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口义齿修复后髁突角状骨质增生的治疗与追踪观察一例

    作者:曾剑玉;张振庭;张熙恩;刘洪臣

    无牙颌患者的口颌系统可发生显著变化.关于患者出现肌肉酸痛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症状并且颞下颌关节(TMJ)出现骨质病变伴随疼痛时如何处理的报道较少,笔者在临床尝试使用稳定性骀垫治疗该类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 两种(牙合)型全口义齿对老年无牙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响的比较

    作者:毓天昊;张宁;钟丽芳;王佟辉;战德松

    目的 观察舌侧集中(牙合)型与解剖验型全口义齿对牙槽嵴低平的老年无牙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roma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的(牙合)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剩余牙槽嵴低平的老年无牙颌TMD患者中拟行舌侧集中(牙合)型(A组)与解剖(牙合)型(B组)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各35例.检查并记录患者修复前和修复后3、6个月的TMD情况,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临床检查表评价TMD改善效果,选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修复前后的差异.结果 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后,A组患者颞下颌关节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CMI)下降值(0.064±0.022)显著高于B组(0.043±0.018) (P<0.01);修复6个月后,A组CMI下降值(0.084±0.020)显著高于B组(0.070±0.021) (P =0.011 <0.05).结论 对于伴有TMD症状的牙槽嵴低平的老年无牙颌患者,采用舌侧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更有利于关节症状的缓解.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同症状患者心理因素调查

    作者:陈妹玲;张娟;陈刚;吕小康;黄昕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不同症状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焦虑的差别,为心理治疗对策提供试验依据。方法206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TMD患者和201名无症状志愿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根据患者主诉分组。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MD患者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及总分高于无症状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躯体化=3.79,P躯体化=0.000;t抑郁=2.14,P抑郁=0.033;t焦虑=2.91,P焦虑=0.004;t敌对=3.93,P敌对=0.000;t精神病性=2.48,P精神病性=0.013;t总分=2.80,P总分=0.005);女性TMD患者的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女性无症状志愿者(t状态焦虑=3.52,P状态焦虑=0.001;t特质焦虑=4.26,P特质焦虑=0.000),两组男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状态焦虑=0.36,P状态焦虑=0.718;t特质焦虑=0.76,P特质焦虑=0.453);(2)不同症状TMD患者在躯体化和状态焦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躯体化=2.714,P躯体化=0.046;F特质焦虑=3.007,P特质焦虑=0.031),具有单纯疼痛症状者躯体化得分高于单纯弹响患者(P=0.005),单纯弹响及疼痛伴弹响患者的特质焦虑得分高于疼痛伴开口受限者(P=0.016)。结论 TMD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比无症状人群低,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方面。女性TMD患者有明显焦虑特征。单纯疼痛TMD患者躯体化比单纯弹响者更为明显。

  • 手术治疗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锐;张睿;付坤;高宁;乔永明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54例,均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进行关节盘复位手术,按发病病程分为以下三组:6个月以内组(15例);6~12个月组(22例);12个月以上组(17例)。治疗后1、6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复诊,并对三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6和12个月复诊时,三组病例术后张口度改善情况和疼痛缓解情况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时,6个月以内组和6~12个月组张口度改善情况优于12个月以上组(P<0.05);而这两组仅在术后1个月复查时有明显差异(P<0.05),在其他复查时间点该两组无明显差异。6~12个月组术后张口度改善情况均优于12个月以上组(P<0.05)。6个月以内组和6~12个月组疼痛缓解程度均优于12个月以上组(P<0.05);而6个月以内组和6~12个月组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前提下,手术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发病时间在12个月以内的病例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病程较长者,早期治疗对于预后十分重要。

  • RDC/TMD轴Ⅰ分类方法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伟生;郑有华;吴夏怡;林雪峰

    目的:分析我国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诊断分类情况。方法使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诊断标准(RDC/TMD)中文版对TMD患者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TMD患者进行诊断分类,包括第一组肌病类;第二组关节盘移位类;第三组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病类。结果共有142例TMD患者完成调查,有效量表133份,量表的完成率为93.7%,其中男38例,女95例,男女比例1∶2.5。患者年龄高发于18~44岁,67.7%的研究对象接受过大学文化教育,84.2%研究对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133份有效量表中121例符合RDC/TMD轴Ⅰ分类,第一组患病率为16.5%;第二组左、右侧颞下颌关节患病率分别为37.2%和27.3%,以可复性盘前移位常见;第三组左、右侧颞下颌关节患病率分别为43.0%和38.9%,以关节痛常见。结论我国TMD患者中以可复性盘前移位和关节痛常见。

