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腕部离断伤再植术后护理与观察

    作者:朱雪辉;刘宝娟;钱焕娟

    手是人类日常生活和劳动的重要器官,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腕部离断,患者要求手术再植的愿望都非常迫切.所谓断腕再植是离断的腕部在尚未引起组织细胞不可逆变性前用显微外科的技巧吻合离断的动静脉及其它组织,使其成活并恢复功能[1].

  • 早期显微外科修复33例腕部切割伤

    作者:卢国斌;孙贤德

    腕部损伤是很常见的,处理方法也不断进展,特别是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神经、血管肌腱损伤修复质量也不断提高.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部切割伤共33例,其中包括5例断腕再植病人,均获得良好效果,进行总结报道.

  • 断腕再植10例体会

    作者:程才荣;张国斌

    自2004~2008年我院收治了断腕患者10例,均进行再植手术,全部获得了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8~42岁.刀砍伤8例、电锯伤2例,均为完全性离断.离断平面:经桡骨茎突平面4例,经腕骨平面4例,经腕掌关节2例.合并有全身多处刀伤的2例,合并有休克的3例.受伤后就诊时间2~5小时.

  • 断腕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梁丽平

    目的 探讨断腕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腕关节离断再植术进行分析总结,其中不完全离断33例、完全离断17例.结果 50例腕关节离断再植术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0例,其中静脉危象6例、动脉危象3例、动静脉危象1例.经处理后血运恢复9例,肢体坏死1例.结论 断腕再植手术的成活率不仅取决于手术技术,术后密切观察护理、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同样重要.

  • 11例不短缩骨及关节断腕再植的方法及疗效分析

    作者:银春景;王荣春;陈泽群;郭伟峰;陈深源

    目的 探讨不短缩骨及关节断腕再植、不移植血管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1例刀砍伤断腕再植患者,均行不短缩骨及保留关节进行断腕再植,关节骨折行关节周围韧带及筋膜缝合术,以达到完全解剖复位,血管周围分离延长后,缝合血管周围筋膜组织,使血管端减张后进行吻合再植,随访成活率及手腕的功能.结果 11例断腕再植完全成活,成活事100%,术后随访3~12个月,手腕功能良好.结论 不短缩骨,保留关节的完整性,不移植血管,采用关节骨折缝合固定达到完全解剖复位,血管周围分离延长后进行血管吻合再植,方法可靠,手腕外形及功能良好.

  • 断腕再植神经束膜吻合21例治疗体会

    作者:祝劲松

    目的 探讨神经束膜吻合在断腕再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1例断腕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随访结果对神经束膜吻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拇指均能与示、中、环、小指作对指活动,关节活动度>60°,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痛觉温觉恢复,手握持力恢复至健侧的60%~80%,两点辨觉为10~16mm.手功能达到优16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断腕再植手术中采用神经束膜吻合术对离断的神经束进行修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腕部离断再植术后护理

    作者:莫少田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进行断腕再植18例,断腕再植存活率达100%.再植成功除精湛的手术技巧,术后护理观察及功能锻炼是保证成活的一个关键,现将术后护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 刀砍伤腕部离断再植

    作者:黄友华;周业渊;符林雄;唐云青;杨能

    2004年3月-2007年9月,我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0例刀砍伤致腕部离断者进行断腕再植,术后全部存活,随访1~4年,手外形及功能良好.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18~33岁,平均26岁.均为刀砍伤.腕部完全离断7例,不全离断3例;左侧6例,右侧4例.离断平面:桡腕关节处合并部分远端桡骨离断2例,近排腕骨处离断5例,远排腕骨处离断2例,腕部斜形离断1例.缺血时间长9 h,短3 h,平均6 h.

