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氩激光和/或Nd∶YAG激光重开滤过道
1996年至1998年我们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病例进行房角检查,发现有些病例因滤过内口堵塞造成手术失败,经激光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5例患者,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50~73岁,平均58.6岁。左眼4例,右眼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全部病例抗青光眼手术(2例采用经典小梁切除法,3例采用垂直于角膜缘的条形深层巩膜和小梁切除法[1])后均有滤过泡形成,术后3~7个月滤过泡消失,眼压回升至24.3~31.6 mm Hg(1mm Hg=0.133 kPa)。房角镜检查:透明膜和半透明膜状物堵塞内口2例,虹膜组织嵌顿于内口2例,内口处残留巩膜组织伴增生1例。
-
重视青光眼诊治中房角检查的作用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约有450万人因青光眼而失明,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可能上升到1120万[1].由于青光眼所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不可逆转,因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青光眼盲的重要途径.前房角是眼内房水排出的主要途径,前房角及其邻近组织的病理改变会导致眼压升高,发生青光眼.依据眼压升高与房角开放状态的关系,青光眼可以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检查可以了解房角的结构状态,对于青光眼的诊断、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价等有重要意义.
-
房角检查的进展
房角检查是为了解房角的正常结构和异常表现,从而明确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青光眼的诊治和眼前节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房角检查方法的进展角度着手,对房角镜的分类及发展,房角分类方法,UBM在房角检查方面的应用,及新一代OCT在房角检查方面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晶状体乳化巩膜隧道内切口偏后的前房角镜观察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内切口偏后的前房角镜下形态表现与房角的关系.方法对18例18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内切口偏后的病例,术后行Goldmann房角镜检查.结果巩膜隧道内切口偏后的18眼中,前房角镜检查见内切口均未达Schwalbe线前的透明角膜区,其内切口位置5眼位于Schwalbe线处,13眼位于Schwale线后,其中3眼内切口位于小梁网处,4眼内切口倾斜明显,与Schwalbe线呈角状相交,1眼可见2~3 mm堤坝状虹膜周边前粘连,3眼虹膜受损有色素脱失.结论巩膜隧道内切口偏后的病例内切口均未达Schwalbe线之前,严重者对前房角组织有损害.
-
前房积血致角膜血染
患者李某,男,26岁,因右眼青光眼术后角膜血染转入我院.追问病史,患者4年前右眼患外伤性白内障,当时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近1年来右眼胀痛,右侧头痛,视物不清.病历记载当时视力右眼0.4,眼压32.97mmHg(1 mmHg=0.133kPa)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9点钟处有一线状瘢痕,前房浅,周边前房<1/2 CT.瞳孔散大约6 mm,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眼底模糊,隐约可见视盘色淡,血管向鼻侧移位呈曲膝状,C/D=0.8.房角检查颞侧两个象限房角加宽后退.周边视野在10°以内.诊断为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及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收住当地县医院.口服醋氮酰胺,静脉滴注甘露醇,局部滴1%匹罗卡品滴眼液,入院后第2天在局麻下行右眼巩膜下巩膜咬切术,术中顺利,前房无出血.术后第2天,前房少量积血,给予半卧位,安络血20mg每日2次肌注.前房积血日渐增多,术后10天患者右眼胀痛,恶心头痛,前房充满紫黑色血液,并有角膜血染,急转入我院给予降眼压治疗,前房穿刺放出积血,以后无再出血,但遗留角膜血染.
-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一例
患者,于××,女,20岁,学生.于1997年10月16日上午右眼不慎被飞来的羽毛球击伤,于17日入院.患者主诉右眼伤后即感视物不清,无近视史.检查:视力右0.1,左1.2,眼压T-2,左Tn,右眼瞳孔中度散大,呈椭圆形,房角检查颞上方可见睫状体与巩膜之间有一裂隙带.
-
颅咽管瘤误诊为先天性青光眼一例
患者男,7岁.因发现双眼视力低下5个月于2001年2月15日入院.患者自幼视物较近,家长以为"近视"未及时诊治.5个月前入学体检时发现双眼视力低下,当地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准备给予手术治疗,家属为明确诊断来我院检查.患者为足月顺产,第1胎,智力中等.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5,双眼未见屈光异常;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亮,直径约11mm;前房中央稍深,周边大于1/2CT;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应稍迟钝;眼底视盘淡红,边界清,C/D0.9,余未见异常;房角检查均为宽角;眼压(Shioiz眼压计)右跟5.5/4.5=18.86mmHg,左眼5.5/4.0=20.55mmHg;因视力低未行视野检查.颅CT示蝶鞍区占位病变,诊断为颅咽管瘤.经其它医院行肿瘤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颅咽管瘤.
