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板鸭(咸鸭)国家卫生标准(南京式板鸭部分)的研究

    作者:吴永年;林明珠;李光;王进

    为制定板鸭(咸鸭)国家卫生标准,对南京市的板鸭生产过程进行了调查,对上市板鸭随机抽检,并研究了板鸭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板鸭的主要危害因素是脂肪的氧化酸败,表现为感官上色泽变黄,产生哈喇味。酸价、过氧化值与感官变化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丙二醛则无此关系。水份可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变化,建议列入待定“标准”中。根据调研结果并遵照“制标”原则,各项指标的建议制定值为:酸价≤1.6 mg KOH/g;过氧化值≤1.8%;水份≤48%。

    关键词: 参考标准 肉制品
  • 北京地区牛、羊肉片中鸭、鸡、猪源性成分调查

    作者:李楠;王佳慧;沈青;李凤琴;徐进;江涛

    目的 建立生肉制品中鸭、鸡、猪源性成分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对北京地区出售的牛、羊肉片进行成分调查.方法合成检测鸭、鸡、猪源性成分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测定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在北京部分超市、农贸市场、餐馆采集牛、羊肉片进行成分调查.结果 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鸭、鸡、猪源性成分具有较好特异性,与常见食用肉类DNA在Ct 30以内无交叉反应;对混合肉中鸭、鸡、猪成分DNA的检出限是0.1%.北京市场上采集的86份牛、羊肉片中,30份检出上述成分,占34.9%;羊肉片的掺假率高于牛肉片;农贸市场采集样品掺假率明显高于超市和餐馆.结论 所建生肉制品中鸭、鸡、猪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简单、特异,对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市售牛、羊肉中存在掺入鸭、鸡、猪肉的现象.

  • 儿茶素类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建祥;周立人;章瑜;陈跃进

    目的观察儿茶素类抗乙肝病毒和保肝降酶作用.方法用1日龄北京雏鸭制备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模型,设儿茶素类给药组(60、120和240 mg/kg)、阳性药物对照组(Are-AMP)、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取血清用斑点杂交法(dig标记探针)测DHBV*DNA,用单抗夹心ELISA法测定DHBsAg;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功能变化,并作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儿茶素类各给药组鸭血清DHBV*DNA和DHBsAg含量均有降低,与给药前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给药25 d及停药后14 d,鸭血清ALT与AST活性均降低;给药后的肝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 结论儿茶素类有抗乙肝病毒、降低转氨酶活性、减轻肝脏病理损伤作用.

  • 牙科手机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可能性探讨

    作者:邓小虹;孙正;乔宏;邓宏燕;肖潇;苏静

    目的探讨牙科手机(简称手机)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可能性.方法 2001至2004年在同一城市中随机抽取具有口腔门诊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各10所,调查使用后手机消毒与灭菌处理方式、消毒与灭菌处理前后HBsAg污染情况.利用血清斑点杂交方法观察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污染手机后,在洗脱液中DHBV检测阴性的情况下,能否排除其对动物的感染性.结果 2001至2004年,抽检的医院中压力蒸汽灭菌处理手机的比例显著上升,从2001年的27.06%上升至2004年的84.51%;化学消毒剂浸泡、擦拭及其他方法处理手机的比例显著下降,从2001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04年的10%左右.使用后手机HBsAg抗原性检测阳性率为1.65%.用血清斑点杂交方法检测,在手机洗脱液中DHBV检测阴性的情况下,转染动物后仍可引起动物DHBV感染,证明未灭菌手机HBsAg抗原性检测阴性并不能排除手机仍存在传播HBV的可能性.结论手机传播HBV的可能性存在.压力蒸汽灭菌可杀灭手机上污染的HBV.

  • 一株重组鸭源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进化分析

    作者:姚艳丰;何斌;邵志勇;杨文海;刘武;陈夏冰;叶胜强;陈洁

    2016年对武汉地区家禽市场进行常规流感监测,分离鉴定到1株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本研究对该株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株病毒的HA基因属于Clade2.3.4.4分支,HA蛋白的裂解位点处具有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具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典型分子特征.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该株病毒的各基因节段分别与H5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该分离株为重组病毒.继续开展对家禽市场H5亚类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研究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变异和进化,以及对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

  •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陈少莺;陈仕龙;林锋强;王劭;江斌;程晓霞;朱小丽;李兆龙

