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飞燕;任萍;杨帆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43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全部患者均结合去势手术加内分泌治疗.结果:43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8例患者完全缓解,23例患者部分缓解,其余11例患者肿瘤体积也相对缩小.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具有疗效高、疗程短、风险小的特点,特别适合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与去势手术加内分泌治疗相结合,能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 适形与调强射野衔接技术在儿童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玉刚;齐洪志;许林;张华;王珊珊;尚革

    目的:探讨适形与调强射野衔接技术在儿童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C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5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SI的14岁以下患者6例,分别采用三维适形(3DCRr)射野衔接技术、适形与调强(3DCRT+IMRT)射野衔接技术和调强(IMRT)射野衔接技术进行计划设计.通过SPSS 17.0软件对比3种计划的靶体积和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差异.结果:3DCRT+IMRT射野衔接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儿童CSI中.在靶体积评估方面,3DCRT+IMRT射野衔接技术的适形指数优于3DCRT射野衔接技术,但稍差于IMRT射野衔接技术,而这3种射野衔接技术的不均匀指数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正常组织保护方面,3DCRT+IMRT射野衔接技术结合了3DCRT和IMRT的优点.结论:3DCRT+IMRT射野衔接技术的计划]设计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儿童CSI,并在正常组织的保护上有独特的优点.

  •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与调强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陈旎;刘义保;张九堂;魏强林;张利;徐诗磊

    目的:比较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疗计划(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靶区和危及器官上的剂量差异,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技术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选择1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Pinnacle V9.2治疗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3D-CRT和IMRT两组放疗计划,分析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标(Conformity Index,CI)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以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IMRT和3D-CRT的靶区CI分别为0.97±0.02和0.91±0.04;HI分别为0.16±0.06和0.20±0.1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危及器官剂量参数,除肺组织V5、V10外,IMRT技术较3D-CRT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对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IMRT技术能够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和适形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降低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 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脊髓受照射剂量

    作者:曾自力;刘兵;滕炳祥

    目的:在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中,分析脊髓的实际受照射的物理剂量及相应的生物剂量.方法:利用TPS的测量工具测量脊髓PRV横截面的直径;利用TPS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剂量-体积直方表等工具计算脊髓的小物理剂量、大物理剂量及平均物理剂量;利用横断面的剂量分布计算脊髓的受照射物理剂量.研究分析脊髓受照射的物理剂量及相应的生物剂量.结果:脊髓PRV横截面的直径在16.0 mm~19.0 mm范围内;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脊髓接受的是非均匀照射,受照射脊髓的PRV横截面受照射剂量不相同,脊髓的受照射的物理剂量大于相应的生物剂量.结论: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脊髓的受照射剂量与其受照PRV横截面范围有关,受照射脊髓的PRV横截面受照射剂量不相同,脊髓大剂量点的物理剂量,并不代表脊髓整个PRV横截面的受量.

  • 胃癌术后调强和三维适形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许奕;姚升宇;陈旭明;张铁宁;陈颖;颜歌;李洪凌;徐冰;赵国旗

    目的:研究比较胃癌术后放疗中三维适形和调强两种不同方法产生的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受量等方面的区别,比较两种计划的优缺点,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5个胃癌术后放疗病人,勾画完靶区后,分别运用三维适形和调强制作计划,比较靶区适形度,均匀性,正常肝组织(Liver-PTV)的(V30,Mean),双肾(V5,V15,V20,Mean),脊髓的受量.结果:三维适形计划与调强计划相比,适形度,均匀性较差;正常肝组织的V30和平均剂量调强计划略优于三维适形;双肾的V15,平均剂量两者没有明显差异,V20调强略优于适形计划,小于V5的低剂量体积调强计划要小于三维适形;脊髓受量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总体来说,胃癌术后的调强计划靶区适形度,均匀性优于三维适形计划,正常组织受量与三维适形相当或者略优于三维适形,所以调强计划可以替代三维适形计划作为胃癌术后放疗的主要计划设计方法.

