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Krukenberg瘤27例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作者:马晋平;吴恺明;陈剑辉;蔡世荣;陈创奇;张信华;石汉平;何裕隆;詹文华

    目的研究Krukenberg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探讨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6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27例Krukenberg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Krukenberg肿瘤中位发病年龄为34岁.15例检测消化肿瘤五项(CEA、AFP、CA125、CA19-9、鳞癌抗原),其中肿瘤标记物有阳性者8例(53.3%).原发肿瘤来源于胃14例,结直肠癌11例,阑尾者1例,未确定原发灶者1例.16例(59.3%)为双侧卵巢转移,11例(40.7%)为单侧卵巢转移.25例有完整生存资料,生存期长46个月,中位生存期 11.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以及治疗方案均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χ2=11.450,P<0.05),手术联合化疗能改善生存(P<0.05,β=-3.294),而原发肿瘤的直径、部位、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以及卵巢转移瘤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等因素并非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结论 Krukenberg瘤多出现于原发病灶初次手术2年内,手术联合化疗为首选治疗方式,50岁以上的患者预后较佳.建议原发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随访必须包括卵巢相关检查.

  • 直肠恶性肿瘤的新辅助治疗:研究现状与外科决策

    作者:王林;顾晋

    直肠恶性肿瘤与胃体、小肠、结肠的恶性肿瘤不同,需要更多地考量肿瘤根治与器官功能保留之间的矛盾;狭窄的盆腔空间,使直肠恶性肿瘤的手术难度高于腹腔胃肠道肿瘤。新辅助治疗可促使直肠恶性肿瘤消退、直径缩小甚至发生完全的临床和(或)病理缓解。直肠恶性肿瘤多位于腹膜外,这是安全实施新辅助放疗的天然保障。直肠腺癌(狭义的直肠癌)的术前放化疗和直肠间质瘤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新辅助治疗的典范。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辅助治疗并不能提高生存率,而是改善局部情况,减少手术范围和促进功能保留。笔者将就此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作者:汤黎明;钱峻;朱杰;莫琪;王杰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水平的提高,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院胃肠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共施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35例,在遵循腹腔镜解剖学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手术技巧,寻找合理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作者:滕宝群;周好;何宋兵;汪良;朱建军

    目的 分析医院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诊治的相关资料,找出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将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医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并在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90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同期的314例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找出导致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临床诊治中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查阅文献和临床经验找出控制感染的相关措施.结果 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临床诊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为22.28%,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基础疾病(β=0.850,OR=5.123)、感染前有放化疗史(β=1.114,OR=6.517)、低蛋白血症(β=0.997,OR=5.835)、住院天数≥7 d(β=0.907,OR=5.382)是导致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临床诊治中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临床诊治中感染率较高,易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危险因素的重视并合理预防,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 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院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作者:兰跃福

    目的 探讨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院内真菌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2008年行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278例的相关病例资料,根据诊断分为真菌感染组(n=46)和非真菌感染组(n=232),比较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对真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6.5%,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80.4%,标本培养共获得56份阳性标本,菌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85.7%;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院内真菌感染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低蛋白血症、术后高血糖、合并细菌感染有关,其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合并细菌感染是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适时开始肠内营养,有效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有效地预防真菌感染.

  •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何利波;何丽萍;王淑莲

    目的 调查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找出病原菌及导致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胃肠道科收治的268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33.21%,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75.28%;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2.16%,其次是革兰阴性菌占35.29%,革兰阳性菌占22.5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β=0.956,OR=5.762)、侵入性操作(β=1.253,OR=7.328)、感染前化疗史(β=1.121,OR=6.563)、重度贫血(β=1.020,OR=6.053)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降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氨磷汀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改善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芬;王树滨;申东兰;彭安;李柱;农巧红