    本研究从临床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病死鸭肝脾中分离到病毒.病原特性鉴定显示,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人工感染1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均能复制出与临床自然发病鸭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分离毒能在MDEF等多种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电镜下病毒在细胞浆中呈大量散在、成堆和晶格状排列,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双层衣壳、直径70nm左右.在SDS-PAGE中具有禽呼肠孤病毒10个RNA片段的特征,但M1-3和S1-4片段的迁移率明显不同于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分离毒S3基因全序列与禽呼肠孤病毒(ARV)、火鸡呼肠孤病毒(TRV)和MDRV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60%~60.2%,61.9%,62.3%~62.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8.2%~69%,68.2%,69.3%~70.1%;S3基因编码的σB蛋白属于单独的进化分支,提示分离毒S3基因具有不同于ARV和MDRV的特征.结果表明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病原是一种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 鸭膜联蛋白2cDNA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

    作者:赵艳丰;闫梁;许斌;贲海静;杨金华;周双成;瞿涤

    目的 克隆樱桃谷鸭膜联蛋白2(Annexin A2)并制备抗体,用于鸭Annexin A2蛋白的表达分析.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鸭肝脏组织中克隆鸭Annexin A2 cDNA序列,将该cDNA序列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nnexin A2.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Annexin A2重组质粒原核表达,应用镍柱纯化Annexin A2融合蛋白.腹腔注射Annexin A2融合蛋白免疫小鼠,采用免疫印迹鉴定小鼠抗鸭Annexin A2多克隆抗体并检测鸭原代肝细胞在培养12、24、72 h以及120 h Annexin A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nnexin A2,经NcoI和XhoI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5369 bp和1020 bp条带,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重组序列正确.IPTG诱导重组质粒表达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36 00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Annexin A2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的抗血清1∶2000稀释经免疫印迹仍能检测到靶蛋白,获得的小鼠抗鸭Annexin A2多克隆抗体可应用于鸭原代肝细胞表达检测,Annexin A2蛋白在鸭原代肝细胞培养12、24、72 h以及120 h均有表达.结论 制备了小鼠抗鸭Annexin A2多克隆抗体,可为探讨Annexin A2影响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鸡源和鸭源贝氏隐孢子虫分离株对雏鸡的致病性比较研究

    作者:高庚渠;张素梅;黄磊;齐萌;菅复春;宁长申;张龙现

    目的 研究不同宿主来源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对雏鸡的致病性差异. 方法 分别应用鸡源、鸭源贝氏隐孢子虫分离株感染3 d龄雏鸡,感染量为1×105个/只,对实验组雏鸡的排卵囊规律、临床症状、法氏囊指数、组织学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 鸡源贝氏隐孢子虫感染组雏鸡未出现死亡,发病率为25%,鸭源贝氏隐孢子虫感染组雏鸡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5%和5%. 结论 不同源贝氏隐孢子虫均能引起雏鸡隐孢子虫病,但临床症状、排卵囊规律、法氏囊病变等存在差异.

  • 新型核苷衍生物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的体内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作者:李思阳;李壮;陈淑珍;章天;王淑琴;李毅;陶佩珍;李卓荣

    目的 评价新型核苷衍生物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ODE-TFV)在体外及体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并研究其改善肝脏病理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人肝癌2.2.15细胞和DHBV感染的1日龄北京鸭为体外和体内模型,评价ODE-TFV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活性.结果 2.2.15细胞培养法实验结果显示,ODE-TFV抑制HBV DNA复制的IC50值为(0.38±0.18)μmol/L,抑制活性较阳性药TFV-DF和3TC分别强约18倍和13倍;ODE-TFV 100 mg/kg和200 mg/kg组,在给药7d和停药3d显示有显著性的DHBV-DNA抑制活性(P< 0.01、P<0.05);在鸭体内模型中,ODE-TFV 100 mg/kg和200 mg/kg能够明显改善DHBV引起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有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ODE-TFV不仅在2.2.15细胞内对HBV-DNA有抑制活性,而且能有效地抑制鸭体内DHBV-DNA的复制,并具有改善肝脏病理的作用.

  • 减毒麻疹病毒联合拉米夫定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湛;邓学龙;张奉学;吴婉芬;朱宇同

    目的观察减毒麻疹病毒与拉米夫定(3TC)联合用药在鸭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广州麻鸭为实验动物模型,在感染后分别给予口服3TC、肌注麻疹疫苗和联合使用麻疹疫苗与3TC,并以无环鸟苷(ACV)口服作为用药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作为病毒对照组。于给药前(T0),给药第5天(T5),第10天(T10)及停药第3天(T13)留取血清,采用斑点杂交方法测定DHBV DNA。结果 3TC组在T5和T13两点病毒量略有下降,但与T0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麻疹疫苗组在给药早期病毒量无下降,T13点时病毒量与T0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与病毒对照组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麻疹疫苗与3TC联合使用组在给药早期(T5)出现病毒量明显下降(与T0比较,P<0.01),其A值与有确定疗效的ACV组T5比较也无差异(P>0.05),停药第3天时的病毒量与给药前及病毒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减毒麻疹病毒与3TC联合给药较单独给药对DHBV-DNA具有更早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 湖北麻鸭乙型肝炎病毒体内感染模型的建立