  • 640层动态容积CT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的意义

    作者:曹婉婷;孔祥波;王伟财;朱珊珊;张兆强;陈雪英;李浣洋;周智洋;房思炼

    目的探讨640层动态容积CT建立颞下颌关节运动影像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存在TMD的患者11例,使用Toshiba Aquilion One 640层动态容积CT对双侧颞下颌关节采用Jiont-Move & Shot序列进行动态扫描。应用640层动态容积CT工作站进行图文处理及数据测定,包括4D实时动态显示、容积再现、MPR图像重建等。结果建立11例TMD患者颞下颌关节4D多角度和各个断层动态影像。结论通过640层动态容积CT建立运动影像能清晰、直观的从多角度观察上下颌的异常运动,对于完善TMD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高分辨率超声诊断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崔江涛;王东;张殿举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超声(HR-US)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关节盘前移位(ADD)的可行性.方法 对40例TMD患者的40侧关节作HR-US(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与关节造影检查.结果 HR-US在显示可复性盘前移位与关节造影显示中等一致性,在显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与关节造影显示高度一致性.结论 HR-US在诊断ADD方面显示较强的可行性,可以作为ADD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应用.

  • 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关节音分析

    作者:黄卓珊;林雪峰;张志光;苏凯;李雪铃

    目的 比较关节盘前移位(ADD)患者和正常人开闭口运动中颞下颌关节(TMJ)关节音的振动参数,探讨关节音频谱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关节音分析仪记录43例AD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TMJ表面振动参数,收集关节振动信号并进行提取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病例组两侧TMJ的振动总能量、小于300 Hz的振动能量、大于300 Hz的振动能量、峰振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2)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者关节振动能量及峰振幅明显低于可复性盘前移位者(P < 0.05);(3)关节音频谱图对ADD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分别为87.5%和86.7%).结论 ADD患者关节音振动的各个参数明显高于正常人,不同病变阶段的关节音亦不同,通过分析TMJ音频谱图,可能有助于鉴定异常关节音所属的病变阶段,有望成为ADD的无创辅助诊断和早期筛查方法.

  • MRI在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评价RW咬合板治疗效果中的应用

    作者:邝思驰;陈正;张丽娜;姜航;何炳均;沈敏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MRI在评价RW咬合板(RW-splint)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检查的TMD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共64侧颞下颌关节的MRI图像,总结TMD的MRI特征;其中21例患者进行RW咬合板治疗,治疗前、后均行MRI扫描,测量关节盘-髁突角度及关节盘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侧颞下颌关节中,46侧关节盘形态异常,其中可复性前移位21侧、不可复性前移位25侧;46侧髁突均可见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骨皮质缺损,其中13侧髁突运动过度、5侧髁突运动受限;10侧关节腔内可见积液.21例患者RW-splint治疗后,可复性前移位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由(25.7 ± 2.6)°减小至(19.1 ± 1.6)°;关节盘长度(11.1 ± 1.3)mm缩短至(9.1 ± 0.7)mm,治疗前、后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及关节盘长度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角度=2.889,P 角度=0.014;t 长度=2.354,P 长度=0.023);不可复性前移位患侧盘突角度由(26.4 ± 2.3)°减小至(24.1 ± 2.1)°,关节盘长度(12.0 ± 1.3)mm缩短至(11.9 ± 1.2)mm,治疗前后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关节盘长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角度=1.897,P角度=0.082;t长度=1.076,P长度=0.124).结论 MRI不仅能够无创、准确诊断TMD,而且能够客观评价RW-splint治疗效果.

  • 关节灌洗和透明质酸钠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有华;匡世军;苏凯;张志光;杨科

    目的 探讨关节灌洗和透明质酸钠治疗不同病程的颞下颌关节(TMJ)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TMJ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26例(138侧关节)进行关节灌洗和透明质酸腔内注射治疗,按发病病程分为三组:6个月以内组36例;6 ~ 12个月组42例;12个月以上组48例.随访12 ~ 36个月(平均26个月),并对三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为88.9%(112/126).其中6个月以内组术后张口度平均增加(8.2 ± 3.4)mm,健侧侧向运动增加(4.8 ± 1.4)mm,91.7%(33/36)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为94.4%(34/36).6 ~ 12个月组张口度平均增加(8.0 ± 3.2)mm,健侧侧向运动增加(4.4 ± 1.5)mm,90.5%(38/42)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为92.9%(38/42).12个月以上组术后张口度平均增加(7.1 ± 4.1)mm,健侧侧向运动增加(3.5 ± 2.4)mm,81.3%(39/48)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为83.3%(40/48).三组比较,张口度、侧向运动改善、疼痛缓解及有效率,6个月以内组和6 ~ 12个月组均优于12个月以上组(P < 0.05),而6个月以内组和6 ~ 12个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关节灌洗术和透明质酸钠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在12个月以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2个月以上.因此,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 RDC/TMD中文版的建立及其信度和效度评价

