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尿道高分化鳞癌细胞系HUS-98的建立

    作者:杨太成;冼江;杨传红;王捷;赖晃文;郑文岭

    我们从人尿道鳞癌患者转移性腹水中提取肿瘤细胞培养,3周开始传代,至今稳定培养15个月,已传120代,细胞系定名HUS-98.现就该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肿瘤来源于一男性45岁患者.于1998年6月4日行尿道瘘手术,病理结果为尿道高分化鳞状上皮癌.第一次术后5个月肿瘤转移至腹腔.抽取腹水进行细胞培养.(2)实验动物为无特定病原体级裸小鼠,引种于中山医科大学动物中心,3批18只,7周龄,体重18~22 g,雌雄各半,分开饲养.(3)试剂:生长培养液RPMI 1640,消化液为0.25%胰蛋白酶、0.68mmol/L EDTA.(4)建系过程:取患者腹水,收集细胞接种于50 ml玻璃瓶常规培养,1周后开始1/2换液,第12代后每隔2~3 d传代1次,分种率为1∶2.(5)细胞生物学检测:光镜下观察活细胞形态结构及生长特点.取第108代,常规制作超薄切片,用日立H-600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取第116代单细胞悬液,按Patterson方法及文献方法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及细胞贴壁率[1].染色体分析取第40、60、80代细胞,常规方法收集细胞制片及G带染色.异种接种取第68、108、120代单细胞悬液0.5×作者单位:51001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所1010/L接种于6只裸鼠左腋皮下,每只注射0.3 ml.PCR方法定性检测第107代细胞的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取第51代细胞裂解液,RIA法检测人类肿瘤相关抗原CEA、AFP.

  •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作者: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清楚以下事项:⑴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⑵遗传背景或其来源;⑶微生物检测状况;⑷性别、年龄、体重;⑸质量等级及合格证书编号;⑹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⑺健康状况。⑻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
      医学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为普通级;二级为清洁级;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 SPF)级;四级为无菌级(包括悉生动物)。卫生部级课题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科研实验必须应用二级以上的实验动物。

  • MHC单倍体型无特定病原体鸭的培育

    作者:王兴童;孟兴;佟相慧;陈洪岩;韩凌霞

    目的 培育MHC单倍型无特定病原体单倍型鸭.方法 以国家禽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培育并保存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麻鸭为基础,根据位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核心区域的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分子(TAP)双拷贝基因(Tap1和Tap2)的多态性,分别利用Tap1基因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TAP2的肽结合区序列以及Tap2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型分型,连续选育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SPF鸭.结果 F0代和F1代鸭的STR结果完全一致;F2和F3代鸭的Tap1和Tap2基因组序列完全纯合.连续6个世代的Tap2基因组序列分析,B3群鸭有2个位点发生突变,B1、B2和B4遗传学稳定.结论 成功建立了4个MHC单倍体型SPF鸭群B1、B2、B3和B4,为深入开展鸭的免疫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动物支撑条件.

  • HBK-SPF鸭MHC Ⅰ区域微卫星标记分析

    作者:韩凌霞;武永淑;吴少莲;彭蔚宇;王兴童;韩建林;陈洪岩

    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与免疫反应或敏感性密切相关,鸭MHC Ⅰ区域全长36.8 kb,由TAP1、TAP2和5个MHC Ⅰ拷贝基因(UAA-UEA)组成.HBK-SPF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无特定病原体种鸭,分为B和Q2个品系,已封闭繁育了7个世代.本文在鸭MHC Ⅰ区域筛选了4个微卫星位点,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发现A位点具有多态性,为(GT)n的重复结构,第6代HBK-B和HBK-Q的31个个体和第7代的140个个体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直接测序,在重复结构之前的108bp中,发现了4种纯合单倍型和6种杂合单倍型;B位点未得到目的产物;C位点位于MHC Ⅰ拷贝基因UDA和UEA之间,扩增结果与UAA和UBA之间序列高度同源,无法判断基因型;D位点表现为单态,为(ATA) 15的固定重复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鸭MHC Ⅰ基因结构和建立家系提供了依据.

