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大隐静脉瘤1例
患者男,56岁.主因右下肢肿胀、静脉曲张就诊.超声检查:右下肢大隐静脉全程曲张,于距大隐静脉入股总静脉口5.8cm处见瘤样扩张回声,其内呈云雾状浮动的密集点状回声,站立位时瘤体大小为2.4cm×2.5cm(图1),平卧位或加压时瘤体明显变小(图2).
-
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完整的左上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
患者男,14岁.主因"活动后气短20余d"入院,体格检查未见确切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右心比例略大,多切面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壁仅见左下、右上、右下3支肺静脉入口(图1),胸骨上窝切面探查,降主动脉旁可见垂直静脉上行(图2),宽约10~11 mm,血流速度约0.9 m/s,引流入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口处,引流口处未见明显狭窄.房间隔连续完整,房水平未探及分流.超声诊断: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左上肺静脉引流入左无名静脉).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黏液瘤一例
患者男,63岁,主因胸憋、气短、上腹部胀痛3个月入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无口唇发绀,无颈静脉怒张,血压110/80 mm Hg,呼吸18次/min,心界不大,心率88次/min,律齐,各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超声检查应用Philips 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 MHz.超声所见:右心增大,右心房内可见一大小约60 mm×47 mm的团块状强回声,其瘤蒂与右心房侧壁近房顶部下腔静脉口相连,该团块质地松软,随心脏的收缩、舒张在右心房内来回摆动,舒张期堵塞三尖瓣口,致三尖瓣口过瓣血流速度加快,大血流速度约1.4 m/s,收缩期三尖瓣见中等量反流,于收缩期三尖瓣可见中量反流,大反流速度约2.3 m/s,余各瓣口均未录得明显异常血流频谱.
-
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蔓延至右侧心腔1例
病人女,35岁,有生育史.7个月前因诊断盆、腹腔肿物在当地医院行子宫及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淋巴管肌瘤病".术后3个月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肝大、黄染、下肢水肿,遂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右侧心腔内占位病变.1999年4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探查右心,见肿物呈圆柱状起自下腔静脉口,长约12.0 cm、直径3.5 cm大小,质地硬韧,表面光滑并有粗大的滋养血管,切面呈均质样,类似子宫平滑肌瘤.肿物过三尖瓣口沿右心室流出道突向肺动脉口,致右心室严重梗阻.延长右心切口至下腔静脉口附近,切除部分肿物后,因下腔静脉内肿物无法完全切除而终止手术.
-
超声消融治疗房颤
超声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进行组织消融已有数年,目前已设计出特定的超声消融球囊导管,用于静脉口的环状消融.国内外学者运用超声进行心律失常尤其是局灶性房颤的消融治疗,目前已有动物实验成功的报道[1,2].实验动物主要为犬和猪.近两年应用于人类的超声消融技术也已取得人瞩目的结果.
-
超声与射频消融肺静脉口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目的 对比射频与超声消融肺静脉口对GMP-140阳性表达活化血小板百分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插管前、插管后、消融后即刻、消融后30 min及48 h抽取外周静脉血各2 ml,分离血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MP-140阳性表达活化血小板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消融后即刻、30 min及消融后48 h.射频消融组GMP-140阳性表达活化血小板百分率均高于超声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射频消融相比,超声消融肺静脉口激活血小板程度低,不易形成血栓,较射频消融安全.
-
超声与射频环状消融入心静脉口对血小板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11只,分别行上、下腔静脉口腔超声消融及射频消融,动态检测时α-颗粒糖蛋白(GMP-140)阳性表达活化血小板百分率的变化.结果发现:消融后即刻、30min及消融后48h,射频消融的GMP-140均高于超声消融,说明超声消融入心静脉口激活血小板程度低,不易形成血栓,较射频消融安全.
-
标测指导下点消融隔离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
目的自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口线状消融隔离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是根治大折返环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标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消融点数多、消融径线盲目.标测指导下点消融隔离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无系统报告,本研究介绍采用这种方法隔离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的结果.
-
P波极性对鉴别起源于上腔静脉或右上肺静脉房性心律失常的意义
目的目前研究认为,在胚胎发育和组织分化过程中残存于大静脉口部的心房肌(腔静脉及肺静脉)可产生异常的电活动并传布到心房从而产生各种类型的房性心律失常.
-
入心静脉口环状超声消融动物实验
观察入心静脉口环状超声消融对心电传导及影像学的影响,探讨超声消融在治疗局灶源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中的临床价值。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7只,用特制的超声球囊导管和温控大头导管在S1S1快速刺激下分别环状消融肺静脉口和上、下腔静脉口。超声消融时预设温度60 ℃、功率20 W、脉宽15 ms,30%输出方式;若放电10 s后温度达不到50 ℃,则加大功率、脉宽或输出方式,直至达到有效消融温度(55 ℃以上并持续30 s以上);观察消融前后心电传导的变化及管腔形态的变化。结果:共超声消融入心静脉口10个,除一个上腔静脉口因管腔直径过大只在放电时引起一过性电隔离外,其余9个超声消融后都可造成持久的电隔离,且未见急性狭窄;而7个射频消融的入心静脉口无一例形成持久的电隔离,且有4例发生急性狭窄。结论:超声消融更易在入心静脉口形成完全、持久的电隔离,很少导致管腔狭窄,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优于射频消融。
-
左冠状动脉旋支异位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1例
成年男性,心脏正常.右冠状动脉发自右冠状动脉窦中1/3,开口处内径5 mm,经右冠状沟分布于右心.左冠状动脉旋支直接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紧接右冠状动脉口的后方.此口略呈园形,内径3 mm(附图).此支发出后,贴绕主动脉起始部急转变向后方行走,管腔呈裂隙样,平对右主动脉窦上界行向左,发窦房结动脉(外径1 mm),此动脉穿房间肌束上行,以逆时针方向绕上腔静脉口达结区.旋支主干沿主动脉壁向左前达左冠状沟,分支分布于左心.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直接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开口处内径4 mm.前室间支起始段与旋支未段平行,两者相距约10 mm.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39例临床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心律失常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率极低,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措施[1].我院1997年引进该技术,至今已治疗心动过速39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46±3)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房性心动过速(AT)2例,心房扑动(AF)1例呈持续性发作药物治疗无效.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心力衰竭2例.1.2 电生理检查和RFCA方法对于旁路,消融心房和(或)心室早激动点;对于双径路,消融慢径路;对于AT,消融早心房激动点;对于AF,沿冠状窦口、下腔静脉口和三尖瓣之间行线性消融,详见文献[1].
-
界嵴的特征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1 界嵴的特征界嵴(crista terminalis,CT)位于右心房侧壁,起自上腔静脉口前方止于下腔静脉口前方的肌性隆起,与下腔静脉口前方的欧氏嵴(Eustachian ridge,ER)相延续.界嵴前侧和梳状肌连接,后侧和右心房的光滑部连接.从胚胎发育过程来看,界嵴的形成在胚胎发育至6~8周时,静脉窦右角连同上、下腔静脉与原始心房融合而形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