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骶神经病变与检查手段的相关分析

    作者:张惠丽;耿玉荣

    腰骶神经根病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传统的诊断方法多为临床查体、腰骶平片及CT或MRI影像学检查相结合,但平片在显示早期病变及神经受压部位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而CT或MRI检查价格上较为昂贵,不适于普及.而电生理检查与本病的相关性较为理想.故此我们对50例腰骶神经病变的病人进行了相应的检查,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 MR-PROSET序列观察腰骶神经根(节)解剖

    作者:冉鹏程;柴晓明;李松柏;李琳;刘波;刘玉品

    目的 评价磁共振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MR-PROSET)在显示腰骶神经(节)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3DPROSET序列扫描健康受试者30例.所得原始图像行3D M1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观察腰骶神经根(节)的形态和走行,并测量相关解剖数据.结果 PROSET序列图像能清晰显示L1~S1水平的神经根鞘、神经节以及L1~S1水平的节外段神经;L1-2水平的节外段显示稍差.L1~L5水平的神经根鞘长度逐渐增加,而S1水平的神经根鞘长度较L5水平稍短.L1~S1水平的神经根鞘直径、神经节长径、宽径以及面积均自上而下逐渐增加;神经根鞘倾斜角则自上二而下逐渐减小.结论 MR-PROSET序列能清晰显示腰骶神经根(节)的解剖形态.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放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人群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腰椎的退行性改变不仅可以导致腰椎管中央及附属部分的径界变窄,还可能影响运动节段的稳定性,出现异常活动,进而使椎管狭窄的程度加重,导致马尾神经及腰骶神经根受压,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典型的症状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术中评价腰骶神经根减压效果的价值

    作者:高维涛;李放;章建萍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ermatom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DSEP)术中评价腰骶神经根减压效果的适用指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1年12月对46例以感觉障碍为主诉,经查体、腰椎MRI及术前DSEP检查证实存在单侧腰骶神经根(L5或S1神经根)受压而接受神经根减压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DSEP监测,男34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1.2岁.其中L5神经根受累36例,S1神经根受累10例,MRI显示为旁侧型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管狭窄.记录并比较麻醉后至减压前及减压后受累神经根的P40潜伏期和波幅,术中结合自发肌电(EMG)监测相应节段神经支配肌肉,作为可能出现即时神经根医源性损伤的预警.术前、术后采用VAS评分和ODI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的VAS及ODI评分.结果:术中自发EMG均未提示神经根医源性损伤.减压后32例患者潜伏期延长<0.1,14例潜伏期缩短,其中8例改善率≥0.1.根据潜伏期改善率分为三组:无改善组(改善率≤0)、改善组(0<改善率<0.1)以及明显改善组(改善率≥0.1),无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明显改善组与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三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后所有患者P40波幅均无降低,其中明显改善(改善率≥0.5)37例,改善(0.3≤改善率<0.5)4例,无明显改善(改善率<0.3)5例,明显改善组术后VAS改善率显著性大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明显改善组和改善组的ODI改善率均显著性大于无明显改善组(P<0.05),而前两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40波幅改善率与VAS改善率和病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于病史较短且有典型相应皮区感觉症状的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患者,减压术中受累神经根DSEP P40波幅改善率可预示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可作为评估减压效果的指标.

  •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管晓菲;张磊;贺石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等结构,使患者出现腰腿疼痛、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神经功能丧失、肢体瘫痪及大小便失禁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CT及MRI平扫,通过CT横断面及MRI横断面和矢状面图像,一般都能够比较准确地锁定责任椎间盘,从而为相关的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部分LDH患者临床症状明显,CT检查或MRI常规序列成像未能明确病灶或提示轻微病灶,与临床表现不符,给疾病的及时、正确诊治带来困难.近年来随着磁共振线圈及信噪比技术的发展,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技术逐渐成熟,由于其可直接显示腰骶神经根的水肿或炎症信号及与相应椎间盘的位置关系,从而有助于LDH的明确诊断.笔者就MRN在LDH诊治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腰骶神经后根节卡压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余天东;许立新;张斌;崔威;颜华儒

    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压迫腰骶神经根已被广泛认识.腰骶神经后根节解剖变异移位于椎管内或畸形并遭受卡压引起的腰腿痛近年来也逐渐引起注意.自2000年8月至2005年1月我们收治腰骶神经后根节移位于椎管内且遭受卡压的患者9例,报告如下.

  • 腰骶神经根鞘膜减压术的应用

    作者:曾凯生;丁寿勇;傅祖国;曾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术后下肢麻木、肌力减退等恢复较慢.我院自1982~1997年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行髓核摘除术的同时做腰骶神经根鞘膜切除,并与同期未行神经根鞘膜切除的16例对照.结果发现神经根鞘膜切除者肌力恢复和下肢麻木缓解较快.

