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目的 比较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2016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215例,根据介入时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48 h内),对照组采用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48 ~96 h).观察2组患者临床预后.结果 2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d和14 d时GC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65.02±8.94 vs.57.73±8.93,P<0.001).观察组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4或5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1.20% vs.73.33%,P <0.001).观察组再出血率显著降低(4.80% vs.12.22%,P=0.047),其余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再出血率.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Hunt-Hess分级 超早期 -
超早期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及其并发症处理
目的 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 将8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发病7h之内)手术38例(超早期手术组)、延迟手术(发病7~72 h)45例(延迟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且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超早期手术组有效率94.7%(36/38);延迟手术组有效率82.2%(37/4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P<0.05).超早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6%(12/38),住院期间病死率5.3%(2/38);延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2%(37/45),住院期间病死率17.8%(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较好,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
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7月应用微创手术技术——超早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与超早期脑出血的止血治疗
脑出血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其危害与急性期的再出血密切相关.传统的外科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颇受争议,而近年来临床试验研究初步表明,超早期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能明显抑制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功能预后,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的研究尚在进行中.
-
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术中超早期亚低温组(30例,术中亚低温组)和术后亚低温组(32例,对照组),前者进入手术室即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于术后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之间,两组亚低温治疗时间为7~10 d,期间监测ICP、血糖、全血乳酸指标:并在伤后6个月依据GOS评定法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伤后36 h术中亚低温组血糖、全血乳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后72 h术中亚低温组IC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后6个月COS评分,术中亚低温组良好率为63.3%(1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良好率43.7%(14/32)(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提前至术中应用,较术后进行亚低温提前数小时,更有利于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脑代谢,减轻酸中毒,降低脑压改善脑灌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
急诊科床边超早期微创锥颅术治疗高血压中量脑出血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科床边超早期微创锥颅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筛选20例高血压中量脑出血患者在发病7小时以内行微创术的病例为超早组;20例高血压中量脑出血患者在发病7小时后行微创术的病例为对照组.从意识、血压、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超早组临床治愈率为25%,好转率70%,死亡0%;对照组治愈率为10%,好转率65%,死亡0%.结论超早组能及时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有效控制高血压、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明显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目前基层医院急诊科治疗高血压中量脑出血的佳时机和有效方法.
-
超早期穿刺抽吸引流治疗基底节脑出血
我院于2000年至2004年于超早期穿刺抽吸引流治疗基底节脑出血5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
超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超早期即在发病后6~24h实施手术即血肿外周水肿带出现之前,解除压迫,改善供血,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挽救病人的生命.
-
经翼点入路小骨窗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经翼点小骨窗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翼点小骨窗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36例,按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10例,Ⅳ级12例.死亡5例.结论:经翼点小骨窗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
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SE、S100β低于对照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溶栓能够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NSE、S100β的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护理
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的方法是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一般在治疗时间窗内3h进行[1],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也是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在治疗中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因为静脉溶栓治疗可导致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要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病情观察主要靠护理.我科3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瑞替普酶(爱通立)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显效3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9%,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3±1.2)h,住院时间为(20.7±2.2)d,血肿消除率为88.64%,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理想,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 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发病12小时内手术的32例患者为参照组,发病6小时内手术的32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6.9%)比参照组(71.9%)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实施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再出血率.
-
脑出血的手术和超早期止血治疗研究
目的:评价脑出血超早期止血治疗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38例纳入 A 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54例纳入 B组、采用血肿穿刺抽吸术52例纳入 C 组,对比30日内死亡例,术后30日 GOS 评分、卒中量表(SSS)评分、Barthel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A 组死亡5例、B 组死亡7例、C 组死亡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C 组 SSS 评分高于 A 组,C 组 ADL 评分高于 A 组、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肿穿刺抽吸术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增强存活患者生活能力。
-
超早期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中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早期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在中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临床效果佳,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明显。
-
观察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
目的:观察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选自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在得到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共50例患者,一组为对照组,共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急性脑栓塞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自由基、脑保护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二者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 h、1 d、7 d 和14 d 后的 DNS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常规治疗相比,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 DNS 评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未发现过敏反应和致死性大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
-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8例患者中,65例治愈,19例好转,2例恶化,2例死亡,治愈率为73.9%。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
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0月89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结果护理后,干预组的BI评分为100分和低于60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偏瘫侧机体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究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并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综合护理),每组患者均40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分别为95.0%与92.5%,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
小剂量尿激酶颈动脉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降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但超早期大剂量溶栓容易并发出血等危险,小剂量则不能达到溶栓疗效.近年来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反复多次颈动脉溶栓疗效确切,无溶栓后出血等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