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卡尼汀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
柯萨奇病毒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病理改变为间质性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及变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轻重不一,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部分患儿急性期缓解后,渐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本文观察左卡尼汀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急性面神经炎患儿17例心电图改变的临床评价
急性面神经炎是小儿常见病,病因尚不明确,不少人认为本病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有些病毒可侵犯心脏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可疑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轻微损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损害发病急、病情重,患儿2~3 d出现重度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肌酶谱增高.为了解面神经炎对心肌损害程度及持续时间,进而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本研究对1999年11至12月间17例患急性面神经炎患儿观测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
-
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观在,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临床多以抗病毒、营养心肌细胞治疗,近两年,我们应用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新的一种治疗途径,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血清hs-CRP、CK-MB以及cTnI联合检测的价值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血清hs-CRP、CK-MB以及cTnI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小儿内科收治且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体检为健康且无病毒感染史以及心脏病史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的hs-CRP、CK-MB以及cTnI,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清3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过程中,血清3项康复顺序是hs-CRP快,CK-MB次之,cTnI慢.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采用hs-CRP、CK-MB以及cTnI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卡托普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讨论研究卡托普利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将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普通组,各25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及联合卡托普利共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人数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总有效率联合组92.0%显著高于普通组64.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变化人数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组症状改善人数显著多于普通组(P<0.05).结论使用卡托普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3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用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上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近期收治在我院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3例,其中16例常规用药治疗,标记为对照组,其余17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标记为实验组.均为2周疗程,并对所有患者随访3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实验组总有效率94.1%,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家庭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效果
目的 探究家庭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34例,好转27例,死亡0例;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41例,死亡2例;观察组治愈率55.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行家庭护理,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早获得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儿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家庭协同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调查患儿治疗后的精神、行为及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精神状况、行为表现、心理状态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小儿病理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对患儿的精神、心理、行为状况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与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的临床关联研究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与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4年09月至2015年0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4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英简ELISA)对两组受检者进行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IgM、IgC的检测.结果:研究组患儿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IgM的阳性率65.91%(2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18% (8/44),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性,阳性结果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临床多见,据统计学资料,近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本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动物实验证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病毒复制期,病毒在心肌细胞内主动复制并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肌损伤和功能失调,此为发病早期;第二阶段为T淋巴细胞反应期,抗心肌抗原经T细胞介导引起心肌损害.第一阶段的治疗对策是消灭病毒、保护心肌,故应用抗病毒药物,营养心肌细胞药物及对症治疗,然而病毒种类繁多,单用西药疗效还不能满意,为此我们筛选出数种对心肌炎病毒复制期有较好疗效的中药辅助治疗.第二阶段主要是免疫损害所致,心肌内病毒已不存在,而西药免疫抑制剂副作用较多,效果较慢,故可选用疗效高、副作用小的中药,西药维生素C具有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的功能.目前,VMC一般多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具体阐述如下:
-
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干扰素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干扰素治疗预后效果良好。
-
炙甘草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与分析炙甘草汤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内接收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儿中,随机抽取72例患儿,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36例奇数患儿作为观察组,接受炙甘草汤治疗,3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心率失常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患儿80.56%(x2=14.053,P=0.000);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00<0.05);观察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患儿27.77%(x2=12.774,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儿接受炙甘草汤治疗效果确切,极大地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了患儿心肌功能的恢复,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收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27例采用常规性治疗;乙组25例采用常规性治疗加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乙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越于甲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能有效的缓解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康复时间,适宜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
-
磷酸肌酸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和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后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或是病毒在局部产生的毒素,累及中枢神经后,使心肌发生继发性损害.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患感冒而耽误了心肌炎的诊治.病毒性心肌炎是近几年得到人们重视的一种心脏病.发病的年龄从胎儿、新生儿、一直到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绝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
-
心肌肌钙蛋白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探讨血清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VMC组31例,疑似VMC组30例及非心脏疾病的患儿对照组23例测定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并将3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VCM组cTnI、CK、CK-MB均明显高于疑似VMC组、对照组的cTnI均正常.结论:血清的cTnI早期诊断小儿VMC较CK-MB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复方丹参注射液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疗效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治疗上无特效药物,近年来在治疗上虽有多种方法,但我院多年来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尽管本病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所以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是患儿康复的关键.诊断病史与体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患儿多有轻重不等的前驱症状,主要为周身不适、咽痛、肌痛、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可伴有中度发热,继之出现心脏症状.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并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本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2月儿科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均应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仪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于入院当天行心肌酶谱检查,观察并比较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的检出率,对心电图改变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在患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中给予标准化护理措施,包括实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督促卧床休息,加强饮食护理及给予出院健康指导等.结果 60例患儿心电图出现异常者47例(78.3%),其中室性期前收缩者26例,房性期前收缩者11例,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房室传导阻滞者2例,Q-T间期延长者2例.心肌酶谱改变者35例(58.3%),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者18例,心肌肌钙蛋白升高者17例.阳性检出率比较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经积极治疗1周后痊愈者46例(76.7%),好转14例(23.3%).结论 心电图改变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价值较高,治疗中给予标准化护理措施对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