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协同刺激分子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鼠外周血中的表达

    作者:夏丽坤;张劲松;陈晓隆;杨宏伟

    目的研究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与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HSV-1)接种于BALB/c鼠角膜上建立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动物模型,分别于角膜接种病毒前和接种病毒后的第1 d、3 d、7 d、10 d、14 d、21 d及28 d,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 mL,提取淋巴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协同刺激分子B7-1、B7-2、CD28、CTLA-4的表达水平;同时,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鼠角膜的临床变化.结果HSV-1感染鼠的角膜后,小鼠均患了急性角膜上皮炎,并于感染后1周内痊愈.86.7%(78/90)的小鼠自感染病毒后第10 d起开始出现角膜基质炎改变,典型的表现为灶状角膜基质混浊,局部角膜新生血管化,炎性细胞浸润.角膜基质混浊逐渐进展,于3周时达到高峰,4周时开始修复.鼠在感染病毒之前,外周血中表达微弱的CD28 mRNA,不表达CTLA-4、B7-1及B7-2 mRNA.鼠感染病毒后,外周血中CD28、CTLA-4和B7-1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B7-2仍无表达;CD28在HSK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表达水平较高,在疾病愈合过程中表达减弱;B7-1表达的高峰时间是病毒感染后的3~21 d,以稍低的表达水平平行于CD28的表达.结论在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发病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B7-1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在诱导CD4+T细胞介导的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中起关键性作用.

  • CD28/CTLA4-B7协同刺激分子与角膜移植免疫

    作者:余洪华;陆晓和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致敏T淋巴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角膜排斥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而T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刺激, 即除了通过APC递呈MHC处理过的抗原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1信号外,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作为辅助信号的协同作用,才能使T细胞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如果缺少协同刺激分子的第2 信号,将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或特异性免疫耐受.

  • 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抑制作用

    作者:夏丽坤;陈晓隆;朱英明;周晶

    目的 研究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SK)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将1×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Mckrae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模型;分别于接种病毒的当天、接种后第2、4 d将OX40-Ig融合蛋白100μg注射到鼠的腹膜下,观察OX40-Ig融合蛋白对鼠HSK的影响.结果 OX40-Ig融合蛋白使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减少了78.2%,使鼠HSK发病率由83.3%下降到20.0%.OX40-Ig治疗组的小鼠角膜基质混浊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角膜内炎性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OX40-Ig融合蛋白能够阻断OX-40/OX-40L协同刺激途径,抑制CD4+T细胞增生,阻止HSK的发病,减轻HSK的严重程度.

  • CD28以外的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及其功能

    作者:吴俊英;李柏青;张学光

    CD28是协同TCR诱导T细胞产生高水平IL-2,促进T细胞生存及防止T细胞凋亡的主要协同刺激分子,但并非所有T细胞均表达CD28,提示T细胞活化尚有其它协同刺激途径的存在.近研究表明,其它一些协同刺激分子,如4-1BB、OX40、ICOS、LFA-1等在不同的T细胞亚群和T细胞活化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表达和介导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7-H4基因表达的方法学构建

    作者:郑晓;吴昌平;吴骏;鲁常青;季枚;徐斌;陈陆俊;蒋敬庭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协同刺激分子B7-H4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检测协同刺激分子B7-H4及内参照基因GAPDH的引物及TaqMan探针,经优化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后,检测B7-H4及GAPDH的基因表达.将B7-H4和内参照基因GAPDH的PCR扩增产物经测序鉴定正确并纯化后分别与pMD19-T载体连接,克隆构建含B7-H4及GAPDH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7-H4及GAPDH基因表达的标准品.将重组质粒标准品进行定量及梯度稀释,建立标准曲线.结果 PCR扩增产物分别经测序证实为B7-H4及GAPDH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该法检测B7-H4基因表达的灵敏度为527 copies/ml,线性范围为5.27×102~5.27×107 copies/ml,标准曲线方程为:Y=-3.1395X+41.805,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0.995,批间变异系数范围为2.39%~3.59%,扩增效率108.2%.该法检测GAPDH基因表达的灵敏度为386 copies/ml,线性范围为3.86×102~3.86×107copies/ml,标准曲线方程为:Y=-3.2436X+41.083,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0.999,批间变异系数范围为2.26%~3.86%,扩增效率103.4%.结论 成功构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协同刺激分子B7-H4基因表达的方法,该方法 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 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晁;谢军;陈陆俊;李兆丽;虞华明;谈炎;吴昌平;蒋敬庭;鲁常青

