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桥小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神经监测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作者:何红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2例实施桥小脑角肿瘤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三叉神经监测、术中面听神经监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a面神经功能分级与术末电刺激强度呈正相关。结论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意义在于减少对患者颅神经及脑干损伤,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 带胸锁乳突肌蒂的耳大神经移植治疗桥小脑角肿瘤术后面瘫26例观察

    作者:郭孝龙;吴进松;程小兵;赵勇刚

    桥小脑角肿瘤术后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面神经损伤,造成面神经功能障碍或缺损,解剖保留面神经的有一部分经过数月可能会自然恢复功能,而一小部分恢复较难,解剖未保留面神经的将永远不能恢复其功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1].

  • 10例桥小脑角(PCA)肿瘤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分析

    作者:张敏

    目的:探讨ABR技术在PCA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0例PCA肿瘤患者作常规ABR检查.结果:10例PCA肿瘤病人ABR异常率100%,以Ⅰ~Ⅴ间期或Ⅰ~Ⅲ间期、Ⅲ~Ⅴ间期延长多见.结论:ABR技术对PCA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桥小脑角肿瘤手术患者误吸

    作者:戚春霞;厉春林

    目的 识别桥小脑角肿瘤手术患者进食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改进围手术期误吸预防策略.方法 成立桥小脑角肿瘤误吸预防安全护理管理团队,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列出桥小脑角肿瘤围手术期预防误吸的各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并计算失效模式的危急值(RPN),查找误吸预防策略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误吸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护理.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及误吸发生率.结果 实施FMEA后桥小脑角肿瘤手术患者误吸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失效模式RPN值由实施前的210~448分降低至72~160分.结论 FMEA模式应用于桥小脑角区肿瘤手术患者有利于降低术后误吸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

  • 益口联合阿昔洛韦预防桥小脑角肿瘤术后面部单纯性疱疹

    作者:文素琼;顾建华;陈克芳

    目的探讨益口含漱液配合阿昔洛韦口服预防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并发面部单纯性疱疹病毒(HS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阿昔洛韦口服,200 mg/次,3次/d.疗程10 d;同时采用生理盐水于术前3 d及术后1~7 d行口腔护理,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益口含漱液漱口并涂搽口唇黏膜.结果对照组15例(88.2%)并发面部HSV感染,观察组仅6例(25.0%)并发HSV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益口含漱联合阿昔洛韦预防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面部HSV感染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 桥小脑角肿瘤术中面、听神经监护

    作者:

    目的研究术中监护下桥小脑角肿瘤显微镜下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41例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手术中,均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面神经肌电图监护.结果肿瘤全切除者33例,次全切除者7例,大部切除者1例.41例患者均达到了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65.9%,27/41)患者保留听力,其中14例为听神经瘤,占听神经瘤的56.0%(14/25).结论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面神经肌电图监护对于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桥小脑角肿瘤漏诊分析

    作者:李光华;梁继锋;孙仁华;王美荣;刘昕;肖君

    自1995年以来,我们共开展乙状窦后入路血管减压松解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4例.术中发现桥小脑角区域肿瘤12例,术前均常规行桥小脑角横断层面CT扫描,其中仅1例术前CT诊断为占位病变,余11例均报告无异常发现.本病术前漏诊率高,为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 言语识别率测试在桥小脑角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徐建乐;王恺;郑芸

    目的 探讨言语识别率测试(speech recognition score test,SRS)在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9例(20耳)疑为CPA占位性病变者行SRS测试和MRI检查,并以MRI为诊断CPA的标准评估SRS对CPA肿瘤的诊断意义.结果 19例(20耳)大言语识别率分别是0%(8耳)、4% (2耳)、8%(2耳)、12%(1耳)、20%(1耳)、40%(1耳)、44%(1耳)、56%(1耳)、68%(1耳)、80%(2耳).SRS测试中出现回跌现象者7耳,回跌指数(rollover index,RI)分别是0.26、0.36、0.40、0.80、0.88、1、1.头部增强MRI示CPA占位性病变者16例(16耳)(16/20,80%),大言语识别率诊断CPA肿瘤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25%;回跌指数诊断CPA肿瘤的敏感性为37.50%,特异性为75%.接受CPA肿瘤切除术者15例(15耳),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神经鞘瘤(听神经瘤)10例(10/15,66.67%)、脑膜瘤3例(3/15,20%)、表皮样囊肿1例(1/15,6.67%)、脉络丛乳头瘤1例(1/15,6.67%).结论 SRS测试有助于诊断桥小脑角占位病变.

