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ag致病岛缺失的中国幽门螺杆菌突变菌株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刘炯;许国铭;屠振兴;李兆申;聂时南;龚燕芳

    目的构建cag致病岛缺失的中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突变株.为cag致病岛功能及H.pylori感染致病多样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方法将氯霉素抗性基因(CmR)连接到PCR扩增cag致病岛两端区域产生的2个目的基因片段之间,并共同插入到pBluescript SK(-)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出带氯霉素抗性标志的缺失突变载体pBS-cag-mutant,将突变载体转化到含完整cag致病岛基因的突变受体H.pylori菌株中,根据同源重组原理,筛选出cag致病岛缺失的中国H.pylori突变株,并经PCR方法鉴定.结果构建的突变载体经内切酶酶切分析显示:产生的条带与设计结果完全一致.PCR方法扩增cagA、cagⅠ、cagⅡ、尿素酶等基因的结果显示:筛选出的细菌为缺失cag致病岛基因的H.pylori菌株.结论我们成功地构建出1株中国人来源的、cag致病岛缺失的H.pylori突变株,对于阐明cag致病岛功能及其在H.pylori致病中的地位及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 中国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中检出cagⅠ的结构差异

    作者:胡维杰;李宁生;王淑丽;刘炯;屠振兴;许国铭

    目的探讨cag致病岛基因群的右半部分cagI中caggA与cagM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中存在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了107例临床分离培养的H.pylori菌株,选择cagⅠ中的cagA和cagM为观测对象,分别扩增cagA中的298bp片段及cagM中的170bp片段结果oagA阳性的检出率为92.5%,cagM阳性的检出率为86.9%,cagA,cagM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不同疾病组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cagA与cagM均阳性的检出率为85%(91/107)、cagA阳性、cagM阴性的检出率为7.5%(8/107)、cagA阴性、cagM阳性的检出率为1.9%(2/107),cagA与cagM均阴性的检出率为5.6%(6/107).即在9.4%的H pylori中,cagA与cagM的检出存在不一致性结论 cagA与cagM检出的不一致性表明,中国人群感染的H.pylori中,cag致病岛不仅存在cagⅠ与cagⅡ之间的分割、重排和缺失,还发现在cagⅠ基因群内部,即在cagA和cagM之间出现新的分割、重排和缺失位点,以及存在新的cag致病岛结构形式

  • cagⅠ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中的分布及意义

    作者:刘炯;许国铭;龚燕芳;屠振兴;李兆申;纪徐淮

    探讨一新的毒力因子相关基因群-cag致病岛中cag Ⅰ部分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Hp)中的检出率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采用PCR方法检测了107例临床分离培养的Hp菌株,扩增cag Ⅰ中的170bp片段.结果:cagⅠ的阳性检出率为86.9%, 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间的检出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与胃粘膜组织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无关(P>0.05).结论:cag Ⅰ在中国人群感染Hp中的检出率很高,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中均有相当高的检出率,但其检出率在疾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幽门螺杆菌专题系列讲座(四)Hp的致病因子及遗传多态性(下)

    作者:崔梅花

    3 Hp致病因子近年研究进展3.1cag致病岛(PAI)1996年Censini等在研究Ⅰ型(VacA阳性,CagA阳性)和Ⅱ型(VacA阴性,CagA阴性)Hp菌株的遗传学差异与致病关系时发现,Ⅰ型Hp菌株具有细菌致病岛的典型特征,因此称其为cag致病岛.其特征为:①含有许多毒力基因;②存在于致病菌株,在无毒株及弱毒株上不存在或很少出现;③其G+C含量与宿主菌不同;④占据较大的染色体区域(通常大于30kb);⑤为一紧密、明确的遗传学单位,两端通常为直接重复序列;⑥其侧面与tRAN基因和(或)插入序列相连;⑦载有(通常为隐性的)"可移动"基因;⑧具有不稳定性.

  •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制

    作者:雷茂霞

    幽门螺杆菌是人胃、十二指肠等相关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但其诱导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对Hp部分相关致病研究及其机制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Hp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疫苗研究和感染防治等提供一些理论资料.

  • 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研究的相关进展

    作者:刘炯;萧树东

    幽门螺杆菌是人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中重要的致病菌.但其诱导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Hp中部分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编码蛋白的基础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明确Hp致病机制的研究、疫苗研究及感染防治的基础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资料.

