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阻塞性疾病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可诱发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具有潜在危险,现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我科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符合OSAHS患者120例和其中有和无阻塞性鼻-鼻窦疾病的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探讨鼻阻塞性疾病对OSAH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影响,报告如下.
-
鼻内窥镜下电动力刨削系统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耳鼻咽喉部由狭窄的管腔、空洞和间隙等构成,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随着鼻内窥镜鼻窦手术(ESS)在国内广泛开展、普及,鼻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2004年用鼻内窥镜录像监视系统下,电动力刨削系统治疗鼻息肉、鼻窦疾病10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45例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研究
本文以45例患有严重鼻窦疾病的儿童患者为基础,研究心理干预在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并对出院的时机进行深入讨论,将护理工作分为心理以及常规护理这两个部分,结合实际结论,对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
-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预防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分析206例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结果:206例手术眼部并发症9例.眶内感染、眼外肌损伤、眶内出血、视神经损伤、眼底动脉栓塞各1例,鼻泪管损伤、纸样板损伤各2例.结论:掌握鼻腔、鼻窦毗邻与眼部相关解剖,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选择麻醉方式,杜绝术中盲目操作是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循证护理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的运用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简称FESS)是在电视的直视观察下进行操作,具有既能清除病变又能保留正常的组织和结构、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正常的通气引流功能[1].FESS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手术创伤小等特点,从而被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正确认识鼻内镜术后的不适,给予有的放矢的护理措施、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治疗与护理中,2008年7月~2011年8月收治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144例,报告如下.
-
鼻内窥镜术围控制性降压期的观察与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下内窥镜鼻窦鼻腔手术的护理配合方式,总结积累经验.方法 将80例全麻下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分为控制性降压组及非控制性降压组,回顾性分析其护理配合方法和操作程序.结果 降压效果满意,控制性降压组出血量少于非控制性降压组(P<0.05),输注的液体量少于非控制性降压组(P<0.05),且护理配合得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控制性降压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液体输注,从而缩短手术时间,而护理策略应着重于术中的循环、出血量以及术后的呼吸、神经系统的密切观察并协助医师及时处理.
-
Nd:YAG激光联合鼻内镜治疗鼻后部出血19例
随着鼻腔鼻窦内镜技术的发展及鼻内镜手术在鼻腔、鼻窦疾病外科治疗中地位的确立,各种激光相继被导入了鼻内镜手术.1996年6月至1999年12月间,我们采用Nd∶YAG激光联合鼻内镜治疗19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嗅觉障碍及其临床检测方法
嗅觉与视觉、听觉、触觉一样是人类重要的特殊感觉功能,嗅觉障碍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其中对危险环境的识别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可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嗅觉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头部外伤及鼻-鼻窦疾病是常见的原因。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亦表现有嗅觉障碍,嗅觉功能的研究对于神经内科的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Ansari等早在70年代就有研究证明嗅觉的功能障碍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Down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IPD)等。在神经病学理论中,嗅神经的地位已由第一对脑神经跃居为脑的组成部分。关于嗅觉的检测,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包括主观嗅觉检测和客观嗅觉检测,但在神经病学临床查体中,嗅觉功能的检查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
筛窦骨瘤
一、鼻窦骨瘤的概述鼻窦骨瘤(osteoma)是鼻腔、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是有包膜的良性骨性肿瘤.它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偶尔在进行x线片检查中被发现.据报道,常规进行鼻窦X线平片检查时约1%的受检者可以查出骨瘤;而因有鼻腔、鼻窦症状行鼻窦CT扫描的患者中,骨瘤的检出率约为3%.鼻窦骨瘤的发病率约为0.01%~0.43%;男、女比例约为1.5:1~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段20~50岁;无种族偏向[1-3].一般认为,鼻窦骨瘤多发生于额窦,其次为筛窦、上颌窦、蝶窦[2].对此,新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有不同的结果:1889例患者因鼻腔、鼻窦疾病而接受鼻窦CT扫描,结果显示鼻窦骨瘤多发生在筛窦,其次为额窦、上颌窦、蝶窦,但骨瘤的检出率约为3%,与之前的文献报道一致[3].
-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治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继发于鼻腔、鼻窦疾病.是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 [1],患病率为慢性咳嗽的22.0%~57.6% [2].
-
耳鼻喉疾病诊治中鼻内镜的应用
当前,鼻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鼻内镜具有亮度大、视野广、视野清晰、精确度较高等优点.目前,鼻内镜主要用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手术和术后换药.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额镜下常规检查,即前鼻孔镜检查鼻腔、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部、间接喉镜检查喉部、耳镜检查外耳道及鼓膜等,并作出初步诊断.然后再用鼻内镜检查作出诊断,将前者的诊断与后者的诊断进行比较.检查前的准备同传统额镜下检查,鼻腔喷We 麻黄素及地卡因.