    我们通过构建食管癌组织芯片,检测食管癌组织中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9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肿瘤组织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诊断确认为鳞状细胞癌.其中56例具有详细随访资料.4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

  • 协同刺激分子B7-H4影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胃癌预后的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作者:蒋敬庭;吴昌平;沈月平;郑璐;吴骏;季枚;郑晓;吴雨岗;朱一蓓;LU Bin-feng;张学光

    目的 探讨协同刺激分子B7-H4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并分析B7-H4在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水平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胃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的风险.方法 对156例胃癌病例(199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IHS评估法确定B7-H4的表达状态,使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每位病例的人口学、临床资料及复发时间和死亡时间.应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B7-H4高表达影响胃癌复发和死亡的风险.结果 胃癌组织B7-H4高表达组与B7-H4低表达组比较,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月)及95%CI分别为16(11.9~20.1)和47(22.4~71.6),中位生存时间(月)及95%CI分别为25(19.0~31.1)和43(35.2~50.8).在化学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B7-H4高表达患者(36比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4,P<0.01).在化疗联合CIK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有高于B7-H4高表达患者的趋势(55比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P>0.05).在化学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高于B7-H4高表达(33比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56,P<0.01).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表达组(90比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2,P<0.05).在调整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与B7-H4低表达比较,B7-H4高表达组病例的复发和死亡风险明显增加(RR=2.30,95%CI=1.41~3.75;RR=1.90,95%CI=1.20~3.01).结论 B7-H4高表达可能是提高胃癌复发和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IK细胞回输治疗可控制和干预B7-H4的表达并延长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胃癌B7-H4低表达可作为CIK细胞治疗的纳入标准.

  • 协同刺激分子B7-H1、B7-H4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阳性调节性T细胞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鲁常青;李青;王辉;耿一婷;田波;谢军;谈炎;吴昌平

    目的 探讨协同刺激分子B7-H1、B7-H4和转录因子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7-H1、B7-H4和Foxp3在10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B7-H1、B7-H4和Foxp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B7-H1、B7-H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和71.0%,其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1、B7-H4的表达水平和Foxp3+ Treg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37,P<0.05;r=0.456,P<0.05.B7-H1、B7-H4及Foxp3高表达患者的预后差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B7-H1、B7-H4和Foxp3+ Treg细胞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

  • 变应性鼻炎患者协同刺激分子CD28/B7及CD40/CD40L的研究

    作者:祝戎飞;刘光辉;李文静;王忠喜;陈欢;张威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28/B7及CD40/CD40L的表达及与血清总IgE(TIgE)、患者鼻部症状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实验组22例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CD28/B7-2及CD40/CD40L的表达.用UniCAP系统检测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TIgE和ECP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淋巴细胞表面CD28及CD40L的表达水平增高,B淋巴细胞表面的B7-2及CD40表达也增高.T淋巴细胞CD40L表达水平与血清TIgE水平呈正相关,B7-2表达水平与ECP呈正相关,CD28、B7-1及CD40的表达水平与TIgE、鼻部症状评分和ECP均无相关性.特异性免疫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T、B淋巴细胞表达的CD28/B7-2及CD40/CD40L水平均有所下调.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D28/B7-2及CD40/CD40L表达水平的上调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能下调变应性鼻炎患者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2及CD40/CD40L的表达水平,并可能由此间接下调血清TIgE水平,起到相应治疗作用.

