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咪唑安定注射液联合地佐辛注射液对围术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镇痛疗效研究

    作者:周蔚蓝;何焕钟;钱玉芳;胡晓斌;周惠芬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联合地佐辛对围术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镇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试验组37例.对照组予以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 mg·kg-1+芬太尼1.0 μg·kg-1;试验组予以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 mg·kg-1+地佐辛0.1 mg·kg-1.麻醉效果满意后,由同一医师完成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炎性因子,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h,试验组和对照组的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4.39 ±2.28)%,(12.99±1.84)%;CD3+分别为(52.94±4.19)%,(48.15±4.36)%;CD4+分别为(27.64±2.15)%,(24.71±2.08)%;CD4+/CD8+分别为(1.04±0.12),(0.96±0.15);白细胞介素-2(IL-2)分别为(72.92±8.32),(65.71±8.25)pg·mL-1;C反应蛋白分别为(48.26±9.14),(83.91±11.96) mg·L-1;肿瘤坏死因子-0分别为(26.81±6.30),(29.94±5.71)pg· mL-1;IL-6分别为(45.31±5.08),(66.95±7.13)pg· 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轻度不适分别为8.11%(3/37例),27.03%(10/37例);呼吸抑制分别为10.81%(4/37例),62.16%(23/37例);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41%(2/37例),35.14%(13/3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完全性遗忘发生率分别为78.38%(29/37例),83.78%(31/3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联合地佐辛方案与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方案对围术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镇痛疗效相当,但前者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控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 胃肠道肿瘤术后不同起始时间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

    作者:王永杰;王婷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术后不同起始时间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行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均行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时间分别为术后6 h、12 h、24 h、48 h,观察比较临床效果。结果随着肠内营养应用时间的提前,患者蠕动恢复及肛门首次排气所需时间逐渐缩短,A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D组,腹胀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腹胀不适均可耐受。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6 h、12 h、24 h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均可缩短患者肠道恢复时间,其中术后6h开始肠内营养较为适宜。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患者依从性分析

    作者:崔春蕾;董敬远;苗慧莹

    目的:研究本院普外科1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在使用奥沙利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FU)和亚叶酸钙(CF)治疗胃肠道肿瘤时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对本院普外科1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首先进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然后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进行化疗,在化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化疗依从性进行跟踪调查并对影响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确定患者的依从性及中断治疗的原因。结果1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中有10例患者的依从性不好,约占总人数的7.04%,影响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原因有:患者的心理原因、家庭经济情况及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时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的药物毒副反应。其中有9例是因为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的毒副反应而使用药依从性差,故药物的毒副作用(以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为主)为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患者依从性较好,且治疗效果显著。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包括心理原因、家庭经济情况、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的药物毒副反应等)影响大约7.04%左右患者的持续治疗。从而影响这部分患者的依从性,使他们不能持续治疗,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

    作者:张辉

    目的:研究分析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并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结果实施治疗后,观察可见轻度肝功能异常2例,Ⅰ~Ⅱ度骨髓抑制7例,Ⅰ度口腔黏膜炎2例,Ⅰ~Ⅱ级便秘5例,Ⅰ~Ⅱ度腹泻1例,Ⅰ度恶心、呕吐1例,呼吸肌痉挛2例,感觉异常以及手麻异常10例次。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并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应用更为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宁剑伟

    目的:分析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随机抽取胃肠道肿瘤患者48例,均采取L-OHP联合5-FU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护理效果。结果48例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较轻,无3、4级毒副反应,均为0~2级,经相应处理症状消失,顺利完成化疗周期。护理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HP联合5-FU对胃肠道肿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为了保证患者顺利治疗,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 PI3K/AKT/ERK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孙海涛;王伟;张艺

    目的 探讨PI3K,Akt,ERKl/2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病理科有完整病历资料及分期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标本共30例,其中胃癌14例,结肠癌9例,直肠癌7例.同时每例取其癌旁组织作对照.采用EnVision TM二步法染色及S-P免疫组化法对PI3K,Akt,ERKl/2在胃肠道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PI3K/AKT在胃肠道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0/30)和80%(24/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20%(7/30)和20%(5/25),ERK1/2在胃肠道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17/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1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I3K/AKT/ERK蛋白在胃肠道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均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 PI3K,Akt,ERKl/2在胃肠道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但与临床病理无关,可能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估

