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胆道术后肝内外胆管狭窄

    作者:王蒙;王广义;张平;冯秋实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肝内、外胆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应用胆道镜对37例胆道术后肝内、外胆管狭窄患者行气囊扩张治疗的结果.结果 本组37例患者42处肝内、外胆管狭窄均行胆道镜下气囊导管扩张,29例(78.4%)系胆管狭窄伴肝内胆管结石,经气囊扩张后,胆道镜通过狭窄部位,取净远端胆管结石;另8例(21.6%)系单纯胆管狭窄无结石,仅行导管扩张.本组成功率达97.3%(36/37);1例因胆汁性肝硬变伴弥漫性胆管狭窄扩张失败后行肝叶切除手术.27例狭窄仅需一次性扩张,9例因胆管多处严重狭窄而行多次扩张.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胆道镜下气囊导管扩张治疗胆管狭窄微创、直观、安全、简便易行且疗效可靠,是治疗胆管狭窄并取净结石的理想方法.但需注意操作方法及技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胆道镜经银夹标记的胆道通道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结石复发

    作者:杨玉龙;陈海龙;谭文翔;冯众一;马跃峰

    目的 探讨金属银夹标记胆道通道,利用胆道镜技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47例胆管结石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的资料,在空肠盲袢或输出袢处使用银夹作标志,术后通过胆道镜行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或狭窄的治疗.结果 11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和5例残留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者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探查、取石及肝胆管狭窄的治疗而治愈.2例结石复发的患者根据空肠的金属银夹标记物,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进行穿刺置管建立胆道镜通道,通过胆道镜成功取出了结石,避免了再手术.结论 发挥胆道镜技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优势,经以银夹标志的胆道通道,可望成为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结石手段的有益补充.

  • 胆管良性疾病再手术原因与诊治分析(附91例报告)

    作者:崔江云;邹浩;李越华

    目的 探讨胆管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管良性疾病再次手术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1例中接受2次手术者87例(95.60%),3次手术者4例(4.40%),无手术死亡.再次手术原因: 结石残留或复发42例(46.15%),胆管损伤36例(39.56%),残留胆囊5例(5.49%),胆肠吻合口狭窄2例(2.20%),返流性胆管炎2例(2.20%),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2例(2.20%),肠瘘2例(2.20%); 再次手术方式: 胆肠Roux-en-Y吻合、T管支撑56例(61.54%),肝叶切除13例(14.29%),肝门整形、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10例(10.99%),残余胆囊切除5例(5.49%),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3例(3.29%),胆管修复、T管支撑2例(2.20%),胆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2例(2.20%).结论 降低结石残留以及预防胆管损伤是防止再次胆道手术的关键.进行胆道再次手术时应积极术前准备,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以避免多次手术.

  • 胆道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温尔刚;李波;董科

    目的 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对策. 方法对1997年12月至2003年12月206例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2例(83.5%)因结石复发和(或)残留主要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叶切除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及胆道镜取石术; 9例(4.4%)胆道恶性肿瘤主要行根治性切除术、内外引流术; 5例(2.4%)胆管损伤及3例(1.5%)十二指肠损伤主要行胆总管断端吻合术、T管引流术、胆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修补及造瘘术; 17例(8.3%)因其他原因再手术者主要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腹腔引流术、腹腔探查、止血术等.结论 ①胆道再手术主要原因是残留结石和(或)复发; ②为降低胆道再手术率,应强调术前诊断明确、选择正确术式和审慎操作.