  • cag致病岛在中国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中的结构特征及分类价值

    作者:刘炯;许国铭;李兆申;屠振兴;聂时南;侯鹏;龚燕芳;纪徐淮

    目的探讨cag致病岛基因群在中国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p)中结构特征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以及根据cag致病岛结构对Hp进行分类的意义.方法合成五对针对cagA、cag致病岛中的cagI、cagⅡ、cagI与cagⅡ连接处、及IS 605等基因片段的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培养的107株Hp基因中,cag致病岛及相关基因结构的存在状态.结果cag致病岛总的阳性检出率为95.3%,其中cagA、cagI、cagⅡ的阳性率分别为92.5%、86.9%、69.2%,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不同疾病组间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IS 605的阳性检出率为43.9%,在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52.2%)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13.6%,P<0.05);cagI与cagⅡ连接处(呈连续状态存在的cag致病岛)的检出率仅为4.7%.其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14.8%)明显高于慢性胃炎(1.5%)等(P<0.01).cag致病岛阴性的Hp菌株主要来源于慢性胃炎.cagI总的检出率(86.9%)明显高于cagⅡ(69.2%),差异在慢性胃炎中有显著性(P<0.01);另外,cagI部分片段缺失的中国Hp菌株,其中1株为仅有cagA存在、cagⅡ及cagI其它部分均缺失的Hp,1株Hp的IS 605阳性扩增片段明显大于国外标准菌株及其它国内阳性菌株.结论cag致病岛在中国人群感染Hp中的存在频率极高,其结构显示出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在中国Hp菌株中发现新的cag致病岛结构形式存在,cag致病岛结构的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可初步将lip划分为不同毒力的细菌群.

  • 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cag致病岛基因cagA、cagE、cagT检出率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波;刘文忠;徐蔚文;施尧;萧树东

    目的检测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分离株cag致病岛(PAI)中cagA、cagE、cagT基因,初步探讨cag PAI的完整性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和检测了99株从1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和19例胃癌中分离的Hp菌株的cagA、cagE、cagT基因.结果cagA、cagE和cagT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4.8%(84/99)、99.0%(98/99)和84.8%(84/99),各基因检出率在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分离的Hp菌株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98株cagE阳性的菌株中,有14株cagA阴性.结论上海地区分离的Hp菌株绝大多数可能具有完整的cag PAI,其完整性与其感染后的临床结局不相关,cagE基因可作为cag PAI存在的标志.

  • 插入序列IS605与cag致病岛分割在中国人幽门螺杆菌中的不一致性

    作者:刘炯;许国铭;李兆申;屠振兴;李淑德;龚燕芳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p)中IS605在 cag致病岛基因分割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107例临床分离培养的Hp菌株,分别扩增cagA中的298 bp片段、cag致病岛中cagⅠ与cagⅡ连接处的228 bp片段及IS605中的1 167 bp片段.结果:作为cag致病岛一部分的cagA,其阳性的检出率为92.5%,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cagⅠ与cagⅡ连接处、即未被分割为cagⅠ与cagⅡ的cag致病岛的检出率仅有4.7%,而作为参与分割cag致病岛的IS605,其检出率仅有43.9%,明显低于被分割为cagⅠ与cagⅡ的cag致病岛的检出率,IS605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13.6%)明显低于慢性胃炎(52.2%)中的检出率(P<0.05).而呈连续状态cag致病岛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14.8%)则显著高于慢性胃炎(1.5%)中的检出率(P<0.01).结论:在中国人群感染的Hp中,IS605的检出率与cagⅠ与cagⅡ呈连续状态的cag致病岛检出率明显不符,提示不仅有IS605,可能还存在有其他类似转座子的基因成分参与cag致病岛分割.

  • cagA与cag致病岛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中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炯;许国铭;屠振兴;李兆申;龚燕芳;纪徐淮

    目前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的致病性主要与其毒力因子有关.而作为毒力相关因子基因群集的特殊染色体区域--cag致病岛(Pathogenicity island)[1],已成为Hp致病机制研究中新的热点之一.cag致病岛编码蛋白的功能经计算机分析,推测为毒素及毒素转运功能相关的分泌系统[1,2].本文在基因水平探讨毒素相关基因A(cagA)与cag 致病岛在中国人群感染Hp中的检出关系,为cag致病岛的存在及相关意义的研究提供快捷、有效的方法.

  • cagⅠ与cagⅡ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中分布的差异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作者:刘炯;许国铭;龚燕芳;屠振兴;李兆申;纪徐淮

    目的探讨cag致病岛的左右两部分cagⅠ与cagⅡ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Hp)中的分布差异及其与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了107例临床分离培养的Hp菌株,分别扩增cag致病岛的cagⅠ中的170bp及cagⅡ中的597bp片段.结果 cagⅠ和cagⅡ均阳性的检出率为61.7%;单纯cag I或cagⅡ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2%、7.5%;cagⅠ和cagⅡ均阴性的检出率为5.6%.结论 cagⅠ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agⅡ,其差异主要存在于慢性胃炎中(PO.05).

  • 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Cag Ⅰ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谢立苹;姚逸正;朱虹;徐驰;田树伟;梁广舒;倪颖;邵世和

    目的 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幽门螺杆菌(HP) cag致病岛中的Cag Ⅰ蛋白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其结构和功能,并探索其在HP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antherprotV5.0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等分析预测其结构,BLAST程序搜索其同源序列;用PROSITE SCAN和Fingerprint服务器分析推测其潜在的功能.结果 Cag Ⅰ蛋白有36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胁r)为39 370,理论等电点为5.56;N'端20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有三段跨膜区,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中螺旋结构为主体(约80%);CagⅠ为稳定的疏水蛋白,保守性很强,有N-糖基化作用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豆蔻酰化作用位点;存在膜蛋白、菌毛蛋白、转运蛋白、ATP/GTP酶、转录调节因子、分泌系统蛋白等多个蛋白质标签.结论 Cag Ⅰ蛋白定位于HP外膜,是Ⅳ型分泌系统重要组成蛋白质,在信号转导和物质转运过程中充当信使或载体,可能具有水解酶及ATP/GTP酶活性.

