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转移癌的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李建军;任龙喜

    我院1992年11月—2000年7月共收治6例脊柱转移癌患者,早期分别被误诊为棘上韧带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骨质增生等,现就其误诊原因作如下分析。

  • 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脊柱旁转移癌

    作者:王立华;刘全;王翠英;周国琴;常桂花

    目的: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技术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10例脊柱旁转移癌患者,局部麻醉,术前行CT扫描,层厚5mm,将图象传送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治疗靶体积(PTV)为临床靶体积(CTV)外放1mm,粒子活度0.5mci~0.7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15~145GY.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植入术,平均历时3~5h.粒子植入数目为10~88棵.中位粒子数29颗.8例患者疼痛缓解率100%,疼痛完全缓解率89%,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70%.无临床相关并发症.结论:经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碘125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脊柱旁转移癌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可以作为姑息治疗脊柱旁转移癌的方法.

  • 术中放疗对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型术病人的影响

    作者:陈翠玲;王莉;蓝岚;吴梅祥

    [目的]探讨术中放疗和非术中放疗两种方式对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型术病人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2例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型术病人按术中放疗和非术中放疗两种方式分为放疗组(n=11)和非放疗组(n=11).观察两组病人手术进程中生命体征变化、术前术后血常规及电解质变化、术后疼痛评分等.[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钾较术前低;放疗组病人术中手术时间短于非放疗组,术后的疼痛评分低于非放疗组(P<0.05).[结论]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型术病人在术中放疗对病人无明显影响,病人可耐受并可降低术后病人疼痛发生率.

  • 手术切除结合骨水泥填充固定治疗脊柱骨转移癌的护理

    作者:周健兰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结合骨水泥填充固定治疗脊柱骨转移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脊柱骨转移癌病人采用切除肿瘤、脊髓减压结合骨水泥充填椎体强化治疗,其中15例加以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强围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及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护理、并发症观察等,适时进行康复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全部病人术后疼痛均获完全或部分缓解,18例有神经症状病人术后均有改善,2例不能恢复行走功能,无内固定失败,并发气胸1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切除结合骨水泥充填固定治疗脊柱骨转移癌,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轻病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脊柱转移癌诊治的临床探讨

    作者:刘书中;宋桉;周熹;王以朋;刘勇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发生脊柱转移临床罕见,其诊断复杂,治疗方案在国际上亦尚未达成共识.应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诊断、基因检测等手段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本文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案做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PVP治疗成骨性、融合性及混合性脊柱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鹰飞;李锦华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不同类型的疼痛性脊柱转移癌(SM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3例SMC患者,根据病椎CT检查表现分为成骨性组20例,溶骨性组39例,混合性组24例,均采用PVP手术治疗,比较三种不同类型的脊柱转移性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成骨性组、溶骨性组及混合性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QQ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5),QQL评分显著增高(P均<0.05).末次随访时成骨性组、溶骨性组及混合性组疼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0%、82.05%、79.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性组透视时间显著长于溶骨性组及混合性组(P<0.05),骨水泥用量显著低于溶骨性组及混合性组(P<0.05);三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不同类型的SMC均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与SMC类型关系不明显.

  • 102例脊柱转移癌的放射治疗

    作者:卢健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放射治疗对癌性骨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2例明确诊断为脊柱转移癌患者放射止痛治疗.结果放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率23.5%,部分缓解率61.8%,总有效率85.3%.且止痛效果与原发肿瘤放射敏感性有密切关系.结论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癌所致骨痛疗效好,副反应小,可广泛推广应用.

  • 脊柱转移癌139例放疗疗效分析

    作者:张敏;凡巧云

    目的 回顾分析脊柱转移癌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139例患者均为单纯外照射,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不同的放疗方式.疼痛明显的采用Co-r射线,先连续冲击放射治疗5次,每次DT 2.5~3.0 Gy,后改为常规照射,总剂量DT 40~43 Gy;疼痛较轻的采用常规照射,每次DT 2.0 Gy,总剂量DT40-43 Gy.结果 放疗止痛的总有效率为88.49%.结论 放疗对脊柱转移癌止痛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

