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依荷芭丽·迟;董伟伟;孙永坤;杨林;周爱萍;崔成旭;王金万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在晚期结直肠癌、胃癌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8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采用伊立替康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伊立替康用药剂量为69 mg/m2~200 mg/m2,中位周剂量强度为80 mg/m2.治疗周期1~22个不等,平均治疗周期数为4.5个,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初步观察结果显示,以伊立替康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在贲门癌、胃癌、结直肠癌的有效率为54.5%.发生急性胆碱能综合症3例(11.7%),5例(17.9%)患者发生Ⅰ度腹泻,4例(14.3%)发生Ⅱ度腹泻,经易蒙停干扰后继续治疗;2例(7.1%)发生出现Ⅲ度腹泻.结论 以伊立替康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在贲门癌、胃癌、结直肠癌有效,腹泻与治疗剂量强度密切相关,急性胆碱能综合征通过延长输注时间得以缓解.

  • 全营养素-5Fu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状态的影响

    作者:马利林;沈洪薰;陈玉泉;徐青;朱建伟;周广军;陈瑞新

    目的评价全营养素-5Fu治疗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全营养素5-Fu组:给予能全素5-Fu治疗;单纯化疗组:给予5-Fu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内不予化疗与免疫治疗.三组分别测定围手术期各阶段T细胞亚群与NKCC值.结果各组治疗前CD3、CD4、CD4/CD8、NKCC值均有明显下降,应用全营养素5-Fu后,上述数值均明显升高,单纯化疗者则明显下降.结论全营养素5-Fu治疗既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又可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与免疫功能.

  • 伴微乳头状分化的胃肠道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郭苗;贾旭春

    目的 探讨伴微乳头状分化的胃肠道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伴微乳头状分化的胃肠道腺癌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普通胃肠道原发腺癌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同时进行EMA、E-Cadherin和IMP3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浸润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EMA表达阳性率为56.0%,对照组患者的EMA表达阳性率为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MP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E-cadherin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微乳头状分化的胃肠道腺癌具有高侵袭性与高分期的临床特征,可造成EMA和IMP3表达率增加以及E-cadherin表达率降低,提示其有特殊的增殖活性和细胞黏附性.

  • 护理干预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周梦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接受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生理的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确定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及疼痛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感及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整体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作用

    作者:任琼芳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实施整体护理的40例经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经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均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手术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提高满意度和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心理支持护理联合健康促进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周彩红;何云芳;孙琴

    目的 探究心理支持护理联合健康促进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支持护理联合健康促进,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支持护理联合健康促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疲乏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 胃肠道肿瘤术后肠梗阻的病因分析及临床处理(附67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怡辉;杜伟生;连正杰

    目的讨论胃肠道肿瘤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主要病因及对策.方法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自1988年1月至2000年12 月67例胃肠道肿瘤术后肠梗阻病人的分期、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癌胚抗原(CEA)测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 45例由于粘连引起的肠梗阻(67.16%),8例肿瘤复发引起肠梗阻(11.94%),3例肠扭转(4.48%),4例形成内疝(5.97%),4例由于吻合口具有张力成角或吻合口不当引起梗阻(5.97%),2例由于引流管压迫肠管导致梗阻(2. 99%),1例由于第二原发癌引起梗阻(1.49%). 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肠梗阻主要病因是粘连性肠梗阻,通过外科医生仔细操作,避免诱发肠粘连的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脑转移瘤

    作者:郭跃信;樊锐太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占脑瘤病人的10%~15%.尸体解剖证实30%~50%死于癌症的病人有脑内转移,其中20%~40%为单发,脑转移瘤的原发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肾癌、黑色素瘤、胃肠道肿瘤.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差,未治疗的脑转移瘤病人自然病程短,中位生存期仅为l个月[1].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路光;丁连安;赵延东;王莉莉;侯钦猛

    目的 分析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8F-FDGPET-CT)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9例怀疑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并经手术或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确诊.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原发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0%,在胃癌中对于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0%(4/5)、90.9%(10/11)、87.5 %(14/16),对结直肠癌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9%(8/9)、92.9%(13/14)、91.3%(21/23).PET-CT诊断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0.0%(3/6)、90.0%(9/10)、75.0%(12/16),诊断结直肠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1.4%(5/7)、93.8%(15/16)、87.0%(20/23).结论 18F-FDGPET-CT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优于传统检查方法.

