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肝郁脾虚病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骆欢欢

    目的: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肝郁脾虚病证动物模型.方法:50只1日龄雏鸭随机分为4组:病毒组、模型组雏鸭通过腹腔注射DHBV-DNA强阳性血清使其感染病毒.后模型组、限制组用柔软细绳条束缚雏鸭双翅及双下肢、置于空地强行放牧、隔日喂食等方法建立肝郁脾虚模型.空白组及病毒组攻毒后正常饲养.观察4组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啄癣率、进食时间、强行下水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能指标、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肝细胞均见有轻度变性,模型组、病毒组更甚.模型组、限制组发生啄癖的雏鸭教、进食时间、强行下水时间均明显较空白组、病毒组多或短,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病毒组、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较空白组、限制组为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病毒组、模型组、限制组均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限制组、病毒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病毒组、模型组、限制组均较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表现可以部分通过雏鸭模型模拟,成为中西医结合的病证动物模型.

  • 抗鸭胸腺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李洪涛;马波;王君伟

    目的:研究鸭胸腺细胞表面标志.方法: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鸭胸腺细胞单克隆抗体,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反应阳性细胞的组织分布和发生.结果:单克隆抗体C12反应阳性细胞在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组织中均有分布,阳性细胞类型不同.结论:C1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所反应的阳性细胞是成熟的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配体是两者的共同表面标志.

  • 利用半肝切除再生模型研究单个肝细胞核内耐药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动态变化

    作者:沈国俊;江小云;黄洁;曾小冬;毛龙火;付喜花

    目的 利用半肝切除再生模型研究单个肝细胞核内耐药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45日龄慢性DHBV感染鸭半肝切除后接种突变株转染上清,持续饲喂拉米夫定,定期采血及取肝组织标本,检测外周血病毒DNA水平及病毒株,流式细胞仪分选单个肝细胞核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与阴性细胞核,巢式PCR扩增核内DHBV YMDD区,直接测序法检测是否存在突变.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半肝切除前后PCNA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Welch法.结果 半肝切除前单个核内病毒DNA及血清中克隆均为野生株;接种突变株转染上清后,在半肝切除术后1周时突变株感染的肝细胞核比率高于术后12周时的水平(x2=7.225,P<0.01);术前PCNA阳性肝细胞核比率为(0.84±0.36)%,术后1周时显著升至(42.26±6.48)%,术后12周时为(11.83±3.97)%,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832,P<0.001);术后1周时突变株感染的PCNA阳性细胞核比率高于术后12周时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3,P<0.01),而术后PCNA阴性的细胞核突变株感染的比率极低.结论 半肝切除可为耐药病毒提供复制空间,但耐药病毒在外周血及肝内未能形成优势毒株.

  • 鸭大肠杆菌强毒株的血清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作者:程龙飞;陈红梅;李宋钰;傅光华;施少华;万春和;黄瑜

    目的 鉴定鸭大肠杆菌强毒株的血清型,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收集2005~2010年间福建及邻近省份的疑似大肠杆菌病死亡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易感鸭皮下注射,测定其致病性;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毒力基因.结果 共分离鉴定鸭源大肠杆菌289株,其中强毒菌株255株,分属于19个血清型,O78血清型占52.5%,为主要血清型.134株O78血清型强毒株均对多黏菌素B和红霉素耐药,80%以上的菌株对恩诺沙星等7种药物耐药,仅有不到20%的菌株对壮观霉素等5种药物耐药.papC基因的检出率达100%;fimC基因的检出率与分离菌的年份无关,维持在80%以上;2005和2006年分离的菌株,irp2和fyuA基因的检出率均为100%,随后呈下降的趋势.结论 O78血清型是鸭大肠杆菌强毒分离株中的主要血清型,为鸭大肠杆菌灭活疫苗的首选血清型;壮观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氟苯尼考、头孢唑啉是近期防治鸭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 肝心康胶囊抗鸭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钟正贤;何开家;李燕婧;陈学芬;黄仁彬;卢文杰

    目的:观察肝必康胶囊体内杭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广西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肝必康胶囊灌胃,治疗1周(17),2周(T14)、停药3天(P3)时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DNA、DHBsAg、DHBeAg及血清转氨酶(ALT,AST),并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必康大、中剂量用药2周(T14)后能使血清中DHBV DNA含量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用药1周后鸭血清HBsAg、HBeAg滴度开始下降,肝必康大、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必康胶囊用药后血清中ALT及AST活性有明显下降趋势(P<0.01).病理学现察表明肝必康胶囊对肝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肝必康胶囊连续用药2周具有抗鸭乙肝病毒、降低转氨酶活性及改善鸭肝脏炎性病变作用.

