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

    作者:李鹏胜;彭俊生;向国安;肖方联;高鹏;张刚庆

    目的 探讨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3年1月~2005年7月在我科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安慰剂为对照组(n=20);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rhGH为研究组(n=20).rhGh在术后第3天开始应用,连续应用7天.观察患者术后蛋白质代谢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5天恢复正氮平衡.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IGF-1在术后第3天均显著下降,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研究组术后第10天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IGF-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联合rhGH能促进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蛋白质合成,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 鱼油脂肪乳剂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玉亮;马朝群;芮庆林;嵇武;段宝奇

    目的 探讨鱼油脂肪乳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含中长链脂肪乳剂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加用鱼油脂肪乳.于患者术后第1、3、6天分别检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DR、单核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术后连续5d肠外营养支持后,研究组IL-1 β[(1 818±213) pg/L]、IL-6[(415±71) pg/L]、TNF-α[(2 194 ±350)pg/L]含量较对照组[IL-lβ:(2 292±289)pg/L;IL-6:(791±163)pg/L;TNF-α:(2 509 ±507)pg/L]显著降低(P =0.027,P=0.001,P=0.036),但两组IL-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DR表达水平(76.6±15.2)%较对照组(62.3±16.8)%显著升高(P =0.029).结论 使用添加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有利于改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的单核细胞功能.

  • 吲哚美辛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鑫;邵峰;张颖慧;杨道贵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胰岛素低抗及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胃癌、结肠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n=28)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24h给予肠外营养支持5~7d,吲哚美辛组术后每12小时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于术前和术后24、72、120 h空腹抽血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肌酐(Cr)、血液尿素氮(BUN)、甘油三脂(TG)、游离脂肪酸(FFA)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术后72 h内生命体征.结果吲哚美辛组术后生命体征变化较小.术后24 h、72 h对照组FBG、FINS、lnHOMA-IR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均=0.000),也明显高于吲哚美辛组(P均<0.01).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r、BUN、TG和FFA水平均高于术前,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吲哚美辛组术后120 h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术后24 h水平(P均=0.00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0 h水平(P均<0.05).两组间及手术前后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美辛栓可降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

  •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肿瘤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

    作者:雷尚通;薛琪;黄美泰;石汉平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肿瘤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6~12月本科收治的3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均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组.EN组术后24小时内经鼻空肠管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两组热卡、氮量相同.于术前(营养支持前)、术后第7天(营养支持后)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C3、C4和CH50.结果EN组体液免疫指标较营养支持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PN组IgA、IgG、IgM差异无显著性;但C3、C4、CH50营养支持前分别为(1.091±0.227)、(0.221±0.051)和(40.950±11.400)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0.782±0.233)、(0.162±0.058)和(32.440±9.355)g/L,支持后较支持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0.009,0.049).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机体体液免疫有一定作用.

  • 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磊;周亚男;张强;李贵英;张文良;王举;谭毓铨

    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常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法及时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术后治疗的关键.

  • 强化的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云;李荣;田文;郭伟;梁发启;刘小平

  • 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晚期癌症病人营养和免疫恢复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晓红;鲍力;毋永娟;谭亚琴;张晓霞

    营养不良和进行性体重减轻是晚期肿瘤患者的普遍现象.胃肠外营养(PN)常被用来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防止恶病质的进一步发展[1].对象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997年11月~1999年5月,126例住院病人,均经临床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的住院病人.大多数为胃肠道肿瘤和肺癌患者,男性94例,女32例,大年龄83岁,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55.6±17.9岁.均作支持治疗或进行化疗,按均衡组原则分成肠外营养组(PN)及普通输液组(对照组),PN组64例,对照组62例.两组病例均无明显肝、肾、心功能损害,发病后体重变化少于原体重10%,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研究过程中无明显感染征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由一组医护人员操作.

  • 16例胃肠道间质瘤诊治体会

    作者:张铭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肿瘤.我院于2001~2004年收治16例GIST,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HIF-1α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郭德正;周宗和;罗兴成

    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是介导细胞缺氧反应的关键性转录因子,使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以适应缺氧微环境。胃肠道肿瘤的缺氧微环境及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治疗及预后方面关系密切,已成为胃肠道肿瘤研究的热点。

  • 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体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岩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体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实施胃肠道肿瘤手术的60例患者,术后均给予体腔热灌注化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体腔热灌注化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田文华;张彩玲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该院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麻醉方案,研究组采取FTS理念进行麻醉.观察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与动脉血压的变化,以及拔管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切皮时、探查时、插管拔除后5 min时心率与动脉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FTS理念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手术麻醉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 联合运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英姿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2例均有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可评价客观指标.采用奥沙利铂150mg/dL,亚叶酸钙(CF)100mg/m2+5-氟脲嘧啶300mg/m2 d1-5化疗,3周为1周期,6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72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胃癌有效率为54.8%,结肠癌有效率为54.1%,直肠癌有效率为47.1%.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巍;郭启勇;王玉;范国光;卢再鸣