  • 无特定病原体麻鸭种群的建立

    作者:韩凌霞;赵丽丽;于海波;张伟;张圆圆;陈洪岩

    目的 建立无特定病原体麻鸭种群.方法 以优质培育品种绍兴麻鸭白壳Ⅰ号和金定鸭种卵为基础,通过疫病监测淘汰抗体抗原阳性个体、灭活疫苗免疫、整个生命周期应用鸭正压隔离器饲养、60Co射线辐照饲料、酸化饮用水、严格控制人流、物流等净化措施,同时开展了多种分子遗传学检测、生物学特性数据测定和疫病敏感性试验,以实现实验动物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无特定病原、遗传学背景清晰、疫病敏感的HBK-SPF和SPF-JD鸭种群.结论 SPF麻鸭种群丰富了我国实验动物资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制品研发提供了重要条件支撑.

  • BALB/c系裸小鼠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测定

    作者:练有文;王晖;倪少凯;张志;陈荣花;钟秀霞;黎石富

    目的测定SPF级BALB/c裸小鼠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生物学特性指标.方法选用成年SPF级BALB/c裸小鼠38只,雌雄各半,分别测定体重和12个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雌雄裸小鼠肾、脑重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重、心、肝、肾上腺重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系数、肾上腺系数差异有显著性(P< 0.01).肾系数差异显著(P<0.05).雄性裸小鼠体重与心、肝、肾、脑、肾上腺、睾丸有线性关系.雌性裸小鼠体重与肝、肾、胃有线性关系.结论BALB/c雌雄裸小鼠的体重、心重量、肝重量、肾重量、脑重量、肾上腺重量、肾系数、脑系数、肾上腺系数具有差异,其体重与某些脏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 SPF级和普通级新西兰家兔遗传背景差异的探讨

    作者:马丽颖;刘双环;王洪;贺争鸣;岳秉飞

    目的 比较普通级家兔与SPF级家兔在9个同工酶的异同,为分析不同基因背景的家兔对热原检测等实验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同工酶醋纤膜电泳法对分别来自北京科宇实验动物养殖场40只普通级家兔和来自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的40只SPF级家兔进行ADH等九个生化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乙醇脱氢酶(ADH)6个生化位点呈多态性.SPF新西兰家兔与普通级家兔不同,在Gpd1位点普通级家兔发现有c型基因,而SPF家兔没有此基因;在Idh1位点发现普通级家兔有ab型基因,而SPF级家兔没有此基因型.在ES、GPD-1、MPI-1 3个生化位点,单基因的百分率分别为82.5%(Esb)、88.75%(Gpd-1a)和70.%(Mpi-1a).结论 SPF家兔与普通级家兔之间在基因多态性和基因频率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因此建议在热源检测等试验中注意种群的选择,应该考虑SPF家兔因多态基因的下降对试验产生的影响.

  • 两个品系普通级和SPF级小型猪部分血液学指标的比较

    作者:郭雄明;姚春涛;赵玉琼;苟鹏;王凯;李春海;陈华

    目的 了解不同微生物控制程度(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对小型猪部分血液学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分别对10只SPF(无特定病原体)级五指山小型猪、10只普通级五指山小型猪和10只SPF级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普通级广西巴马小型猪测定13项血液学指标和21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普通级小型猪红细胞数(RBC)、血球比积(H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密度脂蛋白(H DL-C)低于SPF级小型猪,白细胞数(WBC)、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高于SPF级小型猪 (P<0.05);且部分指标在不同品种间有差别.结论 普通级小型猪和SPF级小型猪部分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等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 BALB/c裸小鼠心、肝、肺脏8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的研究

    作者:练有文;王晖;张志

    目的对SPF级BALB/c裸小鼠心、肝、肺脏矿物质元素含量的研究.方法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BALB/c裸小鼠纯合子(nu/nu)的心、肝、肺等脏器矿物质元素Zn、Cu、Fe、Ca、Mg、Mn、P、S的含量.结果BALB/c裸小鼠心、肝、肺脏器矿物质元素Zn、Mg、Mn、P、S含量雌、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心、肝、肺等脏器矿物质元素Zn、Cu、Ca、Mg、Mn、P、S含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BALB/c雌、雄裸小鼠心、肝、肺等脏器矿物质元素含量排列顺序一致.结论矿物质元素在BALB/c裸小鼠心、肝、肺脏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别对裸小鼠心、肝、肺脏的某些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 SPF级与普通级小型猪主要脏器形态与脏器系数比较