    作者:胡权;方瑗;张正茂;张小勇;张振华;杨东亮

    目的 建立标准化的湖北麻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拉米呋啶(3TC)体内抗DHBV的作用.方法将收集的转染细胞培养上清液纯化后作为体内实验感染的标准毒种,经腹腔接种2日龄雏鸭,连续观察50 d,用Real-Time PCR检测血清中DHBV DNA出现和持续时间.药物组则于接种3 d后给予3TC,检测观察期间感染鸭血清中病毒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雏鸭实验感染率达到87.5%;雏鸭在接种后第7天出现病毒血症,血清病毒含量于第11天达到高峰值,后逐步降低,但在观察期内仍维持较高水平.在3TC治疗期间,感染鸭体内病毒血症处于较低水平,被感染肝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且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在停药3 d后,病毒血症即出现反跳现象,此后又有上升趋势.结论通过接种转染细胞上清液成功建立湖北麻鸭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药物评估实验证明其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该模型也为研究DHBV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 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在鸭体内外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的影响

    作者:董飚;邵兴无;陶佩珍

    目的研究在转录起始区域设计硫代反义寡核苷酸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NA(DHBV DNA)复制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合成分别基于DHBV PreS1、PreS2、S抗原启动基因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应用Southern blot实验和cpm计数测定其对原代鸭肝细胞中及雏鸭中感染DHBV的DHBV DNA的作用.结果在1.5 μmol/L浓度下,体外抑制率分别是61.5%,69.3%和62.4%.选取PreS1抗原基因起始区段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进行整体动物实验.每只动物每天按10 μg/g体重静脉注射一次,共给药6 d.对动物肝脏进行取样分析表明,在此剂量下,对DHBV DNA的抑制率可达87.9%.结论本实验所设计的针对转录起始区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在体内外对DHBV DNA复制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了在这一区域设计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的可行性.

  • 鸭乙型肝炎病毒cccDNA Taq Man荧光定量PCR的建立

    作者:付美丽;林青;刘小朋;施水兰;陈少华;郑丽雅;林福海;李东良;陈紫榕

    目的 建立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cccDNA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用pUCm-T载体和PCR纯化产物连接,转染TOP10菌,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制作外标准品;在DHBV基因组负链两侧设计一对引物,并在引物问设计和荧光标记一段TaqMan探针,严格优化反应物的组成和扩增条件,建立了DHBV cccDNA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 低可检出104拷贝/ml;批内误差为0.2%~3.14%,批问误差为2.22%~4.43%;在105~102拷贝/ml之间与Ct值具有很好的线性[Ct=-2.8361ln(χ)+41.45,r=-0.9985].结论 该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较为简便的DHBV cccDNA定量检测技术.

  • 三氧化二砷对乙型肝炎鸭体内NO、SOD及LPO的影响

    作者:施水兰;傅美丽;刘小朋;陈少华;陈紫榕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乙型肝炎鸭体内NO、SOD及LPO的影响.方法:筛选乙型肝炎麻鸭随机分为As2O3大、中、小剂量组、拉米夫定组和阴性对照组,进行相应处理,测定血清和肝脏中NO、SOD和LPO的含量.结果:As2O3可明显降低乙型肝炎鸭血清中NO和LPO的含量和肝脏中的LPO的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As2O3可诱导抗氧化酶活力增高,保护细胞免受免疫损伤.

  • 蝉翼藤有机酸提取物抑制鸭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保肝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任志强

    目的:研究蝉翼藤有机酸类提取物(CYTYJS)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复制的抑制作用与保肝的作用。方法将DHBV DNA阳性的广西麻鸭,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CYTYJS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拉米夫定(3TC)组。于用药前(T0)、用药7 d(T7)、14 d(T14)、21 d(T21)及停药后3 d(P3)分别采血,检测血清中DHBV DNA的滴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YTYJS 各剂量组用药后血清DHBV DNA滴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停药3 d后,CYTYJS各剂量组DHBV DNA、ALT 和 AST 仍在较低水平(P<0.05)而阳性组则有明显回升现象;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切片,与模型组比较CYTYJS高、中、低剂量组肝脏的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结论 CYTYJS可能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和保肝的作用。

  • 解毒软肝片防治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扬发周;陈军;宋明福;张彬;聂广;曾常春

