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作者:戴显伟;卜宪民;何贵金;徐进

    胰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命的恶性疾病.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作者自1984年以来,经治的壶腹周围癌324例(至修稿时已近400例),其中胰头癌116例,壶腹部癌208例;胰体尾癌29例(至修稿时已37例).在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的比例呈逐渐增高势头.胰腺为腹膜后器官,解剖部位隐蔽,临床症状不突出,因此,来诊病人多处于中晚期,早期诊断很难做到.又由于胰腺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涉及多个重要的血管,不允许损伤,手术切除率低;胰腺癌早期可能发生淋巴转移,扩大根治切除对延长生存必有好处.本组手术成功率保持在100%.本文就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关问题,浅谈点滴体会.

  • 胰管结扎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福连;李运玲;朱于启

    我院共做胰管结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4例,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胰头癌9例,壶腹周围癌3例,十二指肠破裂无法行修补者2例.

  •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与传统胰肠吻合术治疗壶腹周围癌体会

    作者:施国明;张小文;邹浩;王炳煌;任光圆;王欣;章健;裴俊烽;隋玉军;任培土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治疗壶腹周围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3月~2003年3月手术切除的壶腹周围癌患者39例,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捆绑组)17例,传统胰肠吻合术(传统组)22例.分别观察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捆绑组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0(0/17)、5.9%(1/17)、11.8%(2/17),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8.3 d.传统组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2.7%(5/22)、18.2%(4/22)、13.6%(3/22),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9.2 d.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应用于壶腹周围癌治疗有助于避免胰瘘发生,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

  • CT、MRCP、US联合血清CA19-9、CEA诊断壶腹周围癌的价值

    作者:张国慧;梁蕾;郭君

    目的 探讨CT、MRCP、US检查联合血清CA19-9、CEA的检测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7例经手术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活检病理证实壶腹周围癌患者的CT、MRCP、US的影像学表现及血清CA19-9、CEA检测结果.探讨CT、MRCP、US检查联合血清CA19-9、CEA检测对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①CT、MRCP检查壶腹周围癌优于US检查;②87例壶腹周围癌血清CE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7,P<0.05),CA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1,P>0.05);③CT、MRCP、US检查与血清CA19-9、CEA检测的联合使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提高.结论 CT、MRCP、US检查联合血清CA19-9、CEA检测可以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水平,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 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肾衰竭机制的研究概况

    作者:张喜平;沈延飞;黄鑫梅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是一种主要由胆道结石、胆管狭窄、胆管癌、壶腹周围癌等引起的临床征象.

  • CT和彩超对壶腹周围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李冬盛

    目的 探讨CT与彩超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同期行CT和彩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前彩超准确检出40例,诊断符合率为83.3%;CT准确检出38例,诊断符合率为79.2%;CT和彩超联合检测出46例,诊断符合率为95.8%.上述方法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和CT对壶腹周围癌的检出率均较高,但彩超优于CT,彩超是目前诊断壶腹癌的首选方法,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海龙;孙宏治;陆航;付晓光

    目的提高胰头及壶腹部癌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方法总结39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对39例胰头及壶腹部癌患者根据肿瘤不同分期行不同范围扩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并行改良Child重建术.切除范围注重区域性整块切除,包括周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采用胰肠、胆肠端侧吻合.手术时间4.0~6.5h(平均4.6h),术中平均失血5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1%.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46.2%、23.1%.结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由专业组人员完成.不同范围的清扫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胰肠、胆肠端侧吻合操作不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体部伽玛刀治疗56例壶腹周围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刘强

    目的:研究体部伽玛刀治疗壶腹周围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治疗反应。方法对56例壶腹周围癌的患者应用OUR-QGD行体部伽玛刀治疗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后3~6个月复查CT、MRI等,评价肿瘤消退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10天内,合并梗阻者黄疸明显改善24例(73.53%),黄疸加重者2例(5.9%),黄疸缓解率为73.53%,腹痛、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者53例,疼痛缓解率为94.64%;治疗后3~6个月影像复查,病灶完全消失者10例(CR17.86%),病灶明显缩小者35例(PR62.5%),无明显变化者10例(NC17.9%,其中失访3例),病情进展者1例(PD1.8%),影像有效率(CR+PR)为80.36%。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壶腹周围癌近期可获得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及症状缓解率,为壶腹周围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 胰头和壶腹周围癌手术治疗50例疗效观察

