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司匹林大剂量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陈竹青;陈旭波

    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检出率明显高于稳定心绞痛,说明血栓形成是AMI的主要原因.抗凝及溶栓疗法已成为AMI的常规治疗,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更为安全有效,阿司匹林兼有抗血小板和抗炎的双重效应.二者联合用药,其效果更为明显.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桂绚;郭海平;李惠荣;郑茜

    1999年9月至2002年2月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法安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与普通肝素(HP)组对照比较,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 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1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艳;李雅芹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心绞痛,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故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目前,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多采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栓等药物,单一用药疗效不显.自1999年1月至2000年9月,我科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同时,给予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比伐卢定在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姜双鹏;李春民;张望德

    随着人群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介入治疗已逐渐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抗凝是外周动脉介入治疗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肝素以其抗凝起效快、价格低廉等优点成为当今外周动脉介入治疗中主要的抗凝剂,但也存在必须依赖于抗凝血酶Ⅲ、易出血、抗凝效应不可预测、可引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缺点.比伐卢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其抗凝效果同样可靠,且出血风险低,起效不依赖于抗凝血酶,抗凝效应可预测,受到越来越多血管外科医生的关注.本文就国内外比伐卢定在外周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肾病综合症中应用疗效的比较

    作者:任东升;王建刚;陶雅非

    目的:观察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治疗中效果的比较.方法:对42例原发肾病综合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组,分别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治疗4周.结果: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均可使肾病综合症病人高凝状态改善,明显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P<0.05);但普通肝素对病人血脂无影响,副作用大,临床须密切监测;而低分子肝素则可明显降低病人的血脂且副作用极少,多不须临床监测.结论: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在原发肾病综合症中疗效明确,副作用极少,使用安全、方便.

  •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应用于肺栓塞的安全性比较分析

    作者:施勇

    目的:研究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肺栓塞患者87例,随机分为甲组44例和乙组43例,甲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甲组的治疗有效率93.2%,乙组的治疗有效率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7%,明显低于甲组的22.7%(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剂量效应稳定.

  •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肺栓塞的安全性比较分析

    作者:林洁

    目的:分析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肺栓塞的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21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1例肺栓塞患者具体分为观察组(n=10)和对照组(n=11)患者;其中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当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率为54.5%,差异显著(P<0.05).结论:由于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生物的利用度,因此,该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其治疗效果相对比较稳定,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医学借鉴.

  • 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改善症状轻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分析

    作者:赵静

    目的:分析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改善症状轻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开封市中医院脑病科2012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95例症状轻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单药组给予普通肝素联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联合组增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均能够降低治疗后NIHSS评分,但联合组降低治疗后NIHSS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84.48%高于单药组68.42%,P<0.05;两组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改善症状轻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效果确切,能够结合普通肝素快速抗凝和低分子肝素维持持续抗凝等特点改善预后。

  •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效果分析

    作者:海花;杨勇

    目的 探析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采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血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8年4月在该院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抗凝,观察组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APTT时间、出血事件和滤器使用时间.结果 观察组透析开始与结束时体外APTT时间分别为(71.4±18.9)s、(73.6±19.3)s显著长于对照组(t=4.512,4792,P<0.05);观察组滤器的平均使用时间(36.7±2.3)h长于对照组滤器的平均使用时间(28.4±2.8)h(t=13.3684,P<0.05).观察组未出现出血事件,对照组出现2例(x2=12.528,P<0.05).结论 枸橼酸钠抗凝血效果好,围手术期及颅脑出血或创伤同时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首选枸橼酸抗凝,且滤器的平均使用时间延长,不易出现出血事件.

  •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史有全;刘占文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136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8例)和观察组(n=6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普通肝素抗凝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比较两组的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为17.6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8,P=0.04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6,P=0.024).结论 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手术风险与穿刺出血时间,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应用.

  • 克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2例临床观察

    作者:邹涛;王婧

    目的:探讨克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肝素组40例(对照组)和克赛治疗组42例(治疗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组给予克赛.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2.8%(P<0.05),且克赛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有效剂量安全.结论:克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优于普通肝素,且安全可靠.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作者:周承操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立迈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了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每12 h皮下注射1次,连用7 d,辛伐他汀20 mg,每晚顿服1次,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1个月.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为标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69%.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 老年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作者:王林;房俊娜;杜彩云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纯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或钠盐.其分子量小,容易皮下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达98%,半衰期长,疗效显著,并且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凝剂[1].然而,皮下注射后常造成紫癜、瘀斑甚至血肿等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征,并伴有注射点疼痛.尤其是老年患者,腹壁皮肤松弛,皮下组织薄,血管脆性大,皮下血管丛动脉多而静脉少[2],注射LMWH引起皮下出血反应更重,极易造成其心理紧张,并产生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感,降低对治疗的顺应性;此外,皮下出血还会影响药物吸收,降低治疗效果.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及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特提出以下老年患者皮下注射LMWH的护理措施.