    目的观察解毒软肝片对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探讨其抗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血清反复攻击雏鸭复制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以秋水仙碱为西药对照,观察解毒软肝片大剂量、小剂量防治组对鸭球结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能ALb,G,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LN,Hyp含量的影响,观察肝组织光镜及电镜下病理变化.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Ridit分析.结果 DHBV造模组具有明显的球结膜微循环障碍(P<0.01),血液流变学改变(P<0.01),清蛋白(ALb)降低,球蛋白(G)和MDA升高(P<0.01),肝纤维化指标血清PCⅢ,HA,LN和肝组织Hyp含量升高(P<0.01),组织病理可见肝细胞水肿,脂肪变、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增生和病毒颗粒.解毒软肝片防治组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P<0.01)和减轻组织病理学改变外,小剂量组有降低MDA(P<0.05),改善球结膜微循环作用(P<0.01);大剂量组有升高ALb(P<0.05),降低血清G(P<0.01),MDA(P<0.01)、血液粘度以及改善微循环(P<0.01)等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解毒软肝片对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Gln对鸭瘟感染鸭十二指肠免疫调节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作者:张圆圆;赵丽丽;王蕾;牛银杰;韩凌霞;刘胜旺;陈洪岩

    目的 为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在正常鸭及鸭瘟(Duck plague,DP)模型中对肠道功能及作用途径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8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7日龄雏鸭随机分为8组,四组梯度剂量每天灌喂Gln(0、0.5、1、2 g/kg饲料)6d,及另四组灌喂同等梯度剂量Gln 6 d,于第一天灌喂30 min后攻0.2 mL2000TCID50鸭瘟病毒,观察Gln对正常雏鸭的免疫促进作用及攻毒鸭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测定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通路基因表达量.结果 Gln显著提高正常组TLR4通路mRNA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攻毒组表达量(P<0.05).结论 Gln通过TLR4通路提高正常雏鸭肠道的免疫力,降低鸭瘟病毒(Duckplague virus,DPV)造成的肠道免疫损伤.

  • MHC单倍体型无特定病原体鸭的培育

    作者:王兴童;孟兴;佟相慧;陈洪岩;韩凌霞

    目的 培育MHC单倍型无特定病原体单倍型鸭.方法 以国家禽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培育并保存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麻鸭为基础,根据位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核心区域的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分子(TAP)双拷贝基因(Tap1和Tap2)的多态性,分别利用Tap1基因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TAP2的肽结合区序列以及Tap2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型分型,连续选育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SPF鸭.结果 F0代和F1代鸭的STR结果完全一致;F2和F3代鸭的Tap1和Tap2基因组序列完全纯合.连续6个世代的Tap2基因组序列分析,B3群鸭有2个位点发生突变,B1、B2和B4遗传学稳定.结论 成功建立了4个MHC单倍体型SPF鸭群B1、B2、B3和B4,为深入开展鸭的免疫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动物支撑条件.

  • 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与鸭乙型肝炎病毒DNA感染原代鸭肝细胞对比研究

    作者:姚云清;唐霓;黄爱龙;王波;张定凤

    目的探讨HBV DNA复制和表达的跨种属特异性,为HBV DNA转染跨种属原代肝细胞模型的建立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原代鸭肝细胞(PDH),电转线性HBV DNA(转染组,1.19×1012拷贝/1×107PDH)或急性感染DHBV(感染组,4×108病毒颗粒/1×107PDH),分别于转染/感染后l d、3 d、5 d等时点检测PDH培养上清或裂解液中HBsAg、HBeAg与DHBsAg(采用IMX系统或ELISA检测);并采用Dot Blotting检测PDH裂解液中总HBV DNA.于转染/感染后2 d提取PDH总DNA采用Southem Blotting分析HBV DNA与DHBV复制型式.以单纯电击或未感染的PDH为对照组.结果转染后1 d、3 d和5 d各时点转染组PDH裂解液中HBsAg分别为15.24、14.55和5.13(P/N值,阳性≥2.1),HBeAg均为阴性;PDH培养上清中HBsAg与HBeAg均阴性;感染组各时点PDH上清中DHBsAg分别为14.6、31.53、34.73(S/N值,阳性≥2.1);上述各项指标于对照组均为阴性.Dot Blotting显示转染组与感染组PDH各时点的裂解液中HBV DNA与DHBV DNA均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转染组HBV DNA与感染组DHBV均为游离复制型,可见4.0kb以下分子涂抹带,包括rcDNA、cccDNA(scDNA)和ssDNA等复制中间体;未见整合型HBV DNA-高分子区(4~24kg)涂抹带.结论HBVDNA在PDH中的复制和表达与DHBV感染组相似,可能为肝细胞内环境依赖性,无严格种属特异性限制.

  • 鸡鸭不同组织脏器中嘌呤和尿酸的含量及其分布研究

    作者:杨海斌;张加玲;刘桂英;张萍

    痛风(gout)是由于人体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产生尿酸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而沉积在软组织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1].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对于此类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限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3-5].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