    作者:罗兴扬

    目的 探讨胰头与壶头周围肿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50例癌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其中胰头癌患者32例,壶腹部癌18例.结果 50例患者中,胆总管下端肿瘤多为恶性肿瘤,术后死亡率很高(100%).壶腹周围的癌症多为良性肿瘤,术后生存率较长,且不易复发.胰头癌与壶腹癌手术治疗后的生存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82=6.77,P<0.05).结论 壶腹周围恶性癌症的发生率较低,因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胆总管下端癌症多为恶性肿瘤,术后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效果较差.

  • 壶腹周围癌姑息性手术术式分析

    作者:杨明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癌无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情况下,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 14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术式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胃空肠吻合术、空肠与空肠侧侧吻合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壶腹周围癌患者不仅胆道梗阻,到了晚期可出现十二指肠梗阻,该术式既解决了胆道梗阻,又解决了肠道梗阻,明显提高了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 壶腹周围癌631例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外科疗效

    作者:邵永孚;吴铁成;单毅;吴健雄;王翔;赵平

    目的研究各种类型壶腹周围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631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行为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胰头癌(352例)、胆总管癌(42例)、壶腹癌(189例)、十二指肠癌(48例)等壶腹周围癌存在以下差异:(1)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周)分别为11.9±1.3、5.8±0.9、6.3±0.6、18.3±4.0 行(F=6.18,P<0.01);(2)血清总胆红素水平(μmol/L)分别为225±10、345±35、235±13、50±13(χ2=68.49,P<0.01);(3)肿瘤平均直径(cm)分别为6.0±2.2、3.0±1.3、3.0±1.9、4.8±3.9(χ2=255.7,P<0.01);(4)腺癌分化程度(χ2=9.70,P<0.05);(5)肿瘤切除后的T分期(χ2=11.68,P<0.01)和淋巴结状态(χ2=8.33,P<0.05);(6)无法切除肿瘤的十二指肠侵犯(χ2=10.76,P<0.01)、胆总管侵犯(χ2=15.16,P<0.01)、壶腹周围组织侵犯(χ2=22.49,P<0.01)、大血管侵犯(χ2=51.25,P<0.01);(7)手术切除率13%(46例)、50%(21例)、74%(139例)、56%(27例)(χ2=205.6,P<0.01);(8) 术后中位生存期(月)分别为6.0±0.3、13.0±1.2、22.0±1.6、13.0±2.5(χ2=173.47,P<0.01).结论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行为、手术切除的机会和术后生存各不相同.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决定了外科治疗的预后.

  • 单间置空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健;韩广森;赵玉洲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乏特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的有效根治术式,由于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和术中具体情况不同,还没有一种重建方式能够满足所有的患者[1-2].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了10例胆总管下段癌向上侵犯至肝总管甚至近左右肝管分叉处的患者,施行了单间置空肠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

    作者:何文红

    本人总结16年来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壶腹周围癌17例。其中切除15例,总切除率88.2%。切除组:男10例,女5例;大年龄71岁,小年龄32岁;45岁以上14例,占93%;治愈14例,占93%;死亡1例,占7%。胰瘘发生率为2.8%,并发症发生率12.5%,五年生存率5例,占33.3%。对壶腹周围癌的病人,应争取早期发现,积极手术,操作轻柔、准确、细致,吻合层次准确,张力要小,残端胰腺游离充分,恰当的术后处理,努力减少并发症和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等,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 "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在胰腺外科的应用

    作者:施维锦;季福;孙建华;姜皓;王坚;张晞文;李可为

    "六腑以通为用"是中医对脏腑正常生理功能经典的阐述之一,由此引出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已成为腹部疼痛常见的病机和治则.在胃肠道和胆胰外科中,这一病机已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运用.1993年以来,我们在诊治慢性胰腺炎的腹痛中深感其指导意义,继而将此理论应用于壶腹周围癌胰管梗阻引起的疼痛,收到了良好效果.

