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前 PTBD治疗对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王文昌;晏亚军

    目的::观察分析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 PTBD)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施行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3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PTBD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2例,术前施行PTBD治疗;对照组患者12例,未施行PTBD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状态及手术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进行PTBD后的TB、DB、ALT、AST、ALP及ALB等指标与PTBD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前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胆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施行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PTBD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前营养及肝功能状态,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Belghiti悬挂法在解剖性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新华;仇毓东;吴亚夫;周建新;江春平;丁义涛

    目的: 探讨Belghiti悬挂法在解剖性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Belghiti肝脏悬挂法成功行半肝切除术患者28例, 并与未采用Belghiti肝脏悬挂法完成的解剖性半肝切除术患者22例比较, 分析评价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 Belghiti悬挂组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426.36±312.79 mL vs 526.58±251.32 mL;508.13±128.26 mL vs 735.13±216.79 mL, 均P<0.05). 2组的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Belghiti悬挂法可进一步提高半肝切除的安全性, 减少出血, 并且可在先不游离肝脏的情况下完成半肝切除, 更符合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

  • 规则性左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肝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

    作者:王伟林;汤晓锋;梁廷波;蒋智军;郑树森

    肝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是否能够进行半肝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目前尚存争论.我们对2例肝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实施了规则性左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半肝切除术

    作者:蔡柳新;方哲平;陈雪英;杜学峰;陈斌;李剑锋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解剖患侧肝门,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采用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PMOD) 刮吸断肝技术行完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9例.包括左半肝切除7例,右半肝切除2例.结果 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380 min,(267.8±57.2) min,其中解剖肝门时间20~70 min,(49.4±17.4) min,切肝时间90~170 min,(113.3±30.8) min,术中出血100~1100 ml,(440.0±340.4) ml,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值53~374 U/L,(214.8±124.4) U/L,恢复正常时间4~11 d,(6.1±2.1) d,术后住院时间7~14 d,(9.7±2.0)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行腹腔镜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超半肝切除扩大根治术治疗肝门胆管癌一例

    作者:易滨;姜小清;于勇;张柏和

    患者 男性,54岁,因"乏力、纳差伴腹痛5周"于2007年4月13日入院.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8年.

  •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后胆道重建术式的改进

    作者:陈孝平;张志伟;黄志勇;陈义发;张万广;裘法祖

    法国学者Bismuth将肝门部胆管癌分为4型[1],除Ⅰ型外,Ⅱ、Ⅲ型和Ⅳ型胆管癌的根治术均需要同时切除部分肝脏.切除肝脏的范围有两种选择:一种方法是做半肝切除或扩大的半肝切除,但对于胆道长期阻塞而致肝内瘀胆者,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达10%左右[1-3];另一种方法是肝方叶切除或扩大的肝方叶切除.

  • 精准肝切除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发展

    作者:阿力亚;何强

    随着人们对肝癌手术治疗认知的不断加深,肝癌切除术式先后经历了“盲目”肿瘤切除、楔形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解剖性肝段/半肝切除等多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外科医生总结出肝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①彻底清除原发病灶;②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乃至肝区段无微转移;③残余肝脏体积足够代偿患者生理功能;④尽可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创伤.

  • 腹腔镜肝切除术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李梅生;甄作均

    自1991年Reich[1]成功施行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以来,因其符合现代外科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理念,一度受到关注和期待.然而,在初的十余午时间里,该技术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应用,适用范围局限在肝脏左外叶及容易显露的肝脏边缘区域的病灶.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对肝脏的显露、血流阻断和肝实质内结构处理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半肝切除、规则性肝切除等都获得了技术上的突破,使得腹腔镜肝切除开始显现出替代传统开腹肝切除术的趋势[2].