  • 协同刺激分子CD28/B7及CD40/CD40L在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祝戎飞;黄爱霞

    目的 探讨协同刺激分子CD28/B7-1、CD28/B7-2及CD40/CD40L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哮喘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比较两组间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B7-2及CD40/CD40L的表达及与血清总IgE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B7-2及CD40/CD40L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哮喘患者CD28、CD40L、B7-2及CD40表达水平均增高.血清总IgE水平与T淋巴细胞表达CD40L水平呈正相关.特异性免疫治疗6个月后,哮喘患者T、B淋巴细胞表达的CD28/B7-2及CD40/CD40L水平均有所下调,但均未达正常水平.结论 协同刺激分子CD28/B7-2及CD40/CD40L表达水平的上调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能下调哮喘患者CD28/B7-2及CD40/CD40L的表达水平,并可能由此间接下调血清总IgE水平,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

  •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机制探讨

    作者:蒋明彦;刘国平;曾建平;赵子文;付杰伟;刘康;袁光雄

    目的 探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某院收治的重症及危重症甲流患者外周血细胞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单克隆抗体动态观察危重症甲流患者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与凋亡情况的变化.结果 重症及危重症甲流患者治疗前白细胞数为(2.55±0.87)×109/L,淋巴细胞数为(1.02±0.54)×109/L,与治疗后白细胞数(6.95±4.36)×109/L及淋巴细胞数(2.13±0.78)×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28,P=0.01;t=9.52,P=0.00);而治疗前红细胞数(4.10±0.45)×1012/L与治疗后红细胞数(4.14±0.39)×1012/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3).随着病情的好转,危重症甲流患者淋巴细胞数逐渐增多,同时其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表达降低,患者淋巴细胞的凋亡信号CD95也逐渐减低.结论 甲流病毒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障碍及过度启动T淋巴细胞凋亡可能与淋巴细胞数及白细胞数量下降有关,这可能在重症及危重症甲流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的作用.

  • 妊娠水平E2对免疫小鼠脾细胞活化的调节

    作者:牛秀珑;郭小芹;侯芸;王金龙

    目的 研究妊娠水平E2对免疫小鼠脾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在细胞接触依赖性调控水平和细胞因子依赖性调控水平上,对T细胞活化与分化的调节机制.方法 皮下注射BSA和弗氏完全佐剂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用于检测小鼠血清BSA特异性lgG抗体;MTT试验用于检测小鼠脾细胞增生水平;RT-PCR法用于检测CTLA-4、B7-1、B7-2、IFN-γ、IL-2、IL-12p40、IL-4、IL-10的基因转录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用于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未观察到妊娠水平E2对BSA特异性IgG的生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妊娠水平E2抑制免疫小鼠脾细胞增生;促进脾细胞CTLA-4基因转录水平;不影响B7-1、B7-2基因转录.妊娠水平E2抑制脾细胞IL-2的基因转录;促进IFN-γ、IL-12 p40等Th1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水平;促进IL-4、IL-10等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水平;妊娠水平E2促进脾细胞IFN-γ、IL-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妊娠水平E2促进CTLA-4/B7-1途径的抑制性协同信号,抑制免疫小鼠T细胞的增生水平,同时促进Th1、Th2细胞分化,但Th1/Th2分化失衡,偏向于Th2细胞.

  • 肾虚流产模型大鼠母胎界面CD80/CD86表达及中药调控研究

    作者:曾诚;罗颂平;李坤寅;陶莉莉;欧汝强;曾蕾;何玉萍

    目的:研究肾虚流产模型大鼠蜕膜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s,CMs)CD80、CD86、CD28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表达的变化以及助孕3号丸对妊娠免疫调节的作用与机理.方法:以羟基脲和米非司酮(RU486)灌胃建立肾虚流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空白)组、B(模型)组、C(模型加西药)组、D(模型加助孕3号丸低剂量)组,E(模型加助孕3号丸中剂量)组,F(模型加助孕3号丸高剂量)组.收集子宫蜕膜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80、CD86、CD28、CTLA-4表达值.结果:肾虚流产大鼠母胎界面CD80/CD86、CD28均呈高表达,CTLA-4呈低表达;治疗后与B组比较,C组和F组的CD80/CD86、CD28表达均下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TLA-4表达上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助孕3号丸通过降调节CD80/CD86表达,使母胎界面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向Th2型偏倚,降低母体免疫排斥,而达到防治流产的作用.

