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

    作者:许颖

    垂体瘤是发生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1].因其周围有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经鼻蝶人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尿崩症.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33例垂体瘤患者.

  • 电离辐射导致大脑认知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张力元;孙锐;田野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近期公布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头颈部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超过80万例[1].尽管目前典型的放射性脑坏死已较少发生,但是放化疗后出现的认知功能损害却依然常见[2].新研究认为,曾经公认的在常规分割条件下大脑放射耐受量为60 Gy过于保守,大脑照射5年后发生放射性脑坏死的概率≤5%( TD5/5)耐受量应该是72Gy;但在更低剂量下就可能产生没有放射性脑坏死的认知损害[3].电离辐射引起的认知损害常表现为海马依赖的认知功能下降[4],而非海马依赖性的认知功能损害不明显[5].

  • 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徐庚;凌锋;卢德宏

    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肿瘤,发病率仅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6%~5.8%[1].关于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报道较少,多为个案或少数病例.目前对于这类肿瘤的认识不够全面,认识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临床和影像学及病理学之间的联系,是确定手术方案和提高病人手术疗效的关键.

  • 颅内肿瘤患者记忆损害的评价及术后随访

    作者:沈超;谢嵘;鲍伟民;郭起浩;余果;曹晓运;杨伯捷;毛颖

    目的 评价各种颅内肿瘤及肿瘤切除术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4种记忆量表对58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记忆功能的评价,包括即刻记忆、延迟记忆、线索记忆、长时记忆,其中35例进行术后随访.另选18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凸面脑外肿瘤患者存在延迟记忆和长时记忆损害(P<0.05).而脑内肿瘤患者术前即刻记忆,延迟记忆,长时记忆均存在损害,尤其是长时记忆损害(P<0.01),较为严重;优势半球肿瘤患者各型记忆损害均较副侧半球肿瘤患者严重;脑内肿瘤患者术后较术前长时记忆能力下降(P<0.01);而鞍区肿瘤患者术前不存在记忆损害,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术不影响患者记忆功能.结论 颅内肿瘤能够引起记忆损害.不同部位不同性质颅内肿瘤引起的记忆损害存在差异.脑内肿瘤要比脑外肿瘤严重,优势半球要比副侧半球严重,手术肿瘤切除术使长时记忆功能下降.

  • 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及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振江;陈子兴;路军;岑建农;何军;郭凌川

    目的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建立一种可重复的裸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模型.方法对4和6周龄BALB/c裸鼠进行切脾,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及全身亚致死剂量照射等预处理(SCI预处理),经尾静脉接种1×107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细胞,应用RT-PCR、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裸鼠各脏器中SHI-1细胞浸润生长情况.结果裸鼠的生存期为33~46 d,部分裸鼠于5周后出现双下肢截瘫.SHI-1细胞可浸润多种脏器,并可形成淡绿色肿块,病理示在肝、肺、肾、睾丸等多部位发现有SHI-1细胞浸润,椎体及颅骨骨髓腔中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并可突破骨髓腔向椎管及颅内浸润,多位于硬膜及蛛网膜下腔,并可由脑皮层表面向深部脑组织浸润.结论SHI-1细胞可于经SCI预处理的裸鼠中形成稳定的、可重复的CNSL模型,可用于对CNSL的实验研究.

  • 37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朱铁楠;王书杰;张薇;李剑;韩冰;段明辉;庄俊玲;蔡华聪;曹欣欣;周道斌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自199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7例PCNSL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37例PCNS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7(17~78)岁,男女比为2.7∶1。以颅内高压和智能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起病至诊断中位时间1.5(1~24)个月。肿瘤累及部位以大脑半球为主,且多灶病变更为常见。36例经治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8.0(95%CI 9.1~26.9)个月,总生存(OS)时间为36.0(95%CI 21.7~50.3)个月,3年累计OS率为46.9%。放化疗联合治疗与单纯化疗组PFS时间[16.0(95%CI 8.9~23.1)个月对26.0(95%CI 2.9~49.1)个月]及OS时间[36.0(95%CI 2.3~69.7)个月对29.0(95%CI 23.4~34.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01、0.866)。结论 PCNSL预后不佳,化放疗联合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其佳治疗方案应需进一步探索。