  • 腹腔注射香菇多糖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育生;杨昭玲;刘晓玲;王山川

    目的 评价腹腔内注射香菇多糖(商品名:天地欣)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对31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穿刺置管术,观察腹腔内注射香菇多糖后恶性腹腔积液的控制效果及其所致的毒副反应.结果 31例中显效6例(19.4%),有效13例(41.9%),无效12例(38.7%),总有效率61.3%.无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 腹腔内注射香菇多糖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所致的恶性腹腔积液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的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14例

    作者:解静荣;吴克雄;张斌;彭丽萍;冀红红;李丽;常丽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双周给药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4例不能切除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新辅助化疗方案为:L-OHP 85mg/m2第1天静脉滴注;CF2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2天;5-Fu 4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600mg/m2化疗泵持续静脉给药连续46 h;14 d重复,2次化疗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观察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病灶的变化情况及用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4例;无进展(PD)病例;临床有效率(CR+PR)71.4%.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组织学效果:CR 1例,大部分缓解1例,PR 2例,轻微缓解6例,无缓解3例.不良反应轻,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下降,但都在Ⅰ~Ⅱ度,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较轻微,神经毒性、脱发、口腔炎等也多在Ⅰ度,无明显心、肝、肾功能损害和变态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结论 L-OHP联合5-Fu和CF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满意,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耐受性良好.

  • 腹腔灌注化疗配合治疗进展期胃肠道癌30例

    作者:刘荣成

    目的 观察腹腔灌注化疗配合治疗进展期胃肠道癌的疗效.方法 30例进展期胃肠道癌患者(治疗组)切除术后在全身辅助化疗同时配合5-氟尿嘧啶(5-Fu)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31例患者单用全身辅助化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24例(80.00%),与对照组21例(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率也有所提高.结论 腹腔灌注化疗配合治疗进展期胃肠道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人胃肠肿瘤动物模型发展及研究现状

    作者:范应方;黄宗海

    胃肠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死亡率高,预后差,人们为攻克这一顽症进行了几个世纪的努力.60年代Sugimur等[1]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腺癌获得成功,开创了人类利用动物研究人类癌肿诊治的前景.70年代人癌细胞株的建立及裸鼠移植瘤的成功,使肿瘤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癌变机制、肿瘤诊断、抗癌药物的筛选及治疗方法的探索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就人胃肠癌动物模型发展、应用,特别是裸鼠人胃肠癌模型的建立方法、类型及医学应用作一综述.

  •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大肠癌的化学预防及机理探讨

    作者:伍治平;蒋永新;王熙才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消炎及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包括水杨酸类、吡唑酮类、吡罗昔康、吲哚美辛、舒林酸、萘普生等.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例观察及动物模型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特别对于胃肠道肿瘤,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还具有使单个腺瘤消失的作用.现将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抗结直肠肿瘤作用及其有关机制综述如下.

  • D-二聚体、脂蛋白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曹军丽;王欣;高立明;程少会;曹丽艳;付占昭;康丽颖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脂蛋白和癌胚抗原对恶性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9例和健康体检者155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直接法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脂蛋白(a)[Lipoprotein(a),Lp (a)]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每种检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并找到合适的检测组合。结果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D-二聚体、LDL、LP( 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01),HDL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01);D-二聚体诊断分界点为0.495μg/ml,敏感性为62.6%,特异性为86.5%;HDL诊断分界点为1.025 mmol/L,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85.2%;LDL的诊断分界点为3.375 mmol/L,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82.6%;LP(a)诊断分界点为27.3 mg/dl,诊断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87.1%;CEA诊断分界点为2.14 ng/ml,敏感性为59.7%,特异性为76.8%;HDL+CEA的敏感性为77.7%,特异性为88.4%;D-二聚体+HDL的敏感性为70.5%,特异性为96.1%;HDL+LP(a)的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93.5%;D-二聚体+HDL+LP(a)的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92.3%;D-二聚体+HDL+CEA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85.8%;HDL+LP(a)+CEA的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92.3%;D-二聚体+HDL+LP(a)+CEA的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92.3%。结论 D-二聚体和脂蛋白可以像CEA一样作为肿瘤标志物,其联合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恶性胃肠道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原发性阑尾腺癌8例

    作者:杜晓辉;郑伟;李荣

    原发性阑尾腺癌非常少见,自1882年Beger首先报道1例至1990年Harris[1]搜集文献报告约300例,占胃肠道肿瘤的0.2%~0.5%,为阑尾送检标本的0.1%[2].本病多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症状,术前明确诊断非常困难.笔者总结解放军总医院1990~2000年收治的原发阑尾腺癌8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病理进行讨论.

  • 作者:

