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TI技术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左心功能评估的价值

    作者:张彦玲;王国军;杨晓青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后多采用冠脉造影以及介入治疗的手段,造价昂贵,费时较多,技术要求较高,并且涉及的风险性较高,而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无角度依赖性且方便、无创、造价低、安全性高而成为临床较为实用的检查技术,本文旨在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彦玲;杨晓青;王国军

    冠心病是目前发病率高的心血管疾病,早期准确的判断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变化情况,能有效的减少猝死,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早期指导性调整诊疗方案.目前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心动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冠脉造影等手段,心动图不能反映心脏结构异常,传统超声心动图,对室壁节段性运动的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冠脉狭窄程度以及心脏代偿功能的影响,会出现失实的检查结果.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安全、方便且无创伤,通过追踪心肌内回声斑点的空间运动,能准确细微定量的测量局部心肌径向、纵向以及周向运动的应变,且其无角度依赖性,较少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较其他检查手段有其独到的优点.本文通过对300例检查的情况进行研究,得出部分结论,报告如下.

  •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心肌功能从组织多普勒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作者:巩晓红;李增平;王彦卿

    心肌应变(strain,S)指心肌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形,可用来评价局部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S为正值代表心肌纤维延长或者增厚,S为负值代表心肌纤维缩短或者变薄.应变率(strain rate, SR) 是指心肌发生形变的速度,是心肌运动在超声束方向上的速度梯度,能够真正反映室壁运动速度和速度差异.目前用于评价心肌S的超声方法有两种: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及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左室心肌应变的价值

    作者:梁晓霞;芦芳;赵敏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 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肌整体和局部应变的价值.方法 60例研究对象分成A组、B组、C组,A组30例为正常者,B组18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组12例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记录心尖位左室长轴三个切面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应用自动功能成像软件(AFI)测量左室18节段峰值收缩期应变(S),该切面峰值收缩应变(GLS)及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S-Avg),比较各组各参数值,并分析GLS-Avg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根据双平面Simpson's法测得的LVEF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轻度(6例)、中度(18例)和重度(6例),比较3组患者GLS-Avg.结果 A组左室18节段S值自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各节段壁应变绝对值低于A组(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心力衰竭患者GLS-Avg绝对值逐渐减低.GLS-Avg与LVEF相关良好(r=0.92,P<0.05).结论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定量测定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局部和整体心肌形变.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晓丽;李天亮;胡新玲;畅芳叶;高明兰;刘达怡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及20名正常人,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长轴各节段及短轴切面(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各节段从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的纵向应变(Tssl)、径向应变(Tssr)、环向应变的达峰时间(Tssc).并计算位于同一平面的所有节段达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径向应变、环向应变的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及测量同一平面任意两节段大达峰时间差值(Tssl-diff、Tssr-diff、Tssc-diff),并进行分析.结果:DCM组与正常组相比,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减低(P<0.05);Tssl-SD、Tssr-SD、Tssc-SD,Tssl-diff、Tssr-diff、TSSC-diff显著增加(P<0.05).结论:DCM患者左室心肌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定量评价DCM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作者:李奕莹;陈武;杨永生;许建萍;徐琨;郝美芳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室壁心肌应变的特点,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 STI)在评价 APE 右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将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APE患者78例分为高危组(21例)、中危组(29例)与低危组(28例),以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2D STI 技术分别测量右室侧壁及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PSS)。结果中、高危组右室侧壁及室间隔各节段心肌PS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危组间各节段心肌 P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右室侧壁中间段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肌 PSS 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各节段心肌 PSS均低于低危组(P<0.05);中危组右室侧壁基底段、心尖段及室间隔心尖段低于低危组(P<0.05),其他节段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 STI技术可准确、敏感反应 APE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变化,为临床评价右心功能提供较好的检测方法。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淑玲;张小杉;皇甫卫忠;张蕾

    二维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技术通过识别二维图像的心肌回声斑点来追踪心肌的运动轨迹。我们通过该技术不仅能够判断心肌纵向、径向、轴向的变形能力,而且能够评价左室整体的运动状态,现就该技术对冠心病病人左室局部及整体心功能的评估、治疗方案选择等作一综述。

