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防性抗凝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陈吉牟;狄文

    恶性肿瘤通过多种机制激活凝血系统,引起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高凝状态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VTE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 VTE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指南推荐传统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立即进行长达28 d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于进行微创手术的妇科肿瘤患者和术后进行化疗的患者,是否常规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存在争议,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肝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长期使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

  • 恶性淋巴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血液学指标检测

    作者:傅爱林;沈刚;汪小葛;沈文香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点及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为预防和治疗ML合并VTE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收治的65例ML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等血栓相关血液学指标。结果:ML合并VTE患者男女比例为2.61:1,主要集中于较晚期的患者,81.54%病例为ⅢB~Ⅳ期。66.15%(43例)在ML确诊后发现。55例(84.62%)并发深静肿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7例(10.77%)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仅3例(4.62%)同时并发DVT和PE。上肢和颈部静脉为DVT的常见发生部位,占67.27%(37例)。ML合并DVT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胀痛和皮温升高,而PE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和晕厥。55例DVT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9.09%(27例),而PE患者仅为14.29%(1例)。与单独ML患者相比,ML合并VTE患者血小板聚集、D-dimer、血液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均明显升高,而APTT、血沉、变形指数和血平均流速明显降低。结论:ML合并VTE多为DVT,好发于男性,且集中于晚期患者,上肢和颈部静脉为好发部位,患者血液学指标向“易栓状态”变化。

  •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喆;张云亭;郭志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关系密切.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减少生存预期,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成为近期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肿瘤细胞可以直接分泌癌促凝物质.或通过激活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这些蛋白质因子诱导凝血反应,增加发生VTE的风险.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如原发性脑肿瘤、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VTE的风险较高.此外,多种原因所致静脉血液淤滞、抗肿瘤药物及孕激素类药物治疗也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大部分自发性VTE患者的隐匿性恶性肿瘤.进一步的检查手段能否增加患者生存受益,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肿瘤患者外科术前予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及戊聚糖预防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生VTE的风险.且三类药物具有相似效果.此类患者术后继续行LMWH抗凝治疗亦可以减少VTE的发病率.低剂量抗凝治疗并未降低行中心静脉插管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的风险.对肿瘤内科患者行抗凝预防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了性生尚未明确.要制定预防血栓形成的佳策略,仍有待于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 恶性淋巴瘤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鹏飞;李亚妮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第二致死原因,并且癌症患者是血栓栓塞的高发人群,其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非肿瘤患者至少增加7倍,而血液系统肿瘤并发VTE的概率则较非肿瘤患者增加28倍,严重影响了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并发VTE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尚未明确,VTE的发生与组织因子、微粒以及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为了降低VTE发生率,预测可能发生VTE的高危患者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患者将会从血栓预防中受益,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简单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联合检测外周血中生物标记物可提高VTE诊断率.由于淋巴瘤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较高,导致血栓的治疗更加复杂.本文就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VT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的新研究做一综述.

  • 癌症与静脉血栓栓塞

    作者:张连芬;童晓明;侯家声

    本文涉及迁移性血栓性静脉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非常多见部位的血栓形成,如上肢末端、肺门及肝静脉等,就癌症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关系及临床并发症综述如下。1 发病机理1.1 高凝状态  赘生物细胞能直接激活凝血系统而导致凝血酶的形成。肿瘤细胞亦可间接激活凝血系统,如一些肿瘤细胞藏匿有非依赖性的凝血因子Va和Xa,从而使凝血蛋白(凝血因子V)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增多[1]

  • 新型抗凝药物研发进展

    作者:王维亭;郝春华;赵专友;汤立达

    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继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脑卒中之后第三大心血管疾病.随着对凝血与血栓形成机制、静脉栓塞发病机制,及普通肝素、低相对分子质鼍肝素、华法林等传统用药研究与了解的进一步深入,以凝血因子靶点Ⅹa、Ⅱa、Ⅸa,以及Ⅲ(TF)/Ⅶa特异性抑制为基础的新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理想的抗凝约物标准为新型药物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靶点选择、获益与风险、效应与毒性评价等许多问题更值得关注.综述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机制,传统用药,以及新药研发靶点与研发进展、研发注意事项.

