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方案在AECOPD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无力排痰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吴巧媚

    目的 比较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方案与常规吸痰法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无力排痰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AECOPD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无力排痰的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别采用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方案(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比较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吸痰效果显效者18例,发生气道损伤者1例;对照组吸痰效果显效者10例,发生气道损伤者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痰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血氧饱和度(98.03±1.42)%高于对照组的(96.22 ±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9,P<0.05).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者2例,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4,P>0.05).结论 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方案比常规吸痰法更能提高吸痰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 一次性注射器在采集痰培养标本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辛煜芳;罗菊莲

    为昏迷等病人留取痰培养标本时,以前有用吸痰管外接大号注射器抽取的也有用吸引器吸取,在吸引器吸管中段接一特殊无菌瓶[1].自2003年6月~2004年3月采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留取痰培养标本法为传染科、内科50例病人留取痰培养标本,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婴幼儿肺炎雾化吸入后吸痰的效果观察

    作者:姜琴;茅志娟

    雾化吸入是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常用方法.在临床护理中,笔者常发现雾化后吸痰不易于被患儿家长接受,为了探索雾化后吸痰与不吸痰两种方法的效果,我科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对120例患儿进行分组对照观察,以求提高婴幼儿肺炎的治疗效果.

  • 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不适反应的护理

    作者:王素真

    吸痰作为重要的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吸痰的过程中,病人常有不适反应,如面色青紫、痛苦表情、憋气、呼吸暂停以及抵抗表现等.如何减轻病人的不适反应,提高吸痰质量,是护士应该解决的护理问题.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进行了28例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的护理,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 经鼻气管插管法吸痰对昏迷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

    作者:何秀曼;王立毅

    目的 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护理对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17例各种原因导致昏迷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采取其他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照组21例昏迷患者只给予经口或经鼻吸痰,2组患者其他处理相同.结果 17例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占70.6%,平均每天经气管套管吸痰量(60.2±5.8)m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护理能有效地吸出痰液,保持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对病情有改善作用.

  • 开展QC活动改善重症监护患者的吸痰质量

    作者:肖秀英;李志英;诸爱群;陈淑娟;刘志静;刘颖;刘少芬;文欢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吸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危重患者吸痰的质量.方法以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形式,制订吸痰评估标准,按QC小组活动程序实施PDCA循环,针对重症监护患者吸痰存在的问题,制订对策,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吸痰操作优良率从34.4%提高到96.67%;吸痰终末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通过QC小组活动,有效解决危重患者吸痰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 剖胸术后经鼻导管气管吸痰方法的探讨

    作者:库洪安;李华

    目的 探讨剖胸术后无效咳痰病人的有效吸痰方法.方法 对34例剖胸术后未建立人工气道而清理呼吸道无效的病人,使用手法触诊肺部痰鸣音明确主支气管存在无法咳出的痰,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经鼻插入吸痰管15 cm后在病人吸气时将吸痰管迅速插入支气管吸痰,与常规经鼻吸痰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气管吸痰成功率为86.08%,吸痰有效,痰量多,吸痰后肺部触诊痰鸣音明显消失,常规组支气管吸痰成功率为48.92%,吸痰量少.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胸术后病人吸气时掌握好吸痰的时机和吸痰的深度可以提高气管吸痰的成功率.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措施

    作者:李荣;刘希伶;孙红梅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期间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技巧,提高患者ICU监护质量.方法随机观察护士吸痰操作,观察记录并吸痰后10 min内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评估吸痰效果272例次.其中,机械通气情况明显改善137次,无变化93次,恶化42次.选择听诊痰鸣音吸痰113例次,吸痰后患者机械通气情况明显改善率为63.72%.结论正确选择吸痰时机是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顺利渡过危险期和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吸痰前充分吸氧、间断减压式吸痰等方法的应用均可起到良好效果.

  • 象鼻式吸痰管在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

    作者:石磊;沙玲;沈小芳

    目的:探讨象鼻式吸痰管对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80例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型吸痰管,观察组使用象鼻式吸痰管,对比两组吸痰管吸痰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象鼻式吸痰管一次性痰液吸净率94.05%,明显高于普通吸痰管的61.52%,而且象鼻式吸痰管气管黏膜损伤率3.57%,低于普通吸痰管的2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象鼻式吸痰管具有更好的吸痰效果且黏膜损伤发生率大大降低,值得推广。

  • 3例气管切开术后疤痕引起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范利球;吕张红

    气管切开是抢救上呼吸道阻塞的常见手术,但如果手术或术后护理方法不良,常可形成疤痕进而引起窒息.我们曾遇有3例,现将发生原因加以分析,并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1.1 例1,患者男,67岁.1996年4月12日以"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收入ICU病房.入院体检:呈昏迷状,陈氏呼吸,咳嗽反射消失,喉头痰鸣音明显.为保持呼吸道通畅,于4月14日行气管切开术,辅助高频通气给氧,定时吸痰.10天后,患者神志转清,呼吸恢复正常,堵管后无不适而拔管,转入内二病房继续治疗.7月24日,患者突然出现全身青紫,呼吸困难,继之呼吸、心跳骤停,血压为零.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吸痰,肾上腺素等抢救,同时予呼吸、心率联合监护,2分钟后,呼吸心跳恢复,5小时后心跳恢复正常,病情转稳定.气管镜示:气管切开术后疤痕致气管狭窄.