  • B7-H1分子免疫病理在多发性肌炎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琪;王云霞;蔡秀英;蒋建华;段晓宇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了解协同刺激分子B7-H1蛋白在多发性肌炎(PM)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 28)患者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PM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3例PM患者(PM组),26例LGMD 2B型患者(LGMD 2B组)及21例肌活检正常者(对照组).对所有成员行肌肉活检,冰冻切片后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组织中B7-H1蛋白的表达.结果 (1)PM组与LGMD 2B型组肌肉活检普通病理染色结果相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坏死、吞噬、再生现象,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2)PM组B7-H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呈棕黄色至棕褐色,主要集中在有炎细胞浸润的变性、坏死肌纤维上;其肌组织中B7-H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LGMD2B型组和对照组成员肌组织中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69.77%、26.92%、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刺激分子B7-H1在PM患者肌组织中高表达,参与了PM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可成为PM与继发性炎细胞浸润性肌病相鉴别的免疫病理标志.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段继惠;刘晔华;穆红;唐志琴;史瑞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36例活动期PBC患者、30例缓解期PBC患者、20例非PBC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D-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百分率,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水平.结果 (1)活动期PBC患者PBMC中PD-1 mRNA表达水平及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缓解期PBC患者、非PBC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1).(2)活化后,活动期PBC患者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PBC患者、非PBC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1);活动期PBC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BC患者、非PBC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3)活化后,活动期PBC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PBC患者、非PBC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患者(P<0.01).结论 协同刺激分子PD-1对活动期PBC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为研究PBC的发生发展和阐明PB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 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所致Th2免疫性偏倚与免疫性自然流产的关系

    作者:曾诚;罗颂平;陶莉莉;曾蕾;黄洁明;骆运晖

    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是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SA的发病率为10%~15%[1].免疫功能异常是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0%[2].但对其确切的免疫学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 胸腺肽-α1通过调节CD28/CD152协同刺激因子促进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

    作者:钟维农;蒋明彦;赵祝香;黄晓梅;赵子文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膜染料PKH26和荧光标记的特异抗体与流式细胞术结合检测胸腺肽-α1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及CD28/CD152协同刺激因子的表达.结果 胸腺肽-α1可促进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P=0.002);可上调CD28+/CD3+的表达及下调CD152 +/CD3+的表达.结论 胸腺肽-α1通过调节CD28/CD152协同刺激因子促进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

  • CD80与 CD86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洪华;陆晓和;姚建兵;彭小娟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 CD80、 CD86的表达,了解协同刺激分子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将 F344大鼠 5只及 Lou大鼠 25只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和同基因移植对照组,同种异体组采用 F344大鼠 5只为供体 , Lou大鼠 10只为受体,对照组采用 Lou大鼠 5只作为供体和 Lou大鼠 10只作为受体.连续观察 12 d,进行临床及病理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角膜细胞在移植术后 CD80、 CD86的表达.结果:同种异型移植组术后角膜细胞 CD80、 CD86的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并且与临床及病理学观察结果相一致.结论:协同刺激分子 CD80、 CD86参与了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增加从而活化局部 T细胞的功能,使免疫排斥反应发生.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及其配体CD28定量测定的探讨--附37例报告

    作者:苏红;黄开红;袁世珍;曾志勇;黄志青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8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0,CD80)及其配体CD28,探讨其在乙肝病毒持续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素双标记抗体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37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实验组)和4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及其配体CD28的表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及其配体CD28的水平(CD3+CD80+分别为0.13±0.02与0.15±0.03,CD8+CD80+分别为0.09±0.01与0.13±0.02,CD3+CD28+分别为50.0±1.7与51.8±1.3,CD4+CD28+分别为25.6±1.9与24.7±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T细胞活化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及其配体CD28结合提供的协同刺激信号可能不是引起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持续感染的主要途径.

  • 小儿哮喘与树突状细胞免疫分子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何清顺

    目的 比较哮喘患儿与正常DCs表达协同刺激分子(B7-1和B7-2)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MHCⅠ和Ⅱ类分子)的水平.方法 分离DCs,采用酶免疫标记技术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DCs协同刺激分子(B7-1和B7-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MHC Ⅰ和Ⅱ类分子)表达率.结果 DCs细胞表面B7-1表达率在哮喘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02±7.26)%和(18.17±5.21)%(P<0.05);而哮喘组DCs表面B7-2表达率低于对照纽分别为9.22±2.15%和16.18±3.81%.DCs表面MHC-Ⅰ分子表达率在小儿哮喘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2.02±12.18%和58.62±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表面MHC-Ⅱ表达率在小儿哮喘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6.26±8.37%和61.08±1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哮喘的免疫学发生机制与DCs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134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