  • 易栓症

    作者:赵永强

    易栓症(Thrombophlilia)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疾病状态.易栓症的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

  • 不同年龄患者D-二聚体排除诊断静脉血栓临界值的研究

    作者:任静;李刚;张伯玮;张燕雪

    目的:分析健康人群和住院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年龄段血浆D-二聚体排除诊断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界值。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6717例和住院患者2976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DAS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40岁以上健康人群随年龄增长,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P<0.01),住院患者各年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存在同样变化趋势,VTE发生率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D-二聚体诊断≤40岁组患者VTE的临界值为504μg/L,敏感度为100.0%;41~60岁组的临界值为565μg/L,敏感度为96.2%;61~74岁组的临界值为817μg/L,敏感度为80.8%;≥75岁组的临界值为1024μg/L,敏感度为73.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老年患者D-二聚体排除诊断VTE的临界值高于其他年龄组,但诊断敏感度显著下降。

  • 组织因子在血栓形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门剑龙;任静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由26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跨膜糖蛋白,由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种组织细胞中,在脑、肺和胎盘中的浓度较高.损伤和各种刺激可促使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和粥样斑块表达TF[1].尽管现代凝血理论已经明确TF是生理性凝血级联反应的主要启动因子,但在病理性凝血活化过程中TF的角色尚未明晰.目前,在对各种类型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中,不同来源TF的作用机制已成为止凝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利伐沙班预防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Meta分析

    作者:肖瑜;张福江;任凯晶;于建华;高志国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比较对择期髋或膝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R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周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比较预防择期髋或膝置换术后VTE发生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指标是利伐沙班组与依诺肝素组总静脉血栓栓塞症、重大静脉血栓栓塞症、出血事件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1)利伐沙班组的总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4.3%,181/4258)低于依诺肝素组(9.4%,402/4264),髋、膝关节置换亚组的OR分别为0.24、0.54.(2)利伐沙班组的重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0.7%,32/4677)低于依诺肝素组(2.7%,128/4677),髋、膝关节置换亚组的OR分别为0.12、0.47.(3)利伐沙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7.0%,434/6183)与依诺肝素组(6.5%,401/6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为1.09.(4)利伐沙班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0.3%,19/6183)与依诺肝素组(0.4%,24/6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为0.79.结论:与依诺肝素相比,利伐沙班能够减少择期髋或膝置换术后VTE的发生率,不增加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贺宇兴

    目的:探讨影响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98例,并在术后的3-5天内,检测血栓形成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症等多项临床因素,采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198例患者中,术后血栓发生率为28.8%;患者的年龄、疾病、麻醉方式、等因素与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两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患有糖尿病、类风湿、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在关节置换手术之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几率明显增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做好对相关指标的控制,以减少术后血栓的发生几率.

  •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张萌萌

    近年来,外科手术后产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并发症患者占了六成,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包含深静脉血栓形成还有肺血栓栓塞症,其中肺血栓栓塞症会产生致命的危险。因此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因素分析及诊治研究

    作者:符琳琳

    目的 观察讨论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以期提高对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2月的14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5例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症状以肢体肿痛和皮温降低为主,腓肠肌挤压征、直腿伸踝试验阳性,部位常以双下肢为主,通常发生在恶性肿瘤诊断后的3个月内;高龄(>70岁)、近期接受治疗、有多种合并症(>2种)、Ⅳ期肿瘤、恶病质、侵袭性操作、肿瘤细胞活跃期、肢体制动均是危险因素.经过抗凝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临床症状明显,危险因素和肿瘤以及制动等有关,经过抗凝治疗后临床效果满意.

