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临床症状可有肝区不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乏力、尿黄等,实验室检查,早期常见血清转氨酶增高,亦可发生黄疸,血胆红素增高,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少数伴随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肝外损伤。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药物性肝炎60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茵陈蒿汤”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结肠途径辅助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一例
亚急性重症肝炎又称亚急性肝坏死,起病急,病情凶险,并发征多,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上死亡率高,可达70%以上,病情长,可达数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我院于2002年开始,开展物理治疗如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全血灌流、结肠途径治疗、肝病治疗仪等项目,死亡率明显降低,病程缩短,恢复效果良好.有一例病人因各种原因,未做人工肝血浆置换、全血灌流,只做结肠辅助治疗5次,病情逐渐减轻,住院27天好转出院,因病例典型,报告如下.
-
亚急性重症肝炎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
亚急性重症肝炎又称亚急性肝坏死,是指起病后1周以上8周以内出现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凝血机制显著障碍,低蛋白血症腹水,肝肾综合症等肝衰竭的指征者.
-
重用附子助健脾护肝丸攻克亚急性肝坏死
所谓亚急性肝坏死,是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发病即见肝功损害严重(ALT和TBLL同时异常增高,甚至即见A/G比值倒置),若得不到切实的治疗,3~4周内黄疸不断加深并出现腹水肿胀,精神萎靡,或有肝臭,多数病例有出血倾向,晚期出现肝肾综合征、肝昏迷,甚至死亡.笔者是一位民间中医,能遇此类病人不多,一年中有2~3例.
-
酮康唑引发亚急性肝坏死
患者女,38岁.因甲癣口服酮康唑200mg/d,共服2.5个月,出现厌食伴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实验室检查:ALT 213.5 U/L,AST 317.5 U/L,TBil 597.9 μmol/L,DBil 269 μmol/L,PTA 47.5%.病毒标记均为阴性.肝穿病理诊断:亚急性肝坏死.结合临床诊断为:酮康唑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及对症治疗后,复查ALT 16.4 U/L,TBil 36.9 μmol/L,PTA 92%,住院45 d患者痊愈出院.
-
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一例
某皮革厂发生1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现报告如下:
-
与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沟通体会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亦称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本型病程较长,可达数月,多死于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腹腔、肺部等处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1].病人往往产生绝望、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2],给正常的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科于2003年8月6日收治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因对疾病缺乏认识,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照顾下,经过多次与病人沟通交流,情感障碍得以缓解,终痊愈出院.现将病人情况及沟通体会报告如下.
-
不同的真空管对血氨结果的影响
在临床检验科工作中,标本的正确处理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极为重要.血氨检测是近年来临床较多应用的检测项目.氨是人体蛋白代谢的终产物,它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的不良反应,血氨过多预示着人体患肝性脑病,肝硬化后期的肝昏迷,肝衰竭,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征,饮食中蛋白质摄入过多时也可造成血氨过多.下面就不同真空管采集对血氨结果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
不同的真空管对血氨结果的影响
在临床检验科工作中,标本的正确处理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极为重要.血氨检测是近年来临床较多应用的检测项目.氨是人体蛋白代谢的终产物,它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的不良反应,血氨过多预示着人体患肝性脑病,肝硬化后期的肝昏迷,肝衰竭,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征,饮食中蛋白质摄入过多时也可造成血氨过多.下面就不同真空管采集对血氨结果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
肝性脊髓病的护理体会
1998年至2004年,我院共收治肝性脊髓病患者2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23岁~61岁.肝硬化15例,亚急性肝坏死7例.首发表现为肝硬化13例,脊髓病6例,亚急性肝坏死3例.经治疗原发病、保肝、降血氨、营养与护理,7例脊髓损害好转,5例无变化,10例死亡.
-
干化学法测血氨的质量控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氨是人体代谢的终产物,慢性肝病患者通常出现血氨增高的情况,它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的毒副作用,血氨过高可能预示人体患肝性脑炎,肝硬化后期的肝昏迷、肝衰竭,急性、亚急性肝坏死以及Reye 综合征.饮食中蛋白摄入过多也可造成血氨过高.
-
用美罗华治疗恶性淋巴瘤发现亚急性肝坏死1例报告
患者,男,50岁,半年前因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故前用美国产美罗华(Mabthera)--利妥普单抗注射液进行化疗,每周1次,连续7周,剂量为100 mg/10 ml×2瓶、500 mg/50 ml×1瓶美罗华加入50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利妥普单抗是一种联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适用于复发或化疗抵抗B淋巴细胞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其副作用仅观察到肝功能参数的轻微、暂时上升.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肝坏死
亚急性肝坏死是重症肝炎的一型,起病急、症状重、病程迁延、耽误治疗易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昏迷、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甚者死亡。我院在重症肝炎的治疗中,根据微循环学说原理,自1995年以来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及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中药治疗亚急性肝坏死,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致亚急性肝坏死1例
病人,男,21岁,战士.发热,咽痛及周身不适而反复自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用药第4天出现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查体:体温37.6℃,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率95次/min,腹胀,右侧上腹部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8×109/L,N 0.373,M 0.178;凝血象:PT 18.5 s,活动度51.2% (70 ~ 150),国际化标准比值1.55(0.8~1.3),Fb1.95 g/L(2~4),CT 15.6 s(11 ~21),APTT 31.0 s;血电解质:K+ 3.7 mmol/L,Na+142 mmol/L,Cl- 111 mmol/L,CO2 CP 26 mmol/L.
-
中药复方煎剂致亚急性肝坏死一例
随着中草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目前,中药复方煎剂导致肝损害的研究报道较少,治疗剂量所致的亚急性肝坏死实属罕见.
-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重症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重症肝炎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科于2004年~2007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护理
慢性重症肝炎亦称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病性危重,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慢性重型肝炎的观察与护理
慢性重型肝炎亦称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其病变特点表现为在慢性肝病的病变基础上,出现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本病病情凶险,发展迅猛,预后差,病死率高.若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救治,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一环.我科于2000年6月~2001年6月共收治慢性重型肝炎1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非伤寒患者肥达氏试验假阳性的探讨
我们自1981年1月~1982年12月,收集非伤寒患者肥达氏试验假阳性15例,就其原因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自17~58岁不等.15例均因发热待查入院,后经检查明确诊断,计为淋巴瘤、肺炎、浸润型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内1例为亚急性肝坏死)各2例,结肠癌、自塞氏综合征、老年性颞动脉炎,变应性亚败血症、肝脓肿、未能归类的结缔组织病、急性扁桃体炎各1例.
-
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及其治疗
一、概况[1~3]细菌性腹膜炎(PBP)多见于门脉性肝硬化,特别是肝炎后肝硬化,亦见于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亚急性肝坏死等.在门脉性肝硬化中,并发PBP者约4~8%,亦有报告高于10%或仅O.5%者.发病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本病的症状不典型或缺如,以致漏诊.有人对5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无选择地作诊断性穿刺,发现3例(6%)腹水有渗出性改变,此3例于穿刺后不久均出现腹膜炎症状.