  • 腹腔镜下经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管结石

    作者:金成;顾元龙;林周;李建平;杨敖霖;刘敏丰;陈武强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8例腹腔镜下经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管结石(无法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取出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手术18例,手术时间60~200 min,平均130 min.一次性取净结石16例,2例女性患者分别有四川、安徽生活居住史,术后造影在左、右肝管内再次发现絮状结石,予熊去氧胆酸口服,随访至今,其中1例结石消失,另外1例仍有结石表现.术后均无胆管出血、胆瘘、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难治性的胆管结石,腹腔镜下经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Oddi括约肌松弛症76例临床分析

    作者:袁通立;肖群;杨毅;唐华勇;江细民;刘培

    目的 探讨Oddi括约肌松弛症(SOR)的原因,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处理经验,观察横断胆管+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SOR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SOR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横断胆管+胆肠Roux-en-Y吻合术(39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28例)及不横断胆管仅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9例)治疗.结果 76例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为:横断胆管+胆肠Roux-en-Y吻合术组胆瘘1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组胆瘘1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组胸腔积液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均经保守治疗好转.7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3个月,平均45个月.因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考虑到胆肠Roux-en-Y 吻合术组例数较少(仅9例),因此在分析其疗效时合并到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组与横断胆管+胆肠Roux-en-Y吻合术组进行比较.横断胆管+胆肠Roux-en-Y吻合术组术后治愈34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9%(37/39);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组和胆肠Roux-en-Y吻合术组术后治愈5例(2组分别为4例和1例),好转11例(2组分别为4例和7例),无效21例(2组分别为1例和20例),有效率为43.2%(17/37).横断胆管+胆肠Roux-en-Y吻合术组术后有效率明显高于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组和胆肠Roux-en-Y吻合术组(P<0.05).结论 横断胆管+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SOR较有效的手术方式.

  • 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

    作者:何振平

    肝胆管结石可诱发肝胆管癌,通常认为是继发于结石、炎症的刺激导致胆管黏膜上皮包括腺体的损伤、增生、化生、不典型增生,后癌变.并发肝胆管癌的患者常具有长期的肝胆管结石病史,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状,并经历多次手术仍未得到彻底的病灶切除的特点,由于多为小组病例报道,其临床特点、对外科治疗的反应及预后与一般胆管癌有何不同,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关键词: 胆管结石 胆管癌
  •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结石治疗探讨

    作者:杨玉龙;付维利;刘小北;谭文翔;冯秋实;张宝善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简称纤胆镜)在肝移植术后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反复胆系感染、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经T管窦道进行纤胆镜治疗,采取等离子碎石技术、网篮取石、异物钳取石.结果在纤胆镜直视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胆管的愈合及胆管血运情况,同时应用网篮、异物钳及等离子碎石技术可以清除胆管结石.结论纤胆镜可准确地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结石,T管和纤胆镜对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结石具有同样重要的诊治价值.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道疾病(附18例报告)

    作者:程南生;熊先泽;彭其芳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尤其是乳头旁憩室在并发胆道疾病时的临床诊治问题。方法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憩室进行分析。总结了憩室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问题,尤其是胆囊胆管术后症状不消失,再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回顾了外科手术问题。结果十二指肠憩室18例,17例位于乳头旁。2/3以上病例年龄大于50岁。16例(88.89%)并发胆管结石,7例(38.89%)曾行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仍有症状,经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和/或ERCP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6例行不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管结石关系密切;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和ERCP检查是确诊本病可靠的方法;当胆道术后仍有症状或反复发生胆总管色素性结石时,应行内镜或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以除外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之可能;当憩室有合并症发生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处理

    作者:胡三元

    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常见病,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患者创伤亦大.随着腹腔镜、胆道镜以及十二指肠镜技术的日益成熟,许多原本需要开腹处理的肝内、外胆管结石可用微创手术治疗,现就腹腔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几种手术方式及其常见并发症探讨如下.

  • 肝叶切除后胆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从云;李绍新;丘瑞麟;李介华

    肝叶切除术后易并发感染,除与原有胆道感染有关外,还和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有关.对肝叶切除术后全身免疫功能变化研究较多,但胆道局部免疫功能如何变化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观察胆管结石患者部分肝切除术(肝切除量约17%)后胆道免疫功能的变化.

