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管内丝虫病一例

    作者:敬小青;康庆民;胡建功

    目的确诊1例以腹痛、双下肢运动障碍为主诉的罕见椎管内丝虫病病例.方法据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特殊检查(磁共振、病理检查、血检微丝蚴等)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确诊.结果患儿以腹痛、双下肢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伴排尿、排便困难.胸7~9椎棘突压痛、叩击痛均明显,无畸形.感觉平面自脐以下反应迟钝.双膝腱、跟腱反射均亢进,双巴彬斯基征阳性,双奥本海姆征阳性,踝震挛阳性.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痛温觉正常存在.磁共振检查示:胸7~9椎水平硬脊膜外见一半椭圆形略低信号影,边缘较清晰,以广基底与锥体后缘相近,局部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考虑:胸7~9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全麻下行手术摘除肿物并送检.病理大体标本呈实性、条索状(约2cm×1cm×1cm).光镜下见炎症、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伴较多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间有大小不等的线虫,经鉴定为丝虫.进一步于夜间23点行血检,采用离心浓集法,查找微丝蚴,结果为阳性.病理诊断:椎管内丝虫病伴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再次追问病史,患儿生后未离开居住地,当地无丝虫病流行史,但该地卫生条件较差,流动人口较多,近年来安徽、湖南、河南等地打工者多居住于此.结论确诊患儿为椎管内丝虫病,此病罕见,应提高认识.

  • 椎管内肿瘤误诊三例报告

    作者:郑和森;俞能宝

    1 病例报告患者1,男,64岁.腰腿痛1年,右下肢跛行,仅能行走80~120 m.休息后疼痛不能缓解,以夜间为甚.以腰椎管狭窄症于2003年2月13日收住我院.体检:一般状况可,腰部无明显压痛点,无放射疼.直腿抬高试验右40°(+),左80°,右下肢膝、跟腱反射减弱,无病理征.腰椎X线片示:腰椎呈退行性改变.CT检查示:L4、5水平椎管狭窄.

  • 罕见原发性椎管内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告

    作者:苏进;黄乔;许新华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腰背酸胀痛4年,加重1个月于2012-01-30人本院.患者无明显诱因自2008-02开始渐出现腰背部疼痛,以酸胀痛为主,行走正常,无双下肢放射性疼痛,无肢体麻木不适,无大小便障碍,并于2011-12开始疼痛渐加重,不能下蹲及抬腿,遂来我院诊治.体格检查,腰椎无明显压痛,活动自如;双下肢近端肌力V级,左下肢远端肌力V级;双下肢肌张力正常;双膝腱反射(++),跟膝腱反射及肛门反射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2012-02-10行腰椎MR增强扫描显示,L5水平椎管内占位,脊膜瘤或神经鞘瘤(图1);行骨ECT、头颅MR、胸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病灶.

  • 椎管内恶性淋巴瘤一例报告

    作者:李万湖;陈兆秋;高彦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左下肢疼痛近1年,加重伴麻木、无力3个月余,于2000年3月12日入我院.查体:腰骶部扣击痛.左下肢较对侧细约2 cm,左侧膝跟腱反射消失.Lasegue's sign (+)、kernig's sign(+).左髋关节肌力Ⅳ级,膝关节Ⅳ级,踝关节Ⅲ级,趾关节Ⅲ级.步态不稳.跟膝胫试验:慢.生理反射:膝反射(L2~4)、跟腱反射(S1~2)(-).

  • 胸椎粒细胞肉瘤致脊髓压迫症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学慧;吴继华;张瑞萍;翟树森;张怡堃

    目的 探讨胸椎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点,加强对G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胸椎GS病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因双下肢无力就诊解放军第三○六医院骨科,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胸椎9~11和胸椎2~4硬膜外椎管内占位,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为GS.其中1例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形态学完全缓解(CR)20年,反复发生骨髓外浸润,累及部位乳腺、卵巢、胸骨、淋巴结,经化疗和维甲酸治疗后CR.其中1例经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染色体和基因检查诊断为孤立性GS,患者拒绝化疗,放疗后失访.结论 硬膜外椎管内GS罕见,手术能减轻或解除神经压迫症状,明确诊断.孤立性GS或伴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GS的治疗方案为AML方案.预后与疾病的特点可能相关.

  • 第Ⅳ脑室囊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合并Chiari畸形Ⅲ型、寰枢椎裂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衍刚;王阳;杜顺利;张俊杰;殷建军;王永;付兵舰

    Chiari畸形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CM),是因后颅脑先天性发育异常,以后颅窝容积缩小、小脑扁桃体甚至延髓和部分Ⅳ脑室向下进入椎管腔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发育畸形,目前根据其病理特征分为四型,其中Ⅲ、Ⅳ型较为罕见,Ⅲ型主要表现为小脑及后颅窝内容物的脑脊膜膨出,多在新生儿时期发病,常合并出现脊髓空洞症、脑积水、枕骨大孔区畸形等[1-3].少突胶质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胶质瘤亚型,多发生于成人幕上,幕下发生率很低,报道也较少[4].本文报道1例Ⅳ脑室囊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合并Chiari畸形Ⅲ型、寰枢椎裂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 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四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杨红;臧卫周;夏明荣;孙雅静;张杰文

    目的 分析4例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患者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腰(背)疼痛,伴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并有神经功能短期进行性加重恶化.影像学表现为单发的梭形或不规则肿物,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 WI呈等或略高信号,一般信号均匀;增强后呈均匀轻中度强化.本组4例病理活体组织检查结果均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体组织检查.