  •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考核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

    作者:谈亦;顾士民;傅龙亭;宋仁德;童海涛;徐伟民;巫善明

    目的 观察马来酸恩替卡韦、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复制的情况,比较抗病毒疗效的差异,考核药物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实验动物为垂直传播感染、DHBVDNA检测阳性的麻鸭.分设马来酸恩替卡韦组、恩替卡韦组、阿德福韦酯对照组和DHBV DNA阳性、阴性对照组.马来酸恩替卡韦和恩替卡韦组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每日1次给药;阿德福韦酯组每周3次给药,均为口服,连续6周.分别在实验前、给药第2、4、6周和停药2周后静脉取血.实验结束后以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血清DHBV DNA定量检测,取对数后以配对资料的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马来酸恩替卡韦、恩替卡韦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前后,血清DHBV DN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马来酸恩替卡韦高剂量组在治疗前及用药6周后的DHBV DNA含量分别为(7.34±1.33)和(2.12±2.50)1g拷贝/mL(P<0.01);恩替卡韦高剂量组在治疗前及用药6周后的DHBV DNA含量分别为(8.02±0.56)和(4.36±1.64)lg拷贝/mL(P<0.01).停药2周后各组的:DHBV DNA含量出现一定程度反跳.马来酸恩替卡韦和恩替卡韦起效迅速,抗病毒能力强,各剂量组用药前后DHBV DNA水平的差异大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而马来酸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效果又更为显著,且停药后其持续疗效更好.结论 马来酸恩替卡韦和恩替卡韦的抗DHBV作用强于阿德福韦酯,而马来酸恩替卡韦又优于思替卡韦.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适用于筛选和评价抗病毒药物及制剂.

  • 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作用

    作者:徐颖;黄正明;徐必学;邱净英;梁光义

    目的 观察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对雏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的抑制效果.方法 90只感染DHBV的北京雏鸭,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低、中、高剂量组(0.025 g·kg~(-1)、0.05 g·kg~(-1)和0.1 g·kg~(-1))和拉米夫定组(0.05 g·kg~(-1)).于给药前、给药d 7、d 14及停药后d 3,各组雏鸭腿静脉取血,分离血清,样品点膜,标记DHBV-DNA探针,血清斑点杂交,放射自显影膜片斑点检测.以杂交斑点吸光度值进行自身和组间比较,并作鸭肝组织病理检查评价.结果 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鸭血清DHBV-DNA水平,给药d 7、d 14及停药后d 3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对照组鸭肝细胞的变性坏死较重,而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中、高剂量组则较轻.结论 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对D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 结合肽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贾红宇;陈智;周林福;陈峰;朱海红;刘继洪;许晓燕

    目的:探讨与鸭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DHBVP)特异结合的结合肽,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的原代鸭肝细胞中D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PDT)筛选出与DHBVP特异结合的结合肽,经测序得知其核苷酸序列,推论出其氨基酸序列,据此合成结合肽,将其作用于体外感染DHBV的鸭肝原代培养细胞,分时段检测细胞核、细胞浆及培养上清中的DHBV-DNA.结果: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3轮后共筛到7条结合肽,根据推论出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结合肽,作用于体外感染DHBV的鸭肝原代培养细胞,其中3号肽、6号肽的培养上清及胞浆中的DHBV-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DHBVP特异结合的结合肽对D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 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

    作者:朱清静;聂广;李翰;杨玲;肖琳;胡纯清;王伯祥;刘晓翌;刘铭球

    目的:用鸭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反复攻击建立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用鸭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0.1 ml/只(含DHBV颗粒0.5×109)从胫静脉注射1日龄樱桃谷鸭,每周1次,从每10周剂量加大为0.2 ml/只(含DHBV颗粒2.5×109),16周末处死动物,观察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用此方法诱发鸭肝纤维化形成率达87.5%,与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发肝纤维化形成率接近,肝纤维化指标羟脯氨酸、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明显增高,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结论:用鸭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反复攻击复制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模型是成功的.

  • 肠炎沙门氏菌在鸭群中经口服感染和空气传播的研究

    作者:刘富来;冯翠兰;王林川

    目的了解肠炎沙门氏菌在鸭群中的传播情况.某番鸭及樱桃谷鸭养殖场的鸭群发生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分别从病死鸭内脏分离到2株细菌,经分离鉴定为肠炎沙门氏杆菌.方法研究经饲料、饮水口服和空气传播引起感染的情况.结果肠炎沙门氏菌在鸭群中可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或经空气传播从呼吸道进入而引起发病.结论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要从饲料、饮水和空气传播等方面防止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鸭群感染发病.

