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黄疸仪在临床中的应用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新生儿重点监护内容之一.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脑的严重损害,为防止过高的血清胆红素对脑神经系统的损害,对新生儿胆红素的随时监测就很重要,临床上以采用静脉血清胆红素浓度为判断标准,这不仅费时费力,对患儿有一定创伤,而在基层医院,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易普及.如何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作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便及时有效地防止核黄疸的发生,经皮黄疸仪是近几年来国内外采用的一种先进光电技术,无需抽血,能准确、安全、快捷的检测新生儿胆红素的方法,能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新生儿黄疸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总胆汁酸(TBA)的关系,以及血清TBA测定在新生儿肝胆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60例新生儿血清TBIL和血清TB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TBA测定值较40例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黄疸程度呈正比.结论: 血清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黄疸型肝炎总胆红素水平持续上升,将严重影响病情的预后,因此控制黄疸的再上升为治疗的关键.目前,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合并胆汁瘀积引起的黄疸尚无有效治疗方法.2010年1-12月收治黄疽型肝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与护理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和简易换血一体化装置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20例顺利安全完成换血治疗,未发生并发症,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装置一体化,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见.
-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内胆汁瘀积症的回顾性分析
肝内胆汁瘀积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胆汁排泄异常引起的肝脏病变.根据病因可分为肝细胞性、胆管性及混合性胆汁瘀积.肝炎后肝硬化、严重急性肝脏损伤、重型妊娠性脂肪肝常合并 肝内胆汁瘀积,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病程相对较长,黄疸深,消退缓慢,伴胆酸、肝酶等生化异常.腺苷蛋氨酸(SAMe,商品名: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商品名:优思弗)能有效纠正血生化异常,并能减轻胆汁酸盐所引起的瘙痒,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管理与巨大儿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发现或者首次诊断的糖耐量异常的疾病,发生率为0.15%~12.3%[1];对胎儿的影响包括可能造成巨大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新生儿则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低血钙等,严重威胁围生儿的健康[2].
-
换血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400例
目的 探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400例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分析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患儿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血小板、pH值、剩余碱(BE)值和血钾分别为(543.65±129.52) μmol/L、(518.45±122.64) μmol/L、(175.40±33.89) g/L、(295.81±104.96)×109/L、(7.39±0.06)、(-3.78±4.01)、(4.71±0.53) mmol/L,换血后分别为(207.10±60.46)μmol/L、(189.48±60.79) μmol/L、(187.98±22.88) g/L、(120.62±50.64)×109/L、(7.31±0.07)、(-11.27±5.69)、(3.25±0.72) mmol/L,换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三位不良反应有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分别占25.8%、23.8%、17.8%. 结论 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但应注意换血后不良反应,严格掌握换血指征及换血适应证,密切监测术后血常规、血生化和电解质的改变等.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55例肾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与肾功能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355例高胆和39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测定.高胆患儿按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结果 轻度高胆组血清BUN和Scr均高于正常新生儿组和中度高胆组;肾功能损伤发生率,轻度高胆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为21.4 %、6.1 %和8.0 %,轻度组肾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TBIL与Scr呈直线正相关(r=0.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BUN无相关性.结论 轻度高胆就可造成肾功能损伤,日龄越小越易发生肾损伤,血清BUN、Scr作为高胆新生儿肾功能的诊断指标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在基层医院.