    目的:评价氨磷汀对胃肠道肿瘤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改善作用。方法将行FOLF-OX6方案化疗的8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氨磷汀组(给予奥沙利铂前静脉注射氨磷汀,n=43)和对照组(不予氨磷汀,n=43)。每2个周期评估神经毒性。结果经过8个周期化疗后,氨磷汀组患者3~4级神经毒性发生率(4.9%)较对照组(16.3%)有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氨磷汀组患者化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53.75±2.96)m/s和(54.94±2.98)m/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16±3.13)m/s和(5.05±3.02)m/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近期有效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451)。结论氨磷汀对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神经毒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不影响化疗的近期疗效。

  • 胃肠道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作者:杨林;李玉升

    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途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强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因而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主要靶点.本文重点综述贝伐单抗等几种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叙述消化道其他肿瘤抗VEGF研究的情况.

  • 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李萍萍

    一、中医药治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什么作用? 中医治疗疾病大的一个特点是整体调节,平衡身体的阴阳和脏器的功能.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中医有这样几方面的作用:首先,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支持中医药配合化疗有提高对肿瘤治疗疗效的作用,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研究报道,比如说对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道肿瘤,还有鼻咽癌,放疗中配合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并且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加中药后还可以使患者得到长期生存.

  • CD133/prominin-1与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州华;俞继卫;姜波健

    目的:探讨CD133/prominin-1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PubMed及CH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肿瘤和CD133"等为关键词,检索1989-01-2009-10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071条,中文文献79条.纳入标准:1) CD133/prominin-1的基本资料介绍.2) CD133/prominin-1在正常胃肠道中的表达研究.3) CD133/prominin-1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体内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关系的研究.4) CD133/prominin-1与胃肠道肿瘤干细胞的关系及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根据纳入的标准,精选了55篇文献,后纳入了33篇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结果:CD133/prominin-1是一个含有5个跨膜区域的单链糖蛋白,主要在干细胞、祖细胞和肿瘤干细胞表达,一直被作为分离和鉴定这些细胞的标志.胃肠道中的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均有CD133的表达,胃肠道肿瘤中的CD133表达与肿瘤干细胞、临床病理和预后有关.结论:了解CD133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可以加深我们对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并为将来胃肠道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免疫营养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袁凯涛;石汉平

    目的:总结免疫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免疫营养、肿瘤、胃肠道"等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0的相关文献,共检到文献64篇,纳入标准:1)免疫营养物质抑制肿瘤生长和调节免疫的机制;2)免疫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2篇进行分析.结果:谷氨酰胺、精氨酸、n-3脂肪酸等免疫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激活多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功能.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多有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受抑制,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制剂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结论: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前应用免疫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减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腹腔化疗治疗胃肠道癌肝转移3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泽锋;王志远;杨金旗;席辉

    目的:观察大剂量5-氟脲嘧啶和顺铂联合腹腔灌注治疗胃肠道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30例胃肠道癌肝转移患者,11例合并腹水,常规腹腔穿刺,有腹水者放尽腹水,注入生理盐水1 500~2 000 ml,5-氟脲嘧啶1 500 mg/(m2·d),第1~5天;顺铂80~100 mg/(m2·d),第1天.以5-氟脲嘧啶500 mg/(m2·d),静滴,第1~5天;顺铂20 mg/(m2·d),静滴,第1~5天,为对照组.两组均每3周重复,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肝转移癌:腹腔化疗组有效率43.3%(13/30),对照组有效率21.4%(6/28),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性腹水:腹腔化疗组有效率90.9%(10/11),对照组37.5%(3/8),两组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剂量5-氟脲嘧啶和顺铂联合腹腔化疗是治疗胃肠道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对合并癌性腹水者.

  • 甲地孕酮联合昂丹司琼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呕吐预防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恩宁;曲维庆;刘磊;王萍;仲昭坤;付爱芹;刘曙亮;路志丽;于泽

    目的:比较甲地孕酮联合昂丹司琼与单用昂丹司琼预防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和对患者食欲的影响.方法:70例胃肠道肿瘤惠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在化疗前30 min给予静脉推注昂丹司琼8 mg,研究组自化疗第1天早晨口服甲地孕酮160 mg,连用10 d.评价化疗第1个周期的止吐效果和患者的食欲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7.14%(13/35)和54.29%(1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4.29%(12/35)和60.00%(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食欲降低发生率分别为57.14%(20/35)和80.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明显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1.43%(4/35)和28.57%(1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与单用昂丹司琼相比,甲地孕酮联合昂丹司琼对呕吐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尤其对迟发性呕吐效果显著,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食欲.

