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腘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黎

    目的:探究并分析经腘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一般治疗、抗凝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全身性尿激酶溶栓治疗,而观察组则采取腘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膝上15 cm周径差、膝下10 cm周径差分别为(0 U.84±0.22)cm、(0.45±0.18)cm,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均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静脉完全再通率分别为100%、92.0%,均较对照组高(P <0.05),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腘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DVT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曹凤鸣;徐法东;张精勇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3年5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例病人分别采用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27例)、常规药物治疗(21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显效率92.6%,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 d.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显效率81.0%,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7 d.结论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治愈率、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后及转归

    作者:刘春萍

    1 深静脉血栓(DVT)的预后和转归1.1 DVT预后①局限在小腿的DVT大多数血栓较小并能自溶,症状体征较轻或不明显,也很少引起长期致残和有临床意义的肺栓塞(PTE).但大约20%的无症状者和20%~30%的有症状者的静脉血栓可向上延伸至腘静脉,其中40%~50%栓子可能脱落并有发生PTE的危险.

  • 腘静脉穿刺在诊治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作者:楼文胜;顾建平;何旭;陈亮;苏浩波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腘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其中血栓抽吸18例、血栓消融35例、腔内血管成形25例、共植入血管支架47枚.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闭塞血管开放,双下肢周径差小于1 cm,活动正常.结论: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 B超引导下穿刺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的护理

    作者:路艳茹;熊宇玉

    经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是目前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通过B超引导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同时通过护理可以减少溶栓过程中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避免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 华法林致皮疹1例

    作者:朱洪英;张娜

    1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因左下肢疼痛肿胀40余天入院.查体:左下肢肿胀,左/右小腿围为37/35 cm.多普勒显示左下肢腘静脉、胫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

  • 深静脉瓣膜重建治疗髂静脉狭窄合并重度深静脉反流73例疗效分析

    作者:马杰;马韬

    目的 探讨行仅纠正静脉反流而不处理髂静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深静脉功能不全(DVI)合并左髂静脉狭窄(LIVS)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经下肢静脉造影及彩超检查诊断为左髂静脉狭窄并伴有重度深静脉反流73例.其中男14例,女59例;年龄37~62岁,平均49.7岁.全部C4~C6的DVI病人实施腘静脉瓣膜重建并处理大小隐静脉和交通静脉;手术前后观察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左髂静脉血栓的发生以及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来评价效果.结果 顺行静脉造影发现73例LIVS,其中60例(82.1%)髂静脉狭窄率为50.6%~58.7%,13例(17.9%)狭窄率为60.1%~65.6%.所有病人深静脉造影均为Ⅲ~Ⅳ级反流.手术前血管彩超检测腘静脉平均每分反流量为(812.63 ± 57.42)mL,术后(165.61±10.25)mL(t=12.17,P<0.01).VCSS评分术前(7.98±1.35),术后(1.47±0.68)(t=54.62,P<0.01).病人术后平均随访58个月,未发现髂静脉狭窄处血栓形成,肢体疼痛及肿胀消失,溃疡愈合率96.2%,复发率为3.8%.结论 对非血栓性LIVS合并DVI采用深静脉瓣膜重建及浅静脉和交通静脉手术,不需处理LIVS(>50%~65%)的方法可行有效.

  • 经腘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张青云;丁萌;陈磊;张弘;杨植

    目的 探讨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9例应用经患侧腘静脉CDT治疗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患侧腘静脉置管CDT.记录置管成功率,健、患肢周径差值,静脉血栓评分,静脉再通率,深静脉瓣膜保存率,介入治疗并发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等指标并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0%(39/39).患者治疗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值分别为(6.12±1.03)cm与(2.55±0.7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肿胀消退明显.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栓评分为(5.73±0.94)分与(2.13±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消融明显,静脉再通率为(64.23% ±16.21%).39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置管处炎症,1例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1例患者溶栓后出现髂静脉狭窄并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即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7%(3/39).随访6~12个月,34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87.2%(34/39),无DVT复发与肺栓塞发生.深静脉瓣膜保存率为(76.14% ±9.15%),PTS的发生率为15.4%(6/39).结论 应用经患侧腘静脉CDT治疗急性DVT安全有效.