  • 老年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分析

    作者:周健;张志浩;袁爱军

    老年原发性肝癌在总肝癌的比例从10.72%上升至14.85%,死亡率从76.19/10万上升到112.34 /10万。从各地的资料统计,肝癌的年龄及死亡率均移至老年组[1]。因此,如何提高老年肝癌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总结1978年1月至1995年1月住院治疗235例老年人肝癌的治疗结果,并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 对象和方法 临床资料:1978年1月至1995年1月住院治疗老年肝癌235例,男211例,女24例,男女之比为 8.79∶1,年龄60岁至81岁,平均年龄63.4岁。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者51例,同期非老年肝癌手术切除403例,男353例,女50例,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15例。235例老年肝癌中非手术治疗(称内科组)14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西药以ADM、MMC、DDP、 5-Fu为主,中药采用攻补兼施,辩证论治。手术治疗(称手术组)88例,其中43例经手术证实不能切除,术中行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术中、术后灌注抗癌药物或碘油,抗癌药物乳化液(称插管组)。45例行肝叶切除术(称肝切组),右半肝切除术7例,右叶局部切除术20例,左半肝切除术5例,右外叶切除术8例,二叶局部切除术5例。403例非老年肝癌肝叶切除(包括半肝切除、左或右三叶切除)196例、肝段切除或局部切除207例。其它资料见表1。 诊断依据,按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会议制订的标准。甲胎(AFP)>50ug为阳性,≤50ug/L为阴性,手术病例的病理诊断均为肝细胞癌。 治疗结果 一、老年肝癌组 (一)内科组:无1例AFP转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2.2%、1.4%、0。 (二)插管组:AFP转阴率为23.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7.9%、7.0%、2.4%。 (三)肝切组:AFP转阴率为75.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1.1%、22.2%、14.0%(详见表2) 。 二、非老年肝癌肝切组:AFP转阴率为72.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2%、25.8%、18.7% (详见表3)。 提示:老年肝癌治疗后AFP转阴率,1、2、3年生存率肝切组优于插管组,插管组优于内科组 (P<0.001或0.05)。其中肝切组的术后AFP转阴率,1、2、3年生存率与非老年肝切组相似。

  • 大肠癌肝转移癌36例报告

    作者:刘东举;王广玲;邵静;陈声发;黄文河

    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发生率高,如何处理肝转移癌直接影响原发癌的治疗效果.关于转移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包括肝脏局部切除或半肝切除,非手术疗法包括B超或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肝动静脉置化疗泵栓塞化疗等治疗.手术疗法是治疗肝转移癌有效的方法.本组1993年-2000年治疗36例大肠癌肝转移癌,现报告如下.

  • 术前PTBD治疗对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李会星;史宪杰;万涛;吕少诚;刘同友;张雯雯;徐明月;周桂华

    目的 探讨对于拟行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112例行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其术前状态、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留取胆汁培养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4,P=0.816).PTBD组术前总胆红素为(107.1±29.6)μmol/L,NPTBD组术前总胆红素(135.6±8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35).PTBD组术后胆漏发生率较NPTB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2,P=0.026).PTBD组切口感染、肝功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虽较NPTBD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BD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减黄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大大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

  • 改良式肝提拉法血流阻断无血肝切除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熊伟;俞小炯;董科

    目的 运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比研究第一肝门阻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探讨改良绕肝提拉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肝切除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同期164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第一肝门阻断组(A组,n = 49),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B组,n = 56)、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组(C组,n = 59).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A组出血多,C组出血少,经比较C组和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C三组并发症例数和输血例数以C组少,A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术后第3、7天,A组血清转氨酶明显高于B、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肝功能恢复快.结论 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肝切除和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比第一肝门阻断肝切除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肝切除方法.

  • 12例右半肝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罗丽云

    目的 探讨右半肝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原发性巨大肝癌行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12例原发性巨大肝癌患者术后,5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腹水,但在出院时均已消失;1例于第16天发生溃疡病出血,其余11例均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顺利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病情的密切观察,积极的护理策略是保证原发性巨大肝癌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 三步断肝法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明;孙卫东;胡明华;王冠男;蒋亚琦;方小三;韩猛

    目的 探讨三步断肝法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采用三步断肝法为32例患者行腹腔镜半肝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利用医学影像浏览器模拟半肝切除,观测半肝断面上血管分布的情况.根据血管分布规律,采用三步断肝法行半肝切除,并对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肝中静脉长度为(59.1±12.9)mm,至左、右半肝的分支数目分别为(3.07±0.78)、(3.11±0.64)支.肝中静脉出现第一分支处至肝脏膈面的距离为(28.1±3.7)mm,肝中静脉于第一肝门处至肝脏脏面的距离(14.4±4.3)mm.(2)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左半肝切除28例,右半肝切除4例.手术时间:左半肝切除为(165±42)min,右半肝切除为(305±50) min.术中出血量:左半肝切除为(242±65) ml,右半肝切除为(695±122) ml.术后未出现出血、肝衰等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胆漏,均通畅引流自愈.术后平均住院(7.96±1.8)d.结论 半肝断面上的血管分布呈现区域化的特点,基于这一规律的三步断肝法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 肝破裂17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魏少岷;胡高峰

    我院1996年4月-2003年7月共收治17例严重闭合性肝破裂患者,现将治疗结果及体会报道如下.