  • 剖宫产新生儿2种吸痰时间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隆利

    目的 对剖宫产新生儿是胎头娩出时吸痰,还是胎儿全部娩出时吸痰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剖宫产新生儿吸痰876例.采用阿普加评分(Apgar.score)法的5项体征,观察出生后1 min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876例新生儿中,行胎头娩出时吸痰占200例,有窒息现象的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0%;行胎儿全部娩出时吸痰占676例,有窒息现象的6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9.22%.结论 剖宫产新生儿胎头娩出时吸痰窒息例数少,胎儿全部娩出时吸痰窒息例数多,前者在临床上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音乐疗法在婴儿吸痰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清华;王小军

    目的 采用音乐疗法减轻患儿吸痰时的烦躁、哭闹,减轻氧的消耗,缓解缺氧情况.方法 采用实验性研究设计,选择北京儿童医院ICU病房住院的52名需吸痰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背景音乐为节奏舒缓的钢琴曲.记录有与无背景音乐时吸痰前后患儿的经皮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对同一患儿进行了干预前后的分析比较,有与无背景音乐下吸痰患儿经皮氧饱和度、心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音乐疗法对于缓解ICU吸痰患儿缺氧是一种有效干预手段.

  • 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

    作者:范艳竹;典慧娟;王磊

    目的 探讨床头抬高30°时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及开放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6例患者,在患者需要吸痰时依次给予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分别记录3种方式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2 min、吸痰后5 min、吸痰后15 min的颅内压监护仪上颅内压值,并在吸痰前及吸痰结束后15 min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患者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3种方式吸痰时患者颅内压均升高,开放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方式下患者颅内压值分别为(20.02±4.93)、(16.00±4.82)、(16.08±4.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3,P<0.01);不同方式吸痰后2 min,患者颅内压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082,P<0.05),但其他时间点患者颅内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痰方式下,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头抬高30°时,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影响较小,且不影响吸痰效果.

  • ICU护士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相关知识与态度调查分析

    作者:顾怡蓉;尚少梅;金晓燕;周观林;王银燕

    目的:了解ICU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态度的情况,分析护理人员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8所“三甲”医院ICU中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148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调查对象的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平均得分为(51.55±18.21)分,73.7%的护理人员得分低于60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ICU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其知识水平高于在ICU工作时间<1年的护士(P<0.05).②调查对象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态度整体较好,年龄>30岁、工作时间>10年的护理人员态度更好些(P<0.05).③调查对象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无相关性(r=0.077,P=0.351).结论:应注意引导护士积极的工作态度,为护士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途径,丰富护士的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促进实践研究实证的成功例子

    作者:周柏珍;汤迪伟;卢海珊;陈磊石;陈永强

    目的:促进实践研究实证需要多方面配台,获取医院管理层及一线护理人员的支持是其中重要一环.该研究拟定1项成年人人工气道内吸痰指引,应用在香港两间医院深切治疗部,探讨医院管理层对整个循证指引实践过程和护士实践指引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分4个阶段:①拟定佳护理实务指引,计划发放及实践指引的方法,②评估当前深切治疗部护士为病人进行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情况;③发放及实践佳护理实务指引;④评估在深切治疗部实践指引的整个过程及护士对指引的依从性.结果:实践指引前的审核结果显示,当前护理实务与循证护理建议存在着差异.实践指引后的审核结果显示,整体上护士的气管导管内吸痰技术良好,其中96%的依从性达75%或以上.实践指引前(73%)及后(89%)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05),结论:研究确立了使用一套严紧及有系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评估循证护理的成效.实践实证时除采用不同的实践指引方法和订立清晰的实践程序,临床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对促进护士使用研究实证亦相当重要.