  • 合并内脏损伤的断腕再植

    作者:吴红军;洪坦辉;于兰先;王祝民;王晨霖

    断腕再植临床并不少见,合并内脏损伤的断腕再植难度较大,我院自1999年12月~2003年9月,共收治合并内脏损伤的腕离断8例,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13例断腕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原因分析

    作者:黄卫;王旭生

    目的:总结断腕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原因,探讨提高该手术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1990~2004年我院收治并进行腕关节离断再植手术及外院转入腕关节离断再植术后病例63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完全离断24例,不完全离断39例.结果: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13例,其中静脉危象5例,动脉危象7例,动静脉联合危象1例.经处理后血运恢复9例,肢体坏死4例.结论:断腕再植手术的成活率不仅取决于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及对血管危象发生的及时诊治,对全身状况的评估、尽早恢复血运、吻合时机的掌握、彻底清创、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重要.

  • 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差在断腕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早期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李鹏;谭卓;温丽娥;欧治平;曾志超;刘海棠;谢沛军;黄楷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差在断腕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早期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因腕部离断而接受断腕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8例患者,以ICU生命体征稳定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进行持续直接肱动脉测压,记录发生血管危象前2h、1h、0.5 h的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差.所有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诊断均经DSA证实.结果 8例患者发生的血管危象均得到及时处理,术后全部成活.记录的2h、1h、0.5 h的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差(mmHg)分别为70.13±4.86、46.88±4.84;62.00±4.48、51.88±4.27;66.25±1.51、66.13±1.16.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差分别为72.5±3.3、46.4±2.8,仅在0.5 h记录的脉压差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脉压差可能作为断腕再植术后早期血管危象发生的预测因子,但本研究样本量存在客观不足,而且在设计方案及测定方法上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 断腕十例改良再植的经验

    作者:龙文浩;何敏施;赵玲;吕圣飞;封帆;王伟明

    目的 通过探讨改良断腕再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10例腕部离断患者,其中机床铡断伤5例,刀砍断伤1例,机器绞断伤2例,机器压断伤2例,通过改良手术方式早期建立血液循环,简单、有效、省时;本组术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及结合综合治疗,且均进行随访.结果 改良断腕再植10例术后全部成活,并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腕部及手掌部肌肉组织挛缩程度轻,外形饱满,色泽红润,各指关节活动恢复良好,各指指关节活动度大于70%,握力与捏力恢复到健侧的60% ~80%.各指的感觉恢复更早,在10例随访中,达S3+有7例,S4有3例,两点分辨觉4~12 mm,平均6.8 mm.TAM评定:结果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0.结论 断腕再植改良术式提高断腕成活和功能恢复,收到良好效果.

  • 改良断腕再植16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龙文浩;封帆;王伟明;苏奕轩

    目的 探讨改良断腕再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腕部离断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均通过改良手术方式进行再植,再植时首先吻合血管,尽早建立动、静脉血液循环,然后再按常规顺序修复肌腱和吻合神经等,完成再植手术.术后通过观察手掌部内在肌的挛缩程度、腕关节与手指关节僵硬程度以及各指的感觉恢复等,综合分析临床疗效. 结果 再植16例术后全部成活,随访12~48个月,平均36个月,腕部及手掌部肌肉组织挛缩程度较轻,各指关节伸屈活动正常,各指的感觉达S4,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再植功能评定标试用准进行评定: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7.5%. 结论 改良方式进行断腕再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断腕再植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封帆;王伟明;袁东彬;欧耀芬

    目的 探讨比较保留关节不缩短长度的断腕再植与切除腕骨缩短长度的断腕再植对手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56例腕部离断患者行断腕再植治疗.采用保留关节的断腕再植治疗36例;采用切除腕骨缩短长度的断腕再植治疗20例.术后随访对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手的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36例采用保留关节的断腕再植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6例,良10例;优良率100%.20例采用切除腕骨缩短长度的传统的断腕再植全部成活,相同标准的功能评定:优7例,良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65%.两种治疗方法在手的外观及功能恢复上有明显差异. 结论 对腕部离断伤,采用保留关节的再植,术后手外观及手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切除骨质缩短长度的断腕再植.