  • 超声诊断右下肢腘静脉瘤1例

    作者:王奇;孙智音

    1 病例患者男性,64岁,因右下肢酸胀1月余来院检查.查体:右小腿、右足肿胀,腘窝区略饱满,压痛.超声所见:俯卧位探查右腘窝区可见腘静脉局部呈球形扩张(图1),范围约2.08 cm×1.43 cm,扩张处近心端正常血管内径约0.43 cm,远心端正常血管内径约0.40 cm,扩张处内径大于邻近病变部位正常血管内径的1.5倍以上,内呈云雾状回声,腘静脉内膜欠光滑,腘静脉瓣上方血流淤滞(图2),瓣根部可见絮状强回声飘动,未见明显血栓回声,加压后扩张处管腔闭合.CDFI:腘静脉扩张处充填低速漩流,色彩暗淡,挤压小腿后尤为明显.超声印象:右下肢腘静脉局部瘤样扩张,考虑腘静脉瘤.后经血管造影,证实支持腘静脉瘤诊断.

  • 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1例报道

    作者:刘军;娄秀辉;曲永萍;王爱林

    1 病例资料病人女,43岁,因右下肢外伤后肿痛二十余天加重2 d入院.多谱勒血流超声提示:右股、腘静脉无血流信号,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给予溶栓祛聚治疗.2 d后患者出现胸痛、阵发性咳嗽、咯痰、痰中有血丝,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右胸闻及胸膜摩擦音.急摄胸片示:双肺纹理多,右下肺外带见小片状阴影,右肋膈角变钝,左肋膈角锐利,急做螺旋CT检查,右肺动脉干及左下肺动脉血栓形成,右下肺栓塞后改变,右侧胸腔积液.采用血栓捣碎术和真空吸引取栓术再辅以肺动脉局部溶栓的方法.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静脉瘘1例

    作者:梁香红

    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以下肢肿胀、疼痛、麻木、乏力近两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下肢皮温较对侧高,左腘窝处可触及震颤,搏动感不明显,听诊可闻及粗糙隆隆样连续性血管杂音.彩色多普勒显示:左侧胴动静脉可见直接交通,瘘口约3.5 mm,可探及一束红色血流信号自胭动脉射向腘静脉.脉冲多普勒显示:瘘口大分流速度148 cm/s;腘静脉内径增宽,彩色多普勒显示流速增高.频谱为动静脉混合频谱,大流速113 cm/s;小腿部深浅静脉均迂曲扩张,血流缓慢,可见自发显影.超声诊断:左下肢胭动静脉瘘.外科术后诊断:左下肢腘动静脉瘘.

  • 妇科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游红霞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肌肉静脉窦),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1].

  • 腘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

    作者:武有祯

    目的:为临床胭静脉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5具经防腐成人尸体50侧下肢标本上,模拟静脉穿刺,逐层解剖腘窝,观测腘静脉及其毗邻关系以及穿刺时的进针部位、深度、角度等.结果:腘静脉体表投影:膝关节伸直位,髌骨上缘水平线与股二头肌肌腱交叉点向后内侧旁开1.3±0.7 mm处为A点,髌骨下缘水平线与股二头肌肌腱交叉点向后内侧旁开4.1±0.5 mm处为B点,A、B两点之连线即为腘静脉体表投影.在腘窝上段从内侧向外侧排列次序为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在腘窝中、下段及出腘窝后三者的排列趋于由深向浅.结论:腘静脉穿刺在AB线中点以上较安全,中点以下可能伤及腘动脉和胫神经,不宜穿刺.

    关键词: 静脉 腘静脉
  • 腘静脉穿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作者:杨爱霞;宋锦文;董志强;印建国

    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放射科行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患肢顺行静脉造影待腘静脉显影后直接穿刺和经健侧股静脉置导丝于患侧腘静脉后穿刺的36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留置导管后溶栓和(或)抽吸血栓.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溶通时间为(3.6±1.3)d,总治愈率为92%,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腘静脉穿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做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和做好适当的康复指导十分重要.

