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肢体缺血292例诊治分析
本文总结1988-1998年间收治的292例肢体缺血患者,从外科角度加以分析,试图阐明肢体缺血的病因以及外科治疗方法,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全组292例,男188例,女104例,年龄12~82岁.本组资料显示,以动脉硬化性缺血、脉管炎、急性动脉栓塞三种疾病为多见,共240例,占全组82%.其中,动脉硬化98例,占全组33.5%.
-
20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Fogarty导管取栓术在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对这些患者均进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术后进行补液、抗感染、抗凝、溶栓等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痊愈18例,好转2例.随访6个月~4年,患者肢体功能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现象.结论:对急性动脉栓塞患者采取Fogarty导管取栓术,效果显著,操作简便.需要对原发病实施早期治疗,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此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取栓、抗凝及溶栓是有效地提高急性动脉栓塞外科手术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
48例急性动脉栓塞取栓术的配合与护理
急性动脉栓塞是源于心脏或动脉脱落的血栓式斑块等随血流向远端动脉流动,造成血管堵塞,导致肢体、脏器等组织急性缺血.发病高峰多在50~70岁,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致死、致残率很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十分重要.1999年4月~2001年4月我院成功采用Fogarty导管为48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行取栓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介绍如下:
-
急性动脉阻塞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诊治的进展
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是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以急性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常见.急性动脉阻塞引起肢体缺血导致骨骼肌溶解,临床出现肌红蛋白尿、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表现.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闭塞类型的鉴别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闭塞不同类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已证实的36例下肢动脉闭塞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符合率100%,急性动脉栓塞符合率100%,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符合率80%.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类型不同声像图各有特征,对病因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能够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
急性动脉栓塞取栓后回心血经血液净化后回输的研究
目的探讨将急性动脉栓塞取栓后的回心血经血液净化后回输的可能性.方法将回心血收集、稀释10倍后用血滤器予以超滤、浓缩后经浅静脉回输.结果超滤浓缩后血钾、血乳酸浓度呈显著性降低,回输后无各种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动脉栓塞取栓后回心血经血液净化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代谢障碍综合征的方法.
-
肢体急性动脉栓塞血管内超声溶栓术患者的护理
肢体急性动脉栓塞,过去内科行溶栓治疗效果差.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90年代血管内超声溶栓术迅速发展起来,我院于1999年开始首次采用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肢体急性动脉栓塞5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对血管内超声溶栓术患者的护理观察介绍如下.
-
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杂交策略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由栓子导致的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栓子的常见来源有心源性(心房颤动、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房黏液瘤等)和血管源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人工血管内血栓、动脉内操作及动脉内异物等)。近几年因风湿性血管疾病及心房颤动引起的急性动脉栓塞逐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栓塞和更加复杂疾病模式的患者逐渐增加。
-
Forgaty导管取栓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观察
临床下肢动脉急性缺血常见原因为房颤栓子脱落导致下肢动脉栓塞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引起血栓形成,Mutirangura等[1]治疗12D例动脉栓塞患者,其中动脉血栓91例占75.8%,房颤栓子脱落导致的下肢动脉栓塞29例占24.2%.急性动脉缺血需要紧急处理,恢复组织血供,否则有肢体坏死和截肢的不良后果.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急性动脉栓塞的病死率为10% ~30%,截肢率为10%~30%[2].