  • 关注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

    作者:李红蔚;吴琦

    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妊娠期女性由于存在高凝状态、静脉淤滞、血管损伤等特殊的生理变化,VTE 发生风险增高。对存在 VTE 症状或体征的孕产妇,除非存在明确的抗凝禁忌,否则均应尽快行客观检查同时给予抗凝治疗直到完全排除 VTE 诊断。低分子肝素(LMWH)不通过胎盘,且无哺乳禁忌,是妊娠及产褥期 VTE 患者抗凝治疗的佳选择。一旦开始 LMWH 初始治疗,应该在余下孕程持续使用,直到产后6周,且总疗程不少于3个月。

  •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280例全程治疗管理总结

    作者:杜鑫;杨涛;郝斌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的治疗管理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280例住院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程治疗管理方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80例发生VTE的主要病因为手术制动、高血压病、骨折和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显示VTE类型为中央型104例、周围型80例及混合型96例;CT肺动脉造影发现合并肺栓塞70例.确诊后,280例给予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住院期间给予规范化的康复管理.结论 VTE的全程治疗管理已成为临床医师重视的问题,积极预防、早期识别和有效的治疗管理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 创伤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游彤辉;杨涛

    创伤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指继发于创伤或手术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病变。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对此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losim, PTE).创伤性DVT 像一颗"定时炸弹"无时无刻影响着创伤后患者的生命健康,严重者可引发致死性PTE.所以创伤性VTE的预防与诊治成为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中之重.

  • Khorana工具筛选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高风险者的meta分析

    作者:杜慧姣;胡小冬;彭玉晓;杜建荷;程城;刘风侠

    目的 系统评价Khorana工具在肿瘤患者中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的筛查效能.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Khorana工具评估肿瘤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研究,检索纳入文章的参考文献及施引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共纳入9项研究,共10001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后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和DOR分别为0.22(95%CI 0.19-0.25),0.87(95%CI 0.87-0.88),0.65和2.26(95%CI 1.51-3.38).结论 Khorana工具对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筛查效能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今后临床工作者慎用以Khorana工具区分肿瘤静脉血栓栓塞高危患者.由于本研究评价指标间存在异质性,因此,需要更多临床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评价Khorana工具在肿瘤患者中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的筛查效能.

  • 抗血栓治疗新靶点--凝血因子Ⅺ

    作者:徐笠;马国峰;张文霞;应可净

    血栓相关性疾病在人群中广泛发生,而其主要治疗药物存在一定比例的出血风险,华法林等药物尚存在需要长期监测凝血功能等不足。是否存在一种抗凝效果好、出血风险小且方便应用的药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临床发现在凝血因子Ⅺ缺乏人群中,其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低,且多项动物模型实验均提示Ⅺ因子缺乏模型血栓形成比例降低,且出血比例较低,近期临床试验也得到了类似结果,降低Ⅺ因子水平可能成为抗血栓治疗新的重要靶点。

  • 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猛;康健;田莉莉

    肺血栓栓塞症(PET)的危险因素一般分为遗传性危险和获得性危险因素两种.各危险因素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协同作用.

  • 丹参针预防髋部骨折术后静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利;李坤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丹参针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静脉栓塞治疗时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4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男62例,女84例,年龄在19~89岁之间,平均72岁,治疗组术后第2天给予足量足疗程的丹参针,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两组对照,详细纪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行患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明确血栓发生部位、大小及数量,综合分析.结果 (1)对照组62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3.9%(21/62例),其中中央型4例,周围型17例;(2)治疗组84例,其中男26例,女58例,术后给予丹参针1.2g/d,2周后造影查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7%(14/84例),其中中央型3例,周围型1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能准确发现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与其无直接关联,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造影示静脉栓子的情况,丹参能够明显降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

489 条记录 9/25 页 « 12...6789101112...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