  • "911"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宝法;徐晓菲;李笠;袁玮

    目的:评价药物"911"在鸭实验动物模型中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效果.方法:北京鸭足静脉注射DHBV,第1次试验随机分为空白、Ara-AMP对照和20、40、80 mg/kg 3个治疗组.于感染后第7 d、给药后第5、10 d和停药后第5 d采血,第2次试验设空白对照和40、80 mg/kg 2个治疗组,用药后第5、10 d及停药后第5 d各组分别处死3只鸭取肝脏检测肝DHBV DNA.采用DOT EIA法检测血清DHBsAg,斑点分子杂交法检测DHBV DNA,Southern转膜杂交检测鸭肝DHBV DNA.结果:第1次试验结果表明,血清DHBsAg及DHBV DNA在20 mg/kg组基本无变化;在40 mg/kg组治疗后明显下降,但效果无80 mg/kg组明显;80 mg/kg组DHBsAg及DHBV DNA水平治疗效果明显,与用药前及空白对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试验与第1次试验的结果基本吻合.鸭肝脏DHBV DNA检测表明,80 mg/kg治疗组对鸭肝DHBV DNA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减少鸭肝DHBV DNA含量.结论:"911" 有较好的抗DHBV感染效果,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可重复性.

  • 调查分析河南省肉禽和蛋禽中弓形虫的感染状况

    作者:赵林静;张振超;刘世国;张露文;王帅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肉禽和蛋禽的弓形虫感染状况.方法:随机抽取1152份家禽血液样品,其中鸡462份、鸭212份、鹅181份和鸽297份.提取样品中白细胞DNA并使用巢式PCR检测弓形虫529重复序列.结果:1152份家禽血液样品中检测出175份弓形虫阳性,阳性率为15.19%.四种家禽都有弓形虫感染,其中鹅的阳性率高(24.31%),鸽的阳性率低(5.39%).结论:河南省鸡、鸭、鹅、鸽四种家禽均有弓形虫感染,家禽感染率比同时期人的感染率(3.47%)高,提示禽肉和禽蛋是人感染弓形虫的风险因素.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不同分离株vp2基因部分核酸序列分析

    作者:王永山;周宗安;邓小昭;赵新泰;侯继波;何孔旺;丁铲;刘玉;高健;刁振宇

    根据已报告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cDNA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扩增CH(鸡)、DU(鸭)、GE(鹅)和SP(麻雀)四种不同源IBDV分离株的vp2基因高变区.核酸序列测定分析表明,四种不同源IBDV分离株vp2基因高变区的同源性为97%,推导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98%,两个亲水区和七肽区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自然感染IBDV的鸭、鹅和麻雀不仅可成为病毒携带者或传染源,而且在病毒变异中起一定作用.

  • 壳脂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鸭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

    作者:高倩;王新华;袁冬生;何浩;熊文生;廖向彬;杨道炬

    目的:观察中药壳脂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鸭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先天感染DHBV(鸭乙肝病毒)的广东麻鸭并高糖高脂饲料填饲,建立鸭乙型肝炎合并NASH模型.实验共分为9组,模型组:恩替卡韦+壳脂胶囊高(M1)、中(M2)、低剂量组(M3),壳脂胶囊高(M4)、中(M5)、低剂量组(M6)及恩替卡韦模型组(M7);对照组:病毒对照组(D1),恩替卡韦对照组(D2).模型组分别采用恩替卡韦+壳脂胶囊、单用壳脂胶囊和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恩替卡韦治疗,治疗21天.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21天(T21)检测鸭血清ALT、AST、γ-GT、ALP等肝功能指标以及TC、TG、HDL-C、LDL-C、Glu等糖脂代谢指标,荧光定量PCR检测鸭血清DHBV DNA;检测鸭肝内TC、TG和肝组织内DHBVDNA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后恩替卡韦+壳脂胶囊组(M1、M2、M3)与恩替卡韦模型组(M7)比较,无论血清DHBV DNA还是肝内DHBV DNA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恩替卡韦对照组(D2)与恩替卡韦模型组(M7)比较,抗病毒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恩替卡韦联合壳脂胶囊抗病毒、降脂治疗后,鸭肝脏炎症及脂肪变程度较病毒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壳脂胶囊/CHB合并NASH鸭治疗后能改善肝脂肪变,提高其抗病毒应答率.

