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恶液质瓣膜病人围术期营养治疗
近年我科对29例心脏恶液质瓣膜病人进行围术期营养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29例。男8例,女21例。年龄20~65岁,身高145~176(158.46±10.25)cm,体重30~55(40.83±8.15)kg;心功能Ⅲ级7例,Ⅳ级22例;均接受瓣膜置换术。营养治疗方法:匀浆饮食由本院营养科配制,以优质蛋白、淀粉、蔗糖、胡萝卜等为主,每1 000 ml可供蛋白质41.8 g,热能1 011 Kcal,氮热比值1∶158.8。20%乳化脂肪由华瑞制药厂生产,每500 ml提供1 000 Kcal。
-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的围手术期处理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程长,可达十数年至数十年,尤其以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所致的心肌损害为著,容易出现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 SOCC),1年、5年的自然病死率高达50%和80%,手术病死率达16%~50%[1].1996年8月至2001年9月,我们共收治此类病人221例,占同期瓣膜病的12.31%,现总结报道如下.
-
心脏恶液质病人瓣膜置换的体会
1988年5月至1997年5月,我们共行瓣膜置换手术350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病人25例,现将这组病人手术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
心脏瓣膜病恶液质病人的手术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严重病变,致心脏功能严重不全,并继发其他脏器的损伤,可伴有内分泌、代谢、营养、凝血机制的改变.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肝脾肿大、胸腹水,严重者出现肝、肾、肺等多脏器的功能不全[1].这类病人经积极围术期处理、重视术中心肌保护,其预后还比较满意.2000年8月至2003年9月,我们共收治2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其中21例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现对这组病人的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
心脏恶液质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l cachexia,SOCC)是瓣膜病患者发展到严重程度的全身表现,以心功能不全为特征,同时伴内分泌、代谢、营养、凝血机制等系列障碍.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出现SOCC后,1年和5年的病死率高达30%和80%[1];因此,必须重视SOCC患者在支持心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前后的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改善全身状况.1997年2 月-2000年8月我们对22例心脏恶液质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在其它生命支持治疗的同时施行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41例临床分析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主要是右心衰竭为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的具有体重减轻、脂肪消耗、体型消耗等为主要表现的营养不良综合征,多见于青年女性,以风湿性心脏病多见,治疗无特效方法,预后差.现就我院1993~1999年收住院诊治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79例中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41例报道如下.
-
肺心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病人的自我护理指导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CC)是继发于慢性心力衰竭基础之上的危重临床综合征,肺心病为其主要病因之一.肺心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病程长,病情复杂,常因症状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而反复住院治疗[1,2].
-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患者肠内营养应用的效果评价
我科自2006年来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取得良好效果.
-
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内营养64例
目的:观察胃肠内营养对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①选择1999-08/2005-0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内营养64例,均对营养措施知情同意.②围手术期皆应用胃肠内营养,2.1~4.2 mJ/d;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脂肪∶糖=3∶6∶11,选用非整蛋白制剂作为胃肠内营养的主要原料,每晚应用含有大量活性双歧杆菌的酸奶封闭胃管.③采用电话与信函相结合方式对患者手术后生存率和心脏功能进行随访.共随访60个月.结果:64例3例失访,余随访60个月.1年生存率79%,3年生存率61%,5年生存率57%.术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心功能级别提高1~2级,体质量增加10%~30%.术后并发症13例(20%),死亡4例(6%).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内营养可以降低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
1例重症瓣膜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重症瓣膜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例重症瓣膜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例患者虽然病情严重,但给予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结论 术前改善心功能,严格术后护理以及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措施.
-
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瓣膜置换术(附9例报告)
目的:总结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9例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远期疗效较好.结论:重视术前准备、加强术中处理、完善术后治疗是提高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心脏恶液质病人双瓣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心脏恶液质是瓣膜病人发展到严重程度的全身表现,以心功能不全为特征,同时伴有内分泌、代谢、营养、凝血机制等系列障碍.我院近年来施行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恶液质病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现将其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的围术期护理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程长,可达十数年或数十年,心脏功能严重不全,并继发其他脏器损伤,可伴有内分泌、代谢、营养、凝血机制的改变,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肝脾肿大、胸腹水,严重者出现肝、肾、肺等多脏器的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术后科学的围术期监护、护理,将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本文总结近8年来我院收治的3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
心脏恶液质的临床进展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 是由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引起的高度营养障碍综合征,它是慢性疾病的晚期表现.主要表现为显著的营养不良,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出现极度消瘦、低体重( < 标准体重85 %)、低血红蛋白、低蛋白、低血脂、外周水肿.SOCC的出现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是独立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运动耐量之外的一项重要的预后因素.本文就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有关的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并发重度心衰32例临床分析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OCC)是长期充血性心衰所引起的高度营养障碍性综合征,此类病人病程长,病情重,心功能差,抵抗力差,死亡率高.本病可继发于各种心脏疾患,以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多见.本文就2000~2006年我院收治的32例心脏恶液质综合征并发重度心衰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探讨.
-
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恶液质病人的手术效果观察
心脏瓣膜病主要问题是营养不良、体重明显下降、心功能低下、各脏器功能损害等,是手术死亡高危因素[1].我科自2001年10月~2007年12月对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OCC)病人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瓣膜性心脏恶液质综合征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是由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引起的高度营养障碍综合征.6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概念,表现为显著的营养不良,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出现极度消瘦、低体重(<标准体重85%)、低血红蛋白、低蛋白、低血脂、外周水肿.80年代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诊断标准,并一直沿用至今.本文就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有关的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
心脏恶液质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心脏恶液质(SOCC)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65例,男27例,女38例;年龄45~67岁;体重32~59 kg.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恶液质诊断标准[2]:患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5%以上,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同时符合以下任何2条者:(1)病程15年以上;(2)肝肿大、腹水;(3)心胸比率在0.80以上;(4)肝、肾、肺中度以上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