  • 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左室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楠楠;蒋苏齐;周微微;蔡惠红;高越;于馨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的心肌扭转与旋转指标对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的意义.方法 49例患者PCI术前和术后72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常规超声参数及STI参数测定.结果 常规超声指标仅LVEF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尖段术后局部扭转速度与解旋速度较术前提高,扭转时间与解旋减半时间较术前减少,左室基底段和心尖段的整体解旋角度术后均增加(P<0.05).结论 STI技术的左室扭转解旋指标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左心整体与节段舒缩功能.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

    作者:黄冬梅;夏稻子;张宇虹;礼广森;崔洪岩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应用GE Vivid 7 Dimension超声心动图仪采集3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左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左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和周向应变(CS).[结果]在对照组中,同一水平比较,室间隔心肌的收缩期CS高于其他各个室壁.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SR值和CS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病变分布范围相一致.[结论]STI能够定位和定量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 左心室纵向应变预测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作者:王晓冰;杨军;陈昕;马春燕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左心室心肌形变在原发性二尖瓣反流(MR)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探寻能够敏感预测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左心室心肌形变指标.方法 回顾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二尖瓣修补的原发性MR患者,根据术后射血分数(EF)减低程度分为MR1组(EF减低≤10%)和MR2组(EF减低>10%).应用二维STI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和整体圆周应变指标.结果 MR2组的整体纵向应变高于MR1组(P<0.05),2组整体径向应变和整体圆周应变无统计学差异.MR患者术后EF减低分数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质量指数、MR容积和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呈正相关(P<0.05).术后EF减低>10%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2=0.783,P<0.001),其预测术后EF减低>10%的佳临界值为19.125%.结论 STI技术能够敏感预测原发性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从而帮助临床选择手术时机.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室收缩功能隐匿性减低

    作者:王晓冰;陈昕;马春燕;杨军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二尖瓣反流(PMR)患者在左室功能隐匿性减低时左室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探讨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隐匿性减低的敏感指标.方法 选择PMR患者52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二维图像采集,根据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将PMR患者分为PMR1组和PMR2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3组术前纵向应变、应变率指标,比较各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指标的结果,并将各指标与术后射血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MR2组的基底段、中间段的纵向应变和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总体及基底段纵向应变、应变率及中间段应变率低于PMR1组(P<0.05),PMR1组各应变及应变率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MR患者术后射血分数与总体、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应变及应变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敏感评价PMR中左室收缩功能隐匿性减低,从而帮助临床选择手术时机.

  • Tei指数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评价效果比较

    作者:梁德贤;李庆军;陈康荣

    目的 比较Tei指数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 选择1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E 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A峰,计算E/A比值.同时测量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左心室射血时间(ET).结果 慢性心血衰竭组QRS、LVDd、LVESV、LV-ED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E/A,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CT、IRT、Te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i指数作为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指标,更能准确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衰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作者:徐蒙

    目的 评价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86例,根据治疗三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大于50%,分为恢复组(A组,56例)和未恢复组(B组,30例).比较患者病程初诊时、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别,两组患者初诊时斑点追踪参数的差别,分别计算初诊时基底部、心尖部及左心室整体斑点追踪参数与治疗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的相关性;常规超声数据测量后记录左室心尖三腔观、四腔观、二腔观二维动态灰阶图像,上述各切面得到理想图像后,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存入CD-R光盘待后分析.结果 治疗三个月后LVEF、SV、CO、E/A值高于初诊时[(58.56±4.18)%vs(45.16±3.35)%;(79.68±3.01) ml/beat vs(65.70±3.10)ml/beat;(4.06 ±0.22)L/min vs(3.10±0.2) L/min;(1.00±0.09) vs(0.65±0.07)],而LVDd、LVDs值则低于初诊时[(52.10 ±5.51)mm vs(58.77±6.27)mm;(30.00±2.43)mm vs(34.23±2.8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大于未恢复组[(6.38±1.21)°vs (5.43±1.32)°;(84.17±7.17)% vs (70.98±6.32)%;(76.55±6.80)°/s vs(62.18±4.91)°/s;(-45.04±3.28)°/s vs(-53.29±3.20)°/s;(17.56±2.14)°vs (6.67±0.86)°;(115.48±8.10)°/s vs (99.98±6.02)°/s;(-77.83±5.29)°/s vs(-83.48±7.1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呈正相关(P<0.05);用斑点追踪技术和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相关性良好;可重复性研究表明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及两观察者间对左室心肌二维应变值的测量相关性良好.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参数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测定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局部和整体心肌应变,其中以心尖部参数的预测价值更加明显.

