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基因的研究
0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1-5 ].病毒进入到肝细胞之后,肝炎病毒蛋白在肝细胞内不是孤立存在的,病毒基因组在肝细胞内具有两种调控方式:其一是顺式调节,如启动子及增强子序列,以直接方式影响另外一些基因组的功能,是基因组内部调节方式;其二是反式调节,即基因组中一部分基因片段通过其转录或翻译产物产生对另一部分基因片段表达的调节方式,如病毒基因组表达的反式激活蛋白,以其表达产物的间接方式参与另外一些基因的功能调节,可以对基因组内部的基因片段,甚至可以对另外细胞或病毒的基因组有调控作用.这种病毒蛋白对肝细胞基因组的反式调节作用,影响了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是病毒感染慢性化以及引起感染的肝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6-8].
-
缺氧诱导因子-1与肿瘤的关系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1992年由Semenza等在低氧的肝细胞癌细胞株Hep3B的核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蛋白.它能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3'增强子序列结合,促进Epo转录等.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能激活许多缺氧反应性基因的表达,是哺乳动物和人在缺氧条件下维持氧稳态的关键性物质[1].目前,临床上已有证据表明,恶性肿瘤内存在乏氧细胞,使肿瘤更具有侵袭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原因主要是乏氧存在能使肿瘤细胞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合成或表达增加,包括氧调节蛋白(oxygen regulated proteins,ORP),如血红素加氧酶和糖酵解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po等,而在这个过程中HIF-1起中枢纽带作用[2-3].研究HIF-1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热点.
-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在肝病中的作用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C/EBPα)早由Johnson等~[1]于1987年作为鼠肝蛋白分离,因其可与逆转录病毒增强子序列CAAT相结合而得名.
-
缺氧诱导因子-1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缺氧诱导因子-1(HIF-1)首先由Semenza1 992年在缺氧的细胞核中首先发现的,可与人EPO 3'增强子序列结合并促进其转录的一种核转录因子.它是在缺氧等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可以与下游的靶基因结合,并促进其转录,使机体产生一系列耐受缺氧的反应,对调节机体正常发育及机体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氧稳态都有重要的意义.
-
核因子-κB与恶性肿瘤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可与多种基因启动子部位的κB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促进转录表达,它是由Sen和Baltimore[1]在1986年首先从成熟B淋巴细胞中抽提出的可与免疫球蛋白重链和κ轻链基因增强子序列(GGGACTTTC)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因子,是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DNA结合因子.
-
缺氧诱导因子-1在风湿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缺氧诱导因子-1(hvpoxia-inducibJefactor-1,HIF-1)是细胞缺氧条件下调控基因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之一,Kuwai等[1] 于1991年在研究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3'末端含有缺氧诱导的增强子序列的过程中发现.HIF-1作为细胞、组织在低氧环境下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的核心因子,在促进促EPO、葡萄糖载体、血管源性因子生成及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