  • 计划轮照在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剂量学的研究

    作者:曾自力;刘兵;滕炳祥

    目的:比较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两种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以期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方法:选择9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为每个病例设计两套治疗计划,计划1、计划2,每套计划均采用5个非等角共面野等中心照射,要求计划1和计划2在靶区(GTV、CTV)内的剂量分布是等同的,但每套计划的射野人射方向彼此不同.通过添加不同楔形角度的楔形板、调整射野入射的方向、权重等,使计划1与计划2满足临床要求.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模拟,方案1:计划1与计划2独立照射,处方剂量皆为60 Gy,每次2 Gy;方案2:计划1与计划2每天轮照,处方剂量皆为30 Gy,每次2Gy.将方案1与方案2比较.结果:两方案治疗计划GTV的Dmax、Dmin和Dmean的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HI、CI值的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Dmax、食管V50、心脏V40,两肺V20、V5、Dmean的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方案2的肺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小于方案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方案2每天轮照,因卷入射野内的正常组织有一天以上的休息和对损伤的修复时间,在肿瘤剂量一定的情况下,可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 简化调强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术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倪千喜;张九堂

    目的:探讨简化调强放疗技术(sIMRT)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的技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例接受腹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同步放化疗的II- III期直肠癌患者分别设计3野3DCRT计划、5野IMRT计划、5野sIMRT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 Gy/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三种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适形度指数和危及器官:膀胱、小肠、股骨头的大剂量,V40,V50.通过测量治疗实施时间比较不同照射技术的治疗时间.结果:三种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相差不大.靶区的适形程度IMRT> sIMRT> 3DCRT;危及器官:对于膀胱,大剂量差异不大.V40:IMRT<sIMRT<3DCRT.V50:sIMRT计划明显优于3DCRT计划,且与IMRT计划相似;对于小肠,大剂量无明显差异.V40:三者相差不大.V50:sIMRT与IMRT计划均优于3DCRT计划;对于左、右股骨头,大剂量的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V40:sIMRT计划优于3DCRT计划,稍逊于IMRT计划.V50:三个计划无差异.机器跳数:sIMRT< 3DCRT< IMRT;子野个数:sIMRT计划小于IMRT计划,约只为IMRT计划的三分之一;治疗时间:sIMRT计划大约只有IMRT计划的二分之一,与3DCRT计划相差很小.结论:sIMRT技术为直肠癌术后放疗提供了一个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推广.

  • 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脊髓剂量计算的研究

    作者:曾自力;滕炳祥;刘兵

    目的:介绍基于L-Q模型推导出的EQD2=D1 [(d1+α/β)÷(2+α/β]的临床应用,比较肺癌3DCRT中,脊髓的物理剂量与生物剂量,以期达到评价的统一.方法:为7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设计治疗计划,利用TPS的剂量体积直方表计算出每次照射脊髓的大剂量,将其设为d1,代入公式EQD2=D1 [(d1+α/β)÷(2+α/β)]计算,求出d1的生物剂量EQd1;同时求出D1的生物剂量EQD2.将d1与EQd1、D1与EQD2进行比较.结果:d1与EQd1的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D1与EQD2的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3DCRT计划评估时脊髓用生物剂量EQD2,不主张用物理剂量.

  • 肺癌肺内肿瘤不同能量三维适形放疗的比较

    作者:曾自力;刘兵

    目的:研究6MV和15MVX射线对肺癌肺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肿瘤组织、危及器官及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肺癌肺内肿瘤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采用6MV和15MVX射线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同一患者的两个计划均使用相同的布野方案和剂量体积约束.比较两组计划的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6MV和15MV两种能量X线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适形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危及器官脊髓、食管、心脏,正常组织肺的剂量分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癌肺内肿瘤6MV、15MV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三维适形放疗能量用6 MV,不主张用15 MV.

  • 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轮照对肺癌剂量分布影响的研究

    作者:曾自力;刘兵

    介绍了肺癌的常规放疗.分析了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的CT定位和靶区确定、计划的设计、计划的优化、计划的评价,计划的轮照对肺癌正常组织等影响.提出了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的方法.

  • 肺癌肺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正常肺组织定义的研究

    作者:曾自力;陈默思

    目的:分析肺癌肺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各种正常肺体积定义,探讨合理的正常肺体积定义方法.方法:肺癌肺内病变患者CT定位,扫描范围包括全肺,将数据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PS),勾画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将PTV外所有具备正常肺功能的肺组织定义为正常肺组织,设计制定计划-(P1);将GTV外所有具备正常肺功能的肺组织定义为正常肺组织,设计制定计划二(P2);将全肺组织定义为正常肺组织,设计制定计划三(P3).P1、P2、P3的射野数、射野方向、权重,剂量分布等相同.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比较三个计划的V<,20>、V<,30>、D<,mean>等值.结果:P3的V<,20>、V<,30>、D<,mean>等比P2的稍大,均数没有显性差异(P>0.05);P1的V<,20>、V<,30>、D<,mean>等比P2的小,均数均有差异(P<0.05).结论:P1掩盖了肺体积的损伤,尤其是肿瘤体积大时更为突出.容易产生严重肺损伤.P2反映了客观情况,可以引起医生高度警惕,避免严重肺损伤发生,建议将GTV外所有具备正常肺功能的肺组织定义为正常肺组织.