  • 脊膜瘤(附78例报告)

    作者:杨治权;姜维喜;马建荣;侯永宏;刘景平;王君宇;袁贤瑞;刘运生

    脊膜瘤是椎管的良性肿瘤,如能全切,预后良好.但对于脊髓腹侧及特殊类型的肿瘤,手术全切仍有相当的难度.现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1986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78例脊膜瘤报道如下.

  •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

    作者:顾志凯;邓传宗;陈建国;王鸿帼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临床罕见,其仅占椎管神经鞘瘤1%[1],Hejazi[2]文献仅收录34例.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71年2月至2002年4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髓髓内神经鞘瘤6例,占同期椎管神经鞘瘤1.6%(6/368)、脊髓髓内肿瘤6.7%(6/89).现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广韬;刘策;王涛

    目的 探讨以肉芽肿包裹性压迫为特征的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15例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患者,均行病变所在节段全椎板减压术加结核性肉芽肿部分切除术,开放硬脊膜沟通椎管内外血运.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1年.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区域共涉及l~7个节段,高为枕颈交接部位,低为腰1节段;肉芽肿长度3~ 16 cm.病变组织主要位于髓外蛛网膜下腔,平卧位上胸段生理弯曲低点常见.硬脊膜与肉芽肿能够完全分离.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到手术时间短3d,长1个月;短者预后相对好,长者预后差.术后2周,2例肌力由Ⅰ级升至Ⅳ级,Frankel分级由C级恢复为D~E级,13例肌力由Ⅱ级升至Ⅲ级,Frankel分级由C级恢复至D级.随访1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术后2个月,MRI示11例术区肉芽肿消失,与术区临近区域肉芽肿也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MRI示9例术区及毗邻区域肉芽肿均完全消失.结论 手术能改善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的临床预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后越早手术预后越好.手术减压可明显增强临近的非手术节段的药物抗结核效果.

  • 脊膜瘤手术中切除硬脊膜内层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徐宝占;初明;卫永旭;靳世辉;庞博;杨钟会;王殿洪;李国忠

    目的 探讨脊膜瘤手术中切除硬脊膜内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脊膜瘤并行硬脊膜内层切除术的25例患者,所有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对所有病例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判断脊膜瘤对蒂部硬脊膜内层的侵袭性,分析该技术的可行性并统计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肿瘤的复发率.结果 本组25例患者的肿瘤均完全切除,肿瘤组织病理检查证实均为WHO Ⅰ级脊膜瘤,其中砂粒体型13例,脑膜上皮型10例,过渡型1例,血管瘤型l例.所有患者硬脊膜HE染色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均未侵袭到瘤蒂部硬脊膜内层.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及脊髓粘连等手术相关并发症.25例患者平均随访31.2个月,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术前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硬脊膜内层切除术治疗脊膜瘤手术效果良好,在减少肿瘤残余、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同时,也可减少脑脊液漏、脊髓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本研究的病例数量较少,随访的时间尚短,且为回顾性研究,对于此术式的效果仍需长时间的随访.

  • 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作者:孙鹏;范多娇;范涛;赵新岗;尚国松;侯哲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18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术前确诊16例;2例术中高度怀疑.18例患者中显微镜下全切囊肿17例,1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切除囊肿后行椎体固定融合术,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特点.显微外科技术下手术切除囊壁是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有效且有望治愈的手段.对于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受累椎间关节超过2个节段以上的病例,在全切除病变后,应行相应椎体固定手术,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 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作者:唐铠;杨俊;王东春;李德志

    目的 探讨原发于椎管内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6例椎管内PNE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6例椎管内肿瘤有3例位于硬脊膜下,1例局限于硬膜外,1例白椎间孔由硬膜外生长至椎管外,1例累及髓内、椎体、椎旁软组织.全部病例行手术治疗,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2例,活检2例.术后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病理检查.术后随访的5例患者中单纯放疗2例,单纯化疗1例,放化疗均进行共3例,均存活.结论 椎管内PNET影像学表现多样,诊断困难.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依据.手术切除范围可根据肿瘤生长特点灵活掌握.放化疗对肿瘤有效.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