  • 双镜联合体内微爆破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健;王雨龙;王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采用体内微爆破碎石技术治疗肝胆道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其中23例采取腹腔镜下微爆破碎石处理后再取石.术中观察胆道损伤出血量,术后观察有无胆汁渗漏、有无胆道结石残余.结果 术中碎石、取石均顺利完成,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出血及胆汁渗漏.仅1例发生胆管结石残留,术后经“T”型管瘘道胆道镜成功取石.结论 腹腔镜下采用体内微爆破技术治疗胆道结石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且可以扩大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手术适应症,减轻胆道的损伤,减少病人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下胆道探查9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德荣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3月-2003年4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95例,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其中,胆管Ⅰ期缝合52例,置T管41例,经胆囊管探查2例.结果中转开腹率2.11%(2/95);胆管探查阴性率4.21%(4/95);一次性结石取净率为80.65%(75/93);胆管残石率为15.05%(14/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47%(9/95);死亡率为0.95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月-7年,未发现胆管结石复发以及胆管狭窄病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半数以上病例可行胆总管Ⅰ期缝合,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精准肝叶切除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田云鸿;彭勇;张健;胡韬;马海;杜天祥;杨红春

    目的:探讨精准的解剖性肝叶切除和局限性肝叶切除术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肝叶切除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共182例,其中101例行局限性肝叶切除术,81例患者行精准肝叶切除术.分析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残余结石、肝断面感染、胆瘘、复发结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别,精准性肝叶切除术后残余结石率较低,肝断面感染率较低,胆瘘较少,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2.6月,精准肝叶切除术后结石复发率低.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准的解剖性肝叶切除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石复发率低.

  • 胆道再手术17例分析

    作者:甘启祥;任巧梅

    目前多数胆石症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手术适应证掌握不严格,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加上手术复杂,术后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作者自1999年以来收治胆道结石再手术17例,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胆道结石再手术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21~72岁.距第一次手术时间短2天,长15余年.胆囊结石再手术3例,胆管结石再手术14例.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载阳;李英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适应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10月72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胆道镜配合胆道手术器械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进行治疗.结果 7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4例出现术后胆漏,经腹腔引流3~5 d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4~7 d(平均4.4 d).7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1个月B型超声,未发现胆道狭窄及残余结石.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安全、有效、微创效果显著,是临床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一种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关键是术中取尽结石和把握适应证,同时需要术者熟练掌握胆道镜技术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缝合、打结等技术.

  • 快速康复法在胆道结石患者术后早期进食中的运用及效果

    作者:秦俊春;冯缓;许瑞华;叶辉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对胆道结石(除单纯胆囊结石外)患者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2010年12月-2011年3月86例行胆道结石摘除术患者纳入对照组,术后按照常规专科护理待患者肛门排气后指导进食;将2011年4月-6月77例行胆道结石摘除术患者纳入观察组,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的差异;观察两组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输液总量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提前,术后总输入液量减少、住院天数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结石患者术后早期进食安全可行、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两种微创方法的比较

    作者:彭珂;陈永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和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两种方法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优缺点,探索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佳处理方法.方法:回顾行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微创处理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病例,其中LC+LCDE 15例,EST+LC 12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结石复发及发生胆管炎等.结果:27例手术均获成功,结石全部取净,无中转开腹.LC+EST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但住院时间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术后随访3月,两组均无结石复发及发生胆管炎等.结论: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具体病例应根据胆管扩张情况、结石多少及位置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功能决定具体的微创方式.

  • 开腹胆道术后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处理

    作者:马海;尹思能;李青亮;张诗诚;蔡斌;郑坚;李涛

    目的:探索腹腔镜处理开腹胆道术后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我们在1999年11月001年5月期间,对11例有开腹胆道手术史的胆管结石病人,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管探查手术.结果: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平均53.6岁(35~71岁).开腹胆道手术距离本次手术的时间平均9.5年(4~28年).平均手术时间163.6分(110~280分).7例术后置放T管,4例胆管一期缝合.无手术并发证,无死亡.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技术日渐成熟,既往有开腹胆道手术史的,也非腹腔镜胆管探查的绝对手术禁忌症. 

  • 腹腔镜结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曹云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我院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总时间平均为(135.3±61.4)min,手术成功率为97.06%,中转手术率为2.9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1%,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

971 条记录 43/49 页 « 12...40414243444546...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