  • MM50加速器一维扫描调强的研究

    作者:张圈世;杨亮;张木;R.Joyner;D.Thenberg

    目的:初步探讨MM50一维电磁扫描调强.方法:利用MM50独特的计算机扫描调制和聚焦系统,研究MM50六边形扫描模式和圆形扫描模式.通过改变扫描模式研究一维适形调强方面的特点,将50MV X射线和电子线的扫描楔形分布实测的离轴曲线与理论曲线做对比分析.结果: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吻合良好.50 MV X射线的扫描楔形分布,在楔形方向上的大误差为1%,在对称方向上的大误差为3%.50MeV电子线的楔形分布,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的差别小于2%.讨论:说明用MM50扫描束可获得较好的调强效果.

  • 乳腺癌保乳切线野三维适形、切线野正向调强及逆向调强放疗的剂量学评估

    作者:段云龙;杨涛;曲宝林;蔡博宁;戴相昆;葛瑞刚;徐伟;徐寿平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三维适形(Tangential Field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TF-3DCRT)、切线野中野正向静态调强(Field-in-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FIF-IMRT)与逆向优化调强(Fixod-field Inversely Optimiz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FFIO-IMRT)治疗的特点、剂量学优势及效率.方法:研究分析16例乳腺癌保乳术后需进行辅助放疗患者的治疗计划,其中原发肿瘤部位左、右侧各8例.处方剂量为50 Gy/25 f.采用Varian Eclipse Verl 0.0计划系统设计TF-3DCRT计划,在此基础上导出靶区内低剂量区域并设计FIF-IMRT计划.而Pinnacle计划系统则用于设计FFIO-IMRT计划.比较3组计划中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分布,并评价其临床实施效率.结果:TF-3DCRT、FIF-IMRT与FFIO-IMRT治疗中加速器跳数(Monitor Unit,MU)分别为(244.9±8.3) MU、(285.9±20.3)MU、(534.0±56.2)MU(P<0.001);肿瘤靶区的适形指数分别为0.40±0.12、0.48±0.12、0.57±-0.12(P≤-0.01);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20±0.02、0.13±0.01、0.17±0.02 (P≤0.01).靶区剂量D2、V107 V110的比较结果均为:FIF-IMRT<FFIO-IMRT<TF-3DCRT;患侧肺平均剂量(Mean Dose,Dmean)、V10、V20及脊髓、心脏、食管的Dmean比较结果均为:FIF-IMRT<TF-3DCRT<FFIO-IMRT;健侧乳腺剂量D1、健侧肺受照剂量Dmean的比较结果均为:TF-3DCRT< FIF-IMRT<FFIO-IMRT.结论:相同条件下的FIF-IMRT治疗在TF-3DCRT治疗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获得了较FFIO-IMRT治疗更好的靶区剂量均匀性及更低的OARs受量,但有增加腋窝等组织剂量的可能性.FIF-IMRT治疗在乳腺保乳术后全乳腺照射中具有一定优势,可为患者带来益处.

  •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累及野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观察

    作者:郭凯平;何燕;邓超;刘先领;刘忠宇;胡春宏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在适形放射治疗中累及野照射组(involved-fieldirradiation,IFI组)与预防照射组(elective node irradiation,ENI组)的疗效及放射性损伤的比较.方法 将6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IFI组(仅照射原发灶和大于1cm的淋巴结)和ENI组(包括原发病灶、同侧肺门、隆突下及隆突以上纵隔淋巴引流区,当上纵隔有淋巴结转移时包括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处方量均为60~64 Gy/30~32 F,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放射损伤.结果 IFI组和ENI组比较,CR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内IFI组和ENI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I组和ENI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L 2%和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骨髓抑制和心脏损伤低于EN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性食管炎IFI组也低于ENI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FI治疗老年晚期NSCLC,总有效率与ENI组无明显差异,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ENI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三维适形与调强等现代放疗技术在直肠癌放疗中的评价

    作者:章真

    放疗是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已经明确.但是,随着肿瘤治疗效果的提高,患者得到长期生存后,要求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治疗增益比(治疗疗效/治疗相关毒性比)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提高治疗增益比,也就是提高治疗疗效并降低治疗毒性.