-
Axenfeld-Rieger综合征一家系
先证者女性,35岁,土家族.自幼双眼视力不佳,畏光,因双眼胀痛于2002年6月8日在我院就诊.查体:一般生命体征平稳,鼻根部和面颊部扁平,鼻壁宽、两侧距离较远,牙齿发育不良(小牙).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0.1,均无法矫正,双眼角膜透明,角膜缘处360°可见后胚胎环,虹膜基质发育不良、变薄,色素上皮外翻、萎缩,多瞳,房角检查可见角膜后周边混浊,Schwalbe线突出,晶状体和玻璃体透明,眼底视乳头较小、色正常.
-
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丝裂毒伤口裂开1例
患者男性,54岁.1987年7月突感右眼视物模糊,外院查眼压,右眼43.38 mmHg,左眼34.84 mmHg.诊断为青光眼.遂用2%毛果芸香碱眼药水点双眼,3次/d;0.5%噻吗心安眼药水点双眼,2次/d.视力逐渐恢复,眼压正常.1988年4月来我院就诊,查眼压:右眼43.38 mmHg,左眼37.19 mmHg,视乳头杯盘比(C/D)右眼0.5,左眼0.4.前房角检查:入射角>40°,双眼各象限为宽角,诊断为双开角型青光眼.予0.5%噻吗心安眼药水,2次/d;2%毛果芸香碱眼药水,4次/d;醋氮酰胺250 mg口服,3次/d,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
-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2001年3月-2006年7月,本院收治了2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1年3月-2006年7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6例,男58例,女198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8.6岁.眼压48~60 mm Hg,均采取脱水剂20%甘露醇静脉输入、缩瞳剂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滴眼、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用药后常规行房角检查,其中因角膜水肿及其他原因,未能窥见房角或房角窥视不清者85例,限于条件未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改变
目的比较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房角改变.方法本组临床研究对象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病例中,非随机选取不同房角关闭状态及药后眼压低于或高于21mmHg 29例47眼,其中A组19眼,房角关闭粘连<180°,药后眼压低于21mmHg,B组28眼,房角关闭粘连>180°,药后眼压大于21mmHg.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压检查.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两组47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深度增加.两组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术后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房角镜检查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部分患者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其中房角全部开放25眼,仍存1/4~1/2圆周前房角粘连7眼(A组3眼B组4眼),小于1/4圆周前房角粘连15眼(A组6眼B组9眼),随访3~18月未见前房角关闭及粘连范围扩大以及眼压再次升高.结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其房角关闭粘连的范围广泛超过1/2圆周甚至达到3/4圆周以上,仍可达到增加视力,加深前房,开放房角,降低眼压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检查 -
先天性无虹膜白内障植入带虹膜人工晶体1例
患者男 29岁自幼双眼视力差,怕光、流泪.左眼视物不见1年余.于1999年6月来我院就诊.父母非近亲结婚,为第三胎足月顺产.其兄、姐无异常.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心肺无异常,智力、身体发育正常.眼右视力0.1,矫正视力0.2,左眼指数/10cm,矫正不能提高.双眼睑裂大小对称,双眼快速型水平震颤,角膜透明,未见虹膜.右眼晶体可见点状混浊,左眼晶体灰白色混浊,下方约1/3部分脱位,可见晶体赤道部及悬韧带.眼底窥不入.眼压指测正常.房角检查可见虹膜残基及部分小梁结构.双侧B超检查未见明显玻璃体异常,未见网\脱.诊断:双眼先天性无虹膜伴发白内障,眼球震颤,双眼弱视.
-
双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1例
杨××女17岁自幼双眼黑眼球欠清亮逐渐加重,双眼胀1周就诊于我院.1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行右眼小梁切除术.家族中无同类疾病患者.检查:全身无异常.视力:右眼0.25,左眼0.2,小孔镜下右眼0.25+1,左眼0.2.双眼睑无红肿,睑球结膜无充血,右眼无滤过泡,角膜直径右眼10mm,左眼9mm,双眼角膜不均匀灰白色混浊,前房房闪阴性,周边虹膜多处前粘连,有的部位条状虹膜组织自虹膜面与角膜内皮相连,虹膜基质萎缩.右眼上方可见3个虹膜裂孔(其颞侧虹膜周边缺损为手术所做虹膜周切孔),瞳孔稍显不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无明显混浊,眼底不能窥清.房角检查因角膜混浊、周边虹膜前粘连而看不到房角结构.眼压右眼42.12mmHg,左眼28.97mmHg.检影验光影像不清.根据病史及查体所见诊断为双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右眼抗青光眼术后.给于1%匹罗卡品滴眼液、0.5%噻吗心胺滴眼液、易贝滴眼液点眼,20%甘露醇静脉点滴,口服醋氮酰胺.右眼眼压24mmHg,左眼18mmHg.停全身用药,加点阿法根滴眼液.
