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高危儿神经行为影响观察

    作者:栗刚;武行华;李旅萍

    目的:探讨标准抚触法联合综合颅神经刺激行超早期康复干预对高危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方法:将2012年9月~2014年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年龄低于15天的高危儿286例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观察组( n=143)和对照组( n=143). 对照组采取标准抚触法进行超早期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期进行综合颅神经刺激. 比较2组干预前( T0 )、婴儿28天( T1 )、8 周( T2 )和12周( T3 )的NBNA评分和Gesell发育量表得分及患儿母亲对干预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2组T0 NBNA评分和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5个能区的Gesell发育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与T0比较,观察组T2、T3和对照组T3的NBNA评分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的NBNA评分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T0比较,观察组T2、T3和对照组T3的各能区Gesell发育量表得分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的各能区Ge-sell发育量表得分亦提高( p<0.05). 观察组患儿母亲对干预效果非常满意的患者比例和总体满意度分别为30.77%和87. 41%,均高于对照组的20.98%和71.33%(p<0.05). 结论:采用标准抚触法和综合颅神经刺激进行高危儿行超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高危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提高患儿母亲对干预效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刘瑞东;于景惠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我院于1993年3月~1999年12月对3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进行超早期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作者:张平;何淑范;张少华

    目的:观察超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和常规性护理,干预组早期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偏瘫肢体的按摩功能训练,预防并发症的相关知识。结果:干预90天后,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改善,2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掘其中的潜能,效果明显。

  • 脊髓脊膜膨出超早期显微外科治疗:附26例报告

    作者:萧凯;崔志强;段宏宇

    目的 探讨脊髓脊膜膨出超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 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1月对26例脊髓脊膜膨出超早期(出生后72 h内)在显微镜下行神经松解、还纳、硬膜修补术. 结果 手术时间(120±36) min,出血(25±ll)ml.按Kirollos术中松解分级评定方法:23例达到Ⅰ级,2例达到Ⅱ级,l例为Ⅲ级.2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4月:治愈11例,好转12例,无变化3例,无加重. 结论 严格掌握入选标准,遵循微创原则,显微外科超早期治疗脊髓脊膜膨出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东亮;彭玉平;漆松涛;谢庆海;彭涛;颜循金;李云;覃祖业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新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在超早期内(≤6 h)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12例中死亡1例,存活11例.术后因二次出血再手术1例,颅内感染1例.术后随访3~6个月,依据COS评分,优7例,良3例,中1例.结论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疗效好,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辟新的途径.

  • 动脉溶栓后辅以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梁思杰;颜冬润;余恒旺;黎治荣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常见病,约占脑血管病的80%.经动脉内溶栓治疗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经验,亦是目前中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我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动脉溶栓后,联合中药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马涛;彭亚;支枫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超早期(<24 h)与延期(≥24 h)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维普、万方数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超早期和延期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治疗预后良好率、术后病死率、术后再出血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9篇为回顾性对照研究,1篇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共纳入2021例患者,其中采用超早期治疗的患者970例,采用延期治疗患者1051例。超早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OR =2.67,95% CI:2.07~3.44)、术后再次出血率(OR =0.23,95% CI:0.11~0.47)与延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而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76,95% CI:0.51~1.13,P =0.17)。亚组分析显示,超早期组的预后良好率与早期组(<3 d,OR =1.98,95% CI:1.33~2.95)、中晚期组(≥3 d,OR =4.66,95% CI:2.21~9.8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比延期治疗有可能提高预后良好率,减少再出血率,并未增加术后病死率。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脑干梗死患者超早期动脉接触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素琴;陈冬勤;施蓉芳;肖国栋;曹勇军

    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分支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后循环脑血流受损会引起脑干缺血,如果不及时恢复供血可导致脑干梗死.

  • 脑出血超早期灶周水肿性质的磁共振研究

    作者:张新江;殷小平;王苇;常丽英;张苏明;方思羽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研究猪脑叶出血超早期灶周水肿的演变及其性质.

  • 重症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手术夹闭治疗

    作者:潘剑威;童鹰;詹仁雅;周永庆;郑杰胜;沈剑峰;万曙;严敏;范卫健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1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造影(30-CTA)检查证实后即在24h内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6h内手术5例、6-24h手术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10例,V级3例.术后根据出院时COS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并临时阻断4例,分离困难6例;术后出现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肺部感染3例,下丘脑反应伴上消化道出血2例,额叶梗死1例;出院时效果良好6例;预后差5例;死亡2例.结论 对Hunt-Hess分级Ⅳ~V级的患者实施超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出血;3D-CTA的应用使超早期手术成为可能.改善治疗效果.