  • 幽门螺杆菌Cag-PAI hp0523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预测

    作者:邵世和;钟桥;黄世腾;韩军;黄河;田树伟

    目的:明确幽门螺杆菌Cag-PAI hp0523基因的功能,探讨其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引物,以幽门螺杆菌NCTC11637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将其进行T-A克隆后,进行测序.将该基因序列与其他菌株做BLAST比对分析,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和理化特性.结果: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基因片断为510 bp,与基因库公布的幽门螺杆菌 26695及J99序列相比较,同源性高达 94%;软件预测其编码的蛋白为169个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7 kDa,等电点约为9.53;基序分析表明,在33~165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保守的SLT催化基序,可能是溶菌糖基转移酶;对其催化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HP0523(33.7%)催化能力可能较T4溶菌酶(32.3%)和溶菌酶SLT70(28.6%)的活性高.结论:成功克隆了幽门螺杆菌Cag-PAI的hp0523基因,对其序列进行了深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阐明幽门螺杆菌Cag-PAI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华;邵世和;李良菊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类常见的致病菌,它的感染不但与B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1~3],而且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MALT淋巴瘤和胃癌等也有重要关系[4~9].其致病物质有尿素酶、细胞相关毒素、空泡毒素(VacA),而cag致病岛(cag pathogenicity island,cag PAI)是Hp中又一致病相关因素.所谓cag致病岛是指某些致病菌染色体上毒力因子群集的特殊区域[10].随着对Hp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作为其重要结构的cag致病岛,已受到很多学者关注.本文将对其作一简要综述.

  • 幽门螺杆菌致病相关基因集群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刘炯;王忠灿;金鑫鑫;汪芳裕;陈春燕;王震凯;朱乐明;万海军;陆恒;施慧

    目的 基因多态性已逐渐成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新的研究热点.文中旨在研究临床Hp菌株中cagA、cagM、cagZ、cagⅠ-Ⅱ接点、IS605等cag致病岛(cag pathogenicity island,cagPAI)相关的遗传学位点的多样性分布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参照标准菌株NCTC11638序列设计引物,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53株Hp菌株中,cagA、cagM、cagZ基因、cagⅠ-Ⅱ接点以及IS605等不同遗传学位点的分布情况.结果 253株临床分离的Hp菌株中,cagA基因的检出率为92.5%(234/253);cagM的检出率为86.2%(218/253);cagZ的检出率为66%(167/253);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5.1%(13/253)的Hp菌株中可检测到具有西方菌株特征的cagⅠ-Ⅱ接点的存在,提示中国大部分菌株中的cagⅠ-Ⅱ接点存在明显不同于西方菌株的结构形式;含西方菌株连续状态特征的cagPAI在消化性溃疡中13.3%(10/75)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1.4%(2/146)的检出率(P<0.01).IS605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51.4%(75/14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消化性溃疡中28%(21/75)的检出率(P<0.01).结论 cagPAI集群的序列结构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cagA、cagM、cagZ等遗传学位点单独无一可作为临床Hp菌株的毒力标志;IS605的存在可能影响菌株的毒力发挥;cagⅠ-Ⅱ接点区域可能存在中国或东亚菌株的特征性结构.

  • 幽门螺杆菌的cag致病岛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作者:张娜;唐世孝

    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cag致病岛是H.pylori的主要毒力因子决定簇,cagA阳性的菌株与胃癌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对cag致病岛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胃癌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 幽门螺杆菌(HP)对脊椎真空征的影响探讨

    作者:骆仲逵

    目的 探索幽门螺杆菌对脊柱组织内真空征的影响.方法 随着对HP的毒力因子细胞空泡毒及HP-cag致病岛(-2DNA片断)的研究深入,其产生空泡气体的机制逐渐明晰,相应感染的HP产生的空泡征与脊柱退化变性的真空征病理相符,结合以往的科研资料,揭示广泛存在的脊柱真空征是脊椎退化变性之因,感染HP也是脊柱退化变性的生物力学因素之一.结果 从研究成果资料对比显示,脊椎各部位的真空征是产生脊柱小关节紊乱,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及脱出的基础,而真空征的气体产生与HP的细胞空泡毒及致病岛的病理特征相符,表明脊椎的退化变性是有其生物力学因素的,是可防可治的,对于典型的或不典型的HP感染者要进行彻底的治疗,也是预防和控制脊柱退化变性的重要方面.结论 通过对脊柱小关节及椎间盘真空积气的介入治疗外,还须要对患者体内HP清除作为预防与控制脊柱退化变性的治疗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