    作者:陈伟生;郑有华;吴夏怡;何恩宝;胡雅;林雪峰

    目的 研究建立适合中国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诊断标准(RDC/TMD)中文版,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RDC/TMD英文版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形成RDC/TMD中文版,使用该中文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进行调查,考察RDC/TMD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共有118例TMD患者接受调查,有效量表109份,量表的完成率为92.4%.RDC/TMD中文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折半信度系数为0.71.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慢性疼痛0.88、抑郁症状0.93、颌骨功能受限0.68、非特异性生理症状(包括疼痛)0.86、非特异性生理症状(除外疼痛)0.81.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分析显示,量表存在预想的连带关系和逻辑关系.结论 建立了RDC/TMD中文版,该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在临床中试用.

  • IL-1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芮溦;苏俭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机制迄今仍未完全明了,因而其治疗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机制的研究已集中在神经免疫学尤其是各种促炎细胞因子的解释,而白介素-1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和发展中主要的致炎细胞因子.

  • 正颌手术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周熹;史俊;杨驰

    正颌术术后的复发往往与颞下颌关节(TMJ)结构和位置异常有关,包括髁突移位、进行性髁突吸收和关节盘移位等。正颌外科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手术,对TMJ的结构和位置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牙颌面畸形患者往往术前即有TMJ的疾病,因此正颌手术本身对TMJ的影响是否导致了复发和产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需要多项研究探索。有一些学者提出,正颌手术同期行关节盘复位术可提高手术效果稳定性。对预防由于TMJ结构和位置异常引起的复发或TMD,目前临床尚无特定方法。鉴于此,本文将在正颌外科对TMJ结构的影响,与TMD的关系,以及预防术后复发和TMD的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几种常见疾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爽;苏剑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常见疾病.近年研究发现,它与人体多种常见疾病,如头面部牵涉性疼痛、颈椎功能紊乱、风湿病等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有限元力学分析法在口腔修复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徐明志;王燕一

    有限元法是口腔修复工作中常用的力学分析方法.应用有限元法对口腔修复中各种复杂问题的力学分析,对于口腔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一些常见口腔修复工作中应用有限元法的情况进行文献综述,并对有限元法将来的发展简要地作一展望.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非手术治疗

    作者:魏静;韩振廷;黄玉婷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本文针对老年人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有关非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心理状况研究进展

    作者:崔静;张秀英;张智玲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科常见却难治的疾病之一,随着国内外研究者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理念的进步,逐渐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理念转化为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治疗理念,临床工作者也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中的影响.本文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类、常用心理量表、常见心理影响因素、心理治疗方式4个方面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并采用颞下颌关节腔冲洗术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及不良情绪,为进一步提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变早期生化诊断方法初探

    作者:初晓阳;张颜;王燕一

    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辅助检查(X线平片,CT检查或MRI检查等).但随着对颞下颌关节内病理变化的深入研究,发现关节内病变发展到影像学可诊断时已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利用传统的检查手段对颞下颌关节病进行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因此,希望通过对患者的颞下颔关节液、血清、尿液检测病变相关的生化标记物为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早期诊断颞下颌关节病变提供依据、提示颞下颌关节炎性发展过程及关节退行性变程度.本文主要针对检测炎性标记物和骨更新标记物来早期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睡眠剥夺对大鼠咬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王培欢;吴高义;朱国雄

    目的:建立睡眠剥夺动物模型,观察睡眠剥夺后大鼠咬肌组织的损伤程度,探讨睡眠剥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睡眠剥夺1d组、5d组、9d组、正常对照组和大平台对照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制作大鼠咬肌组织石蜡切片行HE染色,观察睡眠剥夺后大鼠咬肌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睡眠剥夺可以对咬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组织学表现为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均,肌横纹模糊消失,肌纤维萎缩断裂,炎细胞浸润,肌组织内部血管增生、扩张等,这种变化在短期内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咬肌发生明显的组织形态学改变,这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 睡眠剥夺对大鼠咬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培欢;吴高义;朱国雄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后大鼠咬肌组织氧化应激相关物质的变化,探讨睡眠剥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5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 组:睡眠剥夺1d 组、5d组、9d组、正常对照组和大平台对照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 method,MMPM)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观察睡眠剥夺对咬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大平台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后大鼠咬肌组织中MDA、GSH 及H2O2 的含量明显升高( P<0.05),且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SOD、GSH-PX 及CAT 的活性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有降低的趋势.结论: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咬肌发生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这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616 条记录 7/31 页 « 12...45678910...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