  • 3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作者:徐卫;李建勇;程月新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的中国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资料,探讨PCNSL的临床特征,评价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加全脑放疗(WBRT)治疗PCNS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效果,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期.结果:34例PCNSL患者中B细胞淋巴瘤31例(91.2%),T细胞淋巴瘤3例(8.8%);所有患者治疗后评价完全缓解率(CR)41.2%,2年生存率60.2%;病理类型和是否接受HD-MTX加放疗是影响PCNSL生存期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PCNSL以颅内高压为主要表现,B细胞亚型占绝对优势,具有独特的预后因素,HD-MTX联合放疗是PCNSL有效的治疗方法.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7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伟;聂青;康静波;杨平;张丽萍;李方明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9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7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9~80岁),均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全部患者接受放疗,其中15例放疗后接受化疗等综合治疗.结合文献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头颅CT以及MRI检查显示中枢侵及额叶多见,CT扫描多表现为较高密度肿块,MRI显示T1加权像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或多发,极少发生出血、钙化或囊变.PCNSL主要起源于B细胞,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17例患者随访7~65个月,中位时间17个月,平均生存23.9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76.5%和23.5%,5年生存率仅有5.9%.结论:PCNSL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伴脊髓侵犯者则预后更差.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三维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定向活检)可显著提高诊断效率.其病程短,疗效不理想,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虽然对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敏感,但缺乏共识方案,较全身及其他部位淋巴瘤预后差.中等剂量放疗加足疗程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增加放射剂量未能改善肿瘤控制.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 554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统计分析

    作者:崔世民;秦进喜;刘梅丽;靳松;韩彤;阎世鑫;刘力

    目的 根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为学术交流提供可资参考的数据.方法 应用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1988年7月-2008年6月经病理明确诊断的554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类型、级别进行分析,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2205例,占39.80%;脑神经和脊旁神经肿瘤361例,占6.52%;脑膜肿瘤2105例,占38.00%;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91例,占1.64%;生殖细胞肿瘤86例,占1.55%;蝶鞍区肿瘤(颅咽管瘤)250例,占4.51%;转移性肿瘤442例,占7.98%;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449例,占8.10%.结论 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统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命名与分类、了解不同地区肿瘤分布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学术交流十分必要.

  • 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肖玮;王天龙;赵磊;张婷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状况及年龄等因素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127例颅内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麻醉镇痛(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静脉持续镇痛)过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和静脉镇痛是否影响患者下床活动等标准,评价手术前和手术后24h、48h之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以及手术后24和48h疼痛程度、精神状态、活动状态和术后不良反应(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排气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不同年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但仍在正常值范围.术后总体镇痛优良率为84.25%(107/127).不同年龄组同一测量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组手术后48h VAS评分均低于24h时(均P=0.000).术后总体呕吐发生率为29.13%(37/127),尿潴留发生率为14.96%(19/127),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性别与手术后呕吐有关(P=0.022),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年龄与手术后精神状态、活动状态呈正相关(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持续静脉镇痛仍可为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性别可能为术后发生恶心、呕吐高危因素,而手术后精神状态和活动状态主要与患者年龄、ASA分级有关.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尚寒冰;赵卫国;沈建康;濮春华;蔡瑜;林东;成侃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 对1999年2月-2006年5月施行手术治疗的2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4例,第四脑室内延髓背侧2例,延髓下部1例和脊髓内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手术全切除肿瘤患者14例,次全切除7例,其中2例于手术前施行微导管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18例,2例因脑积水症状未改善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手术后并发出血,再次手术.12例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9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1例遗留小脑性共济失调,2例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1例多部位复发而行γ-刀治疗,随访7个月肿瘤无增大).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为良性肿瘤,肿瘤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前供血动脉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综合措施可提高疗效.