  • 局部复发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初步观察

    作者:郑小康;陈龙华;马骏

    目的:探索三维适形放疗(3-demension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技术在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中的应用。方法:1998年4月~1999年10月,采用3-DCRT技术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26例。其中低分化鳞癌25例,低分化腺癌1例。按92’福州分期标准再分期:T1N0M04例,T2N0M08例,T3N0M09例,T4N0M05例。密集肿瘤区(grosstumorvolume,GTV)大径1.0~5.0cm(平均3.1cm)。全组病例均采用每次5~7个固定适形野照射,计划靶区(planningtargetvolume,PTV)平均大剂量、小剂量、平均剂量分别为(104.1±1.3)%、(92.1±2.8)%、(99.2.±1.7)%。时间-剂量-分次处方:65~70Gy/26~28次,共5~5.5周。随访8~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结果:再程放疗后随访期内靶区边缘复发2例,颈淋巴结复发3例,远处转移2例,死亡4例。随访期内肿瘤局部控制率88.5%(23/26),84.6%(22/26)患者生存,76.9%(20/26)无瘤生存。再程放疗所致急性放射反应少而轻。累计后遗症发生率19.2%(5/26),放射性功能损害发生率15.4%(4/26)。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用于局部复发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初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这一放疗新技术用于局部复发鼻咽癌肿瘤局部控制率高、放射反应和后遗症较少,远期疗效和后遗症尚有待观察。

  • 18FDG PET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复发或残留再程三维适形放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轶;吴德华;陈龙华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18FDG PE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复发或残留再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首程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复发或残留的鼻咽癌患者,采用CT模拟定位,结合18FDG PET确定靶区范围,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CT与18FDG PET确定靶区大小的差异、疗效和并发症.结果36例患者中,18FDGPET较CT而言,大体肿瘤体积大小无变化的占36.1%(13/36)、增加的占16.7%(6/36)、缩小的占47.2%(17/36).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2%、75.0%、58.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86.1%、72.0%;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76.6%、56.1%.急性放射反应主要是急性放射性口咽、鼻咽粘膜炎和口干,多为Ⅰ~Ⅱ级.晚期放射损伤包括听力丧失5.6%(2/36)、张口困难25.0%(9/36)、吞咽困难8.3%(3/36)、慢性副鼻窦炎33.3%(12/36)、脑神经损伤13.9%(5/36).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18FDG PET确定靶区范围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局部复发或残留中有较好的疗效,同时由于靶区缩小而使放射损伤发生率降低.

  • 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蒋华勇;吴德华;陈龙华

    目的探讨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63例NSCLC患者,观察疗效、患者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4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79.1%,1、3、5年生存率分别是65.2%、23.2%、10.4%,3~4级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4.8%.结论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局部复发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 原发性小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及其预后多因素分析

    作者:吴德华;陈龙华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治疗原发性小肝癌(HCCs)的疗效.方法对42例HCCs患者行3-DCRT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局部缓解率为83.3%,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0.48%、78.57%,平均生存时间48.7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3-DCRT对不能手术治疗的HCCs有较好的疗效,性别、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 乳腺癌6种照射技术的比较

    作者:鲁旭尉;李忠伟;倪千喜;吴智理;张韦;郭戈杨;李宇;罗英

    目的:评价乳腺癌放疗时,适形、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比较6种乳腺癌照射技术,包括常规切线照射技术、三维适形(3D-CRT)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调强五野照射技术和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随机选择8例乳腺癌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6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常规放疗技术计划靶区( PTV )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调强放疗技术PTV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f,临床靶区( CTV)处方剂量为54 Gy/2.16 Gy/25f。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它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等。结果6种技术中,3D-CRT切线照射技术优于常规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优于3D-CRT切线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又优于野中野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稍优于五野调强照射技术。五野调强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调强切线照射技术相比,各有优劣之处。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建议靶区体积较小时采用调强切线照射技术,靶区体积较大时采用五野调强照射技术或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320 条记录 13/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