  • 脊柱转移癌的手术治疗

    作者:朱荣海;李静

    目的:探讨总结34例脊柱转移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4例均采取手术治疗.肿瘤椎体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19例,单纯肿瘤切除减压9例,减压加内固定6例.手术可分止痛、稳定脊柱和肿瘤切除三大类.结果:34例中,25例(73.52%)疼痛缓解或消失;半数(17/34)术前肢体无力但能行走的病例恢复正常肌力;9例术前不能行走的病例中,6例恢复行走,3例肌力改善;1例术后3天死亡,3个月内死亡率为6%,一年生存率为62%.结论:脊柱转移癌手术目的是消除、缓解疼痛,推迟或避免截瘫,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 肾细胞癌脊柱转移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韩秀鑫;王国文;刘乐乐;张超;李丽丽;张艳婷

    肾细胞癌(RCC)脊柱转移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保留或恢复神经功能,预防病理性骨折,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CC脊柱转移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疗,靶向药物(舒尼替尼、帕唑帕尼、索拉非尼、替西罗莫司)、二膦酸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药物地诺单抗是常用的RCC脊柱转移治疗药物;立体放射治疗可有效控制RCC脊柱转移、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RCC脊柱转移者常选择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以减少术中出血量,RCC脊柱转移手术切除病灶后并行内固定稳定,有利于缓解患者,改善神经功能.微创手术常被用于一般情况较差、存在难以忍受的疼痛、无神经压迫症状、对开放手术不能耐受的RCC脊柱转移瘤患者.目前常用的微创手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低温消融及射频消融等.

  • 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分析

    作者:王红辉

    目的 分析和探讨脊柱转移癌的外科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脊柱转移癌患者23例,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23例患者生存期为1 ~22.1(12.4±1.2)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缓解率为82.6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3.91%;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缓解率为65.22%,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6.52%.结论 在对脊柱转移癌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只要能够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就能够有效减轻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脊柱转移癌患者压疮防护临床研究

    作者:施萍;彭映;薛玉兰;谢艳;田海燕;熊焰宏;李莉;魏虹

    目的 提高脊柱转移癌患者翻身依从性,降低压疮发生率.方法 将58例脊柱转移癌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镇痛基础上由3人共同实施轴线翻身;观察组采用自制轴线翻身垫及与之相匹配的翻身流程翻身,强化疼痛干预及护理措施的落实.结果 患者翻身后即刻疼痛评分、翻身依从性、压疮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每次翻身操作由3~4人减少到1~2人.结论 轴线翻身垫的应用及相应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提高脊柱转移癌患者压疮护理效果,同时节省护理人力资源.

  • 基于SINS评分的手术治疗对于脊柱转移癌患者的意义

    作者:范志松;邢栋;杨朝旭;左静;王玉栋;王龙;冯莉;齐永霞;李瑞晓

    目的 对于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 ≥7分的脊柱转移癌患者,评估采用手术治疗与否对其脊髓功能、体力状态和疼痛等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将收治的115例SINS评分≥7分、预计生存期>6月且ECOG活动状态评分≤3分的脊柱转移癌患者,根据是否行脊柱手术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评估两组患者的脊髓功能、体力状况及骨转移相关疼痛程度.手术组评估时间为术前1周内及术后6月、非手术组评估时间为首次判定SINS评分≥7分和首次评估后6月.结果 首次评估时手术组患者脊髓功能(P=0.033)和体力状况(P=0.007)明显差于非手术组,疼痛程度较非手术组严重(P=0.029).二次评估时手术组患者的脊髓功能和体力状况明显优于非手术组患者(均P<0.00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结论 对于SINS评分≥7分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有效保护脊柱转移癌患者的脊髓功能、缓解疼痛,对于维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 后外侧入路治疗胸腰椎转移癌

    作者:陈飞;康意军;吕国华;王冰;李晶

    目的:探讨应用后外侧入路行病灶切除,椎管环状减压、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癌效果.方法:13例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切除受累椎体、附件、硬膜外肿瘤实现环状减压;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及骨水泥重建脊柱稳定性.通过疼痛缓解及神经症状改善的程度来分析临床结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6例有神经症状患者术后均有改善,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对多节段或三柱均受累及既往放疗、胸部手术史不能行前路手术的脊柱转移癌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行病灶切除、环状减压、脊柱重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 脊柱转移癌手术疗效探讨

    作者:胡文军;刘社庭;罗为民;刘晓岚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施行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估;生活质量状况按(edmonton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ESAS)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3~16个月,10例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除1例外,提高1~3级;术后疼痛缓解为明显,其次依次改善的有疲乏、恶心、精神状况、焦虑和食欲症状.结论选择适宜病人,行脊柱转移癌切除重建手术,可以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状况.