    目的探讨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结果 GIST发生于小肠8例,胃部4例,肠系膜1例.肿块向腔外生长者居多,多呈圆形或椭圆形.13例中,良性5例,其中4例直径小于5 cm,密度多均匀,边界清,强化均匀;恶性8例,其中7例直径大于5 cm,密度多不均匀,内部有单发或多发坏死,边界多不清,强化不均匀,4例出现转移.结论 GIST的CT表现没有特异性,但MSCT对其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的判别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 多层螺旋CT半定量诊断高危险程度胃肠道间质瘤

    作者:孙烨;綦维维

    目的 对比分析高危险程度与较低危险程度(包括极低、低、中等危险程度)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探讨高危险程度GISTs的半定量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46例GISTs患者(共51个病灶)的MSCT资料,对比分析高危险程度与较低危险程度GISTs的发生部位、大小、形状、边界、生长方式、平扫及增强扫描中的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一步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 高危险程度与较低危险程度GISTs在发生部位、大小、形状、边界、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的边界和大小与肿瘤的危险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高危险程度GISTs的半定量诊断方程为ln [P/(1-P)]=-2.612X_3+0.371X_5(X_3:肿瘤的边界;X_5:肿瘤的大小).结论 上述logistic回归方程可用以判断GISTs为高危险程度的几率,有助于诊断高危险程度GISTs.

  • 小肠间质瘤1例

    作者:艾尔肯;孙绪荣;李白艳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1岁.3年来出现间歇性黑便共5~6次并伴腹痛,无呕吐及呕血.查体:贫血面容,腹部剑突下有压痛,中腹部可扪及约鸡蛋大小的团块样肿物,界限不清,活动性差.血常规:血红蛋白102g/L.小肠造影:中段空肠内可见半圆形充盈缺损,基地宽约3.5cm,边缘不光整,中央可见小龛影,病变周围正常肠袢呈外压形改变(图1).

  •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评价

    作者:王庆华;郭大静;余聪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4例起源于胃,5例起源于小肠,2例起源于直肠,1例起源于小网膜,1例起源于小肠系膜.13例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直径4~12 cm.11例肿块位于腔外,2例腔内外均有肿块.4例肿块内部密度均匀,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以环状强化、斑片状不均匀强化为主.2例肿块血供异常丰富,可以见到粗大迂曲的肿瘤血管.肠系膜血管被包埋1例,肠系膜血管受压移位2例,未见血管破坏中断现象.脾脏受侵1例,小网膜囊受侵1例,肝转移1例,网膜转移1例,合并腹水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很有帮助.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分析

    作者:杨宇凌;郭永飞;肖格林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的CT表现及强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1例GEP-NE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CT表现,并分析误漏诊的主要原因.结果:11例中,7例结节型病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呈持续均匀强化,4例肿块型病灶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相应肠腔变窄,近端肠道无梗阻,增强扫描动脉期较明显不均匀强化,随着强化时间的延迟,强化趋向均匀,肿瘤坏死不明显.结论:GEP-NETs极易漏诊或误诊,当病灶增强扫描延迟期强化较均匀、肿瘤无明显坏死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新进展

    作者:杨宏;周雷;王文跃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 tumors,GEP-NETs)起源于消化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包含了一大类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不完全相同的肿瘤,其原发灶大部分位于胃、小肠、结直肠及胰腺.在西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占到全部恶性肿瘤的1%~2%,并且近几十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许多GEP-NETs能够分泌激素或多肽从而产生相应症状,例如类癌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或低血糖综合征等,称为功能性肿瘤,而其他一些GEP-NETs则不分泌引起临床症状的激素,称为非功能性肿瘤.虽然大部分的GEP-NETs都是非良性的,但其生长相对缓慢,因此预后可能好于腺上皮来源的胃肠道肿瘤.

  • 640层容积CT低剂量胰腺全器官灌注成像技术探讨

    作者:马晓璇;时惠平;于梅艳;郭薇;祝红线;樊红霞;王萍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居恶性肿瘤中的第四位,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胰腺癌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腹部不适或疼痛及黄疸等,由于胰腺位于腹腔深部,胰腺癌起病隐匿,且进展快,所以大多数患者病变被发现时已经有肿瘤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等,失去手术机会,大约只有7%~20%可以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大约5%左右[1].

  • 培美曲塞/顺铂一线治疗以脉络膜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彭丽君;乔贵宾;曾伟生

    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确诊后的5年生存率不容乐观,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肺癌。患者多死于肺癌引起的全身转移,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血行转移以肺、肝、脑、骨、肾上腺为常见,眼内转移临床并不多见,国际报道的仅有30例[1],其中常见的部位为脉络膜,通常为多病灶和双侧转移。对于女性患者,原发癌多来自乳腺癌,其次是肺癌、原发灶不明肿瘤或胃肠道肿瘤,男性患者原发癌主要是肺癌,其次是肾癌、前列腺癌,其他如食管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等。目前多采用放疗、手术、经瞳孔热疗和玻璃体内化疗等综合治疗,对于脉络膜转移单独采用化疗临床报道很少。

1136 条记录 4/57 页 « 12345678...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