  • 伴有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出血动脉瘤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振宇;黄光富;李志立;唐健

    目的 探讨伴有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出血动脉瘤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27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伴颅内血肿形成患者24 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结果 27例术中诊断与术前一致,责任动脉瘤为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瘤13例.多发动脉瘤3例,2例位于同侧前循环,1次手术夹闭,1例另1枚动脉瘤位于对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择期手术处理.出血动脉瘤均为中小型动脉瘤.术后GOS分级Ⅴ级14例,Ⅳ级9例,Ⅲ级2例,Ⅰ级2例.结论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伴颅内血肿形成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夹闭动脉瘤,效果满意.

  • 超早期微创伤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杨晓明;冀兵;蔡颖琦;冯贵龙;叶同;杜晓东;薛小军;冯杰;张辉;王全恒;赵振英;李晨辉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多年来,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治疗已达成共识.我们从1998年2月至2002年11月采用超早期微创伤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疗效满意.

  • 高血压壳核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治疗(附36例分析)

    作者:单宝昌

    一、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0~81岁,60岁以上13例(36%)。入院时收缩压≥30kPa 10例,≥25kPa 17例,≥20kPa 9例;GCS计分4~5分2例,6~9分16例,10~12分10例,13分8例。一侧瞳孔散大7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去大脑强直样抽搐1例。CT示出血位于外囊17例,内囊19例,破入脑室6例,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25~110ml。  二、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6小时内完成穿刺治疗。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依据CT摄片(基线、层距等)或CT扫描时皮肤粘贴标记物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针钻一体送入血肿中心,退下钻芯,内径3mm不锈钢穿刺针稳固固定在颅骨上,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若为液状缓慢吸除,若血肿部分或大部吸除后有新鲜血液流出则血肿腔内注入立止血或凝血酶彻底止血,稳定8小时以后再注入尿激酶液化引流,若为血凝块则抽出或应用粉碎针粉碎部分血肿后,血肿腔内注入含尿激酶1~2万单位的生理盐水3ml液化血肿,保留4小时后放开引流,每日1~2次。术后1、3、5日CT复查,残余量较大的可用针型血肿粉碎器粉碎血肿后液化引流,血肿破入脑室者,破入一侧脑室者只穿刺血肿,尿激酶亦可以液化脑室内血凝块,双侧脑室及三、四脑室铸型者同时行对侧脑室穿刺引流。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后超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光勇;杜亚莉;韩彦清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44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超早期组:男51例,女17例,年龄2~59岁.常规组:男58例,女18例,年龄2~61岁.两组均因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和(或)弥漫性脑肿胀等原因致脑疝形成,故急行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扩大成型术.其中,超早期组行单侧额颞顶标准去骨瓣减压者48例,双侧额颞顶标准去骨瓣减压者4例,行双额冠状去骨瓣减压者16例.常规组行单侧额颞顶标准去骨瓣减压者52例;双侧额颞顶标准去骨瓣减压者5例,行双额冠状去骨瓣减压者19例.

  • 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李震亮;姚冬梅;幺桂兰

    目的:观察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发病6h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无效后于发病后18~36 h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死率、发病后7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发病后3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P<0.05);发病后7天GCS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30天NIHSS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效果优于常规手术治疗.

  • 重型颅脑伤胃肠减压防治应激性溃疡效果观察

    作者:朱伟杰;曹卫东;陈义军

    重型颅脑损伤并消化道溃疡属应激性溃疡,出血率高达80%,其原因主要与胃酸过多、胃排空延迟、胆汁反流等有关.对此,我们在重型颅脑损伤超早期(伤后6 h 内)置胃管间断胃肠减压进行防治,并与常规(伤后48 h)组进行疗效对比,前者疗效较佳.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超早期栓塞前交通动脉瘤结合腰大池引流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志强;何磊;李建华;裴献光;陈明伟;吕钊

    目的 探讨超早期栓塞前交通动脉瘤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24 h内行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结合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采用动脉瘤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结合术后每天腰穿放脑脊液,比较两组疗效和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GCS评分明显增高,脑脊液转清和压力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缩短,脑积水、脑梗死的发生率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能明显缩短患者头痛、脑脊液压力降至正常及脑脊液转清时间,减少脑积水、脑梗死的发生率,改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作者:吴过

    目的 观察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巴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其中50例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44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良好,有效率高,手术后并发症及发病死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719 条记录 4/36 页 « 12345678...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