  • 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何龙光;陈钦寿

    目的:评估半肝切除术后影响肝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半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功能影响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有肝硬化、术中出血量>800ml、右侧肝切除、首日腹腔引流量≥500ml、血清白蛋白≥35 g/L、术前胆红素>17.1mmol/L与术后肝功能不全恢复时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

  • 腹腔镜半肝联合全尾状叶整块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2例并文献分析

    作者:张宇华;洪德飞;张成武;胡智明;金丽明;吴嘉;张远标

    目的 总结分析腹腔镜半肝联合全尾状叶整块切除(en-bloc)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和2017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半肝联合全尾状叶en-bloc治疗肝门胆管癌的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例病例Bismuth-Corlette分型分别为ⅢA型和Ⅳ型.分别行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和左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分别为520 min和680 min:出血量为800 mL和500 mL,未行血管重建,行胆肠端侧吻合.2例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均提示胆管切缘阴性.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腺癌,上下切缘均阴性,淋巴结阳性(0/12)及(1/9).术后分别随访11、16个月,无复发,无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发生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术后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半肝联合全尾状叶整块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在有经验的腹腔镜中心选择合适的病人是可以尝试施行的,但须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

  • 肝后下腔静脉隧道绕肝带提拉法半肝切除19例报告

    作者:何建平;杨福;徐敬

    目的 探讨肝后下腔静脉隧道绕肝带提拉法行半肝切除安全性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6年6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在传统经典半肝切除术的基础上加用肝后下腔静脉隧道绕肝提拉法行半肝切除的19例资料.结果 19例均成功放置绕肝带,未发生与该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半肝切除时肝正中裂界面内管道显露清楚,处理起来方便、安全可靠,绕肝带具有指示保护肝后下腔静脉的作用.结论 半肝切除时采用肝后下腔静脉隧道绕肝带提拉法,可进一步提高半肝切除的安全性,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断肝能在薄、小的界面进行.

  • 利用半肝切除再生模型研究单个肝细胞核内耐药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动态变化

    作者:沈国俊;江小云;黄洁;曾小冬;毛龙火;付喜花

    目的 利用半肝切除再生模型研究单个肝细胞核内耐药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45日龄慢性DHBV感染鸭半肝切除后接种突变株转染上清,持续饲喂拉米夫定,定期采血及取肝组织标本,检测外周血病毒DNA水平及病毒株,流式细胞仪分选单个肝细胞核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与阴性细胞核,巢式PCR扩增核内DHBV YMDD区,直接测序法检测是否存在突变.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半肝切除前后PCNA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Welch法.结果 半肝切除前单个核内病毒DNA及血清中克隆均为野生株;接种突变株转染上清后,在半肝切除术后1周时突变株感染的肝细胞核比率高于术后12周时的水平(x2=7.225,P<0.01);术前PCNA阳性肝细胞核比率为(0.84±0.36)%,术后1周时显著升至(42.26±6.48)%,术后12周时为(11.83±3.97)%,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832,P<0.001);术后1周时突变株感染的PCNA阳性细胞核比率高于术后12周时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3,P<0.01),而术后PCNA阴性的细胞核突变株感染的比率极低.结论 半肝切除可为耐药病毒提供复制空间,但耐药病毒在外周血及肝内未能形成优势毒株.

  • 联合半肝切除治疗Bimuth-Corlett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附7例分析

    作者:马建明;梁磊;姚捷

    目的:探讨半肝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脉络化清扫治疗Bimuth-Corlett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方法:采用肝外胆管切除,肝十二指肠脉络化联合半肝切除治疗Bimuth-Corlett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7例,其中联合右半肝切除1例,单纯左半肝切除3例,左半肝+部分尾叶切除3例(其中左半肝+部分尾叶+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结扎切除1例),均实施左或右肝内胆管空肠Roux-en-Y型胆肠吻合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切除标本切缘均无癌细胞,死亡病例中位存活时间18个月.存活4例,已分别无瘤生存11、9、7和3个月.结论:肝叶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脉络化是治疗Bimuth-Corlett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有效的手术方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达到临床根治,并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