    作者:黎立;郭雄明;姚春涛;赵玉琼;苟鹏;王凯;李春海;陈华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微生物学控制等级的五指山小型猪主要脏器重量和相对重量差异.方法 选取4月龄近交培育的五指山猪20头,其中普通级和SPF级各10头,雌雄各半,分别测定体重和7种主要脏器重量,分析两种不同微生物控制程度的小型猪主要脏器形态及脏器相对重量.结果 SPF级小型猪体重显著低于普通级对照(P<0.01),前者肺和脾的形态发生改变,肝、心、脑和肾上腺的相对重量显著高于普通级对照( P<0.01),而SPF级的脾和肺的相对重量显著低于普通级对照(P<0.01).结论 小型猪在不同微生物控制程度下体重和脏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脏器形态与脏器系数差异可作为实验动物质量鉴定的参考依据.

  • SPF级实验动物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作者:余思义;张金明;张燕;张春

    通过实践对SPF级实验动物的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认为在SPF级实验动物生产中不仅要注重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质量监测,还要注重对设施和人员的管理,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的SPF级实验动物.

  • SPF、清洁及普通级大鼠部分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作者:陈华;乔伯英;李春海;贺苏兰;岳修平

    本实验选用体重200.5±12.3g的SPF、清洁及普通级Wistar大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分别测定了12项血液学指标、10项血清生化指标、11~12项脏器相对重量,并对24个脏器进行了组织学检查,对空肠粘膜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所得结果在不同等级大鼠之间进行比较.

  • SPF巴马小型猪的培育及应用

    作者:姜骞;韩凌霞;司昌德;林欢;高彩霞;郭东春;张伟;刘家森;曲连东

    利用我国自有资源巴马小型猪群,完成了疫病净化,建立了无特定病原体巴马小型猪实验猪群.制定了饲育标准、实验猪遗传学检测标准和微生物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制订了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无特定病原体猪微生物学监测技术规范》,对建立的猪群进行了遗传学和微生物质量控制.建立了猪瘟病毒(CSFV)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巴马小型猪感染模型.扩增了巴马小型猪重要细胞因子及固有免疫相关的重要分子,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明巴马小型猪可以代替家猪进行猪病感染实验.目前建立的猪群已广泛应用在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圆环病毒等猪重要疫病防控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实现了共享利用.本项目的完成解决了实验用猪瓶颈问题,提升了动物疫病研究水平,提供了新型实验动物,实现了优质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加速了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推动了农业实验动物的行业进步.

  • 浅议SPF实验动物区的设计

    作者:张培军;邢义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替代人体进行实验的实验动物要求越来越高,对相应的饲育条件也有了新的标准,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对实验动物的环境条件重新进行了分类[1],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SPF(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区的设计方案,是按照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对屏障系统的要求进行设计的.

  • BWEL无特定病原体鸡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

    作者:李淑兰;韩凌霞;高欣;于海波;甄靓靓;曲连东

    嗜银细胞是消化道的一类内分泌细胞[1],主要分泌5-羟色胺(5-HT).目前已报道嗜银细胞广泛存在于从鱼类到哺乳类的脊椎动物消化道内[2-5],并且对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作用途径已有广泛研究[6-7],但所报道结果差别较大.实验动物BWEL-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鸡对科研、疫苗种毒繁殖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对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拟对其消化道各段嗜银细胞进行数量统计及形态学观察,为进一步研究BWEL-SPF鸡胃肠功能与其饲养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 不同等级实验动物病毒学质量抽查结果分析

    作者:应贤平;钱琴;屈霞琴;姜文琴

    1995~1999年对抽查的近20家单位的5319只实验动物进行病毒学检测.普通级大鼠(179只)、仓鼠(2334)均合格;927只小鼠中发现3只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抗体阳性、30只鼠痘病毒(MPV)抗体阳性;413只豚鼠中有21只LCMV抗体阳性.清洁级大鼠、小鼠和豚鼠中没有一种动物5年来一直保持合格,仙台病毒、鼠肝炎病毒(MHV)感染比较普遍.381只SPF级小鼠仅1996年的一次抽查中有6只小鼠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抗体阳性.