  • 壶腹周围癌某些相关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罗彦英;甄山林;罗连城

    胆总管在穿经十二指肠壁时与胰管汇合后略膨大,称胆胰壶腹(简称壶腹).壶腹及其外周环绕的括约肌向十二指肠肠腔突出,使十二指肠粘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乳头.在壶腹周围(包括壶腹)上述组织结构所发生的肿瘤统称壶腹周围肿瘤,可为良性或者恶性,以恶性居多.恶性肿瘤包括来自壶腹、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乳头和胰头的癌肿,临床上把前三者统称壶腹部癌,连同胰头癌统称壶腹周围癌[1].7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遗传、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使肿瘤病因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综合作用过程,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被公认为其中的重要因素.壶腹周围癌的发生也不例外.

  • 壶腹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因素

    作者:崔志刚;崔乃强

    胆总管下端、壶腹、十二指肠乳头及胰头的恶性肿瘤因为临床表现相似,临床上统称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一直存在困难,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

  • 壶腹周围癌的1540个淋巴结分析

    作者:李仲宏

    Vater壶腹周围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其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有规律可循,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我们自1984年4月~1999年4月对79例手术治疗的VPC,并同时获得淋巴结共计4区16组1 540个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 壶腹周围癌螺旋CT曲面重建诊断意义

    作者:张翀;张云亭;李锋坦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壶腹周围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怀疑壶腹周围癌患者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胰胆管行曲面重建.结果:依据增强检查后胰胆管曲面重建及小密度投影,结合强化方式,肿块与胰胆管位置关系,胰胆管受压形态,肿块周围受累情况,明确了肿块分型、分期.结论:CT曲面重建及小密度投影,可以显示胰胆管的三维解剖结构及与周围器官组织的毗邻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壶腹周围癌PCNA、p53表达与E-cd关系的研究

    作者:罗彦英;崔乃强;智良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中的E-钙粘素(E-cadherin)、PCNA及p53表达,及与分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壶腹周围癌组织和11例炎性壶腹部粘膜组织E-cadherin、PCNA及p53的表达.结果:1)壶腹周围癌E-cd的异常表达率为70.5%(31/44),PCNA、p53的阳性率为98%(43/44)和38.6%(17/44),强表达率为95.4%(41/43)和76.5%(13/17).2)PCNA、p53、E-cd三项检测结果进行Ridit分析,x2=69.96,结果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3)PCNA/E-cd联合检测与壶腹周围癌的分化(x2=18.375)及转移(x2=13.06)有关,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p53/E-cd联合检测与壶腹周围癌的分化、浸润深度及转移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以术后生存33个月为界,E-cd保留表达及PCNA阴性者预后好于E-cd异常表达及PCNA阳性者(P《0.05,x2=4.9);p53与E-cd联合检测与预后未见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1)E-cd表达与PCNA及p53表达之间有相关关系(P《0.05及P《0.01),且E-cd表达检测效果优于PCNA及p53表达者.2)E-cd/PCNA的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肿瘤恶性程度及增殖状态的判断,有助于壶腹周围癌的预后推测;且方法优于E-cd/p53联合检测之.

  • 胰肠内引流术治疗晚期壶腹周围癌26例

    作者:鲁德忱;王野;秦宪斌;高伟;刁其先

    1995年4月-2003年5月我院对无手术切除条件的26例晚期壶腹周围癌(Periampullary Carcinoma,PAC)患者行胆囊-空肠吻合术同时行主胰管-空肠吻合内引流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大71岁,小42岁,平均54.7岁.临床主要症状为无痛性阻塞性黄疸15例,阻塞性黄疸伴有上腹部胀痛4例,均无发热.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42~670mmol/L,平均376mmol/L,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50%以上,淀粉酶280~1 260U/L.术前结合各种影像检查,26例均诊断为PAC.

266 条记录 4/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