  • 普通肝素对高迁移率族B1介导的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下调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蕾;栾正刚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以及普通肝素对HMGB1介导的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下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经胰酶消化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于培养瓶中传代培养,并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rhHMGB1处理组(100 ng/mL)、普通肝素对照组(UFH 10 U/mL)、rhHMGB1+普通肝素处理组(100 ng/mL rhHMGB1+UFH 10 U/mL).传代培养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MTT法测定内皮细胞的存活率.Transwell法测定内皮细胞通透性;免疫荧光法对Claudin-5表达及分布进行测定;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laudin-5蛋白表达.结果 用rhHMGB1(100 ng/mL)处理内皮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用rhHMGB1(100 ng/mL)分别处理内皮细胞3 h、6 h后,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较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而经rhHMGB1处理12 h、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肝素和rhHMGB1共同孵育内皮细胞12 h、24 h后,其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均低于rhHMGB1处理组(P<0.05).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研究表明,rhHMGB1处理内皮细胞24 h后,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分布和表达降低;而经普通肝素和rhHMGB1共同孵育后,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的表达提高,Claudin-5的荧光强度增强.结论 HMGB1可介导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的分布异常和表达下降,以及增加内皮细胞屏障的通透性;普通肝素可改善HMGB 1介导的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的表达和分布及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

  •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福鸿;尹永杰

    肝素抗凝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蕈要一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制剂有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和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因LMWH具有抗凝效果确切,出血等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安全高效,尤须实验室指标监测等优点,临床上已逐步替代UFH,成为研究及应用广泛的抗凝剂之一,本文将其临床应用进展阐述如下.

  •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比较

    作者:应可净;陈丽英;洪武军;周畔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非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以指导临床抗凝药物的选择.方法33例非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或普通肝素组,在抗凝前、抗凝后1 d、4 d、7 d、10 d、14 d观察氧合指数、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肺核素通气灌注扫描、CT肺动脉造影,进行疗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的对照.结果抗凝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上升,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下降、肺核素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提示栓塞段数减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5.9%,普通肝素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2.5%;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的治疗费用分别为(1229.75±529.40)元和(1535.70±694.60)元.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均为有效的抗凝药物,综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考虑,低分子肝素更适合于临床.

  • 低分子肝素治疗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评价

    作者:贾月如;张玉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包括不稳热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一组病症.为了便于快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建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将ACS病人分为ST段抬高和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1].后者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和病情发展的危险阶段,未经有效治疗,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抗凝治疗是药物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更为安全有效.笔者对中原油田总医院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344例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价报道如下.

  • 一次性棉球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的应用

    作者:钱茜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它具有生物利用率高、半衰期长、安全性高、出血倾向低等优点.现广泛应用于各种动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中,也用于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预防血凝块形成.但在临床实践中,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仍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而拔针后按压不当是造成皮下出血的重要原因.

  • 比伐卢定在肾功能不全患者PC工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娜;辜小芳;曹晶

    目的 对比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应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安全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PCI手术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共166例,按照使用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肝素注射抗凝,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比伐卢定注射抗凝.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术后即刻、术后2h的激活凝血时间(ACT).结果 术后即刻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2h两组患者的ACT均明显下降,但是比伐卢定组的下降程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事件比伐卢定组明显低于肝素组.结论 比伐卢定相比于普通肝素,应用于行PCI手术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效果显著,半衰期更短,且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较少.

  • 比伐卢定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介入治疗中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董敏;刘新林

    目的 评估比伐卢定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抗凝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3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确诊STEMI患者87例行直接PCI治疗,随机分为肝素组(n=42例)和比伐卢定组(n=45例).术中监测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并测定术前及术后1h凝血指标,分析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术后随访30 d观察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主要试验终点为严重出血及MACE事件包括(死亡、再梗、缺血性靶血管血运重建、卒中).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当,术中两组抗凝效果相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0dMACE事件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比伐卢定组2例牙龈出血,肝素组牙龈出血3例,血尿1例,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此外肝素组1例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icytopenia,HIT).结论 比伐卢定可安全的应用于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抗凝,抗凝效果不劣于普通肝素,但出血的风险更低,且避免了HIT的发生.

378 条记录 1/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