  • 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

    作者:

    目前,使用各种动物进行的实验性研究越来越多,但我们发现,作者对实验动物所作的描述很不完整。根据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清楚以下事项:①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②遗传背景或其来源;③性别、年龄、体重;④质量等级及合格证编号;⑤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⑥健康状况;⑦对实验动物的处理方式。医学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为普通级,二级为清洁级,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四级为无菌级。卫生部级课题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科研实验必须应用二级以上的实验动物。

  • SPF级和野生布氏田鼠血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作者:施海霞;潘思丹;梁虹;宋铭晶

    目的:检测布氏田鼠的血生化指标,比较布氏田鼠无特定病原体级( specific pathogen - free,SPF)封闭群和实验窒驯育野生种群之间该指标的差异.方法:分别测定4月龄野生布氏田鼠和SPF级封闭群内布氏田鼠的25项血生化指标,每个种群各抽样16只个体,雌雄各半.结果:实验室开放环境饲养的野生布氏田鼠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值均显著高于SPF级布氏田鼠,部分血生化指标不同性别之间差异较大.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布氏田鼠体内外的微生物控制状况影响该动物的血生化指标.

  • 人肝癌多药耐药裸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翟宝进;邵泽勇;伍烽;胡凯;赵纯亮;王智彪

    本实验旨在为体内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而制作人肝癌裸小鼠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株与裸鼠多药耐药模型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株(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提供)及耐药细胞株HepG2/Adm[可在浓度为1.0 mg/L的阿霉素(ADM)培养基中生长并传代,对ADM耐药26倍]由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研究所建立.BALB/C-nu/nu裸小鼠(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无特定病原体(SPF)条件下饲养.4~6周龄裸小鼠共100只,雌雄兼用.对数生长期细胞(HepG2及HepG2/Adm)浓度为1×109/ml.微量注射器抽取细胞悬液200 μ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右腋下(各50只).

  • 隐匿管状线虫分子鉴定和国内实验动物感染调查

    作者:高正琴;岳秉飞

    目的:对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free,SPF)和清洁级实验动物隐匿管状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为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 649只SPF实验动物(包括小型猪25只,猴5只,兔40只,地鼠296只,豚鼠186只,大鼠438只,小鼠3 629只,鸡25只,鸭5只)和1304只清洁级实验动物(包括兔3只,地鼠26只,豚鼠147只,大鼠229只,小鼠897只)来自全国不同的厂家.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对实验动物的隐匿管状线虫进行筛查.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测序技术,鉴定分离自实验动物的隐匿管状线虫cox 1(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亚基1)、cyt b(细胞色素b)、nad 1(NADH脱氢酶亚单位1)、nad 5(NADH脱氢酶亚单位5)、rrnL(核糖体RNA大亚基)和28S rRNA(28S核糖体RNA)基因,从分子水平上确证隐匿管状线虫感染.结果: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从实验动物中检出数量众多隐匿管状线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根据隐匿管状线虫的卵细胞、幼虫、雌雄成虫的大小和形态来鉴定虫种.应用多重PCR测序技术,能从分离自实验动物的单个隐匿管状线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中鉴定出cox1、cyt b、nad 1、nad 5、rm L和28S rRNA基因,与其他不同种属的寄生虫无交叉反应.在研究中,通过对确定的阳性样本测序保证了引物的特异性,探究了隐匿管状线虫分离株间核苷酸的可变性,排除了可能由于鼠管状线虫和四翼无刺线虫造成的假阳性结果.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从4 649份SPF实验动物和1304份清洁级实验动物样本中分别检出隐匿管状线虫阳性样本96份和35份.应用多重PCR和测序技术,鉴定证明这些阳性样本中确实含有隐匿管状线虫特异性的DNA.测序结果显示,自不同SPF实验动物和清洁级实验动物分离获得的隐匿管状线虫的cox 1、cyt b、nad 1、nad 5、rm L和28srRNA部分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100%.SPF实验动物和清洁级实验动物的隐匿管状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1%和2.7%.结论: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联合多重PCR测序技术能够快速精准检测鉴定出隐匿管状线虫.实验动物常会感染一些人兽共患寄生虫,隐匿管状线虫的人兽共患本质可以视作为公共卫生的一个预警.本研究首次对中国SPF和清洁级的实验动物隐匿管状线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