-
土家族人Axenfeld-Rieger综合征一家系
先证者女 35岁土家族自幼双眼视力不佳,羞明,于2002年6月8日就诊.全身检查发现听力障碍,智力低下,鼻根部及面颊部扁平,鼻翼宽,两侧距离较远,牙齿发育不良(小牙),余未见异常.双眼视力均为0.1,矫正无提高.双眼位正,运动自如.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角膜360°可见后胚胎环.虹膜基质发育不良,变薄,色素上皮外翻,萎缩,瞳孔变形呈多瞳孔.房角检查见角膜后周边混浊,Schwalbe线突出,晶体及玻璃体透明.眼底视乳头较小,色正常,余未见异常.诊断:Axenfeld-Rieger综合征.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家系
患者吴×,女,45岁.26年前发现青光眼并行双眼小梁切除术.5个月前复查时发现右眼眼压高(26mmHg),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布林佐胺、曲伏前列素局部点眼眼压仍不能降至正常.遂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双眼视力均为0_3,眼压右28mmHg、左19mmHg.双眼结膜滤过泡扁平,原虹膜周切口通畅.晶状体轻混浊.眼底:双眼视乳头色淡边界清,右眼C/D=0.9左眼(C/D=0.7,血管屈膝状出视盘.房角检查:均为宽角,360°均可见大量色素沉积,遮盖小梁网结构.测24h眼压,右眼波动于27~37mmHg;左眼波动于19~24mmHg.视野检查:双眼视野均中度缺损,视敏度降低(图1、图2).OCT检查:双眼视盘周神经纤维层除鼻侧外均变薄,处于异常范围(图3、图4).治疗:患者住院后双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一周视力VOD 0.3 VOS 0.4,双眼眼压均为7mmHg.其家族中曾有多人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
Iwata压陷房角镜对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术式选择的临床应用
闭角型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对其早期实行预防性手术是保护视功能的关键所在,然而术式的选择直接取决于房角的功能与状态.进行常规的Goldmann房角镜检查有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房角的状态,可能造成错误诊断而错误地选择术式,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我们应用Iwata压陷房角镜与Goldmann房角镜进行房角检查对比,现报告如下.
-
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远期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伴有晶体混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25眼行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在长达3年的随访,观察房角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术前20例25眼房角检查均为窄Ⅳ,平均眼压(39.17±8.34)mmHg.术后1周眼压降至(20.82±4.79) mmHg,并在术后1个月降至(15.68±2.81)mmHg.在以后3年里维持正常范围,未见复发.房角检查在术后1 周20例25眼窄Ⅳ的房角基本开放.并在术后3个月内房角仍有逐步变宽的趋势,在以后的3年里基本维持术后3个月时的房角状态.结论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跟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长期误诊1例
周某,女性,36岁.1998-10感到左跟视物模糊伴轻度胀感,呈间歇性发作,自行缓解.1999-02门诊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8,左眼虹膜1-2点位缺损,无色素外翻,瞳孔呈梨形,向鼻上方轻度移位,眼压正常.诊断:先天性虹膜缺损.此后又先后两次门诊就诊,眼部检查无变化,诊断同前,未进行治疗.2001-05来院检查:左眼视力0.6,左眼角膜后弹力层反光增强,瞳孔变形加重,向鼻上方明显移位,1-3点位瞳孔缘色素外翻,其相对侧虹膜表面有一1.5mm×1.5mm萎缩区,其间虹膜呈灰白网状,眼压38mmHg,前房角检查示大范围宽基底周边前粘连,右眼视力1.0,其它未见异常.诊断:左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
眼前节分析系统房角检查
目的对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2种眼前房角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8例16眼的眼前房角分别用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2种方法进行检查,采用Spaeth分级系统记录结果,采用线性相关和等级相关方法对2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检查方法在判断房角入口角度、虹膜根部附着点和周边虹膜形态3个方面均有相关性,其中房角入口角度相关性好;窄角状态时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眼前节分析系统房角检查基本不受照明光和机械作用干扰,能定量测量房角入口角度,对周边虹膜形态判断准确,信息保存方便,在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有一定价值.
-
B超应用于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观察
眼球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可引起低眼压、浅前房、视乳头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等一系列变化.因受解剖等因素的影响,早期诊断率低,而误诊率很高[1],临床诊断主要以UBM(超声生物显微镜)、房角检查、B超、眼压测定及浅前房、眼底等特征改变为依据[1~3].B超检查对基层医院用于诊断睫状体脱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回顾6年来经房角镜、三面镜检查、手术所见及各方面确诊的26例睫状体脱离的B超检查结果,与临床符合率为23/26,可疑率为1/26,未查到率2/26,具有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