  •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宇浩;出良钊

    目的 总结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辅助颅内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与结果 共11例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包括7例胶质瘤和4例脑膜瘤),肿瘤分别位于左侧额叶4例、左侧额顶叶2例、左侧颞叶2例、右侧颞顶叶3例,均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辅助颅内肿瘤切除术.7例胶质瘤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4例脑膜瘤均全切除;平均术中出血量80 ml,平均手术时间80 min;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复查头部CT或MRI未发生再出血;术后平均随访4年,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等手术相关或术后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适用于不同部位和不同直径的颅内肿瘤,安全有效、手术相关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再出血和肿瘤复发风险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辅助手术方法.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临床研究

    作者:王钰乔;沈霞;李中林;李凤朝;崔桂云;张尊胜;杨新新;花放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6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头晕多见.6例患者中肿瘤单发5例、多发1例,共7个病灶,病灶位于大脑半球4个、小脑1个、侧脑室1个、丘脑1个,其中2个病灶累及胼胝体.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晰,肿瘤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相对较轻.CT显示肿瘤呈高密度,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强化.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分布,形成“袖套”样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肿瘤均来源于B淋巴细胞.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主要病理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 生物胶卡氮芥混合剂局部缓释化疗治疗胶质瘤

    作者:李中民;张世民;郭海波;梁军

    胶质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4.6%,是神经外科的治疗难题[1],其难治的关键是局部复发.我们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fibrin glue,FG)作为载体,携带卡氮芥(BCNU)进行局部缓释化疗,获得了较以往常规治疗更为满意的疗效.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分子病理学及靶向治疗

    作者:杨菲;朴月善;卢德宏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采用传统治疗方法难以治愈,由于传统化疗药物缺乏特异性,在抗肿瘤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和器官也产生毒性作用.因此,针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细胞内分子通路特异性靶向治疗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从细胞内关键责任信号转导通路及基因突变位点的角度分别介绍髓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肿瘤预后的关系,以及肿瘤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些新的信息.

  • 大脑淋巴瘤病临床及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雅杰;朴月善;卢德宏

    大脑淋巴瘤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特殊类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展迅速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显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组织病理学呈现脑白质内恶性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大脑淋巴瘤病已经成为脑白质病变鉴别诊断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尽早进行病理检查对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脑淋巴瘤病的认识仅基于一些病例报道,系统分析较少.在本文中,我们对国外相关病例进行回顾,共收集17例大脑淋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以期对该病能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异质性影像学评价

    作者:徐凯;代岳

    中枢神经系统不同肿瘤和同一肿瘤不同分级表现出不同的肿瘤异质性.肿瘤异质性不仅体现在抗原、组织病理学、免疫学,同时也体现在不同类型影像学图像中,CT的X线衰减系数、fMRI、PET的标准化摄取值等均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肿瘤异质性.深入研究及合理运用影像学图像评价肿瘤异质性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术前诊断、个体化治疗和疗效评价.

  • 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项目的申请

    作者:洪微;李震;杨学军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神经外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截至2009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的项目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学(C1608)、肿瘤学(C1710)下属分支代码、肿瘤病理学(C140208)等[1].本文总结了近四年神经外科学代码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研究热点领域及项目申请中存在的问题,对临床科研工作者如何申请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科学基金提出一些建议.

  • 脑脊液细胞学检测临床应用

    作者:关鸿志

    脑脊液细胞学检测是脑脊液诊断方法的主要项目,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之一,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和流式细胞术在脑脊液细胞学中的应用使临床诊断水平提高,普及这一实用且费用低廉的脑脊液诊断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 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桂秋萍;宋欣

    目的 探讨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1例右侧顶枕部和胼胝体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WHOⅡ~Ⅲ级)患者,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大体标本观察肿瘤为灰白色破碎组织块,质地柔软,约3.00 cm×3.00 cm×0.50 cm大小.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细胞里界限分明的两种排列.一种为部分细胞呈圆形和卵圆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部分细胞呈菊心团样结构,中心为神经毡岛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广泛的"假栅栏状"排列,中心为神经毡岛样结构.另一种为肿瘤细胞呈"旋涡状"排列.伴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毡岛样结构区域巢蛋白强阳性表达,神经元核抗原表达阴性,神经毡岛样结构周围部分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表达阳性,中心部化突触素强阳性表达;星形细胞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p53阳性细胞数日为25%~50%;神经毡岛样结构区域Ki-67抗原标记指数<5%,星形细胞瘤区域约为10%.结论 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浸润件星形细胞瘤相似,但"假栅栏状"结构与文献报道略有不同,可能与多个神经毡岛样结构融合有关.肿瘤染色体榆测与星形细胞瘤相似,均表现为染色体7q、9p缺失,提示其本质-生物学行为仍为星形细胞源性而非神经无源性肿瘤.

370 条记录 7/19 页 « 12...45678910...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