-
持续性静脉滤过在老年危重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取栓术后治疗的作用
目的:总结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取栓术后的诊治经验,探讨持续性静脉滤过(CVVHD)治疗在此类患者动脉栓塞取栓术后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根据是否采用CVVHD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情况,重点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前出现肢体发绀、僵硬症状的比例更多(P<0.05);治疗组患者血钾、肌酐及尿素氮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3.5±1.6)vs(18.2±2.1)d,P=0.043]、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降低(9.5% vs19.2%,P=0.027)。结论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术后积极进行CVVHD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
急性动脉栓塞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目的 总结急性动脉栓塞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4月~2009年3月由急性动脉栓塞导致的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临床资料.结果 3例存活,3例死亡,1例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搏骤停,2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及早恢复血流,减少缺血时间,早期补液扩容、碱化尿液、血液净化治疗是降低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降低病死率、截肢率的关键.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股动脉中段急性栓塞1例报道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出现急性动脉栓塞的发病率极低。形成该并发症的原因包括动脉血栓、动静脉瘘、动脉瘤、动脉断裂,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仅为0.03%~0.17%[1,2]。截至2006年,文献中陆续报道了40例TKA术后急性动脉栓塞的病例[3]。对于骨科医师而言,这一发病率极低的并发症却给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因为急性下肢缺血可能导致截肢[3,4]。本文报道了1例TKA术后发生在股动脉中段的急性动脉栓塞,尽管骨科医师、血管外科医师在栓塞后9h内积极采用了动脉介入导管溶栓术、股动脉切开取栓术进行治疗,但仍未能重建患侧下肢血供。本文针对该罕见并发症进行文献回顾与综述,并讨论导致股动脉栓塞的致病机制。
-
血液净化在急性动脉栓塞取栓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1999年8月~2001年6月在急性动脉栓塞的取栓术中,新创了经患肢静脉采血,术中行血液超滤并立即回输的技术,减少了手术死亡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
Fogarty导管取栓术27例的临床诊治及分析
目的 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27例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治疗及效果分析.结果 12例为急性动脉栓塞病例,手术取栓加溶栓、抗凝、解痉药物治疗效果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少.15例为急性血栓形成病例,术前溶栓效果较好,手术取栓完全.但多伴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术后加用球囊扩张和(或)支架后较少复发,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少.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风险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关键词: Fogarty导管取栓术 急性动脉栓塞 急性血栓形成 -
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浅谈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42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血管取栓防护罩
发明人:张秀军 国家专利号:ZL 02 2 70430X在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时,Forgaty导管取栓术是首选方法,其疗效肯定.但术中取栓操作中或取栓后检验血流是否通畅时,常常因为栓子取出而会出现血液喷出,令术者头、颈、身上都会溅上血,甚至连器械护士都受累,对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构成威胁.带上护眼镜或面部防护罩,成本较高,也不能达到整体防护的目的,且不利于手术操作.
-
食管癌术后胸腔穿刺继发右下肢急性动脉栓塞1例
1病历摘要男,60岁.因食管下段癌在我院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食管下段癌根治、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敞开胸膜,发现右肺与胸膜粘连.术后第3天X线胸片提示右侧液气胸,局部麻醉下于右侧腋中线第七肋间行胸腔穿刺术,抽出气体3 000ml,淡红色胸水220 ml,穿刺术中无不适,穿刺后右肺呼吸音明显改善.
-
下肢急性动脉栓塞141例临床分析
下肢急性动脉栓塞起病急骤,病变进展迅速,严重者危及生命.我院血管外科1993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下肢急性动脉栓塞14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41例中男82例,女59例.年龄41~79岁,平均69.2岁.病因见表1.病程3 h~13 d,平均3.9 d.动脉栓塞部位及并发症见表2.
-
股动脉给药治疗急性胭动脉栓塞46例
急性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尤以胭动脉栓塞为常见,其特点是发病急、致残率高.1998年4月~1999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全部采用经患侧股动脉给药溶栓治疗,达到近期复通80.5%,肢体存活93.5%,截肢4.3%,死亡2.2%的效果.现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如下.
-
硬膜外自控泵下肢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年5月~2000年10月间,对80例周围血管病双下肢手术后病人采用硬膜外腔内保留导管、小剂量芬太尼等药物自控镇痛,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周围血管病下肢手术病人80例,年龄在29~82岁,平均46岁;男性56例,女性24例.病种及术式: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及股静脉戴戒术40例,下肢急性动脉栓塞取栓术18例,阻塞性动脉栓塞肢体缺血、股骨下段及胫腓骨中下段截肢术10例,其它手术12例.有60例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20例选择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