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自1993年Wayand等[1]报道腹腔镜下肝脏转移癌局部切除术以来,对腹腔镜肝切除的探索已近10年,但国内外文献报道病例较少[2-6].我院2002年7~12月开展了腹腔镜下肝切除术27例,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胆囊肉瘤样癌一例
患者女,52岁.因右上腹胀不适20d,加重10d入院.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MRI:胆囊区可见不规则异常信号灶,与邻近肝左内叶及肝右前叶界限不清,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强化后边缘强化明显,内可见无强化区;胆囊癌并侵及肝脏(图1).CA19-9,CEA均阴性.诊断:胆囊癌,肝脏转移癌.手术见胆囊底部5cm×4cm×3 cm质硬肿块,侵及肝脏左内叶及部分右前叶,将胆囊及受侵肝脏一并切除,未发现腹腔肿大淋巴结,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病理学检查:切除肝肿块12cm×11cm×7.5 cm,切面灰黄灰红,中央见大部分坏死区域,胆囊底部见1个灰白色肿物,5cm×4cm×4cm大.
-
介入治疗肝脏转移癌76例临床效果分析
肝脏转移癌在临床中较常见,如何有效控制其发展是临床共同探讨的问题.我科从1996年起,用介入疗法治疗肝脏转移癌7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
大肠癌肝脏转移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
大肠癌转移为常见的器官是肝脏,肝脏转移是原发肿瘤切除后、晚期大肠癌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早期诊断、合理个性化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随着我们对肿瘤生物学特性、基因学与蛋白表达、转移机制、重要预后因素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影像学的发展,将会有更理想的生物学标志物与影像技术来更早的诊断大肠癌肝脏转移,更好地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判断预后。目前,在治疗大肠癌肝脏转移方面,多学科联合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
善宁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2例临床分析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善宁(善得定)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中具有“药物性三腔管”之称。我科于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用善宁抢救治疗32例大出血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2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41~78岁,平均52岁。均表现为突然大量呕血或大量柏油样便,出血量在1000ml以上25例,大于1500m1 7例,伴有失血性休克者4例,肝昏迷3例。患者基础病变为乙肝肝硬化20例(其中合并肝癌5例),肝脏转移癌并门脉血栓形成5例,血吸虫性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肝功能Child%分组:A级10例,B级16例,C级6例,均应用善宁治疗。1.2 方法:全部病例均同时建立两条输液道路,一条通路进行快速输液、输血、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另一条道路输注善宁,善宁0.1mmg+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推注,继以25~50μg/h的速度持续静点48~72小时。1.3 观察指标:全部病例均在用药同时置胃管,并予8mg/100ml去甲肾上腺素加冷盐水洗胃,观察出血情况,并记录出入量、生命指征。
-
腹腔灌注化疗技巧与护理
腹腔灌注化疗是一种新的选择区域性化疗措施,它是将药物灌注入腹腔,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是治疗消化道癌、卵巢癌及肝脏转移癌(MT)的手段之一.其优点是增加了药物与肿瘤细胞的广泛接触,有利于药物渗透入肿瘤细胞,提高了局部的药物浓度,减轻了化疗的副作用.因此科学地掌握好灌注化疗技巧及做好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2001~2004年,我科收治的10例癌症病人术后应用腹腔灌注化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超声诊断贲门癌并肝脏转移一例报告
患者,男,5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月余前来就诊.应用Medison 6000型超声诊断仪检查:贲门部管壁不规则增厚,厚约 6~15 mm,呈偏心性的"靶环"征改变,大小约38mm×31mm,边界清,形态不规则.于胰尾背侧探及12mm×11mm的类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有包膜.另于肝右叶下缘角、肝右后叶、肝左外叶下段分别探及32mm×17mm、19mm×13mm和22mm×15mm的低回声,边界清,周边有暗晕.超声诊断:①贲门癌并肝脏转移癌;②胰尾背侧的低回声结节,考虑为肿大淋巴结.肝脏CT示:肝左右叶占位病变,考虑为转移性肝癌.胃镜检查示:贲门口可见一新生物,大小约 2.8cm×3.0cm×2.5cm,表面凹凸不平,现溃烂,质脆,易出血.胃镜诊断为:贲门癌.经胃镜活检取组织送病理,病理结果示:鳞状细胞癌.
-
肝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肝脏转移癌临床多见,在近10年里其治疗取得很大进步,包括局部治疗、化疗、生物治疗和导向治疗,而手术切除肝脏转移癌是惟一可获长期生存、治愈肝转移癌的有效方法,而且围术期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无病生存期延长.而非手术治疗仅可有限延长病人生存期或无效[1,2].肝脏转移癌以大肠癌肝转移占多数,21%大肠癌患者初诊时已有肝转移,大部分大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在原发肿瘤切除后3年之内[3,4],其他部位或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出现肝转移相对较少.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分析了我院2000年至2005年恶性肿瘤肝转移手术切除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原发肝癌与肝转移癌MRI三期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灶在MRI三期增强扫描中出现不同强化方式对日常扫描工作指导意义。方法收集经我院病理科证实的100例肝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肝转移癌57例。所有病例由同一技师先进行标准的MRI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技师可根据临床需要在扫描后增加第四期延迟扫描。并由我科室两位副高以上诊断医师评估肝内病灶的强化情况,出具带有详尽描述的诊断报告。结果肝脏原发灶有42例表现为造影剂“快进快出”[1]的增强模式,即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信号降低、延迟期信号低;仅有1例表现为动脉期低信号,延迟期信号强的情况。肝脏转移灶39例表现为动脉期信号低,门脉期、延迟期信号逐渐增强;有18例病人在前三期均未明显强化,在后加扫的延迟期病灶才逐渐强化。结论肝脏原发性肿瘤灶在MRI三期增强扫描中具备典型的造影剂“快进快出”模式,而肝脏转移性病灶则呈现为“慢进慢出”[2]的造影剂增强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扫描技师在日常操作过程中,灵活地对不同的病变给出恰当的扫描方式,尽可能多的将病灶信息提供给临床医生。
-
联合检测a-L-岩藻糖苷酶与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标本均来自我院住院病人(1996-2001年),所有病例均经B超,CT,手术或组织学证实.在78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58例,肝脏转移癌7例,肝血管癌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1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18~75岁.
-
CT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肝转移癌患者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瘤体体积变化,总结客观应答率,随访统计生存率.结果:治疗后2个月复查CT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NC)8例,进展(PD)4例,有效率 (CR+PR)为68.42%.肿瘤病灶小于5cm的患者疗效较好.无治疗相关并发症.随访3个月、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7.37%、86.84%、71.05%、57.89%.结论:CT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转移癌近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