-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经换血治疗的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28例,换血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127例,换血后血小板计数正常401例,随机选取127例为对照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资料的危险因素.结果 换血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达24.1%(127/528例),血小板计数≥50×109/L占70.1%,血小板计数20~ 50×109/L占24.4%,血小板计数<20×109/L占5.5%.换血时日龄[OR=1.213,95% CI(1.028,1.417)]、换血前总胆红素值[OR=1.172,95% CI(1.051,1.309)]、颅内出血或头颅血肿[OR =5.594,95% CI(3.257,11.121)]、换血后酸中毒OR =7.246,95% CI(4.797,12.188),4项因素为换血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儿换血时日龄、换血前总胆红素值、合并颅内出血或头颅血肿、换血后酸中毒是换血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
新生儿总胆红素水平对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总胆红素(TBIL)与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探讨新生儿 TBIL 水平对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696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TBIL ≥221μmol/L 的足月新生儿为高胆红素组,共315例,男158例,女157例,平均年龄(2.7±1.2)d;TBIL <221μmol/L 为对照组共381例,男191例,女190例,平均年龄(3.2±0.9)d。测定新生儿的 TBIL、血糖(GLU)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高胆红素组的血糖值低于对照组,TC 和 LDL-C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 TG 和 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低血糖总体检测率为5.7%,其中高胆红素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2.1%,高于对照组的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扣除了其余变量的影响,TBIL 与年龄(r =0.2,P <0.01)和 TC(r =0.3,P <0.01)成正相关,与血糖(r =-0.2,P <0.01)和 HDL-C(r =-0.3,P <0.01)呈负相关,与 TG 和 LDL-C 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红素能增加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风险;随着 TBIL 的增加,新生儿的血糖和 HDL-C 值有下降的趋势,TC 有升高的趋势。
-
聊城市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结果分析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一种红细胞酶的缺陷病,系一种X性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为华南及西南各省常见的遗传病之一.患者在某些诱因(药物或蚕豆)下发病,故又称为蚕豆病.发病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由此产生的高胆红素血症,此症在新生儿期可导致核黄疸而后遗智力低下.此外,溶血致红细胞破坏时,具有促凝活性的红细胞基质(磷脂等)大量释放至血循环,通过磷脂与补体旁路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致栓性的高凝状态,危害新生儿的健康.新生儿筛查可有效预防其发病,现将本市近来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间我院产科分娩和收住的580例活产新生儿按是否发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分为观察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对照组(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者103例,占17.8%,无高胆红素血症者477例,占82.2%,观察组在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胎膜早破、头颅血肿、窒息或宫内窘迫、开始喂奶时间、母亲年龄、妊娠合并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胎膜早破、头颅血肿、窒息或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具有相关性。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加强围产期管理及评估,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重点监测,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减少对新生儿的危害。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的病因分别是围产因素12例(40%),、感染因素9例(30%)、母乳性黄疸因素5例(16.7%)、新生儿溶血病因素4例(13.3%)。结论为了有效的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发病率,首先要对母乳的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提高围生期的保健,严格预防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发生,及时对发病患儿进行治疗,把预防和治疗工作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重点。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36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入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3例,对所有入组患儿实施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血生化指标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对患儿机体内环境不会造成过大影响,较为安全可靠.
-
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探析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症状和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2012年期间收治的10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比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等综合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症状以及胆红素值.结果 本组患者在经过入院综合治疗后,患者的黄疸消退,同时,胆红素值出恢复正常,其中,95例痊愈,5例自动放弃治疗,本组100例患者中,均未发生无效死亡及红素脑病及其他病因治疗无效导致死亡.结论 导致足月新生儿引发高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因素为感染,其次是ABO溶血,围产因素等,为此要加强对这些高危因素的分析,同时,蓝光照射可以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
-
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的危险因素,以便提前预防NH.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基本资料,调查相关病例.结果 160例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原因有围生因素(是否有胎膜早破、羊水粪染、脐带绕颈现象、是否出现脐炎及其母亲生产年龄、胎次、妊娠期合并症、生产方式、喂养方式、是否使用催产素,镇静剂、手术时是否有室息缺氧情况)和新生儿溶血病(HDN)、感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G)缺陷症、早发型母乳性黄疸(BMJ).结论 探讨NH的防护措施,如积极处理妊娠期及新生儿期的并发病,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控制催产素、镇静剂的用量,倡导良好的喂养方式,均可以有效地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
盐津正常足月儿生后7d高胆红素血症原因分析及早期干预
目的 研究正常足月儿生后7d高胆红素血症原因.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700例足月的新生儿的高胆红素的记载的临床数据.其中正常的足月儿530例,而有120例是符合了光疗指征的患者.结果 测得经皮胆红素值,发现两组胆红素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的经皮测定的胆红素,可以预测血清胆红素上升的程度.
-
光疗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有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光疗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自2012年1-10月收治的11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给予光疗联合菌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56例给予光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42/56),9.7%(52/58),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结论 光疗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同时配合适当护理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胆红素水平.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之后导致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因素.方法 选自我院2011-2013年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共50例,以手术之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划分组别,为高胆红素组(14例)和胆红素正常组(36例).对患者术后胆红素变化特点进行观察且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因素.结果 胆红素正常组术后的血清总胆红素4d之后达到峰值(21.5μmol/L),术后14 d恢复正常水平;高胆红素血症组患者在术后7d血清总胆红素达到峰值(36.μmol/L),术后14 d高于正常数值2倍左右.对临床单因素进行Logistic进行分析,认为术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和术中肝血流阻断方式、输血情况、出血方式还有肝功能Child有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进行分析则表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之后高胆红素血症独立预测指标为术前胆红素水平.结论 进行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程序.
-
健脾化瘀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11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健脾化瘀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证经验.方法 将2008-2011年172例高胆红素血症病人分为两组同期治疗,治疗组112例,运用中药口服及西药静点,对照组单纯西药静点,观察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增高.结论 健脾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