  • 椎间孔外神经鞘膜瘤1例报告

    作者:林顺新;徐振华;祝少博;郑晓佐;汪平

    椎管内神经鞘膜瘤常见,但位于椎间孔外的神经鞘膜瘤却较为少见,文献报道更少.腰骶神经根鞘膜瘤的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节异位畸形有很多相似之处,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易引起误诊.我科收治1例椎间孔外神经根鞘膜瘤,报告如下.

  • MRI弥散张量成像在腰骶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价值初探

    作者:周洋;高培毅

    目的 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腰背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患者7例,健康志愿者8例,行常规MR检查及DTI横轴位扫描.常规MR检查包括T2WI、T1WI矢状位扫描、T2WI横轴位扫描,在DTI图像测量神经根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利用专用后处理软件,采用设置感兴趣区的方法进行腰骶部神经根纤维束成像.结果 健康志愿者2侧神经根的FA值分别为0.314±0.021(左L3)、0.305±0.018(右L3)、0.343±0.055(左L4)、0.330±0.055(右L4)、0.347±0.016(左L5)、0.338±0.028(右L5)、0.338±0.027(左S1)、0.343±0.032(右S1),同一节段的左右2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束成像可清晰显示所有受试者的神经根走行.7例患者共有9个受压神经根,受压神经根的FA值低于未受压神经根的FA值,所有患者的受压神经根侧别均与症状侧别一致,而常规MR检查与症状的相关性则较差.结论 与常规MRI相比,纤维束成像更能反映出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的受压神经根情况.

  • 腰椎管狭窄脊髓碘水造影及 CTM的分析

    作者:梁桂华;俞永亮

    我院1 997年开展CT扫描技术以来,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例,在采用了碘水脊髓造影的同时,加做了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M),现将28例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以提高对影像诊断学认识。1 临床资料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收集28例临床怀疑腰椎管狭窄的病变,有神经根压迫症状及体征者,均行腰椎脊髓造影和CTM的检查。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2~18年。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活动受限及坐骨神经痛症状,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障碍,站立、行走或长时间固定姿势加重。 脊髓造影所用设备为SHimadzu 800mA X线机,患者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经L4~5或L3~4硬膜囊穿刺成功后注入Omnipaque(300mgl/mL),分别摄正侧位、左右斜位及腹卧位片,以显示L3~S1硬膜囊及腰骶神经根。CT所用设备To-moscanEG全身CT扫描机,脊髓造影检查后30~50min行CT扫描,扫描包括L3~ 4,L4~5,L5~S1间盘层面,层厚5mm,扫描平面与椎间盘基本平行。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在腰骶神经根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许铖龙(综述);于静红(审校)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TI)是在MR-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能无创检测活体组织的微观结构及其变化。 DTI联合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 DTT)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较多,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研究也正迅速发展,现综述DTI及DTT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腰骶神经根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 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肌电图联合检测对诊断腰骶神经根病变的意义

    作者:陈香葵;杨红

    腰骶神经根病变:主要是由椎管内和脊椎病变所致,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为常见[1].现将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30例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应用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肌电图检查联合诊断腰骶神经根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结果报告如下:

  • 测力神经根拉钩的实验应用

    作者:崔志明;保国锋;张金波;徐冠华;李卫东;孙郁雨;朱乐银

    背景:神经根拉钩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和腰椎融合术中必需的器械,传统的神经根拉钩无法量化神经根的拉力,容易引起神经根的过度牵拉.目的:为防止腰骶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根据腰椎管和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学特点,拟研制一种可以测量神经根牵拉力的新型神经根拉钩.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电生理动物实验,于2004-04/2007-10在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12周龄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重度牵拉组,10只/组.方法:测力神经根拉钩由带压力感受器的拉钩、固定支架和显示器3部分组成.拉钩通过固定支架与手术床固定,牵拉神经根的拉力通过显示器显示.各组兔均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骶1神经根,轻、中、重度牵拉组分别用测力神经根拉钩给予0.4 N,1 N,1.8 N拉力水平牵拉左侧骶1神经根,对照组不牵拉.记录神经根牵拉比率,以神经根水平牵拉距离占椎管横径的百分比表示.在牵拉1,5,10 min及去除牵拉后1,5,10 min记录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主要观察指标:牵拉力与神经根牵拉比率、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关系.结果:与轻度牵拉组比较,中、重度牵拉组神经根牵拉比率均显著升高(t=3.54,P < 0.01).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无明显变化(t=1.48,P > 0.05);中、重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t=2.48,P < 0.05;t=4.15,P < 0.01),神经根去除牵拉10 min后,前者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接近正常(t=2.36,P > 0.05),后者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缩短(t=3.86,P < 0.05),且此时重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延长超过对照组潜伏期10%.结论:牵拉力越大,神经根牵拉比率越高,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越长.应用带压力感受器的测力神经根拉钩比传统神经根拉钩安全可靠,可以大程度牵拉神经根.