  • 气管内吸痰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毕红月;王欣然;韩斌如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吸痰时机、时间,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的负压,吸痰方式,吸痰方法及密闭式吸痰等方面对气管内吸痰术的研究共识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吸痰护理操作日臻完善。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重症监护室中,物理治疗师给插管通气的患者吸痰时采用的方法和辅助措施:一项横断面调查

    作者:Charissa S.L.Tan;Meg Harrold;Kylie Hill

    背景:重症监护室(ICU)中,给插管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护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似乎没有公开发表的物理治疗师进行吸痰处理的数据.目的:描述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给予成年患者的吸痰处理及影响因素,患者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ICU中插管通气的患者.调查集中在以下方面:(i)吸痰操作(即打开与关闭吸痰系统);(ii)使用辅助吸痰,如过度氧合、过度充气和生理盐水灌洗;(iii)使用声门下吸痰;(iv)影响吸痰操作的因素.方法:用电子邮件给在ICU工作的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发送电子调查问卷,上述ICU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条件为成年患者插管并行人工通气不少于24小时的ICU.结果:ICU的参与调查率为84.8%(112/132).绝大多数ICU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97/112,86.6%).吸痰前,通常对"全部"或"绝大部分"患者使用高浓度氧合(71/112,63.4%),但吸痰后,过度氧合使用率较低(38/112,33.9%).对"全部"或"绝大部分"患者不常使用过度充气,吸痰前和吸痰后均为22/112(19.6%).对"全部"或"绝大部分"患者,生理盐水灌洗和声门下吸痰均不常使用(分别为3/112,2.7% 和17/112,15.2%).对吸痰处理影响大的因素为"个人经验"和"ICU中建立的操作规程".结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绝大多数ICU均配备密闭式吸痰系统.因为吸痰过程中,高浓度氧合会大程度地减少血氧饱和不足,这可能是较大比例的物理治疗师使用这一辅助措施的原因.尽管有证据显示,过度充气能改善肺顺应性,这一辅助措施在吸痰前和吸痰后仍不常使用.尽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物理治疗师们仍然很少选择声门下吸痰,这表明存在证据-实践差距.

  • 非人工气道昏迷患者多种吸痰方式的效果观察

    作者:邹雯妃;王运平;杨凯平;王晓丽;梁秀丽

    目的 探讨非人工气道下昏迷患者多种吸痰方式的效果观察,为优化临床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武警总医院急诊监护室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219例非人工气道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68例:患者出现痰鸣音采用按需吸痰.B组72例:患者出现痰鸣音采用叩背1~5min后吸痰.C组79例:患者出现痰鸣音后采用边叩背边吸痰方式,对比3组吸痰方式吸痰效果及气道粘膜损伤情况.结果 C组吸痰方式达优率为54%,明显高于A组(43%)、B组(46%),C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40.5%,低于A组(58.8%)、B组(58.3%),而C组吸痰方式气道黏膜损伤率为20.25%,低于A组(30.88%)、B组(27.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边叩背边吸痰,能有效地将痰液排出,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患者呼吸道气体交换率,提高血氧,减少患者气道损伤.

  • 肺复张操作联合震动排痰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琴红;许红阳;何茗芳;赵晓绍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肺复张操作与震动排痰对重症监护室(ICU)内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176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吸痰时联合应用肺复张操作与震动排痰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法.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后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肺功能各参数指标的变化,以及吸痰时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舒张压吸痰前为(78.45±1.68)mmHg.与吸痰后[(78.45±1.62)mmHg]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舒张压吸痰后为前为(70.88±1.62)mmHg,显著低于吸痰前[(75.88±1.62)mmHg,P<0.05)].对照组吸痰后呼吸功为(2.22±0.188)J/L.与吸痰前无显著差异[(2.22±0.178)J/L,P>0.05]研究组呼吸功吸痰后为(1.90±0.16)JYL,显著低于吸痰前[(2.28±0.16)J/L,P<0.05].研究组舒张压、体表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气道阻力、气道压力均低于对照组,而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的吸痰次数、SpO2≥195%例数、一次吸净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5),咳嗽反应、气急、痰鸣音、蒸汽吸入、黏膜损伤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ICU内机械通气患者联合应用肺复张与震动排痰后吸痰法效果优于普通吸痰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可视喉镜在排痰受限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熊雅;陈姝姝;邹鑫森;崔勇;张可祥;周岐龙

    目的 探讨可视喉镜下吸痰在排痰受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的排痰受限患者351例,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A组),口咽通气道组(B组),常规吸痰组(C组),分别给予可视喉镜下普通吸痰管吸痰,口咽通气管吸痰,常规方法吸痰.观察三组患者入院7d内肺部感染率,人工开放气道率(气管插管或气切),口鼻咽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人工开放气道前吸痰率等指标.结果 三组均为117例,三组7d肺部感染率、人工气道开放率、人工开放气道前吸痰频率依次A组<B组<C组,且组间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口鼻咽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A、B组与之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视喉镜在对排痰受限患者气道护理中痰液清除效率较常规吸痰及口咽通气管辅助吸痰方法更有效.

1238 条记录 4/62 页 « 12345678...616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