  •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MRI表现三例

    作者:李钧;王松;邱晓明

    神纤维瘤病Ⅱ型是神经纤维瘤病中的罕见类型,笔者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例1 女,18岁.左侧肢体乏力伴行走不稳2年余,无恶心、呕吐及四肢抽搐,数月后发现左耳听力下降,并缓慢进行性加重.查体无特殊.曾行左前臂神经纤维瘤手术治疗.MRI表现:双侧桥小脑角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双侧听神经明显增粗;C3~C5平面左侧椎管内外见"哑铃"状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增强后上述病灶明显强化,右侧颈部下斜肌处亦见梭形强化灶(图1).手术所见:双侧桥小脑角肿瘤,质中,灰白色,与听、面神经粘连;C3~C5平面肿瘤,质中,灰白色,边界不清,行肿瘤大部切除.病理诊断:双侧听神经鞘瘤,C3~C5平面神经纤维瘤.术后1年病灶复发.

  • 一例小儿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黄寿蓉

    桥小脑角是后颅窝中桥脑与小脑之间形成的腔隙,此处肿瘤有一定的生长空间,肿瘤起病隐匿,早期引起的症状轻微,而等症状明显来就诊时肿瘤体积已较大,对邻近的颅神经,脑干、小脑产生压迫.由于肿瘤毗邻脑干,解剖结构关系较复杂,术后并发症、后遗症较多,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1].所以术后的监护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3月本院成功地为1例桥小脑角肿瘤患儿施行手术切除,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桥小脑角肿瘤的MRI诊断

    作者:罗莉丽;王成林;刘远健;刘汉桥;冯飞;石宇;刘鹏程;高文清

    目的探讨MR在桥小脑角肿瘤诊断中的定位、定性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MRI表现.使用SE、TsE序列,平扫T1WI、T2WI,增强T1WI,轴位、冠状位.结果68例桥小脑角肿瘤中听神经瘤31例,MRI表现除有包膜、易囊变外,多有病侧听神经的增粗;表皮样囊肿12例沿脑沟池生长,占位效应小,增强后无强化;脑膜瘤7例,瘤体信号均匀,强化明显且有脑膜尾征,同侧听神经正常显示;三叉神经瘤6例,瘤体呈哑铃形生长,病侧三叉神经增粗或被瘤体代替;血管母细胞瘤6例,为典型的大囊小结节形状;脊索瘤5例,发生于斜坡并使斜坡破坏,瘤体信号混杂,对周围骨质有溶骨性破坏,增强后强化不均匀.颈静脉球瘤1例,发生于颈静脉孔处,瘤体内有流空的血管影,增强后明显强化.本组病例总体定位准确率100%,定性95%.结论MR在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价值在于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MRI诊断

    作者:李修军

    目的 探讨MRI对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CPA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结果 本组听神经瘤16例,脑膜瘤10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蛛网膜囊肿1例.16例听神经瘤中13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6例伴有内听道扩大,呈向后生长趋势,9例出现囊性变,增强呈花环样强化.10例脑膜瘤都表现为半球形或半月形肿块,宽基底与岩骨相连,在内听道旁呈非对称性生长,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2例三叉神经鞘瘤都表现为"哑铃形",跨越后、中颅凹,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表皮样囊肿和1例蛛网膜囊肿呈长T1、长T2表现.结论 MRI是检查CPA区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BAEP、EMG在桥小脑角肿瘤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国材;朱刚;林江凯;孟辉;徐文鑫;冯华

    1对象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36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肿瘤(cerebilo-pontin an-gletumor,CPAT)的疗效.

  • 三维个体化数字解剖技术在脑桥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文胜;王辉;何海勇;梁朝峰;陈川;郭英

    目的 总结桥小脑角肿瘤21例患者,借助三维个体化数字解剖技术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经验,评价该技术在处理桥小脑角肿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桥小脑角肿瘤21例,术前行薄层CTA扫描,数据经3Dview软件重建局部结构,根据解剖标志物设计个体化骨窗范围,术中根据三维个体化解剖模型制作骨瓣及制定显微手术方案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 结果 所有病例骨瓣均一次成型并复位,无入路相关并发症,术野暴露良好,复位的骨瓣在随访中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均行CT及MRI检查,无1例出现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无1例出现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术后CT检查均显示骨瓣无移位,并且骨瓣生长良好,三维重建更直观显示颅骨固定及愈合情况. 结论 根据三维个体化解剖技术施行桥小脑角肿瘤的显微手术,能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