    关键词:
  • 胃肠道肿瘤螺旋CT诊断的新进展

    作者:高剑波

    螺旋CT 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有着巨大的潜力。纤维内窥镜和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是消化道肿瘤理想的初选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胃肠黏膜面的改变,但对肿瘤突破浆膜向外直接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不能显示。进入80年代,CT逐步用于消化道肿瘤检查,CT能发现和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术前分期。但CT分期的准确性一直存在争议。1989年以来螺旋CT的应用,快速扫描避免了呼吸运动的影响,配合对比剂高压注射,可获得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利用容积式扫描进行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和其他三维成像检查,使CT不仅能观察胃肠壁及邻近脏器的病变,而且可以观察黏膜的改变。目前螺旋CT对胃肠癌的诊断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一、检查方法 1. 胃肠道对比剂的应用:胃肠道为空腔脏器,常处于不同的收缩状态,CT检查时必须引入一定量的对比剂使之充分扩张。对比剂主要包括高密度对比剂(2%~3%碘溶液)、等密度对比剂(水)和低密度对比剂(脂肪乳剂、气体)。高密度对比剂对胃肠壁的显示差,且会遮蔽部分壁组织,限制了癌肿的检出和胃肠壁浸润深度的诊断,但三维成像时高密度对比剂与胃肠壁有良好的密度对比,Rogalla等[1]尝试用其进行小肠的CTVE。水是胃肠CT理想的对比剂,无论平扫或增强,对胃肠壁的细节和病变的显示都非常清晰,但三维成像时水与胃肠壁缺乏密度对比。脂肪乳剂对胃肠壁的显示优于或等于水对比剂,但价格高、病人耐受差,三维成像时与胃肠壁密度对比不大。气体对比剂在CTVE检查中常使用[2-5],与胃肠壁密度差异大,成像效果好,但轴面图像对上消化道壁显示差,常有伪影产生。选择合适的对比剂以获得满意的轴面图像和三维图像是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Lee等[2,3]尝试用2种对比剂进行胃成像研究,即三维成像时使用空气,打嗝排气后再口服水进行增强扫描,获得满意效果。 2. 低张药的应用:胃肠道处于不断的蠕动收缩状态,造成运动伪影,影响诊断。使用低张药可消除以上因素,同时使病人容易耐受胃肠腔的扩张。低张药国内多采用肌注盐酸山莨菪碱10 mg。 3. 增强扫描:螺旋CT配合高压注射器快速团注,可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多期扫描图像,对胃肠癌诊断至关重要:(1)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类似于血管造影,动脉期表现为肿瘤表面异常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逐渐扩大,终平衡期完全强化[6],反映了癌肿在不同时期的强化特点,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定型、定性,以及判断癌肿浸润的深度。(2)多期增强扫描还有助于发现胃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肝脏或腹膜转移。

  • 进一步重视螺旋CT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荫太;高剑波

    90年代以前,由于受CT机性能和检查方法的影响,CT对胃肠肿瘤疗前分期的准确性较低,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其诊断价值尚不能肯定。进入90年代,螺旋CT投入临床应用,由于CT机性能的提高,使胃肠CT的检查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与B型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比较,螺旋CT成为胃肠肿瘤疗前分期实用和可靠的方法。但人们对螺旋CT检出胃肠肿瘤的敏感性未能充分认识,以致螺旋CT仍不是检查胃肠肿瘤的主要手段。随着螺旋CT扫描速度的提高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升级,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了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 virtual endoscopy,CTVE),随后胃肠螺旋CT的三维成像及临床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胃肠道螺旋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胃肠的螺旋CT检查,包括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根据设定CT域值的不同,可分别获得胃肠道的CTVE、空气投影成像(air cast image, ACI)和模拟管腔(pseudo tract)等不同的三维图像。利用剪切功能对模拟管腔图像进行不同角度的切割观察,可获得胃肠道的多方位剖面图像(cutaway view)。上述技术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螺旋CT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功能。 对于胃的专项检查,口服水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简便易行,仍发挥着主导作用。三维成像由于要求扫描技术严格,X线管的负荷及病人的经济负担过重,尚处于临床应用研究的初级阶段。文献报道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1)三维成像时,使用气体对比剂完成第1步后,嘱病人打嗝,排除胃内气体,然后服水对比剂,进行螺旋CT增强轴面扫描;(2)轴面常规增强扫描采用水对比剂,第1步检查完成后,嘱病人口服60%泛影葡胺50~70 ml,翻身后使阳性对比剂和胃内的液体混匀,再进行胃三维成像检查。(3)口服脂肪乳剂进行胃三维成像。3种方法对比,第2种方法优于其他2种方法,操作简便,病人容易接受。 小肠走行迂曲,充盈对比剂困难,小肠CTVE的应用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小肠的螺旋CT检查采用低张口服水增强扫描。 大肠的螺旋CT检查,包括低张水灌肠螺旋CT增强扫描和螺旋CT大肠充气造影。后者的扫描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可获得多种三维重建图像,常用的有CTVE、ACI、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CTVE适宜于大肠和胃,在胃肠螺旋CT 的三维成像中,大肠三维成像技术目前为成熟;螺旋CT大肠空气造影已成为检查大肠病变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对经其他影像学检查已确诊的大肠癌进行疗前分期,宜采用低张水灌肠螺旋CT增强扫描;如果怀疑大肠病变,且狭窄较著,为明确定位与分型,可采用CTVE、ACI等三维成像方法。

  • 胃肠道肿瘤患者皮下埋藏化疗泵效果观察

    作者:李惠东

    胃肠道恶性肿瘤易出现腹腔种植转移,导致患者全身机能及生活质量下降.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我科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对60例患者实施了皮下埋藏化疗泵后腹腔化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36 条记录 8/57 页 « 12...567891011...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