  • 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慧军;戎祯祥;熊焰;管建松;王福全;钟健;麦显强;梁裕团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拟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实行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对照组则采用多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及医疗费用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而且观察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内镜联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有效安全.

  • 整体护理对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谢春梅;黄文高;刘淑珍;彭丽芬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腹腔广泛转移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热灌注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分为整体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主观满意度、质量安全指标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以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变化. 结果 整体护理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8.5±4.0)和(95.0±5.0),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94.0±5.0)和(90.0±10.0)(P<0.05).整理护理组患者SCL-90量表多数条目评分、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整体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均未见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褥疮,尽管整体护理组的管道周围腹水渗出情况少于传统护理组,分别为12.5%和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接受热灌注化疗的胃肠癌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 胃肠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易感因素分析

    作者:吴恺明;何裕隆;陈剑辉;杨世斌;孙开宇

    目的:探究本院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菌群失调的易感因素,发现高危人群,以期降低其发病率并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诊断胃癌或结直肠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0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易感因素。结果本组有症状肠道菌群失调发生189例(14.5%)。肠道菌群易感因素包括:①性别(OR=0.571,95% CI:0.381~0.855,P=0.007);②抗生素使用超过10天(OR=38.542,95% CI:23.139~64.198,P<0.001);③术前肠梗阻(OR=1.897,95% CI:1.017~3.539, P=0.044);④使用3~4代头孢菌素(OR=1.689,95% CI:1.125~2.537,P=0.011)、碳青霉烯类(OR=24.070,95% CI:7.080~81.891,P<0.001)、喹诺酮类抗生素(OR=38.512,95% CI:7.457~198.898, P<0.001)。结论术后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是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早期监测,早期诊断,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窄谱抗生素。

  • 胃肠肿瘤组织标本库的取材与质量控制规范

    作者:肖韵;杨东杰;王维佳;侯洵;陈连周;王嘉林;何裕隆

    随着转化医学发展和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生物样本库作为临床与科研转化的桥梁作用日益凸现.生物样本库中蕴含着大量可开发与挖掘的科学信息,临床研究样本资源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胃肠肿瘤组织标本的标准化采集流程,对组织标本库的采集操作流程中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如取材方法、标本离体时间和组织来源差异等做分面总结,以期为胃肠肿瘤组织标本的规范化收集提供参考.

  • 胃肠道肿瘤CT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宋建军;黄琼

    目的 探讨CT增强薄层扫描与CT普通扫描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疑似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8例,比较CT增强薄层扫描融合图像、CT图像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结果 138例疑似胃肠道肿瘤患者,病理检查确诊102例,CT增强薄层扫描重建融合图像确诊符合率为92.2%(94/102),CT图像确诊符合率为83.3%(8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组织周围浸润患者78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符合率为91.0%(71/78),CT图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符合率为75.6%(5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符合率为92.9%(52/56),CT图像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符合率为75.0%(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N0期外,CT增强薄层扫描与CT普通扫描在肿瘤TNM分期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胃肠道肿瘤准确率高,特异性强,且对判断肿瘤分期具有临床意义.

  •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李楠;王艳梅;翟俊山;吴凯;石玉玲;朱建华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28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消瘦,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内镜活检确诊率85.7%,接受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患者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加放疗治疗本病疗效较好.

  •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

    作者:贾强;胡高武

    目的 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7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8.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0% (P <0.05).治疗组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升高,CD8+T细胞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变化不大(P>0.05).结论 与单纯静脉化疗相比,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能有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有效率高,患者生存率高,不良反应率低.

1136 条记录 7/57 页 « 12...45678910...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