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适应症和应用原则

    作者:李海峰;顾三军;殷渠东;孙振中;吴永伟;芮永军;胡辉东

    目的 总结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适应症、应用原则和效果. 方法 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均为萎缩型骨不连.通过内侧小切口行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康复活动.记录骨愈合和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按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恢复. 结果 切口均Ⅰ期愈合.获12~32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无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无钢板松动和断裂.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100.10±23.31)°,较术前(55.29±23.01)°明显改善(t=-13.112,P=0.000),患肢功能恢复优9例、良1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33%).结论 附加钢板技术适合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无内固定失效的非感染性骨不连,按相应原则应用,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可早期康复、骨愈合率和功能恢复满意率均较高等特点.

  • 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基础与应用研究

    作者:叶毓麟;钱成雄;吴坤南

    目的探讨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07例成人股骨X线正、侧位片观测髓腔形态结构特点;(2)在X线片上测量估算髓内钉可达到股骨远端的远距离,复位骨折,术中X线监测扩髓延长股骨远端髓腔至关节面上10~15 mm,采用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2例,2例不稳定骨折髓内钉固定后均加用小钢板单侧骨皮质螺钉固定.结果:12例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全部愈合.结论: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基本不损伤膝关节,术中出血少,稳定性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作者:孔繁杰;闵多;覃奇文;朱杰林;徐剑锋;陈宇斐

    目的:评价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32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2~12个月,平均4.5个月.伤肢膝关节屈曲度为75°~140°,平均118°.按Neer股骨髁上骨折疗效标准评价:优23例,良5例,中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 顺行与逆行髓内定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林昆

    目的:探讨顺行与逆行髓内定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确诊的股骨远端骨折者89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组,即观察组(行逆行髓内固定)49例和参照组(顺行髓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肢体缩短和膝关节屈曲度、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肢体收缩、膝关节屈曲度以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且该组的Hs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显著优于参照组的[(86.59±12.06)分vs(74.85±6.17)分,93.8%vs 77.5%,P<0.05].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者采取逆行髓内定固定术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且能快速恢复术后膝关节功能,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及.

  • 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探讨

    作者:吴柏林;祝敬华;魏瑞林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1996年6月~2004年10月共手术治疗17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105例患者进行分析.用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并分析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因素与终功能的关系.结果105例获6~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其中7例发生骨折不愈合.采用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判定疗效:优36例,良43例,可18例,差8例,优良率为75.2%.结论股骨远端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直接影响预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 切开直视与关节镜监视下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疗效对比

    作者:董金波;王维山;史晨辉;王永明;刘维钢;李宽新;朱卫国

    目的比较关节镜监视下和切开直视下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 A型骨折的不同疗效,探讨关节镜监视下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 A型骨折的优越性. 方法 2000年 6月~ 2003年 12月我院共收治股骨远端骨折患者 40例,其中 28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逆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12例采用切开直视下逆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结果 40例患者术后随访 6~ 50月,平均 16个月.膝关节功能按 Kolment评定标准,关节镜组优良率 89.2% ,切开组优良率 58.3%;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功能评价有显著性差异 (P< 0.01);而在抗炎治疗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结论 关节镜引导股骨逆行带锁髓内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大程度地保留了关节部位解剖与功能的完整性,不仅对膝关节损伤小,并可同时发现及处理膝关节内的损伤或病变,值得提倡.

  • 逆行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分析

    作者:金格勒;艾合买提·吾买尔;曹力;艾瓦尔;加莎热特·杰力勒;田征;盛伟斌;艾尔肯·沙德尔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 (GSH钉 )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价值.方法将 GSH钉组治疗新鲜股骨远端骨折 17例与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组治疗 12例进行术后平均 17个月的随访研究 ,采用 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骨愈合速度指标予以评价.结果 29例骨折均得到随访, GSH组治疗优 10例 (59% )、良 6例 (35% )、可 1例 (6% )、优良率为 94%,平均愈合时间 4.8月.解剖型钢板组优 6例 (50% )、良 4例 (34% )、可 1例 (8% )、差 1例( 8%),优良率为 83%,平均愈合时间 6.5月. GSH钉组在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骨愈合速度指标均优于解剖型钢板组( P< 0.05).结论 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愈合速度快 的优点;而且手术创伤小、生物力学固定牢靠、术后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股骨逆行交锁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0例

    作者:吴四军;张光武;刘家帮

    目的观察股骨逆行交锁钉( 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9年 1月~ 2002年 12月,采用 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30例.按 AO/ASIF分类法, A1型 11例, A2型 7例, A3型 3例, C1型 5例,新鲜 C2型 2例,陈旧 C2型 1例 ,C3型 1例.结果随访 6~ 54个月,平均 18个月, 30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 16周.根据 Neer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 21例,良 5例,优良率 86.6%.结论 GSH钉适用于治疗股骨远端 AO/ASIF分类的 A、 C型骨折.