  • 脊髓诱发电位对坐骨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珠;张君彬;王甘棠;刘荣

    目前临床上诊断腰骶神经根受压症所用电生理学方法主要是肌电图描记,但诊断准确率仅达80%左右[1]。本文通过刺激胫后神经观察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探讨此法是否可能提高诊断率。

  • 3.0T MR IDEAL序列成像应用于腰骶神经根受压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孙莉华;宋云龙;毕永民;柳小林;冯伟;祝红线

    目的 探讨IDEAL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显示腰骶神经受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明显腰腿痛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行腰骶神经根IDEAL序列冠状位薄层扫描和常规扫描,所有图像均经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后处理,观察腰骶神经根的受压特点及其与突出椎间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0例中有92组腰椎间盘不同程度的疝出,而由此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共81组,其中神经根侧隐窝段受压的概率显著大于椎管内段,但是任何部位的神经根受压好发生于同侧还是双侧受压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8).另有4组神经根受压由增厚的黄韧带或骨质增生引起;有6组由神经根鞘囊肿引起.受压神经根的影像学表现为:(1)神经根局部缺损样压迹;(2)走行的改变;(3)形态的改变,包括局部肿胀,甚至截断样改变;(4)与邻近组织局部粘连,边界不清,边缘模糊;(5)局部脑脊髓间隙变窄或消失.结论 IDEAL序列能直观显示腰骶神经根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受压特点,能够对神经根受压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受压程度评估,对判断腰骶神经受压、损伤等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也能为临床早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野向阳;吕衡发;苏略

    随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骶椎退行性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把腰神经根受到机械性的压迫作为引起腰骶及下肢放散痛的首要原因[1].继而围绕腰骶神经根的走行、位置、毗邻作了大量实验及观察,本研究侧重腰骶神经根通道的解剖学研究,以期为腰骶神经根痛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腰骶神经根管的连续断层与CT对照观察

    作者:林炎生;周庭永;韩景茹;钱学华;吕发金

    目的:为临床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提供腰骶神经根管的断层解剖学及CT资料.材料和方法:在30例成人脊柱横断层标本和36例成人脊柱CT图像上,选取脊柱L3~S1节段,并将各节段分别分为A、B、C三个区段,观测其神经根管及有关数据.结果:在A区段,各神经根的矢径由L3~S1逐渐增大;在B区段,神经根的行程靠近黄韧带;在C区段,神经根的行程靠近椎间盘.结论:(1)侧隐窝狭窄的判断标准应依腰骶节段不同而异;(2)根管狭窄症的发生率可随L3~S1而增大.

  •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的异常关系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宋滇文;贾连顺;陈德玉;袁文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之间存在的异常关系.方法:分析3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所见,探讨异常关系的原因.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同序数椎间孔神经根者占6.4%,主要原因为向上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移以及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压迫下2个出口的神经根者占5.9%,主要原因为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移、中央或偏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以及移行椎.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神经根之间出现异常关系的发生率较高,原因较复杂;脊髓造影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手术定位失误.

  • 兔腰骶神经根牵拉的微循环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作者:保国锋;崔志明;张金波;徐冠华;李卫东

    目的 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后微循环和电生理改变.方法院将40只中国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和重度牵拉组.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荐1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不同的拉力造成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神经根和骶髓微循环研究.结果 轻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比对照组相稍延长(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轻度增加;中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去除牵拉后潜伏期接近正常(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重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去除牵拉后潜伏期稍缩短,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轻度增加.结论 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的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微血管密度和SEP可以较好的衡量神经根和脊髓的损伤程度.

  • 腰骶椎小关节囊部黄韧带肥厚引起神经根管狭窄症24例报告

    作者:王永东;孙德隆;张连生;温贵满;刘宝江

    目的 提高对腰骶椎小关节囊部黄韧带肥厚引起神经根管狭窄症的认识,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腰椎X线片、腰部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24例患者诊断为该症。手术切除肥厚的黄韧带,小关节内侧可作部分切除,同时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结果 按照日本Nakano等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本组术后优12例,良9例,可3例。结论 小关节囊部黄韧带与腰骶神经根相毗邻,该处黄韧带肥厚将直接挤压腰骶神经根。充分认识本病对腰腿痛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