    作者:吕建国

    目的 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接受采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胃肠道肿瘤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足浴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作者:朱桂平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7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清水足浴,治疗组应用中药足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疲乏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药足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受到的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Survivin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俭

    Surviv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参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 阿托氟啶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张永强;赵云博;程刚;周美珍

    目的:评价国产抗癌新药阿托氟啶(atofluding,ATFU)对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及肝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单药组采用开放非随机试验,联合治疗组中心内配对随机对照.单药组给予ATFU 750mg@m-2@d-1,分3次口服,连用4~8周,第4周结束时评价疗效.联合治疗给予化疗药加ATFU(治疗组)或替加氟(FT-207,对照组),均500mg@m@d-1,分4次口服,连用2周,2组同一类型肿瘤联合用化疗药物相同,均每3周为1周期,连用2~3周期,从第2周期始,每周期前评价疗效.以上治疗达CR,PR,NC者继续用药至8周(单药组)或3周期(联合化疗组)停药.结果:入组24例患者有23例可评价疗效.接受ATFU治疗的患者有3例(单药组1例,治疗组2例)达PR,总有效率15%,其中单药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12.5%和16.7%;对照组3例中无有效病例.疗前疗后免疫学指标测定表明,ATFU对免疫功能无影响或有所改善.ATFU血液学毒性轻微,均为I度;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粘膜炎、肝功损害,多为I度.结论:国产抗癌新药ATFU对胃癌、食管癌均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微,无免疫抑制作用,是一有价值及治疗前景的抗癌新药.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肠道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异常表达探析

    作者:王洪伟;刘兰涛;陈雅隽

    目的 通过检测胃肠道肿瘤中CXCR4的作用方式来探讨在发病时它的作用.方法 通过逆转录+Western blot和即时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来检测CXCR4在胃肠道肿瘤的细胞系和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胃癌组织标本中CXCR4 mRNA的表达水平要比其对应的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高.胃肠道肿瘤细胞系SW-480、HT-29、AGS和SGC-7901中都存在有CXCR4mRNA和CXCR4蛋白的表达.CXCR4的表达和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状态具有相关性.结论 在胃肠道肿瘤中CXCR4表达过度并且参与了发病过程.

  • 注射用脱氧氟尿苷临床验证报告

    作者:戴广海;杨俊兰;焦顺昌;石廷章

    目的:验证和比较5'-DFUR(注射用脱氧氟尿苷)和5-FU(5-氟尿嘧啶)抗肿瘤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解放军总医院抗肿瘤临床药理基地组织国内三家医院进行临床验证研究,从1999年12月至2001年2月对12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5'-DFUR单药或联合化疗.结果:119例病人可评价疗效,单药有效率13.6%(3/22),各病种之间未见到差异.联合化疗中,对照组有效率为11.6%(5/43),治疗组有效率为20.4%(11/54),两组之间未见到差异,既往治疗与否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单药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乏力、腹泻、口腔溃疡等.联合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神经毒性及口腔粘膜损伤等,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注射用脱氧氟尿苷(5'-DFUR)单药对乳腺癌、胃肠道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联合其它化疗药物对于乳腺癌、胃肠道肿瘤也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与5-FU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乏力、腹泻、口腔溃疡等.

  • 艾迪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睿斌

    目的:探索中药艾迪腹腔内灌注辅助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9月-2009年1月间住院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156例,分别接受艾迪腹腔内灌注+腹腔化疗+静脉化疗(AD+IPC+IVC,54例)、单纯静脉化疗(SIVC,50例)和常规腹腔化疗+静脉化疗(IPC+IVC,52例)3种治疗方法,治疗2个周期以上,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与IPC+IVC或SIVC相比,AD+IPC+IVC组患者缓解率、总体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且在治疗转移性腹水方面有明显的优势(P<0.05).但对肝转移灶缩小方面的疗效优势不能肯定(P>0.05).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小.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临床受益率高.结论:时于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AD+IPC+IVC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 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疗效观察