  • 动力髁部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作者:吕夫新;仲崇昆;胡义明;李晓辉;高伟;刘涛

    目的 报告应用动力髁部螺钉(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5例的体会.方法 本组15例均采用DCS手术治疗,固定方法因骨折类型不同而异,手术后均辅以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结果 1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3.1个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优良率为13/15(86.7%).结论 DCS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它具有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等优点.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伟

    目的:观察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7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57例,观察组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动力髁螺钉(DCS)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来说,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6例临床应用

    作者:肖敬东;钟强;黎惠金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髁上交锁钉治疗36例股骨远端骨折.结果:随访6~18个月36例骨折均正常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髁上交锁钉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有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内翻的原因分析

    作者:陈静;李波;李新志;李施;阙祥勇;李意;陈文瑶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膝内翻的原因。方法对收治的656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膝内翻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膝内翻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643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7±1.8)个月,33例患者发生膝内翻畸形,发生于术后9~30个月,平均(16±0.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ASA分级、骨折分型、术后是否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复位质量、术中植骨与否、是否合并韧带损伤、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及下床活动时间9个因素对膝内翻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杂的骨折类型、未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未达到解剖复位、术中不植骨是导致膝内翻的危险因素( P<0.05);而无韧带损伤、无发生术后并发症、下床活动时间晚是膝内翻发生的保护因素( P<0.05)。结论重视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术中充分的植骨、围手术期处理及制定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可减少术后膝内翻的发生。

  • 动力髁螺钉、锁定钢板和AO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云根;张伟中;徐浩;计小东;李雪林

    目的 对比动力髁螺钉、锁定钢板和AO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装置,分为动力髁螺钉组、锁定钢板组和AO解剖钢板组.统计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病例经随访5~31个月,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力髁螺钉组出血较多;3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髁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较AO解剖钢板组快,与锁定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叉.3种手术方式的骨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愈合率高,AO解剖钢板组愈合率低.3组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锁定钢板组与AO解剖钢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力髁螺钉、锁定钢板和AO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 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万红

    目的 探讨与比较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对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7月入院的6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逆行髓内钉组患者给予逆行髓内钉固定术,锁定钢板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固定相关临床指标与膝关节功能治疗效果.结果 逆行髓内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84.29±50.25) ml、手术时间(97.04±16.75) min、术中透视次数(13.02±3.55)次、内固定费用(5.23±2.46)千元与愈合时间(70.34±8.83)d,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244.47±75.89) ml,(117.85±18.97)min,(15.99±3.96)次,(16.42±5.02)千元,(75.92±9.58)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治疗优良率(90.00%vs.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膝关节功能均较为显著,但逆行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与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创伤更小,费用更低,故而应优先选择,具有借鉴性.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计超;宁宇;崔冰;李奎;王向前;张冰;程峰

    目的 观察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诊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动力髁螺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微创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 vs.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唐晶;赵玉明;朱光明;戴勇;孙武红;卓秀纯

    股骨远端骨折的髓内固定在复原股骨髁关节面及恢复关节功能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2000年3月~2004年10月我科对20例股骨髁上骨折采用逆行植入的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CPM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杜宇康;范子文

    目的 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CPM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早期行患肢CPM功能锻炼,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24例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91.5%.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靠、可早期行患肢CPM功能锻炼、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效的比较满意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作者:朱吉桂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GSH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4月~2003年4月间,对72例股骨远端骨折在伤后3~7天或2~3周进行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随访68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1个月.结果本组随访68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28周,平均16周.按HSS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80.9%.结论GSH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能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 微创稳定系统(LISS)与解剖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饶海军;杨乐;邓志荣;连俊锋

    目的 对比微创稳定系统(LISS)与解剖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45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分别应用LISS及解剖板治疗.其中LISS组25例,解剖板组20例.结果 术后LISS组随访12~18个月,平均14.1个月;解剖板组随访12 ~18个月,平均13.9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SS组的植骨例数少于解剖板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及Merohan疗效比较,LISS组优于解剖板组.结论 LISS及解剖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LISS系统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体现微创原则,是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新趋势.

  • 复方氯化钠溶液过敏反应1例

    作者:郭树章;张文举

    患者男,19岁,战士,主因"左股骨远端骨折"入院,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后,病房内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皮试为阴性,急诊行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间内输入复方氯化钠溶液约50 mL后,患者诉唇部麻木,随即出现呼吸困难,颜面部水肿,头部至足部逐渐出现大面积荨麻疹,生命体征监护仪示:BP 120/90 mmHg,HR 128/次min,R29/次/min,SpO2 75%,双肺听诊大量哮鸣音,"三凹"征明显,体温正常,当时考虑为:(1)抗生素皮试迟发过敏反应;(2)复方氯化钠过敏反应.

539 条记录 21/27 页 « 12...18192021222324...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