  • 椎体成形术结合经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转移癌的疗效分析(附19例报告)

    作者:周文钰;顾洪生;李振宇

    目的 探讨对于已经出现脊髓压迫的胸腰椎转移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006-2009年本院收治19例脊柱骨转移癌并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手术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骨水泥充填椎体强化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包括疼痛、睡眠、食欲)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全组19例患者中全部脊椎得到稳定,术后患者的疼痛、食欲、睡眠获得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三月约78.9%的患者神经功能获得至少Frallkel 1级以上恢复.结论 椎体成形术结合经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术式相对简单、安全并可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靶中靶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癌90例

    作者:张立娜;韩婷婷;李宏奇;王颖杰;吴伟章;夏廷毅

    目的:比较分析剂量递增靶中靶放疗(TIT)与常规放疗脊柱转移癌的治疗结果。方法:采用放射治疗90例椎体转移癌患者(病灶118处),靶中靶放疗52例(病灶63处),计划靶体积(PTV)30~40 Gy,大体靶体积(GTV)50~60 Gy,15~25次。常规放疗38例(病灶55处),PTV 30~40 Gy,10~20次。结果:两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0.4%、81.6%,但止痛疗效无差异。近期治疗部位改善分别为31处(49.2%)、25处(45.5%),稳定状态28处(44.4%)、20处(36.3%),恶化4处(6.35%)、10处(18.1%)。1年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分别为84.7%、68.6%,49.4%、32.2%,差异均有显著性。急性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毒性,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靶中靶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癌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副反应少的特点。

  • 直视下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脊柱转移癌姑息性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梁慕华;蒋劲松;周树权;覃开兵;陈雪飞

    目的 探讨直视下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脊柱转移癌22例患者行直视下经皮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侧位X片矢状面的Cobb's角度以及椎体前、中、后缘的高度数值,采用术前术后自身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度)较术前减少;椎体间高度较术前增加.结论 直视下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有效并持久的缓解脊柱转移癌引起的腰背疼痛,增加椎体强度,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

  • 不同剂量放疗对32例脊柱转移癌癌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玉林;田静;马闻;罗晓红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剂量治疗脊柱转移癌痛的疗效.方法:收集19例肺癌和13例乳腺癌脊柱转移伴疼痛患者,分为2组进行不同剂量的体外放射治疗.高剂量组,200cGy/次,5次/周,总DT50Gy~56Gy/25次~28次;常规剂量组,200cGy/次,5次/周,总DT40Gy/20次.结果: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8.23%和86.67(P>0.05);疼痛缓解维持中位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8个月(P<0.05);发生1级~2级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1例,1级~2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别为1例和0例.结论: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放疗对脊柱转移癌疼痛治疗效果肯定,疗效相似,毒副作用相近,反应轻微,但高剂量组放疗疼痛缓解维持时间比常规剂量组更长.

  •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施建党;何胤;杨宗强;苏胜杰;牛宁奎;丁惠强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联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溶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20例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椎体后凸成型术(RFA+ PKP组).PKP组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9.0±8.3)岁;PKP+ RFA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50.0±7.6)岁.记录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罗兰-摩理斯生活障碍问卷表(RMDQ)评估患者功能障碍情况,观察2组患者骨水泥外渗情况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 术后随访8~19个月,PKP组(13.28 ±2.23)个月,PKP+ RFA组(13.69±1.85)个月.PKP组VAS评分从术前的(8.92 ±0.79)分降至(3.11 ±0.65)分,PKP+ RFA组从术前的(8.75 ±0.86)分降至(2.77±0.89)分,2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RMDQ较术前均有所改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外渗率为21.12%,PKP+ RFA组为12.02%;PKP组肿瘤复发率为31.21%,PKP+ RFA组为9.11%,2组患者骨水泥外渗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 RFA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可取得与PKP相似的临床疗效,短期内可控制癌灶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6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