  • 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衰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作者:张玲;陈晓旭;周欣彤;周鹏翔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86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大于50%,分为恢复组(A组,56例)和未恢复组(B组,30例).比较患者病程初诊时、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别,两组患者初诊时斑点追踪参数的差别,分别计算初诊时心底部、心尖部及左心室整体斑点追踪参数与治疗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三个月后LVEF、SV、CO、E/A值高于初诊时(58.56%±4.18% vs 45.16%±3.35%;79.68±3.01ml/beat vs 65.70±3.10ml/beat;4.06±0.22L/min vs 3.10±0.21L/min;1.00±0.09 vs0.65±0.07),而LVDd、LVDs值则低于初诊时(52.10±5.51mm vs 58.77±6.27mm;30.00±2.43mmvs 34.23±2.8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大干未恢复组(6.38°±1.21° vs 5.43°±1.32°;84.17%±7.17% vs 70.98%±6.32%;76.55±6.80°/svs 62.18±4.91°/s;-45.04±3.28°/s vs-53.29±3.20°/s;17.56°±2.14°vs 6.67°±0.86°;115.48±8.10°/s vs 99.98±6.02°/s;-77.83±5.29°/s vs-83.48±7.1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参数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中以心尖部参数的预测价值更加明显.

  •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预测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价值

    作者:苏秀秀;金玮;陈晔芬;吴志俊;陈燕佳;方跃华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所获得的影像参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16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入院时通过RT-3D全面采集超声影像.出院后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以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事件组(n=27例)和非事件组(n=13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左室应变参数以及RT-3D测定的左室形态学参数. 结果:斑点追踪成像测定的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事件组为(-6.25±2.31)%,无事件组为(-7.73±3.17)%;RT-3D测定的的同步性参数收缩前时间容积,事件组为(76.8±142.5) mL·%,无事件组为(32.8±85.0)m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减低、左室收缩前时间容积增加对心力衰竭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应变延迟指数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术后反应的评估

    作者:陆娟;戴敏;钱大钧;高怡;王如兴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应变延迟指数(strain dyssynchrony index,SDI)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术后反应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和斑点追踪成像测定25例CRT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室同步性和左室收缩功能。长轴SDI、径向SDI和圆周SDI分别通过左室长轴、径向和圆周应变峰值与收缩末期峰值差值之和的平均值计算得出;同时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心功能的变化,C RT临床有反应定义为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以上,C RT超声心动图有反应定义为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15%。结果在评估C RT患者术后反应的3种SDI中,径向SDI≥6.6%时,预测CRT有反应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3%,曲线下面积0.88(P<0.001);圆周SDI≥3.2%和长轴SDI≥3.5%时,预测CRT有反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和0.76(P<0.05)。3种SDI均阳性预测CRT有反应率为100%,且它们均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相关。结论径向SDI 能较好地预测CRT患者术后反应,而联合使用3种SDI更能准确评估CRT患者术后的反应。

  •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早期心肌功能受损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怡;杨慧;王燕;陶满;曾萍;李滨滨;吴红宁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早期心肌功能受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75%的冠心病组(A组)31例,冠状动脉轻度狭窄(<50%)组(B组)38例,另选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均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采集心尖左室长轴、四腔和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STI软件分析长轴方向左室18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和心尖左室长轴总应变(GLPS-LAX)、四腔总应变(GLPS-A4C)、二腔总应变(GLPS-A2C)及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PS-AVG).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提示早期心肌功能受损应变值的截点.结果:(1)常规超声参数比较:3组间二维超声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2D-STI参数比较:A组在前间隔、前壁、后间隔、侧壁的所有节段,后壁的基底段、中间段,下壁的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均减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前间隔与前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后间隔的所有节段,侧壁的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减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在前间隔的所有节段,前壁的中间段、心尖段,下壁、后壁的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GLPS-LAX、GLPS-A4C、GLPS-A2C、GLPS-AVG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整体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提示早期心肌功能受损的应变值截点分别为-17.5%、-19.5%、-23.5%;敏感性分别为51.3%、65.6%、83.8%,特异性分别为84.3%、66.4%、53.8%.结论:应用2D-STl技术能够早期、定量评价冠心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左室心肌功能.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心房早期功能改变的研究