  • 髌骨中心层面腘静脉多层螺旋CT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静;姜建威;殷允娟;侯海燕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技术研究髌骨中心层面腘静脉解剖及其变异,为临床腘静脉盲探式穿刺提供影像解剖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直接法CT静脉造影检查患者171侧下肢(男91侧,女80侧;左91侧,右80侧).测量髌骨中心层面腘静脉中点至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中点水平距离(D1)、同层腘静脉中心至体表距离(D2)、腘静脉内径(D3、D4),对测得的指标作统计学分析.同时解剖观测同层面171侧下肢腘静脉有无畸形、数目及与腘动脉的位置的关系.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男、女及左、右侧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71侧下肢中腘静脉D1为(10.62±4.64) mm,变异系数为0.44;D2为(25.15±4.37) mm,变异系数为0.17;D3、D4分别为(10.55±2.87) mm、(10.94±2.68) mm,变异系数分别为0.27、0.24;171侧下肢中34侧为2支型腘静脉(占19.9%),1例为3支型腘静脉(占0.6%),136侧仅有1支型腘静脉(占79.5%);171侧下肢中仅5侧下肢髌骨中心层面腘动脉与腘静脉并列(内外侧),166侧腘动脉均位于腘静脉前方或前内侧.结论 以上腘静脉观测结果,为临床腘静脉盲探式穿刺提供了影像解剖学基础.

  • 两种顺行置管方式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

    作者:苏浩波;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宋进华;汪涛

    目的 探讨经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患肢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A组(21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B组(25例).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静脉通畅度、患肢消肿率、穿刺置管消耗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总体有效率A组95.2%;B组96.0%;消肿率A组(86.6±20.0)%,B组(85.7±14.6)%;静脉通畅度A组(57.9±19.4)%,B组(57.7±19.3)%.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消耗时间少于B组(P<0.05),大隐静脉穿刺难度低于腘静脉.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腘静脉置管(P<0.05).结论 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

  • 应用静脉肌袢形成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作者:赵宏;高敏;郭钟行;张志德

    我科自1994年3月以来应用腘静脉肌袢形成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2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崔怀瑞;葛元;楼新法

    目的:为临床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60侧成人下肢的腘动脉、腘静脉及胫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腘静脉的体表定位等.结果:在腘窝上段由内向外依次为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在腘窝中段上述结构逐渐移行,位置关系较为复杂,在腘窝下段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腘静脉的体表投影:在腘窝与经过收肌结节高点的水平线成(83.5±2.2)°夹角的直线,且该直线与水平线的交点距水平线与股二头肌腱交点为(2.3±0.7)cm.结论:根据腘静脉与腘动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在腘窝上半部穿刺较安全,在腘窝下半部穿刺时易损伤胫神经和腘动脉.

  • B超引导下穿刺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官云彪;陈幸生;薛明;洪登科;周亚东

    目的 探讨直接穿刺小隐静脉置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9例,其中合并肺动脉栓塞1例,均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在B超引导下经小隐静脉穿刺置入灌注溶栓导管至静脉血栓中,以3~4×104 U/h微注泵持续推注尿激酶,尿激酶总用量(439.47±76.065)×104 U,并辅以抗凝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健肢周径差的变化及静脉通畅评分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患者经小隐静脉置管灌注溶栓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术前确诊的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6.47±1.61),(1.21±0.67)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2.197,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2.95±1.14),(0.58±0.48)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0.205,P<0.01);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5.89±1.05),(2.31±1.16)分,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3.844,P<0.01);静脉通畅率为(85.26±7.67)%.其中3例出现髂静脉狭窄,程度70%以上甚至闭塞,可见明显侧支循环,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术后狭窄消除,血流通畅,侧支明显减少或消失.完成随访18例,失访1例,随访率94.44%,未再发现血栓复发.结论 经小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易损伤神经,并发症少,便于护理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在具有适于采用该方法的情况下,均应优先采用该方法.

  • 经腘静脉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

    作者:官云彪;陈幸生;薛明

    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途径直接置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5例,其中合并肺动脉栓塞7例,在B超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入灌注溶栓导管至髂股静脉血栓中,以3×104~4×104 U/h微注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总量(431.08±83.63)×104 U.结果 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5.97±1.91)cm、(1.83±1.12)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3.56,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5.47±1.37)cm、(1.51±0.95)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5.68,P<0.01);溶栓前静脉通畅评分(16.31±3.84)分,溶栓后(5.47±4.71)分,静脉通畅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6.616,P<0.01),平均静脉通畅率为67.64%.合并肺动脉栓塞的7例患者中,栓子完全溶解6例,大部分溶解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2例,时间3~20月,未发现有血栓再发.结论 经腘静脉置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近期效果良好.

109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