  • 保留关节的腕部离断再植治疗

    作者:封帆;龙文浩;谢统明;王伟明;张光正;欧耀芬

    目的 探讨腕部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6例利器切割致腕部离断病例,利用保留腕关节的原位再植治疗,在处理骨、关节及神经、肌腱、血管时尽量使断端原位对合吻合缝合,做到原位再植,结合术后治疗、恰当的外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使治疗系统化. 结果 再植36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 ~ 24个月,手功能恢复良好,拇指能与示、中、环、小指作对指活动,腕关节及掌指、指间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均大于60°,手握力恢复到健侧的50%~ 70%,皮肤感觉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超过18个月的12例患者拇、示、中指近中节两点分辨觉为8 ~12 mm,痛、温觉恢复,尺神经所支配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较慢,手内在肌萎缩不明显. 结论 腕部切割离断伤采用保留关节的原位再植术,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良好.

  • 腕部离断再植修复15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梦璋;邹育才;赵资坚;杜建业;江标

    目的 探讨断腕再植的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5例腕部离断患者,其中压轧伤5例,机器压伤5例,电锯伤3例,刀砍伤2例.完全离断7例,不完全离断8例.采用早期通血、保留骨长度、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神经损伤等方法对腕部离断进行再植手术. 结果 术后再植肢体存活良好,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期平均为10.2个月(3~18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价标准综合评分: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神经损伤等方法能提高断腕再植成活率,更好的促进患肢术后功能恢复.

  • 基层医院常温下缺血长时限断腕再植的临床体会

    作者:董宝贵;袁泉;高云峰;王延忠;史云礼;王清波

    目的报导基层医院在常温下缺血长时限断腕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长时限缺血的断腕彻底清创后,采用肝素化新鲜全血100 ml,暂时性间断冲击式灌注离断手,在简捷固定尺、桡骨断端后,先吻合桡动脉,再吻合桡动脉伴行静脉和头静脉,争取在伤后8 h内对离断手供血,再缝合伸、屈肌腱、正中神经、尺神经、尺动脉及尺侧皮下浅静脉.结果再植5例均成活,术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恢复均在S4以上,手指关节和腕关节伸屈功能接近正常,但手内在肌功能恢复较差.结论对常温缺血长时限的断腕,采用肝素化新鲜全血灌注离断手和再植是有效的治疗.

  • 15例断腕再植的临床治疗

    作者:程开明;赖志忠;侯波

    自1963年陈中伟为1例前臂远端完全离断实施再植并恢复良好功能后,显微外科在国内被广泛重视,断肢再植走向普及并不断获得新发展与提高,断腕由于离断的平面血管恒定,分支少,易于吻合,故再植成活率高,但临床上发现再植后手腕功能恢复不尽人意.

  • 改良断腕再植与普通断腕再植的疗效比较

    作者:龙文浩;何敏施;赵玲;吕圣飞

    目的 比较改良断腕再植与普通断腕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7年6月,收治腕部离断42例,根据已完成的手术分为两组,其中改良断腕再植组22例和普通断腕再植组20例,术后对肢体及皮肤组织坏死、血管危象、伤口感染、功能恢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术后42例断腕全部成活,随访12~60个月,平均36个月,改良断腕再植组22例中,19例I期愈合,3例出现并发症,2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出现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普通断腕再植组20例中,11例I期愈合,9例出现并发症,2例出现腕部坏死,6例出现血管危象,2例出现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改良断腕再植组腕部及手掌部肌肉组织挛缩程度轻,各指关节活动及各指的感觉恢复均好于普通断腕再植组,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36%;普通断腕再植组,优8例,良3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55%.结论 治疗断腕再植,改良断腕再植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普通断腕再植.

  • 保留关节的断腕再植

    作者:王伟明;封帆;龙文浩

    目的 探讨保留关节的断腕再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腕部离断伤患者20例,采用保留关节的断腕再植法对其进行治疗.在处理骨、关节及神经、肌腱、血管时,尽量使断端原位对合吻接,做到原位再植.术后给予适当的治疗、恰当的外固定以及早期的功能锻炼,使患者的治疗系统化.结果 断腕再植的20例全部成活.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4例,良6例,优良率100%.术后随访6~36个月,其手功能恢复良好,拇指能与示、中、环、小指作对指活动,腕关节及掌指、指间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均大于60°,皮肤的感觉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腕部离断伤采用保留关节的原位再植术,术后腕部在外观、灵活性、稳定性及功能上都得到大程度恢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