    作者:陆娟;李库林;戴敏;钱大钧;高怡;邹耀红;王如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联合实时三维超声(real 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左心房(左房)早期功能的变化.方法:对40例无心脏受累临床表现的SLE患者(SLE组)和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图像,应用STI技术脱机测量并对左房前壁、后壁、侧壁和房间隔的应变曲线进行分析,获得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各房壁平均应变率(mSRs、mSRe和mSRa).采用RT3DE测定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房膨胀指数(AEI),分析LAAEF与SRa、LAPEF与SRe及AEI与SR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SLE组和对照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分别为(0.67±0.12)m/s和(0.72±0.11)m/s(P> 0.05);②SLE组和对照组的mSRs为(3.81±1.02)/s和(4.09±1.13)/s(P> 0.05),mSRe为(-3.68±1.70)/s和(-4.11±0.79)/s(P< 0.05),mSRa为(-3.73±1.56)/s和(-2.89±0.79)/s(P< 0.01);③SLE组和对照组的LAAEF为(48.0±8.9)%和(33.0±7.4)%(P<0.01),LAPEF为(37.1±8.2)%和(49.5±7.4)%(P<0.01),AEI为(85.7±27.5)%和(95.3±22.5)%(P=0.17);④LAAEF和SRa(r=0.816,P< 0.01)、LAPEF和SRe(r=0.786,P<0.01)及AEI和SRs (r=0.756,P<0.01)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SLE患者早期左房功能改变,表现为管道功能明显受损,储存功能降低和辅助泵功能增强.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短轴舒张功能及同步性临床研究

    作者:刘敏;田新桥;左蕾;周娟;王珍;付定虎;刘丽文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 STI)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短轴局部舒张功能及运动同步性。方法 HCM患者(HCM组)33例,对照组32例。获取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与乳头肌水平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2D- STI分别测量各节段径向、周向的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峰值(SRe- R、SRa- R、SRe- C、SRa- C)及达峰时间,并计算左心室短轴12节段径向及周向的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ESRR- SD、TASRR- SD、TESRC- SD、TASRC- SD),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各节段SRe- R均显著降低(均P<0.01),绝大多数节段SRe- C显著减低(P<0.05或0.01),部分节段SRa- R、SRa- C减低(P<0.05或0.01)。HCM组的TESRR- SD、TESRC- SD明显增大(均P<0.01),TASRR- SD、TASRC- SD虽较对照组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患者左心室存在舒张功能减低及室壁运动不同步,2D- STI可以准确地定量评价其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

  •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右心功能

    作者:霍会芹;巩晓红;李正宏

    目的 探讨采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检测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右心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1月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70例,其中代偿期肝硬化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5例,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3DE测量右心房容积指数(RAVI),常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右心室舒张末内径(RVIDd)、右心室收缩末内径(RVIDs)、室间隔(IVS)和左心室后壁(LVPW),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测量三尖瓣口前向血流舒张早期E峰(ETV),运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成像测量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e'(e'TV),计算ETV/e'TV比值.采用M型超声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采用2D-STI技术测量右左心室收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MSs)、左心室舒张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MSe)、左心室舒张晚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MSa),并获得左心室收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和左心室舒张晚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率(MSRa).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代偿期肝硬化患者LAD、LVPW、ETV/e'TV升高,TAPSE降低(P<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较,代偿期肝硬化患者RVIDs、IVS、LVPW、ETV/e'TV降低,TAPSE升高(P<0.05);与健康人比,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RAV max、RAV min、RAV pre、RAVIa和RAVIt显著增大,而RAVIp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RAV max、RAV min、RAV pre、RAVIa和RAVIt显著减小,而RAVIp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MSe、MSRs和MSRa显著增大,而MSRe和MSa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MSs、MSe、MSRs、MSRe和MSRa显著增大,而MSa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借助RT-3DE和2D-STI技术检测可以敏感地反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状况,对早期正确评估心脏功能有极大的帮助.

245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