  • 邪毒致鸭肝血瘀阻证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聂广;曾常春;朱清静;杨玲;晏雪生

    目的:研制一种较为实用的邪毒致肝血瘀阻证的动物模型.方法:将80只1日龄武汉麻鸭,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造模组、秋水仙碱防治组、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防治组.后4组用DHBV阳性血清攻击雏鸭造模,每周1次,剂量0.1ml/只,从第10W起剂量加大为0.2ml/只,且后3组第11d分别用秋水仙碱、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灌胃,至第112d结束.实验结束时分别检测球结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能指标,丙二醛(MDA),肝纤维化指标,做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动物造模组具有明显的球结膜微循环障碍(P<0.01),血液流变学改变(P<0.01),白蛋白(Alb)降低(P<0.05)和G、MDA升高(P<0.01),以及血清PC Ⅲ、HA、LN和肝组织Hyp含量升高(P<0.01);组织病理可见肝细胞水肿、脂肪变,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和病毒颗粒.解毒软肝汤除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P<0.01)和减轻组织病理学改变外,并能降低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肝功能及球结膜微循环(P<0.01),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邪毒(DHBV)连续攻击能够形成鸭肝血瘀阻证模型,其改变与脂质过氧化损害、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障碍、肝细胞变性坏死、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相关.

  • 补锌去铁对中药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影响

    作者:马汉林;吕鑫科

    目的:研究补锌去铁对中药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用垂直传播的DHB阳性的6月龄麻鸭作为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另取同品系同月龄的DHBV阴性麻鸭作为正常组.观察给药后各组的ALT,AST,DHBVDNA,血清锌、血清铁和肝组织铁浓度.结果:中药补锌去铁组与中药组比较,其降ALT,AST,DHBVDNA更显著(P<0.01),其血清锌明显高于中药组(P<0.01),血清铁、肝组织铁浓度明显低于中药组.结论:补锌去铁能增强中药抗DHBV的作用.

  • 湖南省资兴市东部乡(镇)稻田尾蚴性皮炎的调查

    作者:袁国林;段绩辉;夏云磊;李雄豹;陈伟华;邵雪全

    目的 调查资兴市东部乡(镇)稻田性皮炎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用问卷调查和体检方法,调查居民疫水接触史和临床表现;采集稻田螺类,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采集家鸭的新鲜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检查分离虫卵;用肝脏灌注法收集吸虫成虫. 结果 4个乡5个村调查共492人,稻田尾蚴性皮炎患病率为56.71%,其中有疫水接触史者318人,患病率87.34%.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95,P=0.062),青壮年和儿童患病率高.流行高峰为5月份.椎实螺平均密度为258个/m2,椎实螺吸虫尾蚴感染率为81.23%. 结论经调查证实为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椎实螺是毛毕吸虫尾蚴的中间宿主,人群普遍易感.

  • 长沙麻鸭携带鸭乙型肝炎病毒调查研究

    作者:邹文;杨旭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成年麻鸭携带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情况并探讨PCR用于DHBV检测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长沙地区麻鸭血清中的DHBV.结果共检查62份鸭血清,DHBV阳性15份,阳性率24.19%.结论长沙地区成年麻鸭自然携带DHBV率为24.19%,提示其对DHBV易感,是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PCR法检测DHBV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可用于DHBV的检测.

  • 桂林麻鸭先天性鸭乙肝病毒模型的研究

    作者:梁荣感;苏何玲;宋芸娟;龚受基;徐庆

    目的了解桂林地区幼龄麻鸭携带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情况并探讨PCR用于DHBV检测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桂林地区麻鸭血清中的DHBV.结果共检查284份鸭血清,DHBV阳性107份,阳性37.67%.结论桂林地区幼龄麻鸭自然携带DHBV率为37.67%,提示其对DHBV易感,是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PCR法检测DHBV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可用于DHBV的检测.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模型
  • 铬强化饲料喂养鸭的实验观察

    作者:王康喜;艾雪凌;彭建秋

    用三氯化铬强化饲料喂养鸭,剂量从小到大.观察不同剂量所致器质性损害的效应关系及各脏器组织铬蓄积情况.对照组分别与实验组各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鸭体各部位含铬量(10-6)不同,其顺序是:脑(1.500)>蛋(0.930)>胸骨(0.880)>大腿骨(0.440)>肾(0.392)>大腿肉(0.340)>肠(0.290)>胸肉(0.255)>肝(0.180).

    关键词: 组织 铬含量 分析
62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