-
鼻内镜辅助下上颌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1例报告
鼻窦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2005年在美国的耳鼻喉科年会上首次提出,并作为当代鼻科学四大技术进步之一得到了改进和发展[1],成为被国际上广泛接受的鼻腔鼻窦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多项临床研究已证明其有效性及可行性[2].2013年1月,我院施行1例上颌窦球囊扩张术,随访9个月,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孤立性蝶窦疾病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8例孤立性蝶窦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18例中主诉头痛16例,8例视力下降和/或复视4例、眼球胀痛2例、眼球突出及眼球固定1例,涕中带血2例、脓涕1例.检查8例有Ⅱ或Ⅵ颅神经损伤,其中1例Ⅱ、Ⅲ、Ⅳ、Ⅵ颅神经均受损.所有病例鼻科检查中只有4例鼻腔所见能够提示后组鼻窦病变.15例为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病变(10例孤立性蝶窦炎,3例蝶窦黏液囊肿,2例霉菌性蝶窦炎),蝶窦脑脊液鼻漏、蝶窦骨瘤和蝶窦腺样囊性癌各1例.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是一直存在而未被充分认识的一组疾病.它可仅以头痛或视力下降、复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而鼻部表现不显著.因此,在头痛或视力下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孤立性蝶窦疾病是不可忽略的因素.CT和MRI是孤立性蝶窦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
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表现,提高首诊准确率,并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22例术前均行CT或MRl和鼻内镜检查,术中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明确诊断.结果经鼻内镜手术后随访5个月至两年半,22例症状明显好转,蝶窦前壁通畅,窦壁光滑.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并非罕见,头痛是常见非特异性症状,可伴有视力下降等颅神经损害及血性涕等症状.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术式.
-
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和视觉损害,全部病例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手术.随访6~14个月,无复发.结论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症状无特异性,不易及时确诊;鼻内镜和CT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在蝶窦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
-
结外鼻窦Rosai-Dorfman病1例
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为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病因未明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以及多克隆性丙种球蛋白血症等[1].因该病发病较少见,以淋巴结肿大多见,但单纯鼻窦发病为较为罕见的疾病.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RDD报道如下.
-
唇下径路半面掀翻术治疗鼻部肿瘤
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传统的方法采用鼻侧切开术治疗[1,2],1992年,汪吉宝等报告扩大下唇下径路面中部掀翻术及其改良术式[3],治疗鼻腔鼻窦疾病18例,效果尚好,且其中16例为一侧鼻腔鼻窦病变,故将其改良式暂称为唇下径路半面掀翻术,我们用此术式治疗鼻腔鼻窦肿瘤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分析
鼻窦炎、鼻息肉是常见病多发病,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腔、鼻窦疾病已广泛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并发症取决于诸多因素,除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精细准确的手术操作,术前用药以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从1996年起至今开展此类手术183例(310侧),出现并发症34例,现报告如下.
-
鼻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其处理对策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可能的原因及处理经验,以期引起鼻内镜外科医生的重视.方法 收集作者收治的具有比较典型特征的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者22例8类.损伤类型分别为:纸样板损伤、眶内感染、额筛阻塞性囊肿、泪道损伤、眼外肌损伤、眶内出血、视神经损伤、眼底动脉栓塞等,并给予了相应处理.结果 单纯纸样板损伤9例中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眶纸样板损伤伴眶骨膜下感染1例和泪道损伤、额筛阻塞性囊肿各1例经鼻内镜手术痊愈.眼外肌损伤2例中1例经眼肌矫正术后除向健侧有轻微复视外,其他眼位无明显复视;另1例经眼肌矫正后仍有轻度复视.眶纸样板损伤致眶内出血1例痊愈,另1例眶内出血和1例眼底动脉栓塞导致的视力丧失无改善.视神经损伤6例(7侧)中1例(1侧)经视神经减压+眶尖减压视力恢复正常,另1侧及其余5例(5侧)无改善.结论 鼻内镜手术导致视神经损伤、眶内出血和眼底动脉栓塞导致的失明,治疗困难,预后极差;如果有残存视力,预后较好.
-
鼻眶脑型毛霉菌病九例
目的 探讨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9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等进行总结.9例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根治性手术治疗及联合用药抗真菌治疗.结果 9例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9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前有颅内侵犯并感染,住院治疗期间因颅内感染加重死亡,1例患者术前无颅内侵犯,治疗后头痛症状减轻,视力部分恢复,但术后4个月鼻窦毛霉菌病再次复发并侵犯颅内,再次入院,在住院治疗期间因颅内感染加重死亡.其余6例患者中,2例治疗后头痛消失,视力恢复至眼前手动,鼻内镜检查术腔干净,上皮化,未再复发,存活至今已5年.4例治疗后头痛消失,视力明显改善,鼻内镜下术腔干净,随访未再复发,存活至今超过2年,仍在进行原发病的治疗中.结论 鼻眶脑型毛霉菌病是一种继发于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严重机会感染性疾病,发展迅速,病死率极高,联合用药及经鼻内镜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