    作者:谢可;张明;田伟;陈琳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肢囊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实验组接受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方案的治疗.其中贞芪扶正胶囊1.4 g,每日2次,至化疗结束,同时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14天为1个周期.对照组只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mofsky评分(KPS)变化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CTC 310版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用药1周期即可评价不良反应.2周期后方可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食欲减退、疲乏、卧床时同等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好于对熙组(P<0.05).实验组总缓解率(50.0%)高于对照组(43.3%).疾病控制率(90.0%)高于对照组(86.7%),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如白细胞计数减少、乏力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其余不良反应比对照组略低.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可以改善和稳定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其毒性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leevec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刘芳;骆云鹏;高小平

    Gleevec(STI571,CGP57148B,imatinib mesylate)是一种能够特异地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抗癌新药,已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ormyelogenous leukemia,CML)和胃肠道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omaltumor,GIST).Gleevec以2一苯胺嘧啶(2-phenylamino-pyrimidine)为先导化合物,其分子式是C29H3N7O·CH4SO3,相对分子量为589.7,通过竞争结合ATP位点,特异地阻止酪氨酸激酶受体自身磷酸化,影响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1].本文在回顾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Gleevec以bcr-abl融合基因编码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为靶点,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等肿瘤的效果评价,进一步阐述了Gleevec可能引起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和细胞周期的改变.

  • 胃肠道间质瘤60例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的检测

    作者:贺慧颖;项一宁;李燕;钟镐镐;吴秉铨;郑杰

    目的:探讨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在我国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突变状况.方法: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60例GIST c-kit基因9号、11号、13号和17号外显子突变以及PDGFRA基因12号和18外显子突变.结果:60例GIST中kit基因突变率为63.3%,绝大多数为杂合性突变,少数为纯合性突变.其中以编码近膜区的11号外显子突变为常见(58.3%);其次为编码胞外区的9号外显子突变(3.3%);偶见编码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13号外显子突变(1.7%),是一个新的突变位点L641P;未检出17号外显子突变.11号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多集中在5'端的经典热点(42.9%),表现为密码子第557-560的点突变和框内缺失.第二个热点位于11号外显子的3'端,为框内串联重复.后者主要发生在胃部,女性患者多见.60例GIST中PDGFRA基因突变率为5%,表现为编码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18号外显子D842V点突变,且均为CD117阴性.未见编码近膜区的12号外显子突变.结论:CD117阳性GIST主要表现为c-kit突变,分布在11号外显子经典热点和3'端热点,后者与老年女性胃GIST相关.PDGFRA基因突变主要见于CD117阴性GIST,多发生在后腹膜,具高度侵袭危险性.

  • 晚期胃肠道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方;石廷章

    目的:探索提高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疗效的方法。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腹腔化疗和姑息治疗,记录观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生存期;采用Kaplay-Meier法估计生存函数,Logrank检验两组生存函数的差异。结果:腹腔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和一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腹腔内化疗,有益于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 胰腺癌与P16

    作者:严雪敏;陆星华

    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胃肠道肿瘤,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晚期方确诊,此时能手术者仅剩1/500,半数患者6周内死亡,5年生存率不到1%[1],但如能早发现、早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35%~50%[2],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随着原癌基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提示癌症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原癌基因的存在和抑癌基因的缺失,故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可由此突破.P16是近期研究较多的与胰腺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作者:牛治成

    胃肠道肿瘤尤其是进展期肿瘤患者大多存在蛋白质-热卡失衡,以往术后多主张全肠外营养支持(TPN),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深入研究与技术的发展,发现TPN带来的导管并发症和肠道旷置可能会加重肠黏膜屏障损伤,而早期肠内营养(EEN)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 对比两种肠道营养支持方式对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强;严冬华;袁雄;芮一奇;胡明超;俞文渊

    目的 对比两种肠道营养支持方式对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均收治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按照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给予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炎症发生率、术毕至排便的时间、术毕至肠恢复正常蠕动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满意度调查、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毕至肠恢复正常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的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66.67%、9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接受营养支持前精神健康、情感智能、总体健康以及生理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营养支持后,观察组精神健康、情感智能、总体健康以及生理功能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肠道营养支持方式相比较,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明显效果更优,值得推广使用.

1136 条记录 9/57 页 « 12...6789101112...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