)min]、出血量[(38.00±4.21)mL]、排气时间[(20.0±2.2)h]、住院时间[(5.0±1.5)d]等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4.00±4.21)min、(126.00±12.26)mL、(40.0±4.8)h、(10.0±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例(4.17%),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16.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取得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更加良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开腹胆囊切除术316例临床分析
开腹胆囊切除术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安全的手术方法,近年来腹腔镜外科的兴起,使一部分病人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但开腹胆囊切除仍是大部分医院特别是中小医院常施行手术之一,由于胆囊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复杂的病理变化,以及胆道系统常见的解剖变异,加之手术医师对胆囊切除重视和认识不足,仍可能发生并发症.
-
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我院从1997年1月~2007年12月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患者共10例,本文着重探讨其原因及预防,现报道如下.
-
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上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应用进行正确的评价.方法 通过两种手术方法中患者的肺功能、血中ET、CRP值对比,考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肺损伤小于开腹组患者,且血清中ET、CRP均低于开腹手术患者.结论 在临床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传统胆囊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小,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刺激小,更安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