  • 显微手术治疗侵及椎管的哑铃形神经母细胞瘤

    作者:张冰克;吴明星;李延滨;吴迪;马鸣雷

    目的 探讨颈部、腹部、盆腔部侵及椎管的哑铃形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侵及椎管的哑铃形NB患儿6例,其中肿瘤位于盆腔通过骶前孔达腰骶椎管内者3例,位于腹膜后通过腰椎间孔突至腰椎管内2例,位于颈前通过颈椎间孔突至颈椎管内1例.腹膜后哑铃形肿瘤采取后正中切口扩大入路切除肿瘤,颈部及盆腔部肿瘤一期或二期分别经后正中及前部入路切除肿瘤.所有患者均行椎板切开后复位.对于椎板厚度<5 mm,无法行钛钉、钛片固定的患儿,可仅切开上方棘上、棘间韧带,保留下方棘上、棘间韧带,肿瘤切除术后缝合棘上、棘间韧带.结果 2例腹部肿瘤患儿一期切除;3例盆腔肿瘤患儿中,1例二期手术完成,2例一期手术完成;1例颈部肿瘤患儿二期手术完成.术后MRI显示,2例全切除;4例肿瘤近全切除,肿瘤残留部分主要位于神经根穿行骶前孔或椎间孔部位.随访3~10个月,1例术后3个月复发,另5例未复发.结论 针对不同部位侵及椎管内的NB患儿,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肿瘤穿行的骨孔部位肿瘤易少量残留.

  • 腰骶部椎管内硬膜下副神经节瘤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郝淑煜;李德志;韩利江;王涛;徐宇伦;王贵怀;杨俊

    目的 报告3例椎管内硬膜下副神经节瘤病例并文献回顾.方法 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49.3岁,均以腰部及下肢疼痛就诊,均行后正中椎板切开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 3例患者手术切除满意,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病理证实均为副神经节瘤.结论 对于腰骶部椎管内边界较清、强化较明显的肿瘤,应该考虑到副神经节瘤存在的可能.肿瘤全切除是本病的佳治疗方法,术后应该长期随访.

  • 显微切除多发性原发于椎管的脊膜黑色素细胞瘤一例

    作者:石键;张方成;姜晓兵

    患者男,53岁.以背痛、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1月进行性加重收入院.入院前感双下肢及后背部发凉、无尿潴留.体检:脊柱外观无畸形,腹壁浅感觉减退,步态蹒跚.右下肢肌力Ⅳ-级,双侧剑突下感觉减退,左右腹壁反射减退,双侧Babinski征(+).

  • 骶管内硬膜外血管瘤一例

    作者:张晨冉;孙青芳;卞留贯;成侃;王健;李云峰;赵卫国;沈建康

    患者 男,53岁.主诉腰背部酸胀1个月入院.酸胀为阵发性,休息无缓解,不伴下肢活动感觉障碍.查体:左侧提睾反射减弱,左侧膝、跟腱反射迟钝,Babinski征阴性,肌力、肌张力正常.术前腰骶椎MRI表现如图1所示,术前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术中见肿瘤大小约3.5 cm×3.0 cm×2.0 cm,占据硬脊膜外左侧,将椎管严重压迫向右推移,脊膜下积液,术中行肿瘤全切除.

  • 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刘辉;张建宁;杨树源;岳树源;洪国良;雷平

    目的 研究显微镜下切除囊壁及关闭硬膜缺损的手术效果,及减少神经组织及脊柱结构损伤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的资料.临床表现为下肢力弱、下肢麻木、腰痛伴根性痛及排尿无力.脊柱X线片检奁示椎弓根间距加大,MRI显爪硬膜外囊性病变,呈长T1长12的脑脊液信号.采用椎板切除术或半椎板切除术,显微镜下行囊壁切除及修补硬膜缺损,使用术中肌电监测以减少对神经根的损伤.结果 病人下肢无力及排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4例病人根性痛症状明显改善,1例中度改善,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硬膜外脊膜囊肿可由蛛嗍膜疝入硬膜缺损造成,瓣膜机制使囊肿增大.关闭硬膜缺损和切除囊壁的显微手术是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注意将手术造成的脊柱稳定性改变及神经组织损伤降到低程度.

  •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的探讨

    作者:戚继;杨俊;王贵怀

    目的 探讨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了72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MRI影像学特点、术中表现及不同类型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根据术前的MRI影像学特点及手术中所见可将椎管内蛛网膜囊肿分为:脊髓髓内型、硬脊膜下髓外型、骑跨硬脊膜型、椎管内硬脊膜外型、椎管内外型及椎管内多发型.不同类型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 MRI检查对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不同类型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的术式,对治疗结果有意义.

  • 高颈段脊髓腹侧神经管肠源性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王曲;高方友;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熊兵;罗涛

    目的 探讨高颈段脊髓腹侧神经管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采用颈后正中入路分两部分切除12例高颈段脊髓腹侧神经管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MRI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 12例神经管肠源性囊肿均达到近全切除,且均经病理确诊.1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时间为6 ~51个月(平均31.2个月),神经管肠源性囊肿无复发.结论 高颈段脊髓腹侧神经管肠源性囊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其病情发展迅速,应尽早诊断及手术,合理评估手术难度,采用颈后正中入路将囊肿分为两部分切除,可提高囊壁切除的程度且获得良好的预后.

914 条记录 8/46 页 « 12...567891011...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