  • 听神经瘤继发面肌痉挛的手术要点及疗效

    作者:孙永锋;钟建卫;王涛;袁俊;翟卫东;代广辉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听神经瘤继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类面肌痉挛手术操作要点及其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 分析8例听神经瘤继发性面肌痉挛病例,采用肿瘤切除+微血管减压术,术中视肿瘤与面神经和(或)可疑责任血管的不同关系进行相应手术操作.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听神经瘤全切除+微血管减压术.术中肿瘤均全切,8例患者中,6例(75%)症状完全控制,2例(25%)症状有明显改善.8例患者中明确责任血管者7例,6例(85.7%)症状完全控制.结论 肿瘤切除术联合血管减压术是听神经瘤继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手术原则是保护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争取肿瘤全切和面神经的充分减压,但不同患者需要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 乳突后小骨窗开颅骨片复位显微手术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肿瘤

    作者:王国良;涂兰波;白红民;赵刚;王伟民

    目的 探讨大型桥小脑角肿瘤经乳突后小骨窗开颅、骨片复位的手术方法 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18例大型桥小脑角肿瘤(听神经鞘瘤13例,脑膜瘤3例,胆脂瘤2例)均采用单侧乳突后小骨窗开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肿瘤切除,必要时磨开内听道,术中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面神经功能监测,肿瘤切除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片复位.结果 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1例.全组患者的面神经均得到了解剖保留.无手术死亡.术后复查MRI示17例肿瘤全切除者未见有肿瘤残留,1例听神经鞘瘤行次全切除者于内听道内可见少许肿瘤组织残留,术后3个月行伽玛刀治疗.术后有10例遗留轻度面瘫(口角稍有歪斜,眼睑闭合良好),均为大型听神经鞘瘤患者,余患者无脑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结论乳突后小骨窗开颅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桥小脑角肿瘤,严格按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操作,结合术中BAEP,SEP和面神经功能监测,均可做到肿瘤全切除,并能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神经结构及其功能.严密缝合硬脑膜和骨片复位可消除局部皮下积液.

  • 枕下骨瓣开颅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刘卫兵

    传统的桥小脑角(CPA)肿瘤开颅术多采用骨窗开颅,术后遗留颅骨缺损.随着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局部美学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用枕下骨瓣开颅,骨瓣复位后可保护后颅窝内组织,符合解剖学要求.我院2004年7月~2007年7月采用枕下骨瓣开颅术治疗CPA肿瘤2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 桥小脑角肿瘤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力;彭玉平

    [目的]为神经内镜辅助下桥小脑角肿瘤的手术提供解剖学支持.[方法]交替使用神经内镜及手术显微镜,进行该区域神经内镜下解剖,并应用于临床手术.[结果]神经内镜经小脑外侧间隙顺利到达桥小脑区及脑干前方,清晰显示5~11脑神经及附近走行的血管,手术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减少对小脑/脑干牵拉.[结论]神经内镜在该区手术中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徽手术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桥小脑角肿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刘安璇;卢敏;袁佳琳;潘靓;宋敏;张辉;马原

    桥小脑角肿瘤位置深在,毗邻神经血管结构复杂,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增加了护理难度[1].目前,相关护理报道多为手术前后或单一术中的论述,对整个围手术期全程的护理报道少见.对桥小脑角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术前护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后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近年笔者科室护士参与了较多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多经验体会,现总结报告如下.

  • 基于吞咽功能筛查的分级护理干预在桥小脑角肿瘤患者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蒲萍;陈琴;柯燕燕;马丽萍

    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在桥小脑角肿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8月-2015年9月入住我科的89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均通过洼田饮水试验来判断患者的吞咽功能.对照组在患者术后初次进食、进饮时进行吞咽功能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患者进行每日1次吞咽功能测试,并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的分级来制订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患者进食前的体位;进食时的用具、一次量、饮食的种类、喂食的人员、吞咽技巧;进食后的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10 d内吞咽可疑、障碍检出率、误吸发生率、胃管留置率上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在吞咽异常和障碍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发生率和胃管留置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增加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吞咽功能的筛查次数,可增加吞咽功能障碍的检出率.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的动态变化,实施分级护理干预措施,规范护士护理行为,避免经验式护理,可保